確實是兩個尾巴,後唐南唐之後,除了朝廷分封的唐王,就再沒有再以唐為國、朝代名了。後唐在前,南唐在後。史學家為便於區分,前綴以後和南。後唐與唐朝有淵源,而南唐不具備這個優勢。被賜國姓的朱邪後唐後唐第一代皇帝後唐獻祖,諡號文景皇帝,是被追封的。本名朱邪赤心,沙陀族人。沙陀是西突厥的別部,也叫沙陀突厥。原居住地名為處月,唐朝譯為朱邪,統治者遂依次為姓氏,聽起來倒也霸氣。朱邪赤心因鎮壓龐勳兵變等戰功拜單于大都護,節度使,賜名李國昌,預備屬籍。預備屬籍的意思是可以入皇家宗室譜籍了,算是唐朝宗室的編外人員。李國昌後來雖然不服王化,但其子李克用參與鎮壓黃巢起義有大功,拜為河東節度使。
後李茂貞挾持唐昭宗,李克用勤王救駕,又被封為晉王。所以,李克用的封地被稱為晉,與朱溫的後梁對峙達二十七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繼續與後梁作戰,與923年稱帝,改國號晉為唐,同年滅後梁,定都洛陽。李存勖又名李亞子,來自於唐昭宗的一句:「我兒將來之國棟,勿忘忠孝於吾家。」又雲「此子可亞其父。」所以人稱李亞子,即源於此。其實在李存勖正是登基以前,一直沿用唐昭宗年號。唐昭宗只使用了天佑這個年號一年,但李存勖將之沿用了二十年,以顯示對大唐的忠誠。並昭示天下自己建立的唐是合法繼承而來,並以此使天下歸心。李存勖的後唐震動諸國,後代史學家稱後唐為五代十國中最為強盛的一代,南徵北戰,是最有實力一統天下的領軍人物。
但後期治國不善,後唐一蹶不振,此為後話。雕欄玉砌應猶在的南唐南唐是在唐末大頭兵楊行密所建立的割據勢力楊吳之上改頭換面而來的。楊吳也叫南吳,其定都在南京,是十國中勢力最大的一方。楊吳大將徐溫的義子、權臣徐知誥受禪稱帝。徐知誥原為楊吳的齊王,遂改國號為齊。而徐知誥原姓李,其父戰亂中不知所蹤,為徐溫收為義子。建國兩年後,恢復本姓李,是為李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孫,所以將國名也改為唐。後世稱之為南唐,改名之時恰好是上述後唐滅亡後的第三年,所以南唐和後唐不存在並立的重疊區間,也就不存在互相之間的正統之爭了。
南唐統治期間,倒也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為中國南方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雖然共經歷了三世,但只有一個皇帝。根本原因是後周崛起,南徵北戰,以致二世李璟不敢稱帝,自稱國主。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有名很大原因要歸結有後主李煜,做皇帝非常不專業,但是在詩詞上的建樹超過大部分人。李煜是當時最優秀的詞人,其詩詞對後世影響深遠,只能說是造化弄人,生不逢時了。李煜降於宋太祖,南唐滅亡,存世三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