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是民國時期國民黨所設立的一個情報機構,由戴笠指揮負責,軍統四大金剛則分別是陳恭澍、趙理君、沈醉、王天木,鼎盛時期的軍統擁有各類準軍事人員達到了10萬餘人,其中特工人員高達近5萬人。
間諜人員在各種事情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時候成敗就在與間諜人員所提供的情報中,因此間諜人員一旦在別人陣營中身份暴露,結局往往痛苦不堪,能平安活下去的都是幸運兒。
1946年戴笠因飛機失事離世後,由毛人鳳繼任軍統,而戴笠與毛人鳳、毛森以及毛萬裡有「一戴三毛」的稱號。1949年全國解放後,軍統主要機構撤離到了臺北。
但也不是人人都撤退到了臺北,王慶蓮、戴以謙和祝仁波等人就沒有跟隨大部隊走,王慶蓮15歲進入了軍統,所負責的工作是攔截對方的電報以及破解,抗日戰爭時期,有許多重要電報是被王慶蓮親手所攔截、破譯的。
戴以謙與軍統頭子戴笠還能扯上些親戚關係,18歲成了戴笠的機要秘書,雖然戴以謙比戴笠年小29歲,但論輩分,戴以謙卻是叫戴笠為「爺爺」,因此戴以謙也是按照老家的習慣稱呼戴笠為爺爺。
戴笠死後,戴以謙被調到了傅作義的部隊,之後戴以謙又返回了江山老家務農,新中國成立後,戴以謙積極認錯,接受思想改造,現如今戴以謙雖然是孤身一人,住在養老院中,但每月也有130元補助,戴以謙對自己的晚年生活還是感到滿意的。
祝仁波與王慶蓮、戴以謙不同,她不是浙江江山人,與戴笠並非老鄉,而是出生在上海,但由於父母早逝,12歲就當了童工,一直艱苦謀生,不過她的表姐夫陳一白卻是我國當時首屈一指的電訊專家。
在陳一白的引薦下,祝仁波就順利進了軍統,在這裡又不得不講下浙江江山市,江山市位於浙閩贛三省的交界處,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稱號,江山話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語言,有著一套屬於自己的,與普通話以及其他方言不同的語音體系,在抗日戰爭時期,江山話也沒少立功。
上世紀40年代末,陳一白、祝仁波均留在了大陸,但在1952年,陳一白就離世了,祝仁波後來也受到過時代的衝擊,妻子因此提出了離婚,但祝仁波還是活了下去,並且過上了安安穩穩的日子,在大陸生活了幾十年。
建國64年後,祝仁波去了江山,與王慶蓮、戴以謙見了面,並且一起合了一張影,談及過往的經歷,幾人還是感慨萬千,又覺得他們的結局是好的,還能夠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做人。
同年11月,王慶蓮還去看了名為「國家記憶」的二戰圖片展,彼時的她已經85歲了,她站在一個笑臉盈盈的女兵照片前,說道:「我在軍統也是這樣打扮,也是這樣的威風,那個時候也笑得有這樣燦爛。」
而在他們的記憶中,戴笠的形象與別人口中的戴笠並不相同,在軍統內部,戴笠帶給人的印象,一般是正面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