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大學美女教授引領生物體分子技術,為人類造福

2020-12-22 高考必勝站

自從計算機初始發明至今,科學家們就在用複雜的發光二極體和微電路進行對於微小精確、邏輯緊密、儲存量大的超級產品的研究,刷新人們對於智能的認識,但是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局限在機械部件,少有人將目光瞄準在生物體分子之上。

但是有一位美女學霸從事了這方面的研究,他就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錢璐璐,她200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榮獲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的學位,是一名十足的美女學霸。隨後,他選擇了出國留學在2010年12月榮獲了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博士後,又在2018年12月成為了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助理教授,2019年1月,她成為了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工程的教授。

錢璐璐教授用核苷酸製造出了DNA機器人,將人工智慧實現在於一個小小的試管當中,不僅如此,她還帶領著自己的團隊開發了一種由DNA製成的人工神經網絡,這種人工神經網絡可以用來規劃智能行為,其中包括計算、選擇等其他的能力。她將希望寄托在試管中充滿智慧的混合物上,希望它能夠幫助人類識別上萬個潦草的數字。

錢璐璐說到,人類的大腦中有超過800一個神經元,他們能夠做出非常複雜的決定,但是像蛔蟲這樣的生物可以使用幾百個神經元做出簡單的決定,所以結合這一發現,在這項工作中設計出了小型神經網絡,可以對分子信息進行更為複雜的分類。錢璐璐教授製造的DNA機器人在模擬計算機的運算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團隊所創造的Winner-Take-All神經網絡,被認為能夠對MNIST資料庫中高達98%的手寫數字進行正確的分類與識別。雖然這樣的研究成果看起來似乎非常的幻想,也很科幻,但科學家們的期望不僅僅是將這種智能分子機器作為計算機的一個替代品,更是希望能夠看到他的生物屬性蘊藏著巨大的潛能。

雖然科學家們探索分子機器創造人工智慧之路,才剛剛開始,但他的潛力已經不可否認,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的類似產品,使人類變得比100年前更為強大,人造分子機器可以製造所有由分子組成的物體。這能夠讓人類進一步地變強,錢璐璐教授對於未來領域的發展潛力有著足夠的信心,要知道,這種領域聽起來很科幻,但科學的探索本身就充滿著各種不可思議,而這些新的概念與研究為使用分子機器探索人工智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許未來在這個領域帶來的新技術下,能夠為人類防禦更多的疾病,為人類造福。

相關焦點

  • 「美女學霸」錢璐璐: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就有這麼一位美女學霸,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她就是如今的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錢璐璐。 錢璐璐教授,200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師從賀林院士,是十足的美女學霸。
  • 「美女學霸」錢璐璐:甩了兩任中國丈夫,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美女學霸錢璐璐,不僅因為科研厲害而出名,而且因高顏值和善於離婚而被人熟知,從東南大學到上海交通大學,再到加州理工學院,她的人生充滿著奮鬥不休的痕跡。 錢璐璐2007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畢業,順利獲得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 「學術界的鄧文迪」,上海交大的錢璐璐,如今是加州理工大學教授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這位美女學霸錢璐璐,大家對她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她一定是有真才實學的,否則怎麼能從上海交大走進加州理工大學?錢璐璐是一名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專門研究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畢業後到加州理工繼續深造,獲得了博士後的學銜,後來留在加州理工做助理教授,並於2019年轉正成為教授。
  • 風流女教授接連三嫁,最後人生開掛,嫁給美國加州理工教授
    她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女教授。她結過三次婚,她的丈夫變得越來越強大。今天,女主角是錢璐璐。她是世界名校加州理工的博士後和教授,年輕有前途的女科學家,自動DNA分子機器人的發明家。她很有天賦。這位女教授曾就讀於南京鐵道醫學院大學,一畢業就嫁給了同一所學校的一位同學。她的第二任丈夫是實驗室研究員。她現在的丈夫是埃裡克·溫弗裡。這個美國丈夫很有權勢。他是加州理工的教授,也是美國著名的生物工程師。是錢璐璐的同事。事實上,與許多現代人的婚姻相比,錢璐璐的婚姻生活總是飯後八卦,但無論如何,她真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
  •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以「分子仿生」為主題的第387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分子仿生將在人類探索生物世界奧秘、新材料合成和新型功能器件的研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化學所李峻柏研究員在題為《分子仿生》的主題評述報告中介紹,分子仿生是以人工合成分子或生物基元為研究對象,在分子水平上組裝或製備結構與功能仿生的新材料與新系統,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的選擇性、通透性、生物分子或其類似物的檢測和合成等。
  • 生命之梳:新螢光顯微技術如何造福人類?
    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基於頻率梳的螢光壽命顯微鏡技術。該技術可用於觀察動態生物現象。 螢光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它使得科學家能夠直接觀察細胞內部和細胞周圍的部分化合物。螢光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廣波長範圍內將其重新發射。
  • iCANX Talks 學術報告︱Mona Jarrahi教授·太赫茲前沿技術
    iCANX Talks為全球觀眾做了「太赫茲前沿技術:新型太赫茲電子/光電組件和成像/光譜結構」的精彩英文講座,Mona教授介紹了等離子體天線在太赫茲光電導發射器和探測器上的應用,以及基於新型太赫茲發射器和探測器的太赫茲光譜系統。
  • 華南理工大學陳廣學教授團隊防偽印刷技術獲獎了
    11月19日至21日,21日舉辦的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華南理工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陳廣學教授團隊參評的項目「基於圖像印製技術的防偽碼體系構建及其在印刷包裝產業中的應用」榮獲「發明創業獎·創新獎」二等獎,參展的發明專利「基於數字水印和圖形碼的產品防偽方法及裝置」榮獲「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
  •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教授張紅訪問版納植物園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教授張紅訪問版納植物園 2015-05-22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教授張紅和副教授施華中到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進行學術交流。
  • 相約深圳|新一代生物技術革命到來!看合成生物學如何顛覆人類認知
    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認識生命、追根溯源的漫漫長途中求索。 1953 年,生物學家詹姆斯 杜威 沃森與弗朗西斯 克裡克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二人也因此與莫裡斯 威爾金斯共同獲得了 1962 年的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
  • 「美國大學top30」科學家的搖籃——加州理工學院
    這所私立大學的宗旨是」為教育事業、政府及工業發展需要培養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和畢業生中有38人39次(鮑林曾兩次獲獎)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一千個畢業學生中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比例為世界大學之冠。
  • 浙江大學田梅教授當選世界分子影像學會主席
    2020年12月24日,世界分子影像學會(The World Molecular Imaging Society, WMIS)正式宣布浙江大學田梅教授當選世界分子影像學會主席,任期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這是我國專家首次擔任世界分子影像學會主席職務。
  • NMN企業公司總裁王駿紀錄片於CCTV播出,初心築夢、造福人類
    12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新影發現之旅頻道播出最新一期的《紀錄東方》紀錄片,此次紀錄片的主題為「初心築夢、造福人類」,主角是國內NMN領軍企業基因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王駿。《初心築夢、造福人類》紀錄片的播出對前段時間被負面輿論所困擾的王駿和基因港公司來說,是對其自身名譽的有力澄清。基因港總裁王駿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首批赴美留學生,曾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分子生物學,並獲得該校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後,王駿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擔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要從事酶工程和生物合成研究。王駿在酶工程領域造詣深厚,至今已有近40年的酶法經驗,80餘項發明專利,建樹頗豐。
  • 科技動態|用克隆技術造福人類——魏紅江教授的故事和夢想
    該成果消除了病毒跨種感染的風險,為開展安全而有效的異種器官移植提供了新希望。下一步,科研組將在這批豬種的基礎上繼續改造基因組以解決免疫排斥問題,從而增加器官的兼容性和功能性錯位,以便早日實現異種器官移植臨床化。魏紅江教授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利用克隆豬為實驗室建造疾病模型。
  • 大連理工大學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屈明博副教授為文章第一作者,楊青教授為通訊作者。 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
  • 蔣昌忠赴長沙理工大學看望慰問曾祥君教授
    11月26日下午,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赴長沙理工大學看望慰問其聯繫服務的專家曾祥君教授。察看電網輸變電設備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真型配電網試驗場。聽取曾祥君教授研究成果「配電網接地故障人身觸電與森林火災防治成套技術及裝備」的匯報。為貫徹落實黨管人才原則,深入推進黨政領導幹部直接聯繫人才工作,11月26日下午,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來到長沙理工大學,看望慰問其聯繫服務的專家曾祥君教授,詳細了解他所從事的科研項目進展及其成果轉化情況。
  • 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劉雷--以煤作文章 創新促轉型...
    劉雷 河北行唐人,太原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導。   大學時期學習精細化工的他,歷經碩士、博士到後來在太原理工大學就業,不改初心,始終在應用基礎研究的領域裡鑽研。   從學生到教授,再到現在組建學科群向建設國家一流學科的方向努力,劉雷在為山西的轉型發展持續儲備著能量。   「山西是煤炭能源大省,轉型發展不可能完全脫離煤炭。
  •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教授談抗癌新策略
    本屆峰會以「腫瘤檢測與治療的精準醫學」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為主題,邀請了中外科學院院士、知名教授、臨床專家等嘉賓,圍繞腫瘤、幹細胞、聚集誘導發光基團(AIEgens)、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等精準醫學領域的熱門展開探討。
  • 專題|他在開拓造福人類的科學事業——採訪著名物理學家吳青海教授(下)
    2008年開始,吳青海教授研製的人體呼氣氣味健康狀態診斷儀器,被福建中醫藥大學與福建晉江中醫院採用為臨床診斷與研究,效果甚佳,經過他們大力推薦,人體呼氣氣味健康狀態診斷儀器被中國航天載軌研究所採用,他們把這種診斷儀器安裝在北京、深圳兩個航天基地,作為中國航天員上天飛行健康診斷依據。吳青海教授還被中國航天火箭技術有限公司mems中心聘為名譽教授兼技術顧問。
  • 網紅教授鄭強大動作:烏金山中學擬改建掛牌太原理工大學附中
    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強,太原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黃慶學等人參加。趙建平一行首先來到山西職教港項目現場。擬合併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晉中衛校、晉中體校、晉中藝校、晉中職業中專等5所學校形成的新的晉中職業技術學院,是山西職教港項目的一期工程。園區按照共建共享的理念,不設圍牆,設施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