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2021-01-19 科學網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第387次香山科學會議綜述

 

□本報記者 潘鋒

 

仿生體系的分子組裝是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和材料學等交叉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分子仿生的理念成為近年來國際科技界普遍關注的一個前沿科學問題。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以「分子仿生」為主題的第387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分子仿生將在人類探索生物世界奧秘、新材料合成和新型功能器件的研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分子馬達值得期待

 

在生物體與生命過程中,生物分子通過不同層次的自組裝,由微觀到宏觀,自發地形成了複雜且精確的多級結構體系,實現了各種特異性的生物功能。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化學所李峻柏研究員在題為《分子仿生》的主題評述報告中介紹,分子仿生是以人工合成分子或生物基元為研究對象,在分子水平上組裝或製備結構與功能仿生的新材料與新系統,研究與模擬生物體中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膜的選擇性、通透性、生物分子或其類似物的檢測和合成等。分子仿生可以模擬生物體實現多功能的集成與關聯,製備智能材料或分子機器,也可以仿生實現生物相容和生物功能,製備生物醫用材料與器件,為現代材料科學、特別是生物新材料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創新發展空間。

 

生物分子馬達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力學能的生物大分子。這些大分子廣泛存在於細胞內,它們是蛋白質,也可以是DNA,常處在納米尺度,因此也稱作「納米機器」,分布在線粒體膜內的ATP合酶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小的一種旋轉分子馬達。

 

哈爾濱工業大學微納米技術研究中心賀強教授介紹,將從生物體中分離的ATP合酶重組到仿生微膠囊上,不僅能實現活性蛋白在體外的重組,再現生物體中ATP合成的生物過程,更好地理解活性蛋白功能,同時也有助於人們模仿生物體的自組裝、識別及跨膜的物質傳輸等功能,開發出相應的功能材料和器件,如新的仿生材料、藥物靶向輸送和控制釋放載體等。

 

清華大學隋森芳教授介紹了生物三維電子顯微學在這方面的進展及其在分子仿生領域中的意義。隋森芳說,在較複雜的系統層次上對生物大分子自組裝體系以及由它們進一步形成的亞細胞結構的組裝、結構及功能的研究已經成為現代生物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會議執行主席、清華大學劉冬生教授指出,核酸分子馬達未來的研究熱點應該是定量研究核酸分子馬達的做功過程,揭示納米尺度下的能量轉化規律,製備出生物醫用領域中的智能材料,同時為研究蛋白質分子內/間相互作用提供工具。

 

仿生膜製備仍面臨諸多挑戰

 

細胞是組成人體和生物體的基本單元,細胞膜具有其特定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對細胞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通過對細胞膜的材料、結構和功能進行科學的模仿製成「仿生膜」,將有望創造出化學、生物物理、生物化學、醫學和藥學的新概念和新技術。會議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汪爾康研究員說,進一步揭示天然生物膜的奧秘,更加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其生命機理,對解決醫學、農業以及工業上的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李峻柏介紹,仿生膜的研究就是在充分了解和認識生物膜的組成、結構和功能,尤其是磷酯、脂質體和蛋白及其結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設計與製造出與其組成或結構相似的仿生膜體系,模仿生物膜的信息傳輸和識別功能。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張欣研究員指出,仿生膜結構材料的可控制備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尺寸和均一性的控制、仿生膜的結構模擬、更複雜的仿生膜及其功能的設計與調控、規模化製備技術和裝備以及仿生膜的實際應用等。仿生膜的可控制備目前還停留在試驗階段,開發新型的規模化製備技術和裝備並最終實現產業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構建功能化分子仿生體系

 

會議執行主席、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歐陽鍾燦研究員介紹,很多天然和人工組裝的結構,如病毒衣殼、蛋白質組裝體、DNA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劑組裝體都能形成正二十面體結構,正二十面體相對其他正多面體具備最小的彈性能量,是最穩定的多面體對稱結構。這一發現對認識自組裝體的形成機制和力學性質,以及新型組裝體的構建和功能化具有指導作用。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範青華研究員認為,實現分子仿生體系的功能化將是未來研究中所遇到的挑戰之一。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從分子組裝的角度研究仿生體系目前在國際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目前我國科學家在該領域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分子仿生研究應服務於能源、環境檢測、生物醫藥等重大領域。重點應關注:搭建複雜生物體系的微流控技術研究平臺,發展活性分子仿生體系的構建,將現有的ATP合酶馬達蛋白體系拓展到其他馬達蛋白體系;建立分子仿生組裝體形態演化物理模型;開發新型分子仿生功能可控器件;開發新的分子仿生微納工藝,提高仿生體系的穩定性和重現性;發展新技術提高理解分子仿生體系工作的精確性,開展分子仿生納米機器和蛋白質分子仿生工程等前沿領域的研究等。

 

《科學時報》 (2011-01-10 B2 技術·產業)

相關焦點

  • 新材料構建新體系 新發展引領新未來——2020新材料國際發展趨勢...
    編者按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每一次的變革都離不開新材料的開發與利用。作為其他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新材料的研發關係著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新材料的創新為下遊產業的突破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因此,在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背景下,世界主要國家都在搶佔這一戰略制高點。
  • 【創新前沿】德國《應用化學》報導我校仿生催化材料研究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多級結構納米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李春忠教授和顧金樓教授課題組,報導了鈰基金屬有機骨架(Ce-MOF)具有獨特的類腺苷三磷酸雙磷酶活性,能夠高效催化高能磷酸鍵的水解,實現並幹預三磷酸腺苷(ATP)和二磷酸腺苷(ADP)分子的脫磷酸化過程。
  •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撐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 雷霆行動去產能 ,創新激發新動能,徐州奮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
    ,歷時近兩年的技術攻關終於取得碩果,該公司研發的一款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儀獲國家醫療器械三類註冊證,標誌著徐州生物醫療與大健康產業再邁新臺階;   ……   寒冬季節,徐州大地上,產業發展依舊熱潮洶湧。
  • 周強:為激發創新活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司法服務
    周強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加強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周強指出,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研究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創新化工新材料供應鏈管理
    洪大集團總裁 袁俊傑化工新材料是體現一個國家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最重要的一環。石化產業作為寧波「246」產業集群中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的一部分,如何加強化工新材料的創新鏈和產業鏈布局,加強化工新材料的供應鏈管理,關係寧波「246」產業集群創新發展。
  • 神奇仿生材料改變未來
    歷史學家曾用材料來劃分人類進化史上不同的時代,石器時代、陶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因而得名。材料科學的發展見證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近年來,一批功能新穎而強大的仿生材料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實驗室裡誕生。大到航空航天、小到尋常生活,都有望因此而改變。
  • 產業強 集群發展 構建產業新體系
    2021年,潮州市將以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為兩大抓手,在抓好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產業發展的整體性、協同性,構建起凸顯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優質項目引進和落地建設,不斷壯大經濟綜合實力。
  • 聖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產品服務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子診斷...
    左圖 聖湘生物工作人員正在生產核酸檢測試劑。右圖 聖湘生物研發人員正在進行產品試驗。(聖湘生物供圖)當前,在分子診斷領域,基於核酸診斷技術的產品成為主流。聖湘生物正是抓住了不斷擴大的分子診斷市場機遇,創新產品和服務,打造新冠病毒檢測整體解決方案,為國內外防疫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中國產品。
  • 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九大著力點
    我國現行科技創新體制主要是在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時期形成的,與當前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所要求的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還不適應,資源配置重複、科研力量分散、創新主體功能定位不清晰等問題比較突出。迫切需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改革,使創新主體各歸其位,釋放我國巨大的創新、創業、創造潛力,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注入強大創新動力。
  •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
    因此,該軟體機器人能夠不受體積限制,在水下或地下的微小空間中執行重要任務。 那麼構造如此簡單的仿生材料,是如何像機器人一樣行走甚至還能跳舞的呢? 首先,該軟體機器人移動的高精確度和敏捷性的關鍵在於其內部充滿水的結構和嵌入的鐵磁性排列的鎳制骨架。
  • 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含跨科學部)
    (7)先進功能材料的分子基礎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功能材料體系的分子基礎與原理,以及多尺度結構及宏觀性能控制;高性能和多功能新材料的創製,這些性能與功能包括面向能源、健康、環境和信息等領域的光、電、磁、分離、吸附、仿生、能量儲存與轉換、藥物輸運、自修復、極端條件應用等。特別注重我國特色資源的研究和深度利用。
  • 之江生物:創新推動發展 成為國際一流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
    未來公司將堅持「創新推動發展、品質創造效益、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大眾健康」的經營宗旨,秉持「質量第一,服務第一」的理念,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分子診斷領域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的解決方案,以產品創新為手段保持公司在國內技術頂尖的競爭地位,並發展成為國際一流的分子診斷產品供應商。   我們希望通過本次交流活動,圓滿解答投資者朋友所關心的問題,讓大家更加了解和認同之江生物。
  • (全文)面向工業網際網路的智慧電廠仿生體系架構及信息物理系統
    還有學者認為通過構建信息物理社會系統(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CPSS)延伸CPS,可以較好地實現信息空間、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無縫結合。如王飛躍等以複雜系統理論和默頓定律為基礎,將人及人類納入系統之中,構建虛實互動、閉環反饋和自治的平行系統,提出了工業5.0信息-物理-社會融合平行體系。
  • 濱江工業園大健康新材料產業發展提速
    泰州濱江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潘小泉說,深圳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水平領跑全國,對大灣區輻射強勁,對接深圳是園區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的重要選擇。此次深圳推介會是園區大健康新材料產業發展提速的一個縮影。
  • 【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納米酶):新...
    經過國內外學者近十餘年的共同努力,納米酶研究正在逐漸成為一個新的前沿交叉學科領域——納米酶學。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挑戰和當今風雲激蕩的國際形勢下,諸如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等變革性科學研究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或缺力量。作為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前沿研究領域,納米酶學的發展將為凸顯中國在納米生物學與納米生物催化研究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新材料行業深度報告:發展空間廣闊 萬億市場爆發
    同時,由於3D列印材料和石墨烯等新興產業技術的不斷突破,前沿新材料增長較快,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產業分布不均,差異化特徵顯著。目前,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區在經濟實力、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市場佔有率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擁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場,多數產品佔據全球市場的壟斷地位,是新材料產業主要的創新主體。
  • 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
    包頭市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找準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以及在沿黃經濟帶、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定位,立足工業基礎、產業體系、科研機構等城市綜合優勢,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機遇與大勢,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以更高水平的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推動全會精神在包頭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以實際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 專訪|王健君:加速卵母細胞凍存材料產業化,破譯生物「冷凍-復活...
    器官移植催生生物材料凍存研究在仿生冷凍團隊實驗室內,專用的冷凍冰箱、生物液氮罐、程控降溫儀等設備陳放其間,王健君研究員小心地從液氮罐中取出了冷凍在其中的疫苗樣本。通過該團隊掌握的低溫冷凍技術,可以使疫苗在低溫下保存更長時間,並且解凍後仍然具有活性。
  • 新材料行業深度報告:發展空間廣闊,萬億市場爆發
    同時,由於3D列印材料和石墨烯等新興產業技術的不斷突破,前沿新材料增長較快,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產業分布不均,差異化特徵顯著。目前,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地區在經濟實力、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市場佔有率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擁有成熟的新材料市場,多數產 品佔據全球市場的壟斷地位,是新材料產業主要的創新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