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杜甫一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下至三歲孩童,上至耄耋老者,可謂耳熟能詳。
雨是作為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
而,雨景,也是歷代詩詞作者創作素材之一大類。在我們中華民族浩瀚的詩詞庫中,有部分描寫雨景的詩詞,寫雨不見雨,無一字是雨,卻處處見雨。
今天分享10首寫雨不見雨詩詞,和大家一起品讀。
1、《微雨夜行》
——唐代:白居易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溼,無點亦無聲。
秋天陰雲密布,夜裡稍稍感覺到了絲絲涼氣。只覺得衣裳潮溼,沒有雨點也沒有風聲。
2、《微雨》
——唐代:李商隱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李商隱這首詩不著一個雨字,只是藉助周遭相關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觀感受來表現微雨的形態,卻是很成功的。全詩體物傳神,刻畫入微,虛處著筆,雨中有人。朦朧,迷離,似愁緒,可意會不可言傳。
3、《燭影搖紅·元夕雨》
——宋代:吳文英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淺。
障泥南陌潤輕酥,燈火深深院。
入夜笙歌漸暖。
彩旗翻、宜男舞遍。
恣遊不怕,素襪塵生,行裙紅濺。
銀燭籠紗,翠屏不照殘梅怨。
洗妝清靨溼春風,宜帶啼痕看。
楚夢留情未散。
素娥愁、天深信遠。
曉窗移枕,酒困香殘,春陰簾卷。
吳文英,號「詞中李商隱」,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
4、《春日》
——宋代:秦觀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這首詩寫雨後春景。通過對偶形式,擬人手法,襯託庭院的華麗,描繪了芍藥和薔薇百媚千嬌的情態。
《春日》因其體物入微,情致蘊藉,通篇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在意境上以「春愁」統攝全篇,雖不露一「愁」字,但可從芍藥、薔薇的情態中領悟,又曲折隱晦的反映了詩人由於對宦途命運艱險的恐懼,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心理。
5、《雨晴》
——宋代:陳與義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
牆頭語鵲衣猶溼,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陳與義這首七律描繪了酷暑雷雨過後的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感受雨後新涼的舒暢喜悅的心情。詩中雖未著一個情字,但喜悅之情旱已透過寫景敘事的字裡行間噴湧而出,全詩清麗雄渾,奇趣橫生。
6、《綺羅香·詠春雨》
——宋代:史達祖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裡偷催春暮。
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
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
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
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
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
史達祖這首詠春雨的《綺羅香》構思巧妙,摹寫生動,情致深婉,也是他的詠物佳作之一。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7、《蘇秀道中》
——宋代:曾幾
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
一夕驕陽轉作霖,夢回涼冷潤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溼,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裡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
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
《蘇秀道中》是一首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
8、《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此曲寫旅人的離愁別緒,情景交融,言短意長。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點是善用數字,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三句,耐人尋味。
《水仙子·夜雨》正是藉助數字對秋色的描寫,借景抒情、寓言寫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遊子「旅思」之情。全曲語言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動人。
9、《長相思·雨》
——宋代:万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裡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長相思·雨》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著雨打芭蕉,觸景生情,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孤燈照人難入夢,表達了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
10、《清平樂·詠雨》
——明代:王夫之
歸禽響暝,隔斷南枝徑。
不管垂楊珠淚進,滴碎荷聲千頃。
隨波賺殺魚兒,浮萍乍滿清池。
誰信碧雲深處,夕陽仍在天涯?
這哪裡是在詠雨,分明是詞人撫世傷心的熱淚!過片假寫池中魚兒,罵盡天下隨波逐流浮沉之輩。結句既是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更是對世態炎涼的深沉感喟。
這10首寫雨不見雨的詩詞,有借景抒情、寓言寫物;有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著雨打芭蕉;有充滿輕快旋律和酣暢情致的喜雨詩;有借詠雨罵盡天下隨波逐流浮沉之輩。
時值雨季、雨景,每每讀來,無不為這些詩詞作者的高超的運筆功力所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