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2日電 (周卓傲)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同時也是上海鑽交所成立20周年。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展望未來,11日,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鑽石交易所共同舉辦的《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出版座談會,在上海鑽石交易所舉行。
「鑽石屬於一種天然的礦物,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更被賦予許多美好的含義。如果說鑽石通過其切面呈現了迷人的火彩,那麼浦東開發開放則通過上海鑽石交易所這個『切面』折射出璀璨光芒。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歷程,走的是一條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表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是一表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編輯,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王為松在會上如是說。
王為松表示,4個月前,我們圍繞《奇蹟》一書舉辦了「奮力創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奇蹟」的新書座談會,通過講好浦東開發開放故事、弘揚浦東幹事創業精神,為浦東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提供一個「大歷史」視角。今天,我們舉辦《璀璨》出版座談會,就是要聚焦「小切口」,通過講好上海鑽石交易所這一國家級鑽石要素市場的故事,總結好上海要素市場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道路中的創新舉措和成功經驗,進而真實反映浦東所經歷的滄桑巨變,生動詮釋浦東如何變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如何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
2000年10月27日,歷經十年醞釀、研究和籌建,上海鑽石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組建的中外合資性質的國家級要素市場,也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鑽石進出口交易平臺。
經過20年發展,截至2019年12月,上海鑽交所的中外會員由剛成立時的41家發展到了362家,其中外資會員195家,佔總數的53.87%,鑽石交易金額從2001年僅0.14億美元、進口環節增值稅僅500萬人民幣發展到鑽石交易總金額達42.35億美元、進口環節增值稅達5.12億人民幣。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鑽石消費市場,上海成為世界鑽石交易所聯合會(WFDB)認可的世界五大鑽石交易中心之一。
在《璀璨: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親歷者說》書中,50位曾經參與、見證上海鑽交所發展的中外嘉賓以口述訪談的形式,為中國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的發展成就提供了生動的歷史註解,也為國內外專家進一步深入研究中國當代史和改革開放史提供了鮮活樣本和經典案例。
上海鑽石交易所總裁林強表示,編纂一本能反映上海鑽石交易所發展歷史的書,首先是希望藉此機會銘記並感恩在這二十多年時間裡,為上海鑽石交易中心發展做出過貢獻的所有的領導和朋友們,同時也希望最大程度地還原歷史,並藉助「第三隻眼」觀察分析和總結這段歷史,這段發展歷程背後的歷史動因和成功經驗,幫助我們回顧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理清發展思路,知曉成功之所以然,「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想通過編纂這本書,能夠廣泛聽取意見和創意,汲取專家學者的智慧,確保上海鑽交所的可持續發展。」(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周卓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