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援助拉薩墨竹工卡縣成果豐碩:心手相連一家親 格桑茉莉共芬芳

2020-12-18 中國西藏網

  為了給蘇拉、寧墨兩地群眾一場誠意十足的民族團結之旅,墨竹工卡縣特別推出了啟迪之旅、康養之旅、生態之旅、文化之旅共4條精品線路。同時,憑探親證,可在探親證涉及的墨竹工卡縣旅遊景區內享受半價優惠。 圖為南京市民在當地辦理探親證。記者 鹿麗娟 攝

  日前,南京市秦淮區雙塘街道三山花園小區迎來一群「特殊」的垃圾分類志願者——來自南京對口支援25年的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藏族大學生。

  他們一邊認真講解著垃圾分類知識,一邊仔細地幫助引導居民將垃圾分類。

  「垃圾還沒扔,這個桶門怎麼就關上了?」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索朗玉珍在三山花園小區分類垃圾亭旁疑惑地問。

  站在一側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耐心地回道:「這個桶門開啟關閉的時間是固定的,等會兒重新開啟就好了。」

  索朗玉珍是第二屆墨竹工卡「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南京特訓營」學員。11月初來南京之後,包括索朗玉珍在內的36名藏族學生成為秦淮區的垃圾分類志願者。

  「為了給這群特殊的大學生提供更好的社會實踐,我們特意選擇了垃圾分類推行良好、居民已經養成分類投放垃圾習慣的兩個小區。」雙塘街道辦事處二級調研員鄔守雄介紹。

  未來一個月,這些學生將每周利用3個上午的7:30—8:30這個時間段,在秦淮區兩個小區的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現場協助垃圾分類指導員引導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索朗玉珍在實踐中感悟很多:「在生活垃圾強制分類中,我們成為南京市環境保護及宣傳志願者,在代表家鄉人民盡微薄之力,與南京人民一同愛護家園的同時,更想把南京市的先進經驗帶回家鄉,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保護盡一份綿薄之力。」

  索朗玉珍是南京援藏聚焦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積極探索就業援藏新途徑的一個縮影。2019年,南京援藏在西藏率先創新推出「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南京特訓營」,首屆32名墨竹工卡縣籍未就業大學生赴南京市參加「1+3+N」特訓,通過集訓1個月,見習、實習3個月,全部實現了高質量南京就業創業、西藏就業創業等「N」個可能性,開創了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成功新實踐。

  創新推出「格桑花開人才+」計劃,將特訓營拓展為「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成長營」,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人才資料庫,成立「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基金」,在解決就業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穩崗率、成才率。

  1995年,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南京市開始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

  數據顯示,25年來,南京市累計選派9批29名援藏幹部、14批47名援藏醫生到縣任職,投入援藏資金和物資共計7億元,援助項目近500個,補齊了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短板,填補了墨竹工卡縣發展史的一個又一個空白,為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墨竹工卡縣從全區有名的貧困縣,蛻變為全區的礦業大縣、產業強縣。

  「寧」智規劃

  多年來,南京援藏充分發揮規劃優勢,用科學規劃引領精準扶貧,做好特色文章,為墨竹工卡縣發展制定藍圖。

  先後投入1030萬元,編制墨竹工卡縣嘎則新區發展規劃、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十四五」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思金拉錯旅遊區規劃、甲瑪鄉特色小城鎮建設規劃和淨土產業等發展規劃,為助力墨竹工卡縣全面小康發揮重要支撐。

  「寧」興產業

  聚焦受援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短板,南京援藏注重扶貧由「輸血」向強化「造血」轉變。

  把礦產業、旅遊業作為全縣經濟支柱產業進行打造,通過引進中國黃金等有實力的央企或民營企業整合開發礦產資源。

  累計投入援藏資金6875萬元,打造甲瑪景區、塔巴鄉村旅遊等景區,旅遊人數和收入連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先後投入援藏資金913萬元,援建「格桑花開產業園區」,填補了全縣產業園區空白,引進開沃新能源汽車、彌盛塔巴陶瓷等6家內地企業在墨竹工卡縣註冊落地。

  投入援藏資金1780萬元,援建墨竹工卡鎮塔巴民俗旅遊村建設、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工程,2020年,該片區建成拉薩市首個「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寧」助醫療

  為了讓「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轉變,南京市累計投入援藏資金7620.8萬元,援助7個鄉衛生院全覆蓋建設,以及門診樓、放射檢測中心、遠程會診、信息化建設、120急救中心等20個醫療建設和提升項目。

  如今,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創成自治區「二甲」醫院,走在全區縣級醫院前列。通過「網際網路+」創新實施智慧醫療、診間支付,率先在自治區開展國家「縣域醫共體試點」,建成首家縣級數位化醫療健康會診平臺。

  「寧」升教育

  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斷完善教育軟硬體條件,加快補齊教育事業短板工作中,南京援藏助力墨竹工卡縣更好地打贏脫貧攻堅戰。

  25年來,累計投入援藏資金1.3億元,援建南京實驗小學、扎西崗鄉南京希望小學、浦口幼兒園、波朗村幼兒園、電子圖書館、鄉村教師發展中心等33個項目。

  依託南京市優質教育資源,寧墨兩地7所學校結為對子,組織實施「格桑花開紫金山小步陽光雲課堂」,推動「網際網路+」教育國家級示範縣創建。

  成立「格桑花開教師助困資金」和「為愛西行·格桑花開」愛心獎教基金,墨竹工卡縣小升內地初中班人數逐年遞增,學前三年雙語教育普及,小學教育質量居於拉薩市縣區前列。

  率先在西藏縣區進行教育「小組團」援藏探索實踐,啟動縣區首個「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首批兩個「墨竹南京班」開班,初一到初三累計10名南京教師,為提升墨竹工卡縣教育質量貢獻力量。

  「寧」聚人心

  25年來,南京市援藏將項目資金和各方資源向基層民生和貧困人口傾斜,用實實在在的民生改善凝聚人心。累計投入援藏資金1.11億元建設寧墨路、南京路等18條道路,極大改善道路交通條件,較好地解決了老百姓出行不安全、不方便的問題。

  援建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環境改造、溫泉小鎮建設等27個亮化美化淨化強化項目,累計投入援藏資金2.22億元,助推拉薩市「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計劃,實現鄉村振興。

  聚焦農牧民出行「最先一公裡」更加優質,2020年—2022年,將在全縣8個鄉鎮農牧區興建100座以上便民「溪橋」,目前已建成一期25座,提升農牧民出行的通達性和便利性。

  圍繞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在甲瑪鄉赤康村探索打造「1+4+N」為內容的「黨建+基層治理」樣本,先試先行,為全縣基層治理提供樣板。

  「寧」情小康

  南京援藏深入推進「攜手奔小康」行動,探索「融合式」援藏路徑,通過凝聚黨政與社會各界力量,開展結對幫扶和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將援藏工作打造成為鞏固民族團結的示範工程。

  25年來,爭取1‰以外資金和物資折價2億餘元,8個區和8個鄉鎮結對幫扶,累計脫貧1652戶748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零,如期實現高質量、高標準整體「摘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心手相連一家親 格桑茉莉共芬芳
    2019年,南京援藏在西藏率先創新推出「格桑花開大學生就業創業南京特訓營」,首屆32名墨竹工卡縣籍未就業大學生赴南京市參加「1+3+N」特訓,通過集訓1個月,見習、實習3個月,全部實現了高質量南京就業創業、西藏就業創業等「N」個可能性,開創了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成功新實踐。
  • 拉薩墨竹工卡縣中學「南京班」因材施教 用耐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夢想...
    今年8月,在南京市的全力支持下,西藏首個縣(區)級內地西藏班「南京班」落戶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中學。此舉不僅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到南京市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能幫助當地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促進教師交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情系墨竹 | 這三年,他終生難忘
    2004年7月初,南京市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建設的第四批援藏幹部來到拉薩,時任白下區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的朱志宏赴任墨竹工卡縣委書記,任期3年。他與墨竹的情緣☟第四批援藏幹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編制了西藏首個縣級旅遊規劃——《墨竹工卡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重要結點概念性規劃和近3年項目建設計劃,為當地旅遊業發展繪製了發展「藍圖」,有力地促進了墨竹旅遊業發展。
  • 墨竹工卡縣首批25座便民「溪橋」建成開通
    日前,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農牧區「溪橋工程」一期首批25座便民「溪橋」集中建成開通,惠及農牧民群眾3492戶1.6萬餘人。昔日的土石橋升級到如今的「裝配式」水泥橋,農牧民出行將更加便捷。記者 趙夢茹 實習記者 譚瑞華近日,墨竹工卡縣「溪橋工程」一期集中建成開通儀式在墨竹工卡縣日多鄉拉龍村拉龍溝舉行。據了解,該項目的開展將進一步提升農牧民群眾出行的通達性和便利性,解決當地農牧民出行「最初一公裡」的難題,成為墨竹工卡縣農牧民百姓的「暖心橋」「連心橋」。
  • 提到林芝想起桃花,提到拉薩想起什麼花?不是你心中的格桑花
    走川藏線進藏的時候,當你距離拉薩越來越近,進入拉薩東邊的第一個縣城墨竹工卡,你會看見大片的油菜花田。墨竹工卡縣扎西崗村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位於318國道沿線,每年夏季成片金燦燦的油菜花迎風綻放,與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形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 拉薩市委書記:3月1日起進藏人員須攜帶身份證
    1月29日上午,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帶著對堅守在維穩一線人員的親切關心、關懷,來到墨竹工卡縣檢查指導維穩工作並看望慰問公安民警。齊扎拉先後來到墨竹工卡縣甲瑪公安檢查站、縣公安局應急指揮中心和扎西崗鄉派出所日多警務站,親切看望慰問堅守在維穩一線的公安民警,並代表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和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等領導以及拉薩市委、市政府,向春節期間堅守在維穩工作第一線的廣大公安民警致以新春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 拉薩最值得去的地方
    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啊盛開在雪上下.......這首央金蘭澤唱的[坐上火車去拉薩]大家都不會陌生吧,相信聽過這首歌的人,都一個去拉薩的夢。去過拉薩的人還想去,沒去過的人一直在想像拉薩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拉薩,簡稱「拉」,位於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馬拉雅山脈北側,海拔3650米。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拉薩全年多晴朗天氣,降雨稀少,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
  • 拉薩?拉薩!
    其建築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蹟最多的園林。已被闢為人民公園,不僅有拉薩地區常見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還有從內地移植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堪稱高原植物園。雪頓節期間會有豐富的表演活動。
  • 蘇拉一家親 攜手抗疫情
    大家在援藏指揮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想拉薩之所想、急拉薩之所急,主動擔當、積極作為,與拉薩一道共同抗「疫」,展現了新一批援藏幹部的情懷與責任,譜寫了新時代「蘇拉一家親」的又一暖心篇章。  疫情面前有擔當 籌措物資四處忙  「拉薩有所需、我們有所應」是第一原則。
  • 木棉映格桑 廣大波密是一家——廣州大學第六批援藏支教實習隊員...
    六批共67名學生援藏支教2017年至今,廣州大學先後派出了六批共67名援藏支教實習學生、帶隊教師36人次分別到波密縣中學和波密縣完全小學開展為期1個學期的援藏支教實習,實習學生涉及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生物科學、美術學、教育技術學、心理學、音樂學等師範專業。
  • 西藏拉薩:思金拉措周邊,夏日高原「萌物」出沒!
    2020年5月29日,西藏拉薩,夏日時節,思金拉措周邊,各類高原動物出沒。思金拉措,當地群眾稱為"財主百龍之王"居住的神湖。位於墨竹工卡縣日多鄉東南、山南地區桑日縣增期鄉以北,距川藏公路(318國道)約6公裡,距墨竹工卡縣城66公裡,距拉薩市區124公裡。
  • 一封來自韓國的感謝信——山東與韓國友城心手相連、共戰疫情
    目前山東與韓國在省級層面有2對友城,7對友好合作關係,雙方在廣泛的領域開展了豐富的交流,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2019年,劉家義書記和龔正省長先後訪問韓國,將山東與韓國友好關係提升到了新的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韓國地方政府、企業和友好團體向中國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助力中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心手相連,習近平為中阿戰略夥伴關係注入新動力
    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近年來,中阿構建全面合作格局取得了豐碩成果,充分表達了中阿進一步攜手開創新時代戰略夥伴關係的共同意願。  據報導,中方還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100萬美元年度捐款,向工程處下屬的醫療機構提供抗疫物資援助,並通過工程處向巴勒斯坦及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境內的巴勒斯坦難民提供幫助。  可以說,合作抗疫是中阿命運與共的生動寫照。此次峰會中,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提出五點建議,其中第一點就是「加強團結協作,攜手戰勝疫情」。
  • 「親戚」走動親上加親 心手相連共築美好家園
    天山網訊(通訊員任波 陳其軍攝影報導)7月14日,滿載著自治區民委(宗教局)幹部職工的和田地區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鄉的69名結對親戚的「民族團結一家親號」列車,徐徐駛入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站臺上迎接的人們早早拉起橫幅,翹首期盼。「來了來了」,隨著陣陣人聲鼎沸,結對幹部紛紛上前與親戚們握手擁抱,這情景就像是在迎接久別重逢的親人。
  • 西藏拉薩援助尼泊爾加德滿都兩臺垃圾清運車
    圖為拉薩市政府向尼泊爾加德滿都援助的壓縮式垃圾清運車。拉薩市委宣傳部 供圖中新網拉薩12月13日電 近日,西藏拉薩市政府向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援助的兩臺價值108萬元人民幣的壓縮式垃圾清運車已抵達加德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