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工卡縣首批25座便民「溪橋」建成開通

2020-12-22 瀟湘晨報

日前,拉薩市墨竹工卡縣農牧區「溪橋工程」一期首批25座便民「溪橋」集中建成開通,惠及農牧民群眾3492戶1.6萬餘人。昔日的土石橋升級到如今的「裝配式」水泥橋,農牧民出行將更加便捷。記者 趙夢茹 實習記者 譚瑞華

近日,墨竹工卡縣「溪橋工程」一期集中建成開通儀式在墨竹工卡縣日多鄉拉龍村拉龍溝舉行。據了解,該項目的開展將進一步提升農牧民群眾出行的通達性和便利性,解決當地農牧民出行「最初一公裡」的難題,成為墨竹工卡縣農牧民百姓的「暖心橋」「連心橋」。

據南京市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組長、墨竹工卡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施勇君介紹,「溪橋」建設過程中,改變了墨竹工卡縣以前農牧區「溪橋」的土石結構,全部採用「裝配式」的水泥橋,擴大橋梁跨度,拓寬橋面,不僅更便利,徹底解決了土石橋易損毀、易斷通的難題,還大大降低了道路行駛的安全隱患。「溪橋」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堅持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選址時充分統籌人口分布、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要素,科學布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採用裝配式方式建設,橋梁主體在工廠進行整體預製,在項目實施地進行安裝,既大大縮短了建設周期,降低了成本,又避免了現場澆築對水體、草甸等可能帶來的生態破壞。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在建立「溪橋」之前,牧區部分橋梁冬季結冰堵塞、夏季洪水漫過橋面,又多為土石橋,易損毀、易斷通,無法滿足排洪、輸沙、出行需求,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一發水就衝橋,人走不了、牛出不去,有時候還要繞行十幾公裡的山路才能出行,當地牧民出行十分不方便。「溪橋修好後,橋面乾淨平坦,人員、牲畜、車輛都可以快速安全通過,再也不擔心出門過橋問題了。」當地農牧民扎西堅參滿足地說道。

此外,江蘇省對口支援拉薩市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沈海斌表示:「要持續探索『融合式』援藏路徑,整合多方資源,全力以赴做好新時代援藏工作。」數據顯示,南京援藏25年工作中強力推進道路建設,特別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質升級,累計投入援藏資金11088.51萬元,援建了包括南京路、金陵路、寧墨路、棲霞大道、六合大道、巴日卡道路等在內的縣鄉村三級道路18條。按照計劃安排,「溪橋工程」計劃三年內在墨竹工卡縣農牧區興建100座以上便民「溪橋」,覆蓋全縣8個鄉鎮40個行政村,惠及農牧民群眾1.46萬戶、5.6萬人。計劃2020年建成25座、2021年建成40座、2022年建成35座。

【來源:西藏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南京市援助拉薩墨竹工卡縣成果豐碩:心手相連一家親 格桑茉莉共芬芳
    1995年,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南京市開始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  數據顯示,25年來,南京市累計選派9批29名援藏幹部、14批47名援藏醫生到縣任職,投入援藏資金和物資共計7億元,援助項目近500個,補齊了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短板,填補了墨竹工卡縣發展史的一個又一個空白,為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 拉薩墨竹工卡縣中學「南京班」因材施教 用耐心點燃學生心中的夢想...
    今年8月,在南京市的全力支持下,西藏首個縣(區)級內地西藏班「南京班」落戶拉薩市墨竹工卡縣中學。此舉不僅能讓孩子們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到南京市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能幫助當地解決教師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促進教師交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 情系墨竹 | 這三年,他終生難忘
    2004年7月初,南京市對口支援西藏拉薩墨竹工卡縣建設的第四批援藏幹部來到拉薩,時任白下區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的朱志宏赴任墨竹工卡縣委書記,任期3年。他與墨竹的情緣☟第四批援藏幹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編制了西藏首個縣級旅遊規劃——《墨竹工卡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提出了重要結點概念性規劃和近3年項目建設計劃,為當地旅遊業發展繪製了發展「藍圖」,有力地促進了墨竹旅遊業發展。
  • 諸城這座橋建成通車!網友:安陽來,真是好……
    便民!諸城這座橋建成通車!網友:安陽來,真是好……近日,諸城市舜王街道舜泰街北延路段及益民河橋建成通車。這座橋的誕生有一個小故事,事情是這樣的:居住在益民河南岸居民區裡的一個叫強強的小男孩,在一天吃過早飯,像往常一樣,等候爸爸送他上學校。這時候,爸爸接到一個十萬火急的電話,不能送男孩了。臨時換成行走蹣跚的奶奶。奶奶牽孫子,孫子攙奶奶,一老一少眼巴巴瞅著一輛輛呼嘯而過的汽車,戰戰兢兢不敢過馬路,男孩急得大哭。
  • 宜興湯渡:畫溪河上畫溪橋
    其中有一幅畫,徐達章繪製的《畫溪花浪》,是荊溪十景之一。畫面溪山流泉,極盡美好,畫溪橋橫亙於畫溪河上,宛如畫溪上一架飛虹。關於畫溪橋的諸般美好,年逾古稀的宜興文士吳達如先生用畫筆做過很多次描繪。吳達如自小在花溪河邊長大,畫溪橋是他童年生活的重要印證。時至今日,他每年要去畫溪橋寫生。立在畫溪橋上,遠眺高高的南山,用丹青妙法記錄畫溪橋的前世今生。
  • 安康一座便民橋剛建好就出現垮塌?承建方:尚未驗收
    近日,漢濱區葉坪鎮拱橋村一村民付先生向華商報二三裡資訊反映稱:村裡剛剛修好一座便民橋,施工方沒有按照圖紙施工,原規劃2.5米寬的便民橋最寬僅有2.2米,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同時由於前段時間經常下雨,導致地基陷落,且橋臺無護欄,有安全隱患。
  • 浙南高山上的橋鄉,帶你打卡「國寶級」廊橋,這6座橋別錯過!
    再過幾天,文泰高速即將開通,想到這裡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愉悅起來了,不僅能讓這個「藏在深閨的小城」走進更多人的視野裡,還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她。而讓我最開心的是離家鄉又近啦!下班後即可抵達的微旅行目的地,妥妥實現了下班就能說走就走的「旅行」,想必定會成為溫州旅遊熱門的打卡地吧!
  • 再建一座慈安便民橋 鎮江市慈善總會向渭南捐資40萬元
    鎮江市慈善總會副會長朱雲峰代表鎮江市慈善總會向渭南市捐贈慈善項目資金40萬元,用於在秦嶺北麓潼關縣建一座慈安便民橋。這是2017年兩市慈善組織結為友好協會以來,市慈善總會在渭南捐資建設的第五座「鎮江慈安便民橋」。
  • 襄陽的這些橋,你走過幾座?
    襄陽素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稱,水在給這座古城帶來靈氣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各區域發展,橋的誕生,轉弊為利;自1970年漢江一橋通車後,襄陽橋梁的增長逐步走上正軌,至今為止已有12座橋人來人往,車來車去,魚梁洲這個「城市綠心」「漢江名片」,因這座橋梁熠熠生輝!相信隨著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的建成,整座橋梁必定承載更多使命。從小招家魚梁洲大橋頭往西看去,就是鳳雛大橋了!
  • 僑鄉梅州 橋溪古韻
    橋溪村位於梅州梅縣區陰那山五指峰西麓,四面環山,與雁南飛景區相距不遠,山光神妙,茶香浸漫。源於五指峰中的山澗溪水,400年來滋養著生活於此的客家人。村內客家民居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橋溪不大,常住人口不多,但海外華僑卻多達數千人,顯然這裡是一個典型的客家華僑鄉村,傳承了客家人重教興文的傳統,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 長江上的橋梁這麼多,這座才是萬裡長江第一橋,你知道是哪座嗎?
    長江上的橋梁這麼多,這座才是萬裡長江第一橋,你知道是哪座嗎?萬裡長江萬裡長,奔流到海不復回,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河,把中國分成南北地區,長江上數不勝數的大橋連接南北,長江的天塹變成了通道, 長江這麼多大橋中,哪座橋是萬裡長江第一橋? 是南京長江大橋嗎? 還是武漢長江大橋?
  • 彭水首批5G基站建成開通 智慧彭水新時代大門啟開
    中國彭水網(全媒體記者 趙 琴) 3月24日,彭水首批5G基站的開通,標誌著彭水迎來了5G時代,智慧彭水新時代的大門正式啟開。全媒體記者 趙 琴 攝影  據彭水移動公司網絡工程師介紹,此基站是彭水移動公司建設的試驗站,位於縣城烏江西路,試驗站的開通,實現了彭水城區部分區域的中國移動5G信號覆蓋。  今年以來,彭水移動公司致力於推進5G網絡技術和應用的創新發展,積極推進5G基礎設施建設,助力彭水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智慧城市」,開啟「萬物互聯世界」。
  • 大岡村首條地鐵接駁便民車線路開通了
    記者今日(25日)從廣州市白雲湖街獲悉,白雲湖街大岡村首條地鐵接駁便民車線路日前開通,精準破解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沿線村民、群眾出行更便利。大岡村便民車開通據了解,此路便民專車為大岡地鐵接駁環線,從大岡村總站出發,途經大岡村多個主要路段及石井地鐵站,最後回到大岡村總站。該批便民車均為能源純電車,符合國家環保節能舒適的要求,行車安靜,讓乘客有優質的乘車體驗,也不打擾沿途住戶的正常生活。
  • 潮州涸溪橋重新設置隔離設施,今日起實施限行
    今天上午,北溪橋閘交通橋即涸溪橋兩端重新設置物理隔離設施,限制除二輪摩託車外的一切機動車通行。實施限行首日情況如何?上午九點多,北溪橋閘交通橋兩端原本用於限制大型車輛通行的隔離墩,已重新進行了安裝,限行交通警示標牌豎立到中間隔離墩上顯眼的位置。
  • 具備便利店等功能 「便民驛站式」公交場站建成
    除了停放和保養公交車外,剛剛建成的康家溝公交保養場裡還有咖啡館、洗衣房、便利店,同時為周邊居民提供近300個停車位。  公交場站往往就在小區周邊,恰恰可以補便民短板。昨天下午,記者探訪本市首個新一代「便民驛站式」公交場站——康家溝公交保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