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上葉佔位,惡性考慮。」日前,看著顯示器上實時上傳的胸部X光片,寧波海曙區第二醫院放射科副主任夏玲燕迅速做出初步診斷,同時按系統接收到的寧波市第一醫院專家給出的覆核意見,即時通知章水鎮衛生院醫生,讓患者前往最近的鄞江中心衛生院進行CT檢查。能夠如此快速做出診斷,得益於海曙區統一規劃建立的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
2017年11月,寧波行政區劃調整後,海曙區面積擴大,但擴大的區域大部分在農村,如何統籌轄區優質醫療資源,改善西部山區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
「一些基層醫療單位的硬體設施條件很好,但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卻存在一定短板。」海曙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以日常檢查的X光片為例解釋,「由於缺乏放射科醫生,一些基礎放射設備成了擺設,導致哪怕是小檢查,群眾也只能往城區大醫院跑。」
為了有效帶動基層醫療單位,讓老百姓少跑腿,海曙區以「網際網路 + 醫療數據」標準化建設和院際數據交互為基礎,以分級診療建設為契機,通過信息化、平臺化建設,提高醫療資源有效利用率,建立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
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以海曙二院、三院為中心,連接18家基層醫療單位,患者在基層檢查時,相關數據實時傳送到區域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由專門的醫生負責診斷以及查漏補缺,並與醫聯體的寧波市第一醫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相連進行覆核,不到半小時出報告,建立起市、區、鄉鎮(社區)三級醫療協作體系。
「以往缺乏服務能力的基層醫療單位只能通過聘請上級醫院專家定期開診,如今卻不用『等與靠』,實時享受專家診斷,真正實現快速診斷農村患者病情。」夏玲燕說。
近年來,海曙區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為目標,探索創新「網際網路 + 醫療」服務新模式,讓市民看病少排隊、檢查少跑腿,著力完成「智慧醫療」最後一公裡建設,讓市民享受到優質的智慧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