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非常悽慘?人與貓,有何不同?

2020-12-22 騰飛說史

我們人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幸福與痛苦都來自於兩性之間的那些事兒,人類性行為的演化也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的發展,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人類性行為的演化。在了解我們自身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我們飼養的寵物。

第一:為什麼貓交配時,叫聲非常悽慘?

貓在交配時,叫聲非常的慘烈,它們的性行為在人類看來,如此怪異,但其實,如果從貓科動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的話,人類的性行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怪異的。

家貓的祖先是野貓

地球上的哺乳動物大約有5600多個不同的物種,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並不是像人類這樣組建家庭共同撫養子女,過著一夫一妻制的生活,它們一般都是「單身狗」,只有在發情期,雌性與雄性才會相遇,一般而言,雄性也不會去撫養幼崽,哺乳動物的幼崽基本上都是由雌性來撫養的。當然,也有一些哺乳動物過著群居生活,比如獅子、狼、黑猩猩等等,但就算是過著群居生活的哺乳動物,雌性與雄性也很少成雙成對,單獨會面,即使是雄性與雌性過著群居生活,長期在一起,但是,雄性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誰,而且過著群居生活的哺乳動物,往往會在公開場合秀恩愛。

動物的性行為,其實也深刻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比如,人類馴化的動物,一般都是群居動物,而且能夠在公開場合交配,那些羞於在公開場合交配的動物,或者長期過著「單身狗」生活的動物,往往是無法馴化的。人類馴化動物,需要動物在人類飼養的環境下實現繁殖,羞於在公開場合交配的動物,雖然有飼養的價值,但往往無法馴化。

人類馴化狗,主要是為了狩獵,狗的祖先是狼,但是,狼的戰鬥力在肉食動物界是屬於弱者,不如獅子、老虎和獵豹,人類為什麼去馴化毫無戰鬥力的狗,而不去馴化獵豹呢?在古代社會,無數的貴族和富人在自家的苑囿中飼養獵豹,試圖馴化獵豹用於狩獵,但是,無一例外,獵豹的馴化都失敗了,原因就是獵豹在求偶的過程中需要長途奔跑。幾個雄性獵豹為了與追求一個雌性獵豹,往往需要追逐數天的時間,長途奔跑幾十公裡甚至是數百公裡,雌性獵豹才有可能排卵並與雄性獵豹交配。因此,獵豹是不能圈養的,獵豹一旦被圈養,就失去了繁殖能力。相比於獵豹,狗是願意在公開場合交配的,一般來說,能夠被馴化的動物,都需要符合一個條件,那就是:在人類飼養的環境下,能夠實現繁殖。

19世紀,人類飼養獵豹

獵豹、獅子、老虎和貓都屬於貓科動物,同屬於貓科動物的家貓,其性行為也十分的奇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夠聽到貓的慘烈叫聲,這其實都是雌貓在交配時發出的叫聲。貓的叫聲為何如此慘烈?因為公貓的丁丁上帶有很多鉤子一樣的刺,這些刺如同指甲一般,在交配的過程中,會劃傷雌貓,雌貓只有經受過如此痛苦的劃傷之後,體內才會釋放荷爾蒙,從而排卵。因此,貓的交配過程,其實是公貓傷害母貓的過程,公貓在交配當中,需要緊緊咬著母貓的頸部,否則的話,母貓在受傷之後,有可能反過來攻擊公貓,公貓在交配完成以後,也會迅速逃跑,以免母貓來打它。從這個角度來講,貓其實也不能被人類馴化,因為貓在圈養的環境下,也很難實現繁殖。所以,迄今為止,人類都沒有徹底馴化貓,貓總是處於半野生的狀態。人類之所以飼養貓,是因為鼠害。人類發明農業之後,開始種植農作物,收穫穀物,大量的穀物堆放在倉庫裡,吸引著老鼠前來覓食,為了趕走老鼠,人類馴化了貓。所以,從廣義上來講,馴化貓其實也是為了狩獵,只不過,貓狩獵的對象是老鼠而已。

貓科動物的交配方式,乍一看,十分的怪異,其實一點都不怪異,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確保能夠成功受孕。

狗的祖先是狼,狼是群居動物

地球上的動物基本都處於飢餓狀態,沒有擺脫「生物貧困線」,即便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往往也處於飢餓狀態,在沒有擺脫「生物貧困線」的情況下,交配實際上是一件十分奢侈也是十分危險的活動,交配會浪費能量,影響覓食,還有可能使得自己受到其他肉食動物的攻擊。因此,交配的目標就是繁衍後代。公貓的丁丁上帶有很多鉤子一樣的刺,使得母貓在經受痛苦之後排卵,其實,就是為了節省能量,提高母貓的受孕率,貓科動物不會為了交配而浪費任何的能量。因此,貓科動物都有發情期,集中在某一個時間點交配,而交配的時候,就要實現排卵、受孕。

第二:人類為什麼最怪異的動物?

人類繁衍的怪異之處主要有三點:第一,在人類社會,男女之間維持著一種長期穩定的關係,共同撫養後代;第二;人類沒有發情期,人類的女性排卵是隱性排卵;第三,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齡會絕經,喪失生育能力,而動物一般到老死的那一天都可以生育。

人類獨特的兩性關係,其實也是為了更好地繁衍後代,在自然選擇面前,每一個物種都發展了不同的生殖策略。人類是直立行走的哺乳動物,人類的腦容量也明顯大於其他的哺乳動物,人類實現直立行走之後,女性的臀部變窄了,產道的寬度受限,但是,人類的腦容量卻越來越大,於是,人類就成為了地球上唯一的有生育困難的動物,我們都知道,哺乳動物是胎生的,但是,沒有一個哺乳動物會出現難產的現象,只有人類會難產。當一個動物連生育都出現困難時,這個物種必然會走向滅絕,人類為什麼沒有滅絕呢?因為直立行走與腦容量的擴大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縱使會出現難產的現象,仍然可以通過其他的機制來彌補這個缺陷。人類獨特的兩性關係,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自然選擇的壓力下演化出來的。

人類的孕婦

人類的胎兒在出生以後,完全沒有覓食的能力,這與小貓、小狗和小馬完全不同,小馬在出生不久之後,就可以站立起來,圍著母親轉了,小貓和小狗在出生數周之後,就有自行覓食的能力了,但是,人類的嬰兒在出生數年之內,都沒有自行覓食的能力。人類在出生之後的數年之內之所以沒有自行覓食的能力,是因為人類都是早產兒。胎兒如果在子宮內完全發育成熟了,那麼,他就無法出生了。人類把大腦和身體的一部分發育,放在了體外,所以,胎兒在出生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吃了睡,睡了吃,毫無行動能力。自然選擇傾向於選擇那些早產的胎兒,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類都變成了「早產兒」,人類懷孕的時間,平均是280天左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10個月,這個時間實際上已經大大提前了。

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雌性與雄性之間,不會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關係,雄性也不會撫養自己的孩子,它們甚至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生了幾個孩子,哪個孩子是自己的,因為它們的孩子在出生不久以後,就具有自行覓食的能力了,與其花時間去照顧剛剛生下來的孩子,還不如尋找更多的雌性,廣泛播撒自己的基因,所以,雄性哺乳動物往往不會撫養孩子。人類的胎兒都是「早產兒」,如果男人也像其他的雄性哺乳動物那樣,對生下來的孩子,不管不問,那麼,他的基因投資就會失敗,因為這個孩子在失去父親以後,很快就會夭折。對於人類而言,與其廣泛播撒自己的基因,不如專注於其中的一個投資,這就是人類的兩性之間維持長期的穩定的關係的原因。

人類在剛剛出生時,毫無行動能力

人類撫養孩子,僅僅有父親的參與是不夠的,還需要靠其他家族成員和鄰居提供幫助,人類的孩子必須生活在一個社會共同體之中。這就是說,人類的兩性之間必須維持一個長期的穩定的關係,但是,大家又要生活在一起,過著群居的生活。如果人類有發情期,那麼,男人和男人之間就無法合作。所以,人類的生活是非常獨特的,人類的兩性之間既維持著長期的穩定的關係,同時,他們也生活在一個更大的共同體當中。同樣是群居生活,人類與獅子、狼、黑猩猩是不一樣的,過著群居生活的動物一般都是一個雄性擁有這個群體當中的多個雌性,雄性並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誰,但是,人類的兩性之間維持著長期的穩定的關係。

第三:性選擇與人類的演化

人類的女性是隱性排卵,隱性排卵意味著發情期的消失,發情期消失以後,實際上降低了受孕率,因為男性無法確定女性什麼時候能夠受孕,如何提高受孕率呢?人類只能是長相廝守,而不是在某一特定的季節去談戀愛。與此同時,發情期消失以後,女性還必須維持吸引力,能夠把一個男性長期吸引在自己的身邊。這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多數的動物都是雄性比雌性更好看,但是,人類卻是個例外,人類是女性比男性更好看。雄獅子有鬃毛、雄孔雀會開屏、雄象有獠牙,動物都是雌性挑選雄性,雄性更加注重裝扮自己,但是,人類是個例外,人類是男性更加注重女性的外貌。人類獨特的性演化,可能塑造了自身的身體特徵,比如,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的乳房只有在哺乳期才會明顯隆起,而人類的乳房卻總是隆起的。

人類總是女性展示美

綜上所述,每一個物種都有自己的生殖策略,這些策略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好地繁衍後代。因此,我們看到動物在交配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它們,在人類看來,它們的行為是怪異的,但是,如果從動物的視角看人類,人類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怪異的動物。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母貓在交配時,叫聲悽慘?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萬事萬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無論是生物學上的生態平衡,哲學上的唯物主義,還是人類學的人際交往。人類作為最高級、最具智慧的生物,不同於植物的安靜無爭,也不同於動物的兇狠無情,人是有心的,會傷心難過,會開心快樂,不安於現狀又喜歡平淡安穩的生活,有感情、憐憫心、夢想,是豐富的生命體。人類與動物都是大自然的一員,互相制約又互相維繫。
  • 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叫聲?人類與貓科動物有什麼不同?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按照原定的規劃成功入睡。日常生活中,人們有時會在半夜聽見悽慘的貓叫,聲音之大,令人倍感不適,許多人因此睡不著覺。在人們的印象中,貓慘叫一般都是因為被人踩了尾巴,或不幸遭受傷害,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其實是貓正在繁育下一代的緣故。那麼為何母貓在交配時,會發出悽慘的叫聲呢?同為哺乳動物,為何人卻沒有這種表現,人類與貓科動物究竟有什麼不同?
  • 貓咪在交配時,叫聲為什麼會那麼悽慘?
    每當聽到趙忠祥老師那句: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空氣中瀰漫著荷爾蒙的氣息……的時候,我就知道又有新的知識點可以學習了。養過貓咪的朋友會發現,平時嬌羞可愛的小傢伙到了春天會變得十分的暴躁,時不時就想往外面跑,到了晚上還會發出悽慘的叫聲。
  • 路邊出現一個被罐頭卡住的貓,叫聲悽慘讓人憐,貓的選擇讓我感動
    在一個快節奏的時代,有隻寵物陪著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為此經過數百年的沉澱我們訓養了狗,而貓則是因為自己的選擇才成為了寵物,就這樣我們和它們有了所謂的和諧和默契,也有了歡樂和故事。最近就有這樣有一隻貓,它用實際行動選擇了我們,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小哥他在去鄉下的路上發現了一個會移動的罐頭,在這個罐頭旁還不時發出貓喵喵喵的叫聲,叫聲悽慘這讓人不得不上前去看看它,走進才發現是一隻頭被罐頭卡住的小貓咪。
  • 貓咪為什麼喜歡發出叫聲,不同的叫聲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養貓的你肯定會發現貓咪特別愛叫,而且不同的時候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因為貓想通過叫聲來表達內在的情感變化,所以貓的叫聲也是可變的。接下來我們對貓咪的叫聲做一些分析,看一下具體要表達什麼樣子的情緒。貓有16種不同的叫聲,但它們可以發出100多種聲音,與狗狗相比真的多很多。貓用一系列不同的聲音傳達和表達各種意圖。例如,比如喵喵叫、低聲嘟囔、吼叫、尖叫等等。根據不同的語調,這些呼叫可能具有多種含義:命令,懇求,抱怨,挑釁等。對於不同的貓咪來講它們發出的聲音也絕對是不一樣的。
  • 貓為什麼要喵喵叫?
    了解貓的語言,以更好地了解您的貓。您知道貓對人有叫聲,但不對其他貓有叫聲嗎?成年貓生活在人類之外,彼此之間的交流非常清晰。貓語主要通過氣味來表達,然後通過面部表情,複雜的肢體語言和觸覺來表達。用於聲音交流的貓咪聲音包括交配的毛毛蟲,發現獵物時chat不休,嘶嘶聲以避開入侵者或在受到傷害或恐懼時尖叫。喵喵不是自然貓語言的一部分-它幾乎是專門為人類開發的。貓語中唯一的貓叫聲是在母貓和小貓之間完成的。小貓咪的微小「喵」聲是一種可愛而可愛的聲音,用於引起母貓的注意和照顧。一旦小貓長大,貓叫和喵叫聲就會停止,如果不是與人交流的話。
  • 貓咪不同的叫聲代表什麼意思?
    喵喵叫貓咪極少對同類貓會喵喵叫,這種叫聲幾乎是對人類才獨有的,通常喵一聲說明貓咪想要諸如食物,關注或進門許可等等,但有時喵喵叫可能說明貓咪生病了或者感到了孤獨。貓咪平時是很少叫喚的,一旦它發出喵喵喵……基本都是想和你溝通,因為它有話想跟你說呢。
  • 貓咪有19種叫聲?來自人貓溝通學的研究
    每一類貓叫都對應貓的一種行為狀態,比如貓跟人打招呼,只是普通的顫音;在疼痛或者強烈壓力時,就會用到第三種「開口音」。你的貓的叫聲是什麼意思?蘇珊娜則主攻貓與人類的聲音溝通,研究內容主要是貓與人類溝通時,不同語調、旋律、聲音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簡單來說:她想聽懂貓語。
  • 夜晚呼喚的貓是母貓還是公貓,為什麼叫得那麼悽涼?
    夜晚呼喚的貓是母貓還是公貓,為什麼叫得那麼悽涼?是母貓在觀察朋友。母貓發情並嚎叫,把發情的訊息傳遞給遠處或周圍的公貓。母貓會發出類似嬰兒哭泣的聲音,說明它們正在交配。貓在發情期的夜晚叫春,可以肯定的是,母貓。
  • 貓的叫聲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嗎?
    因為我們無法模仿貓咪各種表達情感的動作與它們交流貓是一種獨特的動物,它與人類的交流大部分是通過聲音交流的為什麼,比如與貓咪交流,可以通過肢體語言接觸交流,但人類的習慣還是通過聲音,交流除了通過嘴巴,還有動作,耳朵,鼻子等。
  • 學會喵語就能和貓交流?其實,貓的叫聲是為了滿足主寵生活
    小貓從出生到成年,在此過程中,基本有1/3的時間是和貓媽媽一起度過的(正常情況之下),接下來的時間才是和鏟屎官一起度過。幼年時小貓就學會對著貓媽媽咪咪的叫喚,並以此來引起貓媽媽的注意,獲得貓媽媽的舔舐還有食物,滿足自己對物質和情感的需要。但是隨著小奶貓逐漸長大,貓媽媽就不再回應它們的呼喚,慢慢的,這種行為習慣也被貓媽媽的拒絕而逐漸消失。
  • 貓為什麼老是叫個不停
    養貓的主人有時會發現,貓咪經常叫個不停。貓出現叫不停原因較多,如飢餓、需要清理貓砂、尋求關愛、不願被籠養、發情、患病等。當貓出現該現象時,建議主人積極進行觀察,並採取對應的方式進行處理。具體原因如下:1、飢餓:當貓的食物、飲水不充足時,貓會通過不停地叫,來提醒主人給自己餵食餵水;2、需要清理貓砂:貓是有潔癖的動物,當它覺得貓砂畢竟髒時,會不願上廁所。
  • 貓這麼可愛,為什麼要割蛋蛋
    你可能有這樣的體驗:春天或者秋天的某些晚上,即將入睡之時,窗外突然傳來悽厲的叫聲。叫聲一陣接一陣,如泣如訴,往往持續很久。初次聽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哪個嬰兒的哭聲,可為什麼出現在窗外……如果大著膽子走出家門,在昏黃的路燈下,可能會看到一隻貓躺在地上,不斷地呻吟著。有過養貓經驗的人或許知道,這是一隻沒有絕育的流浪貓發情了。
  • 貓語十級|當貓咪「喵喵叫」的時候,它們在表達什麼?
    貓咪的感情其實是十分豐富的,而且叫聲比較複雜,雖然都是「喵喵叫」但是並不相同,貓咪有自己一套特別的發聲系統,每個叫聲都代表不同的情緒。根據動物學的發現和總結,貓咪的叫聲大概可以概括為七種類型,這其中所表達的含義為:我很生氣、我很害怕、我十分痛苦、求關心、跟著我、好有安全感、我想咬你。
  • 貓咪的語言表達、跳躍這些行為,貓主們了解嗎?
    當我們談到語言的時候,通常會想到人類溝通時使用的口頭表達。但是在貓科動物物的世界裡,語言更加的複雜,它們含有口頭和非口頭的表達。貓會使用聲音來傳達信息,有研究表明,嘶嘶聲、呼嚕聲、咕嚕聲、隆隆小野貓有六種可以識別的叫聲,聲喝聲,尖叫聲。
  • 貓行為學分析:貓「喵喵」叫有什麼含義嗎,了解你的貓為什麼叫
    是生病了、想要吃東西、想出去玩、生氣了、想要被關注等等嗎,在意的人請不要走,從這裡開始,通過分析你家貓叫的可能性的原因,能更好地理解你可愛的貓。貓們喵喵叫著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兩隻家養的貓之間很少有咕咕叫的情況,他們使用低沉的嘶嘶聲或其他的聲音,家養的貓通常只對人類發出喵喵喵的叫聲,小貓在小的時候會對媽媽喵叫,這是因為它需要媽媽的關心,但是小貓長大後只會對鏟屎官喵喵叫,所以當你家的貓對你喵喵叫的時候,你應該高興。
  • 貓咪為什麼對人喵喵叫?原來每隻貓都會開發一套獨特的「喵」語!
    很多人會覺得「喵」是貓咪的語言,但是研究人員發現,貓咪之間很少用喵喵叫來互相溝通。Bradshaw在觀察貓科動物行為的時候發現,貓是很安靜的動物,通常要數百個小時,研究人員們才能觀測到野生種群中的喵星人發出一聲喵叫然而我們知道,由人類所飼養的貓發出喵喵的叫聲的頻率非常高。我們曾經都以為這是貓的常用溝通方式——然而事實是,貓是為了讓飼養它們的人更好的理解它們,才故意發展出一套喵喵叫的體系。每隻貓「喵喵」叫的含義都是不同的。
  • 金漸層貓幾歲開始「鬧貓」?該怎麼應對?
    公貓在性成熟後基本不會單方面發情,它都是受母貓發情時分泌的費洛蒙刺激才有發情表現。下面說到的鬧貓都是針對母貓。1、母貓在發情時特別愛撒嬌,被撫摸時,上半身緊貼地面,而後半身則是高高的抬起來,尾巴也是高高的豎著。2、除了出去隨時準備交配的動作外,還會在地上打滾。並將自己的身體沾上自己的尿液,之後再塗到很多地方。
  • 貓能說話你知道嗎?其實貓說的這些我們都懂!只是我們沒在意
    貓的大部分交流是通過聲音進行的,它們通常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從低沉的嘶啞聲到低沉的咆哮聲都代表不同的含義,例如意圖,需求,情緒等。其次,貓也通過肢體語言和氣味進行交流,例如,雄性貓通過在某些地方排尿來標記自己的領土,以此來表明這是它的領土。另一個例子是,當貓生氣它會把耳朵收縮起來,伴隨著身體緩慢移動來發動攻擊。
  • 矮腳貓的腿為什麼這麼短?
    矮腳貓顧名思義,和名字一樣,就是四肢比較短小的一種貓咪品種,身材和臘腸犬十分的相似,所以很多小夥伴們看到也覺得非常的可愛,尤其是短小的四肢,使矮腳貓走起路來也是特別的萌,那矮腳貓的腿為什麼這麼短呢?矮腳貓其實是貓的基因突變形成的一種貓咪品種,經過人為的定向繁育才發現它的腿會比正常的貓要短,大概只有一半的長度,所以人們覺得它特別可愛,就把它保留下來進行了定性的繁育。但是在繁育的過程中矮腳貓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基因問題,有一定可能會發生脊椎變異病,所以說在我們的矮腳在繁育過程中也要非常注意,一定要嚴格按照矮腳的品種標準進行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