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的醫務人員以過硬技術和擔當作為,奮戰在抗疫一線,努力實現「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曾在抗擊非典、防控甲流、援助非洲抗擊伊波拉疫情等多次重大任務中屢建戰功,積累了豐富經驗。
優化救治流程
開展應急攻關
■ 成立24人專家組24小時輪流值班,不斷調整個體化診治方案
1月21日,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被確定為北京市級定點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醫療機構之一。作為該中心疫情防控「主力軍」的感染病醫學部,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的帶領下,圍繞精準救治、院感控制、生物安全、心理幹預、物質保障等工作,立即啟動應急機制。他們高效銜接救治環節,迅速設置發熱門診、留觀病區、疑似患者病區、確診患者病區、危重症患者病區,優化救治全流程。
感染病醫學部從兩個院區精選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以參加過抗擊非典、甲流、伊波拉等任務人員為骨幹,迅速組建了發熱門診收治、確診患者救治、疑似患者與醫學觀察人員管理三支力量,及時展開全員全崗培訓。他們成立24人疫情處置專家醫療組,專家組成員24小時輪流值班,堅持每日多學科會診和重症早期幹預理念,針對危重患者病情逐一討論,不斷調整個體化診治方案,派出ECMO團隊救治病危患者。
與此同時,感染病醫學部快速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應對」第二批應急攻關項目。截至3月23日,在第五醫學中心、武漢火神山醫院和湖北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共治療100多名重症患者。
義無反顧向前
夜以繼日奮戰
■ 先後組織500多名專家和醫務人員,分批次接替進入一線
「作為軍人,疫情就是戰場!」「我是軍人,是黨員,還是傳染病專業醫生,我不上戰場誰上!」「我在感染科工作10年了,能夠勝任患者的護理工作。」1月22日,在抗擊疫情誓師大會現場,他們誓言鏗鏘……傳染病專家秦恩強代表全體醫生發言,他平時話不多,此刻擲地有聲:「我有經驗,我先上!」
第五醫學中心先後組織500多名專家和醫務人員,分批次接替進入一線,擔負起發熱門診排查和確診患者收治等任務。
在病區,醫院專家姜天俊每天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夜以繼日地守護患者,隨時觀察病情發展。為提高效率,他不敢多吃飯、多喝水,儘量不上廁所,一個班下來常常全身溼透,累得筋疲力盡……
和姜天俊一樣,許多醫務人員都義無反顧地衝鋒在前。醫院專家孟繁平的妻子還在坐月子,但他仍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中。為方便工作,王玲和魏春嬌剪去一頭長髮;夏麗媛退掉了車票,和家人及「準新郎」商量,推遲了婚期;20歲出頭的朱彬彬是科裡最小的護士,護士長劉利敏問她:「彬彬,你害怕嗎?」「護士長,大家一起戰鬥,我不害怕……」
妙手仁心救治
無微不至關懷
■ 積極協調為患者提供飲用水和盒飯,和患者聊天,注重院後回訪等
不久前,一位阿姨在發熱門診被確診,當值班護士陳典潔護送阿姨住院時,外面露深寒重,陳典潔取下自己的大衣要披在患者身上。阿姨連忙擺手:「這可不行,我身上有病毒,會弄髒你的大衣的!」「大衣可以再消毒,您凍著了,病情加重可就麻煩了!」在陳典潔的一再勸說下,阿姨終於披上了她的大衣。
「患者得病已屬不幸,這時更要用心幫助他們。」發熱門診主任黃磊為照顧患者,積極協調為患者提供飲用水和盒飯,讓他們感受來自醫院的關懷。「發熱門診走出的每名患者,我都清楚地記得他們的情況。」黃磊說,不管是確診、疑似患者,還是被排除人員,他都要親自把關,確保萬無一失。他還注重院後回訪,要求發熱門診醫務人員利用休息期間,對就診後回家的人打電話詢問,及時掌握他們的身體狀況。這一舉措,讓很多患者倍感溫暖……
重症患者楊先生住院期間,父親不幸病逝,令他悲痛欲絕,一下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不願配合高流量氧療、無創呼吸機等治療措施。醫院專家徐哲耐心地跟楊先生談心,還專門加了微信好友,時不時開導他:「你是男子漢,一定要堅強!作為頂梁柱,家人今後還得靠你呢……」後來,楊先生逐漸打開心結,配合治療,最終康復出院。
護士長吳丹每天深入病房,都會查看患者飲食、睡眠、心理狀況。看到患者身體虛弱吃飯困難,她就一勺一勺地喂,往往一頓飯下來,累得直不起腰;發現老人看不清報紙,她遞上放大鏡,緩解患者隔離治療的孤獨感;了解到患者心情焦慮,她就去病床旁和患者聊聊天,鼓勵大家增強信心,戰勝病魔……
「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護士長李因茵說,她管理的15床、16床是一對年近八旬的夫妻,老兩口都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由於入院匆忙,老人沒帶任何生活用品。李因茵趕忙買來牙膏、牙刷以及換洗的衣褲。拿到生活物品的老人連連致謝:「太感謝了,你就像我的親閨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