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品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2020-12-26 騰訊網

弱小國家如果參與大國間的角逐很容易在角逐中失國。最典型的就是二戰時間的盧森堡了。早晨開始宣戰,中午就沒了。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同樣不大,為防止在角逐中給損耗掉,就盡大可能保持中立,想辦法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也是幾經滅國、復國。最後,在戰國的末期才徹底消失,被史學家譽為了不起的「戰國第八雄」。

先區別一下中國歷史上多個中山國的概念。

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中山國,像什麼西漢、東漢、曹魏、西晉都有過這個稱謂,但那些都是封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主權國家。

只有戰國時期的,一個名為「鮮虞」部落組織建立的才是一獨立主權的國家。「鮮虞」也就是被我們中原人打包一同稱之為「北狄」中的一民族。當時東周王室逐漸衰敗。「北狄」抓住機會,建立了鮮虞、肥、鼓等等一碟子一碗兒的小國家。

臨近的大晉國一看,嘿,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於是打個哈欠伸個懶腰,就把肥和鼓給滅掉了。只有「鮮虞」幾經交手卻青松般挺立。

經過這幾次的折騰後,它似乎更加自信了,感覺我們應該有一個正兒八經的名字,好進入中原諸國角逐爭雄之列,可能的話分上一杯羹。起個啥名字呢,我們領土的中間不是有個小山嗎?就這樣「中山國」便呼之欲出了。

就這樣昔日的「鮮虞」,簡單的割個雙眼皮,又彎腰撿一塊面膜糊一下,做一個中山國的旗子,就加入了中原爭雄之列,並期盼自己永遠屹立於民族之林。

中山國出來要練練手,第1個呢就選擇曾經把自己收拾得鼻青臉腫的晉了。

這還真是應了那句話,沒有30年不漏的大瓦屋,中山國終於逋到機會了。公元前的497年,晉國的中流砥柱,趙氏家族的內部出現一些小問題,也就是發生了我們在影視上看到的趙氏孤兒那個案子。而晉國另外兩個重要勢力範家和中行家,覺得這是一個收拾老趙家的好機會,於是乎兩家暫時達成了妥協,同時向老趙家落井下石,晉國權力部門亂成一鍋粥。

中山國瞄準機會,決定渾水摸魚。幫助範氏和中行氏,把窟窿撕得更大。在一邊忙著煽風點火,冷不丁的攻下了晉國的棘蒲城。在範氏和中行氏兩家遭受挫折時,他們又派人拿些鑰匙扣啥的表示慰問並鼓勵,說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做什麼都不會隨隨便便的成功。愛拼才會贏嘛……但晉國範氏和中行氏好像明白些什麼。

晉國自己家的事情處理完畢之後,便有計劃地開始收拾中山國這條妖狐。

公元前489年,趙鞅子率兵討伐中山國。

然後,智伯討伐中山國。

接下來,新稚穆子又是討伐中山國。

經過這套組合拳的狂揍,中山國歇菜了。國家也不存在了,不知逃到哪裡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去了。革命轉入低潮,只有積蓄力量,伺機反撲,亡國後正史中也無記載了。

果真如斯,公元前414年,中山國又開始冒泡了。《史記趙世家》記載,這一年「中山武公初立」。

但此時晉國已被韓趙魏三家瓜分。三家一個個更像是餓虎。尤其是魏國,在英明神武的魏文侯領導下經過李悝,吳起二人的一系列變革,魏國已經很強大了,擁有一支鐵軍——魏武卒!這個時間中山復國、冒泡,就像鯉魚在鯊魚面前打個挺。

在中山復國剛剛6年魏國的魏武卒就掂著傢伙到家門口了。中山人還是很勇敢的,雖然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最終還是亡了國。魏五候就把太子擊和著名政治改革家李悝,以及滅中山國的大將樂羊長期治理駐守,嚴防中山復國再次上演。

親,就說中山這立國復國,再立國再復國的頑強意志您服不服吧?下一篇還是立國您信不?俺中山國就這麼個樣,哼!任性。

相關焦點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再立國再滅國。細讀戰國第八雄的生存之道!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同樣不大,為防止在角逐中給損耗掉,就盡大可能保持中立,想辦法在夾縫中生存。最後也是幾經滅國、復國。最後,在戰國的末期才徹底消失,被史學家譽為了不起的「戰國第八雄」。先區別一下中國歷史上多個中山國的概念。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又立國又滅國。戰國第八雄終於第三次立國!
    中山人還是很勇敢的,雖然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最終還是亡了國。魏五候就把太子擊和著名政治改革家李悝,以及滅中山國的大將樂羊長期治理駐守,嚴防中山復國再次上演。真是說神就來鬼。公元前378年魏國軍隊和中山的遺民,在澮水岸邊(山西臨汾境內)雙方又幹了一仗。這一仗讓已經癱瘓在地的中山國又趔趔趄趄地站起來了——再一次的復國了!
  • 戰國「第八雄」:二百三十年屢遭滅國危機,卻在稱王后迎滅頂之災
    進入戰國後,它還一度稱王,壯大成「戰國八雄」,令世人為之驚嘆。這個國家,就是中山國。其實,早在西周晚期,中山國所在地就存在著一個國家:白狄人創建的鮮虞古國。正因鮮虞成名太早,又屬戎狄異族,且恰好臨近中原,人們常常將春秋初期的邢、衛滅國之禍歸罪於鮮虞。
  • 獨立於戰國七雄之外的第八雄
    經過春秋近300年的兼併戰爭,到了戰國時期,天下主要強國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史稱戰國七雄。當時天下除了七雄以外,還有一些相對薄弱的一點國家,比如衛,魯,宋,越,滕,巴,蜀,鄭等。但是還有一個神秘的國家,史料記載很少,但是卻與戰國七雄中的四強抗衡,與七雄相比,亦無遜色!
  • 奇葩的戰國國家,人才輩出而碌碌無為,直至秦二世才被滅國
    戰國時期,除了我們熟知的七雄外,還有幾十個大小諸侯國,其中衛國是戰國時期最奇葩的諸侯國之一。衛國是周代分封諸侯國生存時間最長的國家,立國前後總計838年,傳位35位國君。公元前209年,衛君角才被秦二世胡亥廢為庶人,衛國最終完全滅亡。
  • 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擁有萬乘,是怎樣滅亡的
    說起戰國七雄,我們都知道這七個國家,是秦、韓、趙、魏、楚、燕、齊這七個國家。這七個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七個。每個國家都稱霸一方,擁有統一天下的實力,因為他們被稱為七雄。不過當時並不僅只有這七個國家,除了這七個國家還有很多二流國家。
  • 「戰國第八雄」——中山國的起源
    我們常說戰國七雄,大家是否都耳熟能詳,可說起第八是誰,怕是一頭霧水。 「中山」被稱作「戰國第八雄」 這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千乘之國,憑什麼和萬乘之國比肩而立 我們從建立它的這個民族說起——「鮮虞」 公元前8世紀左右,地球進入漫長的小冰期。
  • 抗美援朝,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細數歷朝歷代的立國之戰(三)
    采石之戰是宋、金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南宋軍民在虞允文的指揮下,力挫南侵金軍主力,打破了完顏亮渡江南侵、滅亡宋廷的計劃,加速了完顏亮統治集團的分裂和崩潰,使得南宋王朝解除滅國危機,得已收復兩淮地區,保證南京以及都城臨安的安危。
  • 他為唐朝報了滅國之仇,卻立國三年而亡,死前被最愛的女人謀殺
    他為唐朝報了滅國之仇,卻立國三年而亡,死前被最愛的女人謀殺 朱全忠篡唐稱帝建立梁朝後,中原地區相繼出現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為了和以前的朝代區別開來,歷史上又把他們稱為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合稱為五代。
  • 名列戰國七雄的韓國,家裡有礦,夾縫中生存卻被秦國第一個攻滅
    從晉國母體中孕育而出的韓國,與新興的趙國、魏國、田氏齊國一起,組成了戰國政治舞臺上的新生力量。在立國之初,作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統治國家,韓國一度生機勃勃。韓國立國之初,都城在平陽(今山西境內),距離魏國首都安邑很近,魏國大軍可謂是朝發夕至。為了避其鋒芒,韓國先將都城遷徙到了今河南境內的宜陽,後又遷都到韓鄭邊境的陽翟。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戰國七雄,第八雄是哪國?
    如果按韓、燕入圍七雄的標準,戰國時還有一個諸侯國,同樣有資格稱「雄」,為戰國第八雄,這就是宋國。宋國的歷史可不簡單,先祖是商朝天子。周武王滅商後,不敢對商朝宗室過於怠慢,把商朝舊都殷,分封給了紂王之子武庚。周初爆發著名的三監之亂(武庚之亂),武庚和周朝宗室管叔、蔡叔作亂,被周公姬旦除掉。但是周公只敢除掉武庚,卻不敢滅絕商朝國統。
  • 戰國時代,燕齊百年世仇,大打出手卻不滅國,難度真是歡喜冤家
    熟悉戰國時代歷史的朋友們,都十分的清楚,燕國與它僅有兩個鄰國齊國、趙國關係都非常緊張,燕國對外戰爭基本上也都是對趙之戰,或者是對齊之戰。 燕國雖然是戰國七雄之一,但實力比較弱小,在整個戰國時代都沒有多少話語權,並且燕國經常受到鄰國欺辱,生存和發展壓力非常大。
  • 疫情滅國,美國還遠嗎?
    一、歷史上疫情多次滅國立國,疫情成為是大自然對人類歷史幹預的看不見得手有史以來的人類,已經經歷了無數次的疫情滅殺,僅中世紀以來,就發生過大規模的黑死病、鼠疫、天花等,造成人類數億人的死亡,有的國家甚至被瘟疫等滅掉。疫情同戰爭一樣成為人類歷史的改變者。
  • 六國之中最先被滅,戰力不如宋國,它為什麼被公認為戰國七雄?
    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正值熱播,劇情推進到76集之時,韓國君主韓安向秦王嬴政呈遞投降書,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正式宣告滅亡,成為山東六國中率先被秦滅亡的國家。之所以韓國率先被滅,是因為秦國在兼併戰爭中堅定運用範雎的遠交近攻戰略,繼而一步步吞併天下,而與秦國土地接壤便屬三晉。
  • 他帶領宋人連敗齊魏楚,滅滕,成戰國第八雄,卻背負千古罵名…
    《呂氏春秋·當務》記載:「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紂母之生微子啟與中衍也,尚為妾,已而為妻而生紂。紂之父、紂之母欲置微子啟以為太子,太史據法而爭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02  商紂王繼位後南徵北戰弄得民不聊生,西周武王帶領八百諸侯討伐商紂王,最終攻滅商朝。
  • 他治理下的宋國堪稱戰國第八雄,卻因太囂張被戰國七雄合夥滅了
    01 戰國末年,齊楚燕韓趙魏秦並稱七雄,紛紛兼併其他小國擴大領土,無數諸侯國被吞併。 處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國紛紛尋求大國庇護以自保,宋國也不能例外。 宋國處在列國交戰的中原地帶,而且陶邑四通八達,是當時有名的大城市,因而也成為諸侯各國垂涎的對象。 宋闢公即位後軟弱無能,公子剔成突然發動政變,廢宋闢公而自立。
  • 戰國時期中山國對自身實力誤判,導致最終為趙國所滅!
    中山國最終為趙國所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山對自身實力的誤判,自以為與東方六國比肩,甚至在軍事上不僅可以戰勝燕國,而且可以擊敗強大的趙國,與萬乘之國爭雄天下,這導致中山在內政上漸以文治、外交上走向孤立、武備上有所鬆懈,商業氣息濃鬱。
  • 有著「戰國第八雄」之稱的鮮虞中山國覆滅之路
    國與國之間發生戰爭,並不是非斬草除根不可,還是比較人道的,會保留失敗方的子嗣,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於殷,統治商朝遺民,便是「興亡繼絕」思想的體現。中山第一次覆滅後,文公承擔了這一角色。作為魏、趙之間的妥協,魏文侯之女公子傾嫁予文公,而文公成了趙國控制下的傀儡。作為亡國之君,文公只能選擇隱忍,等待覆國的時機。
  • 春秋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從不滅國?不然,四大強國滅國上百
    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種觀點,是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講規矩、講禮儀,甚至有人說春秋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戰爭是為了贏得「稱伯、仁義、尊王」等名聲,進而獲取政治資本,來增強本國在天下諸侯當中的影響力,也很少有滅國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