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是中國著名的瓷都,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鎮並稱為明清時期的中國「四大古鎮」。
景德鎮位於江西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交界,南與萬年縣相鄰,西與鄱陽縣接壤,景德鎮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重要的山水生態歷史文化名城。
景德鎮由於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大,所以又被稱為「瓷都」。
西晉末年,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南移,東晉人趙慨對器物成形與焙燒工藝進行改革,為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是景德鎮制瓷的開山之祖。
到了唐代,景德鎮窯業有了新發展,「陶窯」和「霍窯」是其佼佼者的代表,因瓷器精美,所以備受帝王的喜愛,並為此設立了專門的官職來監督製造瓷器,五代燒制青瓷和白瓷,瓷器以碗、盤類為主。
宋代以青白瓷為主,有名的湖田窯就在景德鎮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盤、瓶、壺等,北宋後期在定窯的影響下,採用復燒法,提高產量並改進了質量,有「南定」之稱。
元代以青花瓷等其他品種為主,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到了明代,景德鎮已成為瓷都,青花瓷大力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等,清代時,景德鎮的各種瓷器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景德鎮曾經的輝煌是一種歷史綜合因素的成就,北方戰亂的人口和技術南移,依託昌江和鄱陽湖及九江漕運便利的交通輸出優勢,本地優質量足的瓷土資源等等,缺一不可。
新中國成立後,依託工業化的進程,景德鎮逐漸整合出了依託十大瓷廠技術和產品分工的規模化陶瓷產業布局,也在新中國發展期的創匯上,貢獻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但,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景德鎮陶瓷在新中國初期不斷摸索和積累出來的陶瓷產業布局和優勢逐漸瓦解。
這樣的瓦解,雖然喪失了現代工業化的諸多優勢,導致景德鎮陶瓷產業在現在都缺乏有實力的品牌,卻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景德鎮經濟的活力和生產力。
現如今,雖然景德鎮的陶瓷不僅在國內很有影響力,在國外也深受外國友人喜愛,小小的青花瓷裡,藏著景德鎮的悠久歷史。
但是傳統行業也需要創新,如果不適應時代潮流,因循守舊,不溫故知新,不吸納更先進優秀的制瓷工藝淘汰落後的技術,終究會被時代所淘汰。
如果不是一代代制瓷工匠的創新和上進的精神,中國陶瓷不會出現白瓷,青花瓷,各種釉色也不會有,這都是一代代工匠精益求精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