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人際交往危機的理論探源及對策

2021-01-19 人民網

三、破解交往危機的對策

「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人的交往問題理應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去思考。如何使人際交往回歸到正常狀態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制定網絡交往規則,制定者和交往主體一起努力。如同社會缺少法律就不能正常運行一樣,網絡交往中缺少必要的規則就難以走上正常的軌道。網絡交往虛擬性、隨意性的特點決定了必須建立起一套網絡交往的規則。(1)從規範的制定者來說:首先,可以借鑑現實生活中的交往規範,比如誠實守信、關心他者、禮貌待人等,規定網絡交往哪些應該做,使人們的交往處在一個確定的環境中;其次,制定相應的處罰機制,明確哪些是禁區、什麼不應該做,如有違反,則對其進行處罰,讓人們知道自己的交往是有規則的、不是隨心所欲的。從應該做和不應該做著手,形成一系列的網絡交往規範。(2)從交往主體來說:首先,不傳播虛假信息,對不知真假的信息發動探究思維去審查,弄清楚結果;不發布汙穢信息,自覺抵制網絡汙染;其次,將中華民族有關交往的優良傳統自覺應用到網絡交往中,為網絡交往的大環境貢獻一份力。

2.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激發人的交往潛力。傳統道德正失去其控制力而新的道德規範尚未建立,人們處於一個「無德可依」的局面。正如王一多所說「中國目前社會道德的基本特徵是一種無序的狀況,整個社會缺乏基本的道德共識和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人們在不同社會領域、社會場所和社會群體中,各自按照不同的、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道德準則行事」[4]。道德的缺場要求我們必須加快網絡新道德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道德。交往是人的內在需要,破解當代人際交往危機最根本的還是要從交往主體本身入手,提升交往主體的道德境界,樹立崇高的道德觀。社會成員應認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收傳統道德中積極的、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並身體力行弘揚道德規範。從內在方面來說,社會成員應約束自我的行為,並利用多種方法自覺提高自我修養,比如學思並重、省察克制、慎獨自律、知行統一等。同時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淨化心靈。道德境界的提升,使交往主體解決了交往中不信任問題,為主體敞開胸懷挖掘潛能提供了外在條件,以此來打破人受到外界力量支配的狀態,使其逐漸恢復本真狀態,促進人交往本能的發揮、促進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3.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促進網絡媒介正確運行。交往主體對網絡媒介的沉迷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網絡上有很多引起人興趣、關注的話題,而這些話題並不完全是真實的,只是設計出來僅僅為增加人們的點擊率來獲得利潤的手段。這提醒網絡媒介在發布信息時應保證信息的真實性,不能只為勃關注而製造虛假信息。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從信息的傳播過程看,應該加強對傳播信息的規範和管理,可以通過制定針對保證信息真實性的法律法規、獎懲制度、加強相關部門對媒介信息的審查力度等方面加強對對網絡媒介環境的引導。同時,從網絡媒介的主體來看,媒體行業的自律是保證信息真實性的決定因素。盲目追求點擊率、轟動性,不僅與新聞傳播的基本原則背道而馳,也是新聞專業工作者缺少專業素養的體現。因此,應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規範建設,提高其專業素養,增強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從交往主體來看,對待網絡信息不能一味追求「新」「異」,只為獲得趣味感而忽視了應有的理性,交往主體應該提高鑑別信息的能力,不傳播虛假信息。

人是社會的細胞,人際交往在社會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社會主義是充滿和諧、友愛和溫情的社會,當代人際交往危機必須得以破除。在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國家、社會和每個人都不能袖手旁觀。

參考文獻:

[1] (美)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8:111.

[2] 汪清,張啟平.對網絡人際交往的倫理思考[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5):58.

[3] 潘寧,丁麗麗.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10(3):72-76.

[4] 王一多.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J].哲學研究,1997(1).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習近平「4·19」講話一周年 發生這些改變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年過去了,讓我們再次重溫總書記4·19講話,看看我國網信事業的新進展、新變化,感受國家的進步、百姓的收穫。【詳細】

獨家:傳媒界全國政協委員知多少  2017年全國兩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齊聚北京,共商國是。傳媒界的政協委員都有誰,他們帶來什麼提案,關注哪些話題,人民網傳媒頻道特地予以梳理,以饗讀者。【詳細】

相關焦點

  • UP群暑期集訓營/傳播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新發展
    在這樣的環境下,傳播學界的經典理論發生了諸多嬗變,我們不得不重新探討這些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用性。2討論話題1.「沉默的螺旋」理論是什麼?你認為新媒體環境下,「沉默的螺旋」是否消失了,為什麼?你如何看待「反沉默的螺旋」?
  • 人際交往,服裝的符號性,服裝功能
    人際交往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會有相應的聯繫,或業務拓展,或求職就業,或購物消費,其中的種種行為,即稱之為人際交往。在彼此認知的前提下,還會產生某種情感性的傾向:或愛慕喜歡,或厭惡排斥,心理學稱之為「人際吸引」,它是認知的深化。
  • 反思文明探源與古史重建理論
    「文明探源與古史重建理論的百年反思」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召開。 關鍵詞: 作者簡介:   2019年11月8—10日,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聯合舉辦的「文明探源與古史重建理論的百年反思」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召開。會議圍繞文明探源中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疑古和釋古理論與方法上的反思,文獻、考古與古史重建的關係等議題展開。
  • 人際交往的意義(豆瓜)
    人際交往的意義即使是眾星捧月級的人物,如果你真誠地對他們感興趣,也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贏得他們的合作。人際交往的意義因此他們在信中列舉了一系列有關自己以及他們的寫作方法的問題。人際交往的意義他們非常高興。別人對你釋放了如此的熱情,並且告訴你他們對你很感興趣。誰會不高興呢?
  •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怎麼提升從一般的角度講,在社交時應主要掌握以下心理原則:是互酬原則。人際交往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其行為有互酬性。由於正式組織管理不善,凝聚力下降,給非正式組織以很大的生存空間,廣大職工在許多非正式組織的團體壓力下活動,往往造成幫派心理,排除異己,打擊先進,庸俗關係學盛行,人際關係遭到扭曲和破壞。政策和領導方式不當。或者由於分配政策、人事升降政策不合理,造成人際之間的不公平;或者由於領導專斷,缺乏民主作風,盛氣凌人,使得職工的不滿情緒較大,人際關係失去平衡。
  • 簡述客體關係理論下的人際交往互動過程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人格在早年母嬰關係的互動中形成,主要內容有以下幾點:1、母嬰關係是形成人格的核心,母親指的不是生理上的母親,也就是不是說必然的是女性的角色,而是提供母親依賴和滿足功能的客體,可以是男性,可以是老人。
  • 高考模考作文|人際交往,貴在互信
    對本題任務指令的準確理解,應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寫作範圍的限定,「人際交往對於個體的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要求考生思考「人際交往」與「成長成才」之間的關係;二是寫作內容要圍繞人際交往中的「困惑與收穫」「認識或思考」,來闡釋自己的看法或者暢談親身體會,不可另外生發。3.價值判斷的限制。
  • 人際交往不得不知的3個階段,讓你的人脈關係更穩固
    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社會交往是社會生活的前提。人際關係往往能夠通過社會交往給彼此提供社會支持,從而獲得安全感及舒適感,甚至產生情感依附;當與他人持相同觀點和態度時,還會進一步產生團體歸屬感。朋友,則是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中形成的產物,不同於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友誼是人們自發建立聯結的對象,給彼此提供著獨特的情感支持。
  • 人際交往心理學
    想要在這個搶佔資源的時代擁有更多福利,必須掌握一門闖社會的絕技,這就是「人際交往」。人際交往,通俗一點說就是 —我如何對待他人,他人如何回應我;複雜的場面如何應付;什麼樣的場合,該說什麼樣的話;什麼樣的事情,該使用什麼樣的策略。這說起來簡單,實則很需要我們花一番心力。002人際交往心理學《紅樓夢》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職場人脈如此重要:新人如何有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此時如果擁有良好的人際協調能力,在事業開展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職場新人的人際交往這個話題。首先,什麼是職場人際交往?職場人際交往有哪些特點呢?,才能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佔據主動。一方面,它讓我們更快融入工作環境,更易尋找到職場導師。在高階員工的帶領下,我們累積升級所需的經驗值便能加速成長。另一方面,這種學習的積累帶來的社會關係上的拓展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職業類型和方向。
  • 【面試備考】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
    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帶大家先來了解一下面試常見考點:「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的備戰技巧。   一、人際交往的概念   人際交往是指未來我們進入機關單位後,要建立和維持自己與他人、團體的關係,這些關係是有目的的、與工作相關的。
  • 基於勞動概念的「交往理論」
    他旨在用交往理論完善歷史唯物主義框架,實現歷史唯物主義未盡的理論潛能,並在這種意義上實現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在馬克思哲學中,生產活動內蘊了勞動和交往;同樣,社會也內蘊了生產和生活。哈貝馬斯繼承了馬克思生產活動的相關思想,並開創了「交往理論」;在此基礎上,又把生產活動二元化,從而形成了「勞動—交往」「生產領域—生活世界」的相關理論。
  • 從手揭秘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優缺點!
    從手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與人際交往能力,所以可以多照自己的手紋來知道自己在人際方面的優缺點!感情線在食指下分二叉或三叉感情線在食指下方分叉,為人熱誠卻能適度控制自己,不論對同性異性都態度懇切,能取悅對方而令其滿足,使人樂於親近。如果感情線在食指下分三叉,個性慷慨有博愛精神,為人熱誠頗重感情,願意為服務他人而犧牲自己,不管是兩叉還是三叉,人緣都極好。
  • 【文萃】馬克思主義世界交往理論及當代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交往理論及其思維特質  交往是唯物史觀的一個重要範疇,交往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  (一)馬克思世界交往理論的主要觀點  1.世界交往關係與資本主義全球化。馬克思既看到了世界交往對一個國家或民族文明傳承與發展的促進作用,也看到了不同文明在橫向交匯時產生衝突與融合的必然性。在馬克思看來,「戰爭」和「交易」是文明主體間進行外部交往的兩種重要形式。但從總趨勢看,馬克思恩格斯又非常樂觀地預見到了人類社會在一個共同治理體系乃至共同社會形態背景下對於解決戰爭與衝突問題的可能。
  • 人際交往中的「距離法則」
    通常而言,彼此間的自我空間範圍是由交往雙方的人際關係與他們所處的情境來決定的。據此,心理學家劃分了四種區域或者距離,每種距離分別對應不同的雙方關係。第一種是親密距離。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距離,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親密無間」。
  • 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交往的衝突?
    人際交往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發展孩子社會性的一條重要途徑。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童年。但在實際交往中,往往事與願違,每個孩子都有可能與其他孩子產生衝突。那作為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關係的衝突,從而提高孩子的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呢?迸思維火花,成智慧家長!您的困惑咱們一起來討論!本周五(11月13日)晚上19:30-21:00 FM104音樂廣播頻道《城市的聲音》,主持人葉純連線第六高級中學黃海燕老師、譚海萍老師以及中堂鎮潢湧小學黎小芬老師與您一起談談「如何引導孩子處理人際交往的衝突」。
  • 人際交往的書籍有哪些?溝通技巧的書籍推薦
    人際交往的書籍有哪些?人際交往類的書籍我個人只推薦《溝通與說服必讀12篇》及《情商必讀12篇》這兩本。這兩本書均出自12Reads,注意僅能從其官網購買哦,其他平臺是沒有的。現在的職場人大多都習慣通過閱讀來提升自我,譬如本文所言的「人際交往」及「溝通技巧」方面的自我提高,但是要保證每一次的閱讀都能收到好效果就必須從源頭上控制好你所選擇的相關專業書籍的質量。我個人認為《溝通與說服必讀12篇》及《情商必讀12篇》這兩本書是對得起這樣的「質量」的,因此也願意推薦給大家。
  • 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欣賞人際交往時,第一次的接觸都存在著不了解,當以外表來第一眼接觸時,不免會存在以貌取人的先入為主的想法和偏見,這種行為有時候真的會使人際關係得到錯誤的判斷,影響自己的人際交往範圍。主動欣賞別人,不因外貌、不因能力,更不要因權利和金錢觀。
  • 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往往與工作掛鈎
    想必大學的時候都上過大學生職業規劃這門課,不知道你們的科任有沒有給你們談過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樣的課題。我們現在先不談,我給你講個真實例子讓你們更直觀地了兩者對你之後工作的重要性。現在很多高校都會推行創興創業這個項目,給創業的學生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 心理學家新成果:如何看待壓力很重要,人際交往可減壓
    她在演講中提出了一個最新的研究成果,非常新穎的觀點,人際交往可以緩解人們的壓力,向人求助和幫助別人都能使人減壓,讓壓力得到釋放。遭受壓力的反應會變成像興奮、充滿鬥志一樣的狀態。 我們通常認為,壓力是一個人覺得自己無法應對環境要求時產生的負面感受和消極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