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hang 編輯:張雅熙
導語:從2004年到2015年,中國網球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十一年,如今已經到了第十二個關鍵年頭,其中不僅湧現出一批世界頂尖的女子選手,諸多職業賽事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堪稱中國網球的黃金年代。
2004年5月
鄭潔
中國選手首進大滿貫16強
2004年法網僅僅是鄭潔第二次憑藉排名直接入圍大滿貫正賽,但是這位身高只有1米64的四川姑娘在羅蘭·加洛斯的紅土上練過三關,接連擊敗蘭德裡安特菲、羅伊特和加賓,勇闖16強!這是中國選手第一次打進大滿貫單打第四輪,雖然鄭潔最終不敵蘇亞雷斯,但表現足以令人驚豔。
2004年8月
李婷/孫甜甜
中國組合勇奪雅典奧運金牌
2004年8月22日,雅典奧運會的網球比賽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天,結果在女子雙打的決賽中,中國網球運動的新的一頁終於打開,中國一號女雙組合李婷和孫甜甜組合,經過1小時29分鐘的激戰,以兩個6-3戰勝了2號種子西班牙名將帕斯庫爾和馬丁內茲組合,中國版的愛琴海神話凸現在網球賽場,中國奧運金牌的第21枚金牌,奇蹟般的屬於中國的網球選手,在奧林匹克的網球館裡,將歷史性的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國的國歌。
2004年9月
中網
首屆賽事在京成功舉行
2004年,鄭潔在法網打進了前十六,鄭潔/晏紫組合進入了澳網八強,最有意義的是李婷和孫甜甜贏得了奧運女雙冠軍,中網就是在如此背景下舉行的。2004年9月,首屆中國網球公開賽以打造「第五大滿貫」為目標,請來了小威廉士、莎拉波娃、庫茲涅佐娃、薩芬等多位頂級球員,讓已經有十多年沒有職業網球賽事的中國球迷大飽眼福。作為女子二級賽事、男子三級賽事,首屆賽事的收穫遠遠超出預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如何齊聚龐大人力物力,建設成一個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網球中心,讓「第五大滿貫」開始上路,唯有北京。
2004年10月
李娜
中國女網第一座WTA單打桂冠
2004年,李娜在時任中國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女士的鼓勵下復出網壇。在當年底的WTA廣州公開賽中,李娜過關斬將,擊敗杜切維娜、揚科維奇、布蘭蒂、李婷、蘇查等好手,贏下職業生涯首座WTA單打桂冠,這也是中國選手第一次在WTA巡迴賽中單打奪冠。
2005年8月
彭帥
WTA冉冉升起的新星
2005年的彭帥可謂閃耀WTA賽場。年初的雪梨站,她從資格賽殺到半決賽,一路擊敗米什金娜和佩特洛娃等高手,最終負於莫裡克。在法網次輪,彭帥曾一度只差兩分就能擊敗時任世界第一達文波特。美網前的聖地牙哥公開賽中,彭帥擊敗德門蒂耶娃、薩芬娜和克裡斯特爾斯等好手,殺入半決賽,輸給皮爾斯。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克裡斯特爾斯當年在北美賽場的唯一一敗,賽後小克大讚彭帥有成為世界前三的實力。在當年8月15日,彭帥的世界排名來到世界第31位,成為當時排名最高的金花。
2005年11月
上海
大師杯賽事重返滬上
上海於2002年成功舉辦了一屆ATP大師杯賽,當時八位頂尖球星身著唐裝亮相外灘的場景歷歷在目。2005年,這項星光最為耀眼、獎金級別最高的網球賽事重返滬上,並在全新打造的旗忠網球中心開戰。參賽球員對帶有白玉蘭花瓣形狀屋頂的賽場讚不絕口,上海球迷的熱情亦令他們永生難忘,賽事主辦方用一場華麗盛宴證明了中國人也具有舉辦世界頂級網球賽事的能力。在當年的決賽中,費德勒帶傷作戰,不下火線,雖然最終經歷五盤大戰不敵納爾班迪安,但也贏得巨大的尊重與名聲。此後,此項賽事一直在上海舉行至2008年,2009年起由倫敦接辦。
2005年12月
彭帥
「單飛」風波
2005年12月,彭帥就向國家隊提出單飛要求,希望網管中心能適當放寬尺度,讓自己能做到獎金自主、教練自主、參賽自主、自負盈虧,做一名徹頭徹尾的職業化球員。彭帥的宣言,讓網管中心措手不及,畢竟國家隊在硬體和訓練水平上,已經有了足夠的保證,從某種程度來講,足以應對彭帥這種級別球員的訓練要求。這樣直接對抗的結果可想而知,彭帥被當成逆類,受到網管中心的嚴厲批評。
2006年1月
鄭潔/晏紫
中國組合首奪大滿貫
2006年澳網,鄭潔/晏紫聯袂出擊,決賽中,面對頭號種子斯託瑟/雷蒙德組合,先輸一盤的鄭潔/晏紫在第二盤搶七局中挽救了對手兩個賽點,扳平比分,隨後輕鬆拿下決勝盤,奪得冠軍,這是中國選手首次問鼎大滿貫成年組雙打冠軍。
2006年5月
鄭潔vs李娜
WTA首次中國德比決賽
2006年的WTA埃斯託裡爾站比賽,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兩位中國選手在決賽進行德比戰的場景。當時是由鄭潔對抗李娜,鄭潔在以6-7先丟一盤後,第二盤以7-5扳平比分,第三盤李娜因右腿疼痛不止宣布退賽,最終鄭潔奪冠。之後直到2014年的WTA深圳公開賽決賽李娜vs彭帥,才出現第二次金花決賽德比。
2006年7月
李娜
中國女單首進大滿貫八強
2006年溫網,李娜位列第27號種子。這是李娜第一次亮相溫網賽場,同時也是第一位以種子身份出戰大滿貫單打的中國選手。在擊敗了拉扎諾、塗美倫、庫茲涅佐娃和瓦伊迪索娃之後,李娜成為首個打進大滿貫女單八強的中國選手。在四分之一決賽中,李娜以4-6、5-7不敵克裡斯特爾斯。溫網之後,李娜世界排名進入前20,這是第一次有中國選手達到這個高度。
2006年7月
鄭潔/晏紫
第二座大滿貫女雙桂冠
溫網女雙決賽,鄭潔/晏紫經過2小時零7分鐘的苦戰、用了整整七個賽點以6-3、3-6、6-2擊敗了8屆大滿貫女雙得主帕斯奎爾/蘇亞雷茲,為中國網球帶回了第二個大滿貫女雙冠軍。憑藉全年所取得的澳網與溫網冠軍、法網四強、美網八強等亮眼成績,鄭潔/晏紫入圍年底在馬德裡舉行的WTA年終總決賽雙打陣容,最終止步半決賽,年終排名第三。
2006年12月
鄭潔
多哈亞運會單雙摘金
12月13日,在亞運會網球女單決賽中,中國的鄭潔以2比1擊敗印度的米爾扎奪得冠軍,為中國隊獲得了該屆亞運會上的首枚網球金牌。一天之後的女雙決賽,頭號種子鄭潔/晏紫在第二盤一度以0-3落後的不利情況下,最終以6-1、7-6(5)直落兩盤擊敗了中國臺北選手詹詠然/莊佳蓉,為中國隊獲得了在本屆亞運會上的第二塊金牌。
2008年1月
孫甜甜
澳網混雙捧杯
2008年1月27日,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混雙決賽中,賽會5號種子中國選手孫甜甜攜手塞爾維亞雙打好手澤蒙季奇直落兩盤,以7-6(4)、6-4完勝印度組合米爾扎/布帕蒂,首度捧起了大滿貫賽的冠軍獎盃。
2008年2月
中國女隊
聯合會杯首進四強
2008年2月,北京國際網球中心,在代表女子網球最高團體實力的聯合會杯世界組較量中,中國隊迎戰前冠軍法國隊。在前四場打成2-2平的情況下,黃金組合鄭潔/晏紫直落兩盤擊敗德切/拉扎諾,從而助中國隊以3-2擊敗法國隊,進而創下了中國隊參加聯合會杯27年以來的最佳戰績——首次闖入四強。不過在4月份的半決賽中,中國隊不敵西班牙,無緣決戰。
2008年7月
鄭潔
外卡奇蹟勇闖四強
2008年溫網之前,鄭潔因為傷病,排名掉到了133名。憑藉溫網組委會頒發的一張寶貴的正賽外卡,鄭潔得以直接入圍。第三輪中,鄭潔擊敗了剛加冕法網冠軍的世界第一伊萬諾維奇,令世人震驚,這是中國選手第一次擊敗時任世界第一。但這僅是開始,第四輪和四分之一決賽中中,鄭潔又分別擊敗了15號種子扎維和18號種子瓦伊迪索娃。這令鄭潔成為第一位闖入大滿貫單打四強的中國選手,同時也是溫網有史以來第一位進入半決賽的外卡女單選手。半決賽中,鄭潔不敵實力強勁的小威,但第二盤曾將對手逼至搶七並一度握有盤點。這屆比賽後,鄭潔的世界排名從133一躍升至40。值得一提的是,鄭潔將溫網獎金捐獻給了當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的災民。
2008年8月
李娜、鄭潔/晏紫
中國金花閃耀奧運賽場
雖然由雅典的一金變為了北京的一銅,但中國女網在北京奧運會上的進步卻有目共睹。李娜在女單賽場連克庫茲涅佐娃和大威廉士歷史性地闖入了女單四強,而鄭潔/晏紫也用一枚女雙銅牌肯定了中國女網在女雙項目上的TOP地位,尤其是她們在四分之一決賽中苦戰3個小時,決勝盤2-5落後的情況下上演大逆轉淘汰頭號種子庫茲涅佐娃/薩芬娜的勝利堪稱本屆奧運會最令人感動的一幕之一,比賽結束時已經是凌晨3點40分。除了李娜不滿觀眾吵鬧的那一句「shut up」,可以說,中國女網給國人交出了一份滿意的奧運會答卷。
2008年12月
李娜、鄭潔、彭帥、晏紫
金花正式單飛
2005年底,彭帥曾向網管中心提出過「單飛」,但並未成功。時隔三年,2008年奧運會之後,時任網管中心主任的孫晉芳主導了轟動一時的「單飛計劃」。雖然「單飛」後的李娜、彭帥、鄭潔等人依舊無法與體制完全割裂,但在當時,「單飛」的舉措無疑讓網球走在了中國體育改革的前沿。可以說,「單飛」計劃是當時最為符合中國國情的舉措,其出臺的背景和過程也註定了李娜、鄭潔、彭帥這批運動員的成功經歷無法複製。2008年年底冬訓開始,中國女網的領軍人物鄭潔、晏紫、李娜和彭帥終於走上「單飛」之路,享受教練自主、獎金自主、參賽自主的充分自由,只需交納8%-12%的個人收入,並無條件參加國家隊賽事,成為中國網球職業化的開端。 從國家體制的包裹中走出,中國金花「單飛」後將面臨更大挑戰。不過,前女網總教練蔣宏偉說:「無論成敗,這都是中國網球的歷史性一步。」
2009年10月
中網
全面升級打造頂級賽事
2009年是中網發展歷史中的一座裡程碑。這一年,中網全面升級,女子賽事榮升為WTA全球僅次於四大滿貫的皇冠明珠賽之一,而男子賽事則成為ATP500分系列賽家族的一員。升級後的中網成為亞洲最高規格的國際網球賽事,也是亞洲唯一囊括男、女職業賽以及青少年賽的網球賽。完成升級之外,中網還搬進了新家——國家網球中心,讓自身的升級有了硬體條件的支持。伴隨著2009年升級的助推力,中網迎來了自身發展的「黃金期」。
2009年10月
上海
從大師杯到大師賽
2008年上海大師杯的告別禮上演了最完美的謝幕。2009年,上海迎來一個全新的ATP大師1000系列賽。這一賽事將永久落戶上海,為了滿足更多的選手參賽和更多的球迷觀賽,旗忠網球中心的二期工程也緊鑼密鼓跟進。從2009年起,每月10月,世界上排名最靠前的單雙打高手都將如約來到上海,為觀眾奉上最頂尖的網球較量。
2010年1月
李娜、鄭潔
雙姝齊進澳網四強
2010年的墨爾本,中國雙姝李娜與鄭潔盡情閃耀。在連續以三盤擊敗彭帥、馬丁內斯-桑切斯、巴託麗之後,鄭潔又2-0打敗A·邦達連科和基裡連科,成為首位晉級澳網女單四強的中國金花。不過在半決賽中,鄭潔以1-6、0-6慘敗於復出的海寧。另一半區,李娜也開始了她在澳網的華麗表現。作為16號種子,李娜在第四輪擊敗沃茲尼亞奇,並在四分之一決賽中逆轉6號種子大威,攜手鄭潔進入澳網四強。在半決賽中,李娜與最終的冠軍小威打得難解難分,以兩個6-7惜敗。
2010年2月
李娜
世界排名首進前十
因為在澳網的出色發揮,李娜賽後的世界排名一舉進入世界前十,這也是第一次有中國選手取得如此高的排名。當年年底,李娜作為替補參加WTA年終總決賽,但未能獲得出場機會。在隨後的小年終比賽中,她以頭號種子身份亮相,但是首輪輸給伊達公子。當年,李娜的年終排名定格為第11名。
李娜與鄭潔世界排名一覽
2010年11月
廣州
中國金花主宰亞運賽場
擁有李娜、彭帥、晏紫和張帥的中國女隊的整體實力無疑是最強勁的,這其中有在本賽季大多時候穩居Top10的亞洲一姐李娜,還有單雙打實力兼備的彭帥,而晏紫則是頭頂大滿貫光環的女雙好手,張帥絕對是亞洲年輕選手的佼佼者。這樣一支豪華之師最終問鼎冠軍是眾望所歸!而在女單賽場彭帥則擊敗阿曼姆拉多娃,站在了亞洲之巔,為2010賽季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1年1月
李娜
第一位挺進大滿貫單打決賽的亞洲選手
2011年澳網,李娜以9號種子身份出戰。在晉級道路上,她直落兩盤擊敗阿扎倫卡,並在半決賽中挽救賽點擊敗沃茲尼亞奇,成為首位打進大滿貫單打決賽的亞洲選手。決賽中,李娜對陣克裡斯特爾斯,在先下一盤後慘遭逆轉,遺憾無緣冠軍。但李娜的表現,足以引起世人關注,一顆璀璨之星就要迎來爆發。
2011年6月
李娜
史上最強亞洲網球選手
2011年的羅蘭·加洛斯,是中國乃至亞洲網球裡程碑似的一站賽事,李娜以奪冠的表現打破了歐美選手百餘年來對大滿貫單打冠軍的壟斷。在奪冠路上,李娜擊敗了斯特裡科娃、埃斯皮諾薩、科斯蒂亞、科維託娃、阿扎倫卡、莎拉波娃等高手,並在決賽中打敗衛冕冠軍斯奇亞沃尼。在法網奪冠後,李娜的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她受到來自媒體和球迷空前的關注,被譽為新一代的體育偶像。
2011年9月
北京
鑽石球場揭幕星光熠熠
2011年來到中網的第八個年頭,新的中央球場鑽石球場正式投入使用,這座可容納15000名觀眾的新球場成為了中網躋身世界一流賽事行列的基石。鑽石球場也成為全球容量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網球場館之一。而新落成的「鑽石」,加上之前的蓮花球場和映月球場,讓中網的硬體設施足以比肩四大滿貫賽事。當年在正賽比賽開始前,組委會請來美國球王桑普拉斯和俄羅斯沙皇薩芬,一起為觀眾表演揭幕戰。
2012年8月
李娜
首奪超五賽冠軍宣布復甦
李娜在辛辛那提超五頂級巡迴賽女單決賽裡先輸一盤、次盤落後的情況下強勢逆轉德國選手科貝爾,拿到了個人該賽季第一個單打冠軍。這也是李娜2011年法網拿到冠軍後首次問鼎WTA賽事冠軍。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奪冠就發生在李娜與著名教練卡洛斯·羅德裡格斯剛合作不久之後。從這次奪冠開始,李娜開啟了復甦之旅,狀態逐漸好轉,卸下法網奪冠之後的重重壓力,重新回到頂尖行列。
2012年10月
張擇
中網主場挑落加斯奎特
中網的這場比賽對於張擇本人和中國男網來說都意義非凡。這是張擇本人首次擊敗Top20選手,並且第一次在500賽中晉級單打八強,中網結束之後他的世界排名到達歷史最高的第154位(在2013年5月張擇排名達到第148位),這一連串數據記載的都是張擇和中國男網的多個第一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張擇在這場對決中的發揮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勝利絕非偶然。加斯奎特在亞洲賽經曾斬獲泰國賽冠軍,在中網時的狀態和信心都在極佳水準,決勝盤一度領先慘遭翻盤。可以說,教練的戰術安排、主場觀眾的吶喊和張擇的完美發揮讓這場對決在關鍵時刻改變了走向,成為了2012賽季男子網壇不能忽略的一場精彩對決。
2013年1月
深圳
首屆WTA深圳公開賽舉行
WTA深圳公開賽從2013賽季開始首次舉辦,作為澳網熱身賽的第一站進行,冠軍積分280分,是WTA全球巡迴賽中的其中一站國際級賽事,前兩屆比賽都由李娜折桂。深圳網球賽也成為了當時除中國網球公開賽和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之後中國大陸同時運行的第三站WTA巡迴賽事。當然,隨後又有不少中國城市加入了WTA辦賽陣營。
2013年1月
吳迪
中國男網亮相大滿貫正賽
在2013年澳網公開賽亞太地區外卡賽男單決賽中,中國選手吳迪2-0擊敗泰國名將烏多姆楚克,成功拿到了2013年澳網男單正賽外卡。因此,吳迪成為了公開賽時代以來首位晉級大滿貫正賽的中國內地男球員。在2013年澳網首輪,吳迪遭遇了克羅埃西亞好手多迪格,經過四盤苦戰,吳迪因經驗與實力的雙重差距,遺憾地以5-7、6-4、3-6、3-6告負,無緣更進一步。
2013年1月
李娜
澳網決賽兩次摔倒感動世界
1月26日,2013年澳網公開賽結束女單比賽的全部爭奪。中國金花李娜在決賽中遭遇世界第一、衛冕冠軍阿扎倫卡,這場決賽一波三折,中途插曲不斷。火力全開的李娜在先下一城的情況下遭到了對手的強勢反撲,此後還兩度意外受傷倒地,苦戰三盤之後以6-4、4-6、3-6的總比分遺憾落敗,輸給阿扎倫卡之後也再度與澳網冠軍擦肩而過。
2013年7月
彭帥/謝淑薇
海峽組合首奪大滿貫
2013年7月7日,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進入倒數第二個比賽日。在備受中國球迷關注的女雙決賽中,8號種子、海峽組合彭帥/謝淑薇迎戰12號種子巴蒂/德拉奎爾。結果兩人在首盤一直落後的情況下化解2個盤點成功逆轉,最終以7-6(1)、6-1完勝對手,職業生涯首奪雙打大滿貫。這也是中國女雙時隔7年再度奪得大滿貫(2006鄭潔/晏紫澳網、溫網)。
2013年10月
張擇
搭檔費德勒亮相上海大師賽
費德勒作為世界頂尖球員很少兼顧單雙打,特別是在ATP1000這樣的高級賽事,在上海勞力士大師賽上搭檔完全沒有磨合的中國新秀,費德勒表示他希望自己可以推動中國網球發展,感覺很棒。張擇表示和費德勒的搭檔經歷讓自己受益良多:「我們這幾天經常一起訓練,有時他會主動邀請我和他一起訓練,作為一位天王級的球員,讓人感覺和藹可親,場下我們的互動很好,和他我也學習職業精神,今天比賽失誤了幾個網前,他會一直鼓勵自己,後面就進入了更好的狀態。」最終,他們止步第二輪。
2013年10月
李娜、彭帥/謝淑薇
中國選手驚豔WTA總決賽
2013年10月28日,2013年WTA年終總決賽結束了最後的冠軍爭奪戰。4號種子、創紀錄首次打進年終賽決賽的李娜挑戰衛冕冠軍小威。李娜在強勢的先勝一盤的情況下,未能把握次盤開局趁勝追擊的機會,最終讓小威找到喘息的機會。在比賽最後階段連丟九局後,金花一姐無奈慘遭逆轉,同時吞下對陣小威的第九場連敗。不過,李娜憑藉亞軍的表現令世界排名首次來到第三的高位,她表示對於以這樣的成績結束賽季感到滿意。在女雙爭奪中,彭帥和謝淑薇擊敗維斯尼娜和馬卡洛娃,成為首對問鼎WTA總決賽冠軍的亞洲組合。
2014年1月
李娜
澳網奪冠終圓夢
2014年1月25日,李娜在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中以7-6(3)、6-0戰勝斯洛伐克的齊布爾科娃,首次奪得澳網冠軍。這是她繼2011年法網登頂後再次奪得四大滿貫賽冠軍,也是亞洲人首度奪得澳網單打冠軍。時年31歲的李娜此前曾在2011年和2013年兩次闖入澳網女單決賽,但分別輸給了克裡斯爾特斯和阿扎倫卡。
2014年2月
李娜
攀升至世界第二
贏得澳網桂冠之後,李娜曾說,自己希望再贏大滿貫,還希望能夠衝擊世界排名第一。2014年2月17日,李娜的單打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二,僅次於小威,創造了亞洲網球選手的最高單打排名。
2014年2月
彭帥
登頂WTA女雙世界第一
在多哈站與謝淑薇搭檔取得雙打冠軍後,彭帥在2014年2月17日的WTA雙打排名中成為世界第一。對於這樣的成績,彭帥稱這是一個令人瘋狂的時刻。儘管雙打比賽的含金量無法與單打相提並論,但彭帥的世界第一卻擁有前所未有的歷史意義,她不但成為第一位登頂世界第一中國球員,即使放眼亞洲,只有日本名將杉山愛登上過女雙世界第一的高度,無需贅言,彭帥的這次登頂註定將被載入史冊。
2014年3月
李玲蔚
出任網管中心主任
網管中心新任「掌門」李玲蔚曾是中國著名羽毛球運動員,上世紀80年代,她在短短六年間,獲得世界冠軍13次,開創了「李玲蔚時代」。李玲蔚曾在國際奧委會項目委員會以及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任職,2010年底調任網管中心副主任。在孫晉芳大刀闊斧改革取得中國網球十年輝煌後,李玲蔚在國際奧委會任職的經歷以及國際視野,被認為是中國網球繼續崛起的關鍵。此次李玲蔚從副主任轉正,將繼續帶領中國網球開啟新的徵程。
2014年5月
孫晉芳
卸任網管中心主任
孫晉芳是中國女排在八十年代首次獲得世界冠軍時的隊長,因此在老一輩中極具威望。在2004年中國進入了備戰北京奧運的周期,孫晉芳被調往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擔任主任,從而開啟了中國網球傳奇的十年。網球當時在中國仍是冷門項目,孫晉芳為中國網球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前往武漢與已退役的李娜見面,勸服其再次拾起球拍。也正是有孫晉芳這樣的領導人物的承諾,李娜才鼓起勇氣展開第二段職業生涯,成就了女子網壇的傳奇。孫晉芳無愧中國網壇「福星」之名,在任期間,中國網球屢創佳績,奧運冠軍、大滿貫冠軍、世界第一(女雙)全部實現。
2014年6月
彭帥/謝淑薇
第二個大滿貫冠軍
2014年6月8日,法國網球公開賽進入最後一個比賽日。在女雙最後的冠軍戰中,頭號種子、海峽組合彭帥/謝淑薇迎來了2號種子、四屆大滿貫冠軍埃拉尼/文奇的強有力挑戰。結果在兩盤都率先被破發的情況下,彭帥/謝淑薇最終以6-4、6-1取勝,首次獲得法網女雙冠軍,創造歷史。這是兩人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冠軍獎盃,海峽組合也保持了12次進入決賽全部奪冠的不可思議紀錄。
2014年6月
李娜
福布斯女運動員年度收入榜第二名
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之間,獎金、薪酬、授權、活動出席和品牌代言收入加在一起,李娜收入達到2360萬美元,僅次於莎拉波娃,排名所有體壇女運動員第二名。在1月份澳網公開賽贏得她第二座大滿貫獎盃之後,李娜在女運動員收入榜上也直追莎拉波娃。奪冠使她從贊助商以及其它代言夥伴獲得大筆獎金。事實上,在2011年贏得法網冠軍之後,李娜便成為廣告市場的寵兒。
2014年7月
葉秋雨
溫網青少年女雙摺桂
2014年7月6日,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來到了最後一個比賽日。1997年出生的中國小將葉秋雨與她的雙打搭檔、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格倫德一起,以6-2、7-6(5)擊敗對手,奪得了青少年女子雙打的冠軍。她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奪得溫網青少年冠軍的選手。此前,2004年澳網,孫勝男曾搭檔中華臺北選手詹詠然獲得青少年組女雙冠軍。
2014年8月
徐詩霖
青奧會奪冠
2014年08月,1998年出生的小將徐詩霖在南京青奧會上為中國代表團勇奪女單金牌。同年10月,徐詩霖在大阪獲得單打及雙打的雙冠軍,其青少年世界排名由第三上升至第一,成為首位登頂青少年女單第一的中國選手。2015年澳網,徐詩霖以頭號種子身份亮相澳網墨爾本公園球場,她也成為中國青少年網球歷史第一位大滿貫頭號種子。
2014年9月
彭帥
勇闖美網女單四強
2014年美網,彭帥狀態非常出色,晉級之路上戰勝波蘭名將A·拉德萬斯卡、義大利老將文奇、捷克名將薩法洛娃等實力不俗的種子選手,上一輪僅丟三局擊退黑馬小將本西奇,職業生涯首次來到大滿貫四強。遺憾的是與沃茲尼亞奇的決賽中,在首盤搶七落敗,由於第二盤雙腿抽筋無法堅持,彭帥在6-7(1)、3-4落後時退賽,遺憾無緣美網女單決賽。
2014年9月
李娜
一代巨星退役
2014年9月19日,兩屆大滿貫冠軍得主李娜在其個人微博宣布退役消息,「娜時代」也正式畫上句號。回顧李娜的職業生涯,她是中國球員中首位捧起女雙、女單冠軍獎盃的一位,同時也是唯一一位獲得大滿貫女單冠軍的亞洲球員。在李娜十五年的職業生涯裡,21次打入WTA女單賽事決賽,並共獲得了9個WTA和19個ITF單打冠軍,職業生涯總戰績為503勝188負,並以排名世界第六的身份退役。
2014年9月
武漢、天津、香港
WTA賽事在中國遍地開花
2014年,武漢、天津和香港也加入到WTA大家庭中,均順利舉辦其首屆賽事。其中,武漢網球公開賽是WTA超五巡迴賽,冠軍可以獲得900個積分,是國內僅次於中網的高級別女子賽事。天津和香港均為WTA國際巡迴賽,冠軍可以獲得280個積分。這些賽事的加入,令WTA中國賽季更加豐富與完善。
2014年9月
深圳
ATP中國賽季格局完善
2014年9月,首屆ATP深圳公開賽開打,大滿貫冠軍和奧運金牌得主穆雷最終奪冠,為首屆賽事打響頭炮。深圳公開賽是ATP250分賽事,它和ATP500中網,以及ATP1000上海大師賽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為期三周的ATP中國賽季。
2014年9月
王薔
仁川亞運會女單封后
2014年9月30日,中國網球「小花」王薔30日在女單決賽中,直落兩盤擊敗泰國新星庫姆庫姆,使中國隊本屆亞運會上避免了「零金牌」的尷尬。隨著李娜退役,鄭潔和彭帥年歲漸長,誰能成為中國女網新的領軍人物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如今,張帥、段瑩瑩作為中生代代表穩紮穩打,王薔、鄭賽賽、王雅繁、朱琳、劉方舟等新秀逐漸崛起,是一個好的勢頭。
2015年1月
張擇
取得大滿貫正賽混雙首勝
在2015年澳網混雙首輪比賽中,持外卡出戰的中國男網「一哥」張擇與中華臺北選手張凱貞,以6-2、4-6、10-6爆冷擊敗去年法網混雙冠軍組合格羅恩菲爾德和羅耶爾,晉級16強。張擇的這次突破別具意義,因為這是公開賽年代以來,中國大陸男網選手在大滿貫正賽賽場的首場勝利。
2015年1月
鄭潔/詹詠然
澳網女雙闖進決賽
殺進2015年澳網女雙決賽,對於32歲的川妹子鄭潔來說,這是她職業生涯第三次殺進大滿貫決賽,前兩次都獲得了冠軍;而對於中華臺北選手詹詠然來說,同樣是第三次闖入大滿貫決賽,前兩次卻都是亞軍。這一次,「海峽組合」0-2輸給了馬泰克/薩法洛娃——鄭潔破了決賽不敗的金身,詹詠然依舊決賽不勝。
2015年11月
珠海
WTA超級精英賽落戶
超級精英賽是WTA為珠海量身打造的一站賽事,賽事包括單打和雙打,賽事總獎金達到了215萬美元,冠軍積分為700分。賽事為強制賽,參賽球員為WTA全年賽事總排名9—19位的單打選手及9—12位的雙打選手,及1張單打外卡、2張雙打外卡。單打選手分為4組,採取單循環賽制,每組的優勝者進入單淘汰賽;雙打陣容為6對組合,分為兩組,採取淘汰制,每組的勝者進入最後的決賽。這項賽事將在珠海從2015年到2019年連續舉辦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