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卡車巨頭大舉入華 商用車市場將迎巨變?

2020-12-17 澎湃新聞

過去多年,外資商用車企業一直在尋求中國市場的機會。但現實是,在客車和卡車的絕大多數細分市場,中國本土品牌都掌握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外資品牌的存在感一直很小。

而如今外資商用車大規模進入中國後,能否從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未來隨著更多外資品牌的加入,現有的商用車市場結構會不會從此被改寫?

記者 | 高飛昌

photo | 圖蟲創意

外資商用車品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入中國市場。11月28日,瑞典卡車企業斯堪尼亞在江蘇如皋獨資建立的年產5萬輛重卡生產基地正式揭幕。12月2日,福田戴姆勒在北京懷柔工廠生產國產化梅賽德斯-奔馳品牌重卡的計劃正式落地。再往前看,10月份,比亞迪與日野正式籤署合資協議,將合作開發純電動商用車。2月份,韓國現代汽車收購了四川現代100%股權,讓這家合資企業變成了外資獨資……

作為全球第一大商用車市場,中國市場商用車銷量近來連創新高,這成為外資商用車加大在華投資的大背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20.3萬輛和42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5%和20.9%,其中貨車產銷分別增長25.7%和24.1%,重卡銷量更是一騎絕塵,1-10月份累計銷量達136.5萬輛,同比增長39%,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戴姆勒、斯堪尼亞等重卡巨頭紛紛在中國進行國產,均是出於對中國重卡行業發展前景的高預期。

斯堪尼亞如皋基地揭幕儀式

另外,商用車合資股比放開成為激發外資商用車在華投資熱情的政策性因素。從2020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商用車合資股比限制,而四川現代變為獨資、斯堪尼亞的獨資建廠即是以這一政策為前提。

過去多年,外資商用車企業一直在尋求中國市場的機會。但現實是,在客車和卡車的絕大多數細分市場,中國本土品牌都掌握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外資品牌的存在感一直很小。而如今外資商用車大規模進入中國後,能否從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未來隨著更多外資品牌的加入,現有的商用車市場結構會不會從此被改寫?

外資第三輪入華熱潮

與乘用車領域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的前10年裡就基本完成了外資品牌在華全面合資建廠的情況不同,外資商用車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道路要「坎坷」得多。

以重卡行業為例,外資重卡品牌第一次集中進入中國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初。1999年,當時的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與一汽集團商談從重卡領域開展合作,雙方在2001年計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但是由於外資方要求一汽集團「放棄解放品牌」而使談判失敗。2003年中國重汽與瑞典沃爾沃成立股比50:50的合資公司濟南華沃卡車,但此後因為合作理念不同,該公司在2006年停產。這一輪的外資入華過程中,幾大重卡巨頭均因各種原因遭受重挫。

到了2010年,中國重卡銷量第一次突破了百萬輛關口,引發了外資巨頭第二次入華的浪潮。2009年,德國曼以5.6億歐元入股中國重汽,獲得25%的股權權益。2010年,江淮汽車與美國納威司達籤署技術合資協議。2012年德國戴姆勒與福田成立股比50:50的福田戴姆勒中重卡合資公司。2014年,東風與沃爾沃在經過多年談判後,成立了55:45股比的中重卡合資公司。而從2015年開始,福特也開始通過江鈴導入福特的重卡技術和車型,此前福特與江鈴合作一直集中在輕型客車領域。

沃爾沃卡車

2010年開始的這一輪的外資重卡入華熱潮,以投資股權、成立合資公司為主流。外資重卡巨頭將自己的技術和生產管理經驗帶到了中國企業,一定程度帶動了中國重卡的高端化進程。例如,戴姆勒與福田合作過程中,打造了應用戴姆勒發動機等技術的福田歐曼系列重卡,江淮借納威司達的技術推出了格爾發高端卡車。與此同時,該階段外資重卡吸取了上一次入華合作的教訓,不再直接推進外資品牌,而是選擇從技術合作層面,主要以推動中國本土品牌為主。

而現在當重卡銷量再度超越100萬輛,並朝著150萬輛高點進發的時候,新一輪外資進入高潮又起。不過,第三輪外資布局中國市場的形式出現了重大轉變,即外資品牌開始直接在中國進行國產。福田戴姆勒投資38億打造專門的懷柔工廠生產梅賽德斯-奔馳品牌高端產品,其中包括頂尖級的Actros重卡。而斯堪尼亞在江蘇如皋則是獨資建廠國產旗下的產品,並將如皋基地作為其全球三大生產基地之一,輻射整個亞洲地區。

戴姆勒Actros

另外,其他外資重卡巨頭也在在中國市場謀求全新的業務進展。如德國曼尋求與經銷商合作,在中國提供可供租賃的車型產品和服務。沃爾沃卡車此前透露,正在加速卡車的本土化生產,推動重卡以及挖掘機等重型設備的電動化和智能化發展。

如果說考慮到過去的政策環境和外資品牌市場地位的現實,外資商用車一直都面臨著「是否要進入中國、如何進入中國」的決策糾結,那麼如今隨著商用車合資股比放開和商用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外資商用車進入中國的決心已經變得更加堅定,而這一次它們目的也很明確,即直接國產外資品牌,向高端市場進發。

進軍高端物流市場

長期以來,中國市場的商用車用車結構對市場演變起著獨特的作用。中國的卡車貨運以司機個人獨立運營的模式為主,有相關數據顯示,全國約有3000萬卡車司機,是一個數量龐大的職業群體。對司機個人而言,他們對於卡車的成本非常看重,售價過高的高端卡車往往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這也是過去外資卡車難以獲得市場青睞的關鍵因素。

有數據顯示,中國重卡售價在30萬元以下的佔據90%的比例。在中國重卡銷量結構中,中國本土品牌一直佔據主導地位,銷量前十全部為中國企業,一汽解放、東風汽車、中國重汽是重卡銷量前三甲,今年1-10月累計銷量分別為35.18萬輛、25.98萬輛、21.87萬輛。相較之下,外資重卡品牌產品售價普遍在50萬元以上,銷量方面還沒有一家銷量過萬。

斯堪尼亞卡車

但如今隨著物流貨運行業的快速崛起,規模化、公司化運營的物流公司成為消費市場的重要主體,它們對於高端卡車的需求正在逐步走高。近年來,各大物流公司集中批量採購外資高端卡車的消息不斷。例如,今年6月份,德邦快遞斥資3.5億一次性採購450輛沃爾沃卡車,用以提升其大件貨物的運力;2018年7月,京東物流與梅賽德斯-奔馳卡車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共建京東西北冷鏈項目。「當前中國的物流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大型車隊和企業客戶的比重顯著增加,他們對卡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售後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端化趨勢非常明顯。預計到2025年,單價在 55萬以上的車型佔比會接近40%。」福田汽車黨委書記、總經理,福田戴姆勒汽車董事長鞏月瓊表示。

斯堪尼亞中國集團總裁何墨池(Mats Harborn)稱,斯堪尼亞在中國生產的車型將力求與全球車型品質和成本保持一致,因此價格方面「並不會降低」。其同時認為,隨著中國消費者更加年輕化,斯堪尼亞帶來的更先進、更有低排放、安全性、舒適性的產品將會有巨大的市場機遇,「未來十年中國市場將成長為斯堪尼亞全球最大的市場」。

中國商用車格局將變?

從外資卡車國產化的建設周期來看,戴姆勒和斯堪尼亞品牌車型的正式投產都要到2022年之後,其本地供應鏈體系的建設也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短期內外資品牌的進入並不會對中國本土企業造成嚴重衝擊。但外資品牌搶佔中高端市場,對於中國本土的品牌高端化發展將形成巨大的挑戰。

汽車工業協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我國商用車行業更高水平和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主要目的是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升級,這是中國品牌實現中高端升級的一個必然要面臨的過程。」

對外資而言,合資股比放開之後,將會尋求更多的業務發展的主動權。四川現代從合資變成現代汽車100%獨資,即是因為過去合資模式沒有有效推動其業務發展。而未來,現代汽車將對四川現代擁有完全的決策自主權,據悉,現代將引入其高端中重卡產品,並向EV和氫能源方向發展。

現代卡車

而為應對外資品牌的衝擊,中國商用車企業也在加速自己的高端化進程。近年來,一汽解放J7、東風天龍旗艦、重汽燦德卡、陝汽德龍X6000等一批中高端重卡車型推向市場,這些產品售價突破50萬元,其目的直指外資品牌車型。出口方面,2019年我國重卡出口8.4萬輛,逐步尋求到海外與外資競爭,但目前主要還是面向非發達國家和地區。

一汽解放J7

在客車行業,形勢有所不同。一方面,國內客車行業增長空間已經不大,數據顯示,今年1-10個月客車累計產銷同比下滑6.6%,客車市場已經連續幾年出現下滑。外資品牌缺乏進入中國市場的熱情。與此同時,中國客車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如宇通、中通、金龍、比亞迪等已經在海外深耕多年,並在多個發達國家市場與外資品牌進行正面對抗,初步在全球建立起了高端化的品牌形象。

目前,新進入的外資客車企業主要試圖從電動車領域切入。今年比亞迪和日野籤署合資協議生產純電動客車,而電動技術方面將主要由比亞迪提供。在輕客、輕卡等行業目前也主要由中國品牌主導,江鈴、福田、江淮等自主品牌佔據主流,外資進入者目前均以自主產品為主導,例如華晨雷諾金杯,其目前的產品仍採用金杯品牌,而未使用雷諾品牌。

未來一段時間,中外品牌競爭最激烈的將是以重卡為主的高端物流市場。國內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重卡採購還是以中國品牌為主,中國重卡產品在本地道路適應性上更佳,在售後服務體系上也更加全面。而外資高端重卡主要集中在冷鏈物流領域,近兩年公司的高端重卡採購比率在提升。」隨著外資品牌的進入,中外重卡品牌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將會變得空前激烈。

The END

原標題:《外資卡車巨頭大舉入華 商用車市場將迎巨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商用車市場「巨變」前夜 斯堪尼亞中國獨資建廠 或對自主品牌形成...
    「斯堪尼亞在中國市場競爭力顯然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並將極大促進中國卡車製造業的全面提升。」一位重卡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國產後,斯堪尼亞的價格肯定會降低,對自主品牌來說,有點像特斯拉國產對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影響。」
  • 全球品質+優質服務 現代商用車加速布局高端卡車市場
    深耕高端卡車市場 硬核實力獲得認可 深圳是物流運輸的中心,連接海內外重要的運輸樞紐,物流市場發展迅速,創虎重卡國五車型憑藉卓越的產品品質、出色的燃油經濟性、更高的安全性和駕乘舒適性積累了不錯的市場口碑。此次推介會展示的國六車型也針對車輛性能進行了優化升級,依靠國五產品打下的良好市場基礎,現代商用車國六車型的硬核產品實力、先進的技術以及對比進口卡車的經濟性得到深圳市場及客戶的一致肯定。
  • 「與狼共舞」是中國商用車 高端升級必然過程
    全面取消商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後,「公路之王」斯堪尼亞、韓國現代……或獨資建廠,或全資控股,一時間,群「狼」環伺,向來由本土車企主導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似乎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約佔全球銷量40%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 「與狼共舞」是中國商用車高端升級必然過程
    全面取消商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後,「公路之王」斯堪尼亞、韓國現代……或獨資建廠,或全資控股,一時間,群「狼」環伺,向來由本土車企主導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似乎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約佔全球銷量40%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 「與狼共舞」是中國商用車高端升級必然過程_觀點評論_財經_中金在線
    全面取消商用車合資股比限制後,「公路之王」斯堪尼亞、韓國現代……或獨資建廠,或全資控股,一時間,群「狼」環伺,向來由本土車企主導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似乎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  作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約佔全球銷量40%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一直保持著旺盛的活力。
  • 中國第一個外商獨資卡車品牌,產品布局全面,現代商用車野心不小
    中國的商用車市場,無論是客車還是卡車,其實都已經被中國自主商用車企業牢牢的把控,外資企業很難突破。在商用車放開獨資的大背景下,現代商用車成為2020年中國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後的第一個外商獨資商用汽車品牌,從此開啟了中國商用車領域的新模式。但作為吃螃蟹的第一人,現代商用車實力幾何?
  • 外資清算機構美國運通正式入華 中國金融對外開放再進一步
    董錚表示,目前來看,外資卡組織進入中國將主要面臨客戶問題:存量客戶如何盤活,如何吸引新用戶使用。為了搶佔市場很可能出臺一些客觀的策略將客戶拉攏過來,短期內可能會讓對市場起到刺激作用。「但外資可能並不指望在中國市場賺取可觀利潤,而是服務於這些客戶境外消費或者境外客戶在中國消費的利潤。」
  • 福田汽車牽手採埃孚(ZF)中國商用車變速箱市場是否迎來變局
    採埃孚(ZF)搶佔中國商用車變速器市場,是司馬昭之心早就路人皆知的事情。作為一家國際知名專業傳輸、轉向、底盤系統等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採埃孚(ZF)對中國龐大的商用車市場一直是垂延欲滴,但是限於產品價格昂貴等原因,而遲遲不能大規模打開中國市場。
  • 小部件大透視:2020年商用車「盤式制動」突圍
    但喜憂參半的產業陣痛並沒有阻擋中國汽車工業繼續開放的步伐:繼2018年我國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後,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也於2020年宣布取消。2022年,我國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也將取消,屆時我國汽車工業將實現全面開放。 中國汽車工業改革開放展現的不僅是胸懷,更是產業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的厚實底氣。
  • 向新而行 商用車企業「內外兼修」布局謀篇
    堅持國內、外雙循環的市場基本特徵場,謀求商用車行業更大的發展: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下商用車企業必須重視和適應的新業態;而外資看好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強化國際競爭力,這一「內」一「外」相互碰撞與促進,競爭與融合,將促進我國商用車未來的布局謀篇。
  • 從智能後視鏡切入,樂卡車聯構建商用車聯網生態鏈
    樂卡車聯創始人兼CEO叢紋弨隨著車聯網發展日趨信息化與智能化,越來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入口的爭奪也更為激烈。不過,在樂卡車聯創始人兼CEO叢紋弨看來,乘用車沒有生產場景,除了行車記錄儀視頻功能以外,找不到其他場景。商用車包括了貨運、計程車和公交車,屬於生產工具,有成熟的商業應用場景,樂卡選擇了更加細分的貨運車。
  • 外資零售巨頭加速拓展上海市場
    日前,上海舉行重大內外資產業項目集中簽約,69個外資項目中,外資零售業加速拓展上海市場的態勢令人矚目。沃爾瑪擬新設山姆中國旗艦店,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增資擴大經營規模,阿迪達斯將大中華區、日本、韓國、東南亞/太平洋整合成統一的亞太市場,並擬申請亞太區總部,日本亞瑟士(中國)商貿有限公司擬申請地區總部,義大利珂茜芙商貿(上海)有限公司擬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疫情之下,緣何仍有更多外資零售業巨頭星夜趕赴中國「考場」?
  • 第二屆吉司GISE卡車後市場大會在上海召開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諮詢中心副處長謝國平對2020年商用車市場進行了盤點,並展望了2021年商用車市場發展趨勢。謝國平深入分析了2021年商用車市場的增量因素與減量因素。  北京牛卡福集團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牛海龍闡述了牛卡福集團對發展趨勢的研判,卡後市場分析&商業機會,數智化能源服務平臺的實踐。卡後相關服務是個萬億級大市場,將圍繞網絡貨運平臺、能源服務平臺、維修保養平臺等進行數智化升級,一定會產生細分行業科技巨頭。
  • 東風商用車舉辦智能網聯技術論壇 L4智慧卡車首次公開亮相
    4月24日,在2018(第十五屆)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夕,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在武漢技術研發中心舉辦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卡車展示和演示,並召開商用車智能網聯技術論壇。通過各方的分享、互動,一方面展示東風商用車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成果;另一方面,與會專家共同把脈,推動中國商用車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的穩步發展。
  • 「外資系」私募直逼5000億 「鯰魚效應」進一步放大
    從地域上來看,目前的外資機構已涵蓋了美國、英國、歐洲大陸,以及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主要亞洲市場。據中基協總結,目前入華的外資私募機構,業務上既有富達、貝萊德、瑞銀、安本標準、景順等全球知名的綜合性資產管理機構,也有路博邁、英仕曼、富敦等各具特色的資產管理服務提供商,更有橋水、元勝這樣的知名對衝基金。
  • 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融通新境界 智取新高度|卡車之友網
    商用車市場在經歷過短暫低迷後快速上行,由此也帶動了製造業的發展。作為第五屆廣州國際商用車展的同期重要活動,由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汽車觀察傳媒與廣州國際商用車展組委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於11月21日在廣州舉行,以「融通新境界 智取新高度」為主題,聚焦商用車產業鏈新生態,分別從技術創新和貨運新生態建設維度進行了積極交流和經驗分享。
  • 城市垃圾車電動化成全球卡車熱門,美國卡車巨頭馬克也加入測試
    關於未來城市間日常使用卡車動力形式,電池驅動是不可避免的主題, 與其他商用車需要承載更多的中長距離貨物運輸不同,城市間公共市政用車需要滿足使用時間長,靈活性好,可以在道路狹窄的市區從容停車等要求。因此,相關分析人士指出,「垃圾回收車市場是電動卡車的絕佳應用平臺。」
  • 市場依然可觀 商用車用有內胎車輪分析
    卡車之家配圖二、商用車車輪使用分析從安全節能環保的角度和技術發展方向判斷,無內胎車輪是發展方向四、需求量預測從2013年我國商用車的車型比例來看,重型車和輕型車分別佔商用車的比例為18.87%和46.99%,合計超過65%,比例還是相當大的。
  • 一年高達350億美元外資入華,創十年新高!中國仍是最好市場之一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不過這反而讓更多外企開始在華展開收購活動,因為它們認為,中國市場具有短期穩定、長期向好的優勢,還有專家表示,中國市場非常龐大,許多外國投資者在關注中國的長期——而非中短期商業發展。
  • 商用車自動駕駛,路在何方
    自動駕駛技術在乘用車領域發展最好,但是其落地應該首先在特定使用場景,如自動駕駛卡車。和乘用車相比,商用車萬億規模市場更引人注意。目前中國公路貨運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人民幣,中國卡車貨運市場每年僅人工成本一項即是3萬億人民幣。同時,公路貨運市場也存在著行業集中度低、物流費用高、事故頻發等諸多痛點。在自動駕駛風潮的推動下,作為公路貨運的「主角」,貨運卡車的自動化、智能化發展路徑如何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