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遊記作者對白雲山鍾愛有加,有很多很多的圖片,請在WIFI下打開,真的太多圖片了
圖,文 原作—chenhuays
仙境.白雲山
白雲之境渾天成,藏匿深閨多萬載。
山青水碧石堪奇,唯得自然獨鍾愛。
八閩稀罕午時蓮,更有雲海佛光現。
如今秀美播遠名,鄉人為榮傳世代。
白雲山,坐落於老家福建福安曉陽鎮境內,距福安城區43公裡,屬於洞宮山脈南段。東與福安社口鎮相鄰,西與周寧縣毗鄰,南面與福安穆雲鄉相連,北面與壽寧接壤。主峰繆仙峰海拔1449,2m,山頂因常白雲繚繞,固名白雲山。
還記得10年前的夏秋時節,與高中同學爬山野炊,觀滿天繁星,賞日出雲海的快樂時光。山中之清靜,作陪的是落日餘暉,霞光湧上醉色灑滿天邊;山坳裡縷縷清風過客身旁,召喚山草搖曳,和身旁簡易石灶升起的暮色炊煙,是朦朧,是混糅瀰漫的炒飯飄香山間。幾聲飢腸轆轆的抗議聲,間歇打破了入夜前的寧靜,山中自然之美,不入塵世,只待有緣人尋覓親近。歲月悠長中,春夏秋冬更迭恍然已十載。
隨著07年,中國地質科學院韓同林研究員的一篇《福安冰臼和第四季冰川遺址》文章發表後,這深藏深山的奇特地質景觀終於吸引了眾多專家前來探查。它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被揭開,帶給世人驚嘆。09年入選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0年又同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一同被入選世界地質公園。無怪乎有學者稱閩東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後的淨土。
當我再次重緣這片故土,已隔十年。這裡的景觀除了記憶的磅礴雲海,壯觀日出,山中奇妙的午時蓮,還多了新發現的冰臼奇觀。以及結合當地人文,畲族風情,坦洋工夫茶文化,謝翔故裡,太后公廳。白雲山世界地質公園因此實至名歸。
行程:
去往白雲山景區(目前指九龍洞景區;龍亭峽谷,黃蘭峽谷,金鐘山景區因道路不便尚未開放)的道路可從穆陽或曉陽進入。目前修路施工暫時只能行走曉陽方向。
4.29出發,
班車:福安北站——曉陽(一小時一班),車票:20元,全程1.5小時車程,
山路較崎嶇暈車的朋友請提前防護。
曉陽——白雲山景區北門(南溪服務區):可在曉陽下車做當地麵包車前往。(30元一人)
門票:100元(含80元景區門票和20元電瓶車費。);當地市民憑身份證門票享受5折,60元(40+20)
考慮到自由一人行,全程大概6公裡左右,於是決定沿著山路徒步進入。除省了銀兩,還可以欣賞一路的風景何樂不為哦。
經當地村民指路徒步行進,路上偶遇一座古樸的木拱廊橋——奈何橋,據福安曉陽當地風俗,每到端午祭祀屈原活動,人們除了吃粽子,還會走橋民俗活動。除了奈何橋,還必須至少走一座金橋和銀橋。實為當地民俗奇觀。在廊橋內部,供奉著神靈以祭祀,祈福之用。
走入廊橋內部,陰暗,清冷的環境仿在述說它的年代久遠,見證著村裡幾代人的成長。好在廊橋上扇形的木窗漏進了幾縷自然光。視野之外是農人為生的莊稼地。田野之色剛滋潤過雨水,遠處的青山綠意幾分生機勃勃。
走過一段土路,左拐走入山道公路,回首是來時路。
回望一程,是坦直寬闊,還是蜿蜒曲折,好在經歷。
沒有終點,對於那未知的前方,它又是腳下的起點。
途徑南源村,公路旁裡是農人種植的大面積無公害葡萄園,另一旁的小房舍掛牌著「野生羊肉出售,豬仔出售,飼料出售。。」在鄉鎮往往這類廣告更直白,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
山路兩旁各色的小花,野花迷亂著眼,挽留你的腳步。
山中春色已濃,色彩一簇簇綻開清新鮮明,隨風飄舞。
叫不出名兒,不由自主被吸引到它們身旁。
當花兒開了,等你到來,來聽春天裡的山林之歌。
同一株植被,花兒開得黃燦燦,似菊科嗎?快謝掉的花即使萎縮,缺失部分生機,但此刻那點點橘紅讓眼裡色彩不再單調,紅,綠,黃三色是春天靈動的音符。它們依舊彰顯生命之美。
相伴,相生。
開啟紫色的爛漫在田野,山中。
望你,玲瓏內蘊,卻葉刺鋒芒。
你的美孤傲而立,唯有敬賞。
你的悽美
——chenhuays
今年的晚春,你是我眼裡的主角
校園裡,是你紫色爛漫
在這裡,你是山花
生來山中,為誰盡情綻放
淡淡血色,是誰啼盡悲哀
從身旁走過,你能為我
為我 忘卻世代的離殤?
山中的公路,清靜,兩旁林木蔥鬱
走久也不覺疲乏,極目遠眺,豁朗開朗
涼爽的山風划過山叢,林地,不走了
繞過臉龐,呵,它對我喃喃細語。
鄉情讓我觸覺裡一切都有了生命
走到這裡,看到界碑,心裡多少踏實
金鐘寺,不曾明了。但看石碑「唐代第一古剎」不免有些蠢蠢欲動,去看看吧。。
對於古代的福安縣,寺廟數百林立,在林賽暉的筆下曾是古東洲之地,有海上佛國之稱
猶豫間,看著時間已過中午,不免為回程徒步考慮
鎖泉禪寺,最終還是此行的遺憾
春 田
—chenhuays
山色杳青煙,村郭有人家
農忙一生地,只為口中糧
田埂之上,幾株油菜花正褪去明黃
在風中搖擺不定,這謝幕之時,也預示初夏的來到
這是當地人把筍切後,晾曬成的筍乾。
在福安鄉鎮,城關也是可以見到,或煮或炒不失為一道特色菜餚。
走到南溪村,是一條淺淺的溪流沿村而過,清澈的水中十幾尾鯉魚悠遊自在。只是有些困惑,十年前到白雲山下的村莊時,溪水中鯉魚成群,個頭肥大。有遇到人們扔下光餅餵食,無不爭搶吞腹。而今清冷如此,莫非這不是印象中的鯉魚溪?還是魚群隨流水的衝帶,都進入了下遊?
清淺的小溪,年歲久遠
遠得這裡還未見人煙
不知何年 世人遷徙
來到這裡,安置家園
從此
依山伴水 世代為居
黑瓦土房 幾代人一樣的生活
鄉村不缺土地,有的農人拿出了一小塊地
圈了起來,養殖起家禽
自給,或售賣
田園之居的生活倒也安樂
偶見鄉村路旁一座建築如堡壘,造型獨特。看著大王宮三個字,一直未解。
大王何許神明也?直到回來查了史料,方知所謂大王就是先人治水的大禹,夏王朝
的部落首領。因治水有功,被南方各名族以當天神崇拜。尤其是畲族人。
福安作為畲族人的聚集地,在此鄉村看到也就釋然了。
過了大王宮,穿過村落,隨之進入白雲山景區。臨近五一,一路上居然未見遊人的身影。
幾分詫異之餘也幾分竊喜,自然之美沒有過多人物參雜,或許更好,也正合心意。買了門票
一個人坐上景區的麵包車就出發了,這無亞於包車的待遇。
白雲山的水,雖無中外戶曉的九寨多變奇美。但也清澈碧綠得不輸於其幾分。結合山石獨特地貌,也有自己的價值。而尤為難得,冰臼群的純在證明了我國低緯度曾確有第四季冰川。中科院地質研究所學者韓同林曾給予白雲山高度評價,在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背景下,若當地政府敢重視和下大力氣其結果完全可以和現今聞名中外的九寨溝,雲臺山,阿斯哈圖等世界地質公園相媲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山中石群是當年河床的位置,其從上往下曾階梯狀。因由水流衝蝕巖檻上方河床形成槽狀深潭。而下方
河床則發育成各種壺穴。
水流,山石,深潭,壺穴一同構成了多彩的河床地貌奇特景觀。
甕狀壺穴,它是早期經流水侵蝕形成的盆狀壺穴或缸狀,然後繼續被漩渦流侵蝕以及
砂礫隨漩渦流旋轉磨蝕,壺穴逐漸擴大,加深形成。
上遊河床石頭之大,數量之多極具視覺震撼,景區的另一頭少數遊人體驗著山水之樂。
瀑布飛流之下,拍打在石巖上濺起無數如珍珠般的水花
人入其境,清涼之感撲面而來。
山石和水潭構成一幅多彩的自然之畫
白雲山其中一座山峰,山巖險峻,這裡可見許多石牆群,經流水侵蝕,風化剝蝕還有重力崩塌而成
石牆上密布著深淺相間的水蝕溝槽,猶如群瀑高懸,遠遠望去,頗為壯觀。
視野而上,山石之狀猶如步步高身。水流由上往下入壺穴,又匯聚入深潭。
順著棧道石階而上,山中之美景越是震撼,無不是自然之傑,鬼斧神工。
這裡被稱為瀑布巖,是大氣降水匯集的流水沿崖壁向下流淌衝蝕,將風化
疏鬆的巖石從崖壁剝離,經久形成如u石槽,遠處觀望就如飛流而下的瀑布。
在這崖壁之上,還有因地貌的特質,形成如指環王般奇特的結構,讓人讚嘆不已。
這裡的壺穴類似一隻只蝌蚪,因此也被稱之蝌蚪穴。
遠望山勢峻險,層巒疊嶂,人於其間顯得如此不起眼。不由仰望起這片得天獨厚的仙境。
行走山中,美景相伴,反倒無徒步而來的疲乏。林中鳥語鳴唱,芬芳襲人,吸取著氣息
人時刻都覺神清氣爽。
瀑布巖過後,一路上更顯清靜。除了看山勢奇特,倒也走的悠哉。而後一段山路,終於來到此行
的精華景區,九龍洞。它的形成主要由溪流兩側崖壁,因重力崩塌滾落至河床的巨大礫石堆積而成
的迷宮狀"巨礫堆積洞」
沿著鋪好的鐵鏈橋進入,不由寒氣逼人,一個人走入不免有點雞皮疙瘩。可好奇和探險的欲望,讓我
勇敢的走入黑暗的幽境。
這洞中的景致,如隔世的存在。有那麼一刻我覺得呆於其中,聽著幽深之處傳來的水流之聲,那種感覺好像靈魂置身幽冥,是那麼的沒有安全感。單反需打開閃光燈助力,才能隱約窺探這裡的奇妙。
看洞中之水,依舊是如此的清澈之綠,沒有一絲的雜,若我形容,應該是純淨的極致吧。似乎身旁的水潭有些深幽未見底,帶著一分對深水的心慌,繼續深入。
仰望黑暗之外的那處白光,中間的巨石卡在兩石壁間,猶如阻隔兩個世界的一道石牆,那裡之外是塵世,紛擾都不在困心,我已入山中。
洞中,這裡有幾個壺穴,它們的奇特被稱作「通心穴」因水流的侵蝕,造成互相貫通一起。
偶見那山之腹部深處,一蔓藤懸掛下垂,而且還是鏡頭拉近的效果。瞬間有那麼一想法,深幽之境定不是平凡植物,會是仙草吧?
在我眼裡,它就是魑魅魍魎的化身。
繼續深入洞中,直到看見眼前之景,之境我的思緒才徹底的完全的寧靜下來。
獨特的壺穴,穴中長年累月由上方滴落之水,匯集了這一池水,幾縷外界的天光
透射而下,這方水池已不是人間之物。在我被有如夢境的奇幻吸引後,眼中無異於乳白的瑤池之境。
山中歲月,寧下安靜,古井不波如這汪深幽之境的池水
沿九龍洞梯子而上,猶如在迷宮中後,瞬間豁朗開朗,眼裡是另一番震懾。
巨石壁的氣勢有些壓迫,還好不擔心它會砸壓下來,看石壁不同色的紋理,這歲月的磨礪
力量造就了神奇。
兩石壁間深處是一條飛流而下的瀑布帶子。而之前的大石就那麼剛好橫亙於頭頂之上,
是自然的魔術手段吧,見到,你就臣服了
我發現了它,在這孤獨隔世的山中深處
原來它是守護在此的老者
看到了嗎,有緣遇見它的化身。
九龍洞的精華,在這飛天井之下。這裡是大型的甕狀壺穴,在壺底可以看到
8個單體或聚合壺穴。
出了九龍洞,下起了雨,可絲毫沒有影響遊覽的興致。也好在有諸多的收穫。最後回途中還有一處碧水深潭。經景區工作人員指引,沿石階繼續去探尋它的美。
水下深處之石,泛著幽暗之黑,兩邊石壁垂直深切,顯得山勢險峻
除九寨之外,山水的另一番人間仙境
回望這座白雲仙境,他已深藏萬載,內蘊自然之精華,不愧為天下之一絕。
如今留給了世人,毫無保留的贈予,它的秀美,它的神奇,它的力量
都讓我為之震撼。
久在樊籠的壓抑,塵世的玷汙下,何不讓自己常融於它們其間,接受心靈的洗禮。
對美,對物更多一分珍惜
回程的途中,遇上了傾盆大雨,電閃雷鳴。徒步在山路多了一些磨練
有些自虐,帶來的是執著的結果。而這結果對內心來說是完美的,享受的。
快回到曉陽鎮,雨也漸漸停落了下來。雖然落得衣褲的溼透,但當我聞到雨後山野的清新,融入山林的靜籟,這一切都值得。
雨中堅持的挺進,我終究趕上了回市區的班車
此時,我看天邊正露出陽光亮麗的裙角
白雲山我們會再相見,為你的日出,雲海
更多福安的旅遊、文化、特產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