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羋月中的蠱蟲其實是陰謀,真兇是誰呢?在《羋月傳》65集當中,羋姝火燒北郊行宮也沒有逼嬴夫人交出遺詔,反被嬴夫人挖苦。庸芮和羋月雖然幸運的逃走,但是豈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半路遇上魏琰的伏兵,寡不敵眾,羋月被劫走。
當羋月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魏琰的宮中。魏琰和魏頤二人虛情假意想藉機套出羋月的遺詔。無奈軟硬兼施,都一無所獲。狠毒的魏琰和魏熙找到「草鬼婆」給羋月下蠱,想用此舉逼羋月說出詔書下落。羋月被蠱毒折磨得異常痛苦。那麼羋月又是如何逃脫的呢?
《羋月傳》67集劇情當中,羋月見到了穆辛,她想到鹹陽城外有義渠人的眼線,讓穆辛前去送信。魏琰和魏頤相信只要等著羋月蠱毒發作再厲害些,就可對羋月為所欲為。義渠王、白起在穆辛的帶領下救出羋月帶回義渠,並找老巫給她驅蠱,老巫無奈地說出驅蠱的唯一方法是把蠱蟲引到另一個人身上。
義渠王不聽眾人的勸告,執意要以命換命。老巫把蠱蟲引到了義渠王身上,羋月終於脫險,義渠王卻陷入蠱毒的煎熬。羋月醒來,得知了自己被救的全過程。義渠王對她用情之真,深深感動了她。她決定要挽救義渠王的性命,並當眾起誓,只要義渠王能活下來,自己就做他的女人,當然最後義渠王真的活了下來。很多人看完最新的劇情以後紛紛疑問,這種可怕的蠱蟲到底是怎麼東西。《羋月傳》蠱蟲、草鬼婆這些可怕的東西歷史上真實存在嗎?
歷史上真的有蠱蟲?!存在於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巫術
很多人看完《羋月傳》以後開始好奇歷史上真的有蠱蟲嗎。據悉,蠱,是一種人工施以特殊方法,長年累月精心培養而成的神秘物體,可以大可小,一般為動物,動物類的一般兩隻為一對,但也有極少類為植物。蠱為遠古之時所傳神秘巫術,並只在湘西苗族女子之中所有流傳,世循傳女不傳男,其他民族不曾有,縱有類似,但也不遠能與此物相比。
而施種的方法可以直接施種也可以間接施種。蠱只能是女子所養、所種,男子無法養種。與湘西趕屍術、泰國降頭術並稱為東南亞三大巫術。
比如在殷墟甲骨文用觀物取象的思維方式已對蠱毒的製作,作了 象形的「圖示」,即在一「皿」形容器中放有多種毒蟲。
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蟲四部」集解引唐代的陳藏器原話說:「……取百蟲入甕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
宋代的鄭樵《通志》也記載說:「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
早為三苗先民用於情誓,兩隻為對,亦稱情蠱。如遇背叛,一方自盡,蠱從其體內飛出,引動另一情蠱破體飛出,使其巨痛七日之後方氣絕而亡。
比如最有名的金蠶蠱,就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甕,七日流血而死。
後來有漢族男子進入苗疆,見苗女多情,便居住下來,待二三月後,藉口離開,許久不回,苗女自盡,漢人蠱飛人亡,導致談蠱色變。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一部分醫藥家,也以記下一些治蠱之法,但所記之法,多不可取。蠱有多類,如人患病需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羋月傳》蠱蟲草鬼婆歷史上真實存在嗎?羋月中蠱怎麼解的引發了好奇,照這樣的記載來看,《羋月傳》當中羋月中蠱蟲的情節也並非完全沒有歷史依據。那麼如果真的存在,一旦中毒,要怎樣解毒呢?
放蠱是一種很可怕、很愚昧的害人舉動,是由於古代民智未開而產生的惡習。中毒後的辨認之法蠱或有形或無形,中毒極易,但辨認之法,是應該萬分注意的。
傳說中毒後的辨認之法:
1.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
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
3.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也不應輕易去嘗試。
據說預防之法有:
1.凡房屋整潔,無灰塵蛛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
2.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
3.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
4.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免害。
5.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解除毒蠱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黃、蒜子、菖蒲三味用開水吞服,使之瀉去惡毒。金蠶,最畏頭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蠔豬箭的刺蝟,故刺蝟是專治金蠶蠱的特殊藥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蠱。
同時,在《羋月傳》中的婚禮上,巫薩滿也扮演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