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12.7×4.5cm,清末(1880-1910)桃木製。浮雕描金染紅,長方形,天圓地方。一側邊緣略有磨損,餘完好。
一面最上方飾雷火風三將軍符,下刻雨聻;一面浮雕王靈官舉鞭武相,足下踏布火輪。一側刻「敢有違令」,有裝髒,在「有違」之間;一側刻「寸斬分刑」。底部中間刻「煞」,左右為乾、坤兩卦符;頂部中間刻「天」。天煞兩字中間皆有小孔。
根據現存文獻可知,道教令牌已知有五雷號令、龍盤劍五雷號令、九天玄女令、元始天尊令、法旨令、奉旨令、玉皇有令敕召萬神雷祖鎮定、太上老君五雷令、五雷號令總召萬靈、二十八星宿令等,是道教齋醮科儀中常用法器。令牌起源於古代軍隊發號施令所用虎符,《道書援神契》令牌條稱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近召將用令牌。此法也」。相對法印,令牌出現較晚(宋末元初),最常見、使用最多者當屬五雷號令。以故現今所言令牌,統稱即指五雷號令。
道法會元(元末明初刊)卷五七「論令牌」一節,講述五雷號令尤詳:「凡行五雷大法。申發表章。祈晴請雨。止風禱雪。驅役神鬼。掃除妖氣。行符治病。差使符吏。若不申明號令。則將帥不行。吏兵不肅。五雷大法中。若不師受法令。何以驅使鬼神、祈晴禱雪。上則誤太上之法。下則誤生靈之望」。
參考:
道教法印令牌探奧37頁,85頁,96頁字符類
道法會元卷九十二,九十五、九十六,法海遺珠卷二十一,廣成儀制1330,1418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