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訓練之(4):打沙包,李小龍有什麼建議?

2020-12-21 中國教育服務網

面對沙包嚴陣以對

拳打腳踢絕對認真

沙包‍

李小龍擁有多種練拳袋(俗稱沙包,其實裝載沙粒太硬,不甚適宜,該以裝載不碎膠珠最為理想 。 )

裝有不碎膠珠的方型掛牆包是用來練習縱深性和滲透性的技術(按:用純粹中文來講,就是逼埋身打到入心入肺),這種掛牆包亦會產生一種打人的感覺。另方面,更可應用它來練習腿法。


另有重型的吊包,裝載不碎膠珠或木屑爛棉紗等 。重約五、 六十磅, 可用來練習手技和腿擊術。

李小龍說:「吊包對於我練習在適當時間發招的技能,非常有用。它訓練我在適當時刻起腳,並在適當的距離發出我能力所及的威力最大的腳法。」

重型吊包也可連續不斷地予以重拳打擊,角度和姿勢不拘 。 這是為了逼使對手失卻平衡,防止他捲土重來。

應用重型吊包練習的危險是它對你的攻擊沒有反應,於是會引致掉以輕心的習慣。果真的活,你便一會粗心大意的打它;真正搏擊的時候,亦當然容易落敗。

對於重型吊包, 李小龍有以下提議:「第一點是,你繞著它搏擊時,始終要守得嚴密,切勿暴露。你應儘量利用你的雙腿——側馬慢移,假動作, 踢出幾腳,向袋身拳擊,千萬不可用手推袋身,或是無精打採的輕打。你應該全力打擊袋身,並且記著,腿擊和拳擊的力量是來自落點正確、 接觸正確、 時間正確、 位置正確,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一味倚靠蠻力。

1,

2,

相關焦點

  • 打沙包,李小龍有什麼建議?
    面對沙包嚴陣以對拳打腳踢絕對認真沙包李小龍擁有多種練拳袋(俗稱沙包,其實裝載沙粒太硬,不甚適宜,該以裝載不碎膠珠最為理想 。)裝有不碎膠珠的方型掛牆包是用來練習縱深性和滲透性的技術(按:用純粹中文來講,就是逼埋身打到入心入肺),這種掛牆包亦會產生一種打人的感覺。另方面,更可應用它來練習腿法。另有重型的吊包,裝載不碎膠珠或木屑爛棉紗等 。重約五、 六十磅, 可用來練習手技和腿擊術。
  • 喝高了打醉拳?成龍:李小龍有截拳道,我有龍拳道,我還雙骨呢!
    李小龍被過度神話了,他有他的截拳道,我還有我的龍拳道,但是我一直沒有對外公開,我不想那樣去做!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成龍言下之意,李小龍只是被龍迷一廂情願的武林封神,根本不是他的對手。這段有圖有真相的針鋒對話,暴露出成龍對於武術搏擊的浮淺理解。
  • 李小龍談速度球、拳靶和腳靶訓練
    速度球練連環快拳拳腳靶是活動目標速度球李小龍認為,吊式速度球用來鍛鍊眼力和保持雙手高打頗為合用。李小龍說:「拉扯式速度球教你怎樣直打和橫打。如果你不直打,它便不會直接彈回你處。除了練習足技之外,你還可以把球打向上方。
  • 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為什麼卻沒有截拳道的高手出現?
    另外就是世界搏擊格鬥一直在進步,如今公認的最強的格鬥技法已經誕生了,並非截拳道。我們先說李小龍:對于格鬥來說,最重要的因素無非4點:力量、體能、技法、速度。(當然還包括:經驗、臂展、心理、狀態等,暫且不做考慮。)1、技法眾所周知,李小龍的格鬥技法是自創的截拳道!
  • 領先時代的實戰訓練!黃錦銘:李小龍截拳道四範圍全接觸對抗訓練
    我們唯有回顧歷史,讓同時代那些真正了解李小龍,了解截拳道的武術專家們說話,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撥開網絡嘴炮們的口水迷霧,逐步接近李小龍和截拳道的真實。這一訓練模式直至今天,仍然是現代搏擊者們「在實戰中提升實戰技能和經驗」的共通的核心訓練方式,是現代搏擊者們之所以具備強大實戰能技能的根本原因,亦是那些至今練打分離的傳武人,一遇現代搏擊者往往一觸即潰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黃錦銘師傅的這一篇短文——關於截拳道遠踢近打貼身摔拿四個範圍的全接觸對抗訓練,其實正是現代意義上的無限制綜合格鬥交叉實戰訓練模式的領先時代的實踐。
  • 李小龍截拳道的前踢術及其訓練方法
    截拳道腳踢法是李小龍以自身多年實踐經驗,吸收中國傳統武術,空手道、跆拳道、泰拳、法國踢腿術等流派中的踢技精華部分,融匯貫通,綜合總結所創,是具有簡捷,高效等特點的實戰踢法。在截拳道中,「截」不僅有潛步接近或半路攔截之意,且有簡捷,直接之意。截拳道是一種速成,實用的現代技擊術, 按李小龍所說,截拳道要素分別是效率、直覺、簡樸。
  • 中華武術之截拳道
    截拳道是一種變幻無窮的技擊術,它必須緊緊抓住對手使用招式的漏洞和缺陷,隨機應變形成一種攻擊+反擊術去反擊對方,以攻克攻,以防克攻,以反擊克攻擊。敵攻則我攻,敵動則我動,目的是為了節省和縮短攻擊距離。李小龍宗師稱他的截拳道無門無派,為什麼呢?
  • 李小龍傳子不傳女獨特訓練方法曝光真相
    當然能,但這種概率太少,很多時候都是一個功夫高手也能教出好的弟子,像李小龍這樣的高手,又能教出像世界搏擊冠軍羅禮士、劉易斯、伊魯山度等頂尖高手,那李小龍靠什麼訓練方法把這批牛人冠軍徒弟馴服好呢?李小龍就是這樣做的,他不僅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訓練課目和訓練方法,還有對選材也很講究,他收收高額學費不僅是為了錢,更重要是選材,這樣才能把好的苗子選出來,單獨傳授。下面我們來一起擺談李小龍獨特的訓練方法有哪些呢?
  • 功夫巨星李小龍的「截拳道」,究竟是什麼意思?
    「截拳道」是功夫巨星、武術家李小龍創立的一種技擊術,在世界武壇上獨樹一幟,具有很大的影響。李小龍在洛杉磯唐人街時期,曾傳授多名弟子,聲名大振。截拳道目前在美國已經枝開葉散,廣受歡迎。那麼,什麼是截拳道呢?
  • 專家奉勸「李小龍患者」:醒醒吧,截拳道在真正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我否定李小龍的功夫厲害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一個優秀的孩子喜歡搏擊,你開始練截拳道,那麼你只能是防身,挺好,有一個偶像,生活更有樂趣,也挺好。如果你想走上搏擊行業,走向國家層面的技術,那麼學截拳道是有障礙的。截拳道在真正的搏擊面前不堪一擊。」
  • 截拳道 插樁、擊紙的訓練
    李小龍的方法是找一個對手佩戴全副護身盔甲,他可站定不動,挨踢;亦可逃走迴避。前者是練習適當運用腿擊,對於初學者尤其有效。後者是訓練埋身 。當對手知道李小龍出招的時候,便儘快逃避。這種練習對李小龍和他的對手都極有價值;一個是練習埋身打擊,另一方則練習迅速迴避。
  • 打沙包的正確方式,原來是這麼打對訓練太有幫助了
    一   沙包是每個習武的基本訓練器材,是跆拳道,拳擊,散打等訓練必備的訓練內容,用一個袋子裝上沙子掛起來就是了,不少習武者打了多少年沙袋卻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 首次宣告截拳道誕生!1967年李小龍親自闡釋截拳道科學和哲學:美國黑帶雜誌對李小龍的首次專訪(上)
    在中國,有很多不同的功夫館校,但根據李的說法,就像在美國一樣,想要找到一位好的師傅,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指導,也是一件相對困難的事情。「有太多不切實際的馬步、架勢和傳統的形式、規矩,」李說。「太多的人為規範和機械呆板,練打脫節,沒有真正的讓學生們通過貼近實際的訓練為真實的格鬥做好必要的準備。一個身懷這些所謂雜七雜八的傳統「真傳」的傢伙,只會遭人痛毆。
  • 李小龍的「截拳道」理念和創造精神
    網上有人說李小龍是演員,沒有在擂臺上實戰過,斷言李小龍功夫不行。一個人相信自己的判斷無可厚非,但是個人的判斷有時是錯誤的,要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那麼多人犯錯誤。李小龍被世界譽為「功夫之王」,至今世界上還有許多崇尚武道的人推崇他及其截拳道,說明確有可取之處。
  • 李小龍那麼厲害,為什麼截拳道沒有任何戰績?
    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形象李小龍33歲之前拍攝了27部電影,比較出名的有六七部,都堪稱是功夫片中的代表作。那個年代沒有什麼特效,功夫演員的動作都是一板一眼,絕不拖泥帶水。之後,李小龍又陸陸續續學習了其他的拳種或者格鬥術,但都沒有深入,他自己的武術體系就如同一種被亂塗鴉的紙,似乎什麼都有,就是缺乏專業性。缺乏專業性,就是他身上一個很大的缺陷。
  • 老子、李小龍:集百家之長的截拳道裡蘊含著怎樣的哲學思想?
    上周五是李小龍先生80周年誕辰,謹以此篇文章緬懷這位武之聖者,並表達紀念之情。李小龍生於1940年11月27日,於1973年7月20日去世。儘管去世時只有32歲,但他在有限的一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武術、電影之外,卻鮮少有人知道李小龍在哲學上的成就,他曾在華盛頓大學修習哲學,在談及自己對哲學的興趣啟蒙時,他曾經這樣說道:「我之所以選擇哲學專業和我童年時好鬥的性格有著直接關係,我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勝利之後是什麼?為什麼人們如此渴望勝利?榮耀又是什麼?什麼樣的勝利是光榮的?」
  • 李小龍截拳道七大親傳弟子:都十分低調,一人終生為李小龍守墓!
    >木村武之(TAKY KIMURA)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日裔身份而被關進美國禁閉營長達五年之久,是李小龍在美國親傳的教練級弟子。李小龍最早的學生和好友之一斯基普說:「傑西是李小龍最優秀的學生。如果李小龍沒有遇到傑西,就不會有後來的李小龍。我對傑西充滿了敬畏,我見過無數武林高手,但傑西是中間最好的一個,當然除了李小龍。」
  • 截拳道功法:詳實科學、普通人也能練的速度、力量、柔韌訓練計劃
    (二)木人樁木人樁訓練是截拳道中較為獨特的訓練方法之一。(三)打沙包輕沙包內裝不碎膠珠,這種沙包給人一種打人的感覺,可以用來練各種腿法。重沙包裝不碎膠珠或木屑、棉紗,重約30 公斤。李小龍說∶&34;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沙袋當或你的敵人,不要掉以輕心,隨隨便便地亂打幾下,否則在真正實戰的時候非常容易失效。
  • 美式踢拳之父:李小龍的後院截拳道私教訓練讓我成為無敵冠軍
    我到他家後,李小龍喜歡做的另一件事,就是繃緊他的前臂,讓我看看它們有多發達,他總是讓我去感受它們,關注肌肉的線條和分離度。我看得出來他一直在做一些抗阻訓練,那是你鍛鍊肌肉的唯一方法。當時大多數空手道運動員只是做有氧運動和伸展運動,很少進行負重抗阻運動。我知道李小龍的肌肉不是通過在鏡子前的擊影訓練來成長塑形。我知道他不是在做負重訓練,做伏地挺身,就是在大量擊打重沙袋。
  • 李小龍紀錄片在美熱播!2米18NBA傳奇中鋒:他妻子一腳把我踢飛了
    北京時間6月8日,近日來ESPN製作的李小龍紀錄片《Be Water》正在熱播,人們通過這部紀錄片可以更加了解李小龍的傳奇故事,感受李小龍的人格魅力與武術精神。我們知道李小龍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無視技擊師、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截拳道創始人、功夫片的開創者、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李小龍在美國及全球擁有極高的名望,是我們的華人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