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與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父親大衛的城裡;他兒子羅波安接續他作王。」(王上11:43)
羅波安在即位之後不久,就往示劍去,準備在那裡由各支派正式承認他作王。「因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劍,要立他作王。」(代下10:1)
當時在場的人中也有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就是所羅門在位時,以「大有才能的人」出名的同一耶羅波安,示羅人先知亞希雅曾傳給他一道驚人的信息說:「我必將國從所羅門手裡奪回,將十個支派賜給你。」(王上11:28;31)
耶和華曾藉祂的使者向耶羅波安清楚地說明國家分裂的必要。祂曾宣稱這種分裂必須發生,說:「因為他離棄我,敬拜西頓人的女神亞斯他錄,摩押的神基抹,和亞捫人的神米勒公,沒有遵從我的道,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守我的律例典章,象他父親大衛一樣。」(王上11:33)
耶羅波安也得到進一步的指示,說明國家不能在所羅門作王期內分裂。主宣布說:「但我不從他手裡將全國奪回,使他終身為君,是因我所揀選的僕人大衛謹守我的誡命律例;我必從他兒子的手裡將國奪回,以十個支派賜給你。」(王上11:34-35)
所羅門雖然早已設法準備他所揀選的繼位者羅波安的心意,去聰明地應付上帝的先知所預言的危機,但他始終未能在他兒子的思想上發揮強烈的感化力,因為他曾大大地忽略了這孩子早期的訓練。羅波安從他亞捫人的母親承受了反覆無常的性格。有時他試圖侍奉上帝,上帝也使他稍微興盛;但他沒有恆心,終於屈從那自小就包圍他的邪惡勢力。羅波安生活上的錯誤和他最後的背道,足以顯明與拜偶像的女子通婚的可怕後果。
各支派在前王的苛政之下,曾受到長期嚴重的迫害。所羅門王朝背道期間的奢侈浪費,使他不得不加重百姓捐稅的負擔,並叫他們多服勞役。因此在新王登基之前,各支派的首腦人物要事先確定所羅門的兒子是否有意減輕這些重擔。「他(耶羅波安)就和以色列眾人來見羅波安,對他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現在求你使我們作的苦工負的重軛輕鬆些,我們就侍奉你。」
羅波安想在宣布他的政策之前,先和他的顧問進行商議,所以回答說:「第三日再來見我吧。民就去了。」
「羅波安之父所羅門在世的日子,有侍立在他面前的老年人,羅波安王和他們商議說:你們給我出個什麼主意,我好回覆這民?老年人對他說:王若恩待這民,使他們喜悅,用好話回覆他們,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代下10:3-7)
羅波安聽了這話,並不滿意,便去就教於他在幼年和少年時期結識的一班少年人,問他們說:「這民對我說,你父親使我們負重軛,求你使我們輕鬆些;你們給我出個什麼主意,我好回覆他們?」(王上12:9)這些少年人建議他應該嚴厲地對待他的臣民,並向他們說明:他一作王就不容許任何人幹涉他個人的意願。
羅波安一想到自己可以擅作威福,就深覺自滿,決定不顧國內父老們的勸導,而以少年人為他的顧問。及至約定的日期來到,「耶羅波安和眾百姓」來見羅波安,要聽他宣布他所打算施行的政策,羅波安「用嚴厲的話回答百姓,……說:我父親使你們負重軛,我必使你們負更重的軛;我父親用鞭子責打你們,我要用蠍子鞭責打你們。」(王上12:12-14)
如果羅波安和他那些缺少經驗的顧問能明白上帝對於以色列所有的旨意,他們就一定會聽從百姓改革施政方針的要求。但他們在示劍集會所得到的好機會中,未能推究出問題的因果關係,如此就永遠在大部分百姓身上失去感化力了。他們表示決心繼續維持並加強所羅門在位時所倡行的苛政,這與上帝為以色列所定的計劃完全相反,並使百姓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們動機的純正。王和他所揀選的顧問這次不智和無理的作威作福,顯明了地位和權柄所生的驕傲。
主沒有讓羅波安執行他所宣布的政策。各支派中有成萬的人已經因所羅門在位時的苛政而忍無可忍了,所以現在他們認為他們除叛離大衛家外已別無辦法了。「以色列眾民見王不依從他們,就對王說:我們與大衛有什麼分兒呢?與耶西的兒子並沒有關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衛家啊,自己顧自己吧!於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裡去了。(王上12:16)
羅波安的滷莽話語所造成的分裂,已是無可補救的了。從此以後,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分離了──猶大和便雅憫兩個支派組成南方的猶大國,受羅波安的統治;而北方的十個支派則另外成立了一個政府,名叫以色列國,由耶羅波安作他們的王。於是先知所說有關國家分裂的預言,就此應驗了。「這事乃出於耶和華。」(王上12:15)
羅波安既見十個支派叛離了他,他便立即採取行動。他派遣國內一個有勢力的人,就是「掌管服苦之人的亞多蘭,」去設法與他們講和。但這個和平使者所遭受到的待遇證明了眾人對於羅波安懷恨之深。「以色列人就用石頭打死他。」羅波安見叛變的聲勢浩大,甚為震驚,便「急忙上車,逃回耶路撒冷去了。」(王上12:18)
他在耶路撒冷「招聚猶大全家,和便雅憫支派的人,共十八萬,都是挑選的戰士,要與以色列家爭戰,好將國奪回,再歸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但上帝的話臨到神人示瑪雅說:你去告訴所羅門的兒子猶大王羅波安,和猶大、便雅憫全家,並其餘的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上去,與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爭戰;各歸各家去吧,因為這事出於我。眾人就聽從耶和華的話,遵著耶和華的命回去了。」(王上12:21-24)
羅波安設法從他開始作王時的慘痛經驗中學得教訓,計有三年之久;結果他的努力竟獲得了成功。他「在猶大地修築城邑」為保障,「又堅固各處的保障,在其中安置軍長,又預備下糧食、油、酒。」他留心使這些堅固城邑「極其堅固。」(代下11:5;11-12)其實猶大國在羅波安作王頭三年中興盛的秘決,並不在於這些措施。那使猶大和便雅憫佔優勢的,乃是因為他們承認上帝為至高的統治者。當時有許多敬畏上帝的人,從北方的各支派來到他們中間。《聖經》記著說:「以色列各支派中,凡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都隨從利未人,來到耶路撒冷祭祀耶和華他們列祖的上帝。這樣就堅固猶大國,使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強盛三年;因為他們三年遵行大衛和所羅門的道。」(代下11:16-17)
羅波安若要儘量挽回他過去的錯誤,並使民眾再信任他為一個賢明的君王,他就應當一直施行這種政策。但《聖經》的記載說明;這個所羅門的繼承者未能在效忠耶和華的事上發揮有力的影響。他雖然本性頑固倔強、自以為是、並傾向拜偶像,但如果全心信靠上帝,他就必能培養堅強的品格、穩固的信心、並能順從神聖的律例。但隨著年月的消逝,王就仗恃自己的勢力和他所建立的堡壘。他逐漸依從了他先天的弱點,直至完全為拜偶像的事效力了。「羅波安的國堅立,他強盛的時候,就離棄耶和華的律法,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代下12:1)
「以色列人也都隨從他,」這句話是多麼悲慘,又是多麼饒有意義啊!上帝所揀選作為四圍列國之光的子民,這時竟轉離了他們力量的來源,而追求與他們周圍的列國相同了。所羅門如何,羅波安也如何,──錯誤的榜樣導使許多人步入歧途。今日每一任性行惡的人,也必或多或少的發揮象他們所發揮的影響,──行惡的影響決不限於行惡者本人。沒有一個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也沒有一個人是單獨在罪孽中滅亡的。一個人的生活若不是一盞照耀別人的道路、並使別人快樂的明燈,就是一股使人趨於絕望和敗亡的黑暗而悲慘的勢力。我們若不領人向上,達到幸福和永生;就必領人向下,落到憂傷和永死。而且如果我們的行為足以加強或發動我們周圍的人犯罪作惡的力量,我們就與他們的罪惡有分了。
上帝並沒有任憑猶大的王背道而不予以懲罰。「羅波安王第五年,埃及王示撒上來攻打耶路撒冷;因為王和民得罪了耶和華。示撒帶戰車一千二百輛,馬兵六萬,並且跟從他出埃及的人,多得不可勝數。他攻取了猶大的堅固城,就來到耶路撒冷。
「那時,猶大的首領,因為示撒就聚集在耶路撒冷;有先知示瑪雅去見羅波安,和眾首領,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離棄了我,所以我使你們落在示撒手裡。」(代下12:2-5)
這時民眾還沒有在背道的路上,走到藐視上帝所施刑罰的程度。他們因示撒的進攻所遭受的損失,看出了上帝的作為,於是一時都自卑了。他們承認說:「耶和華是公義的。」
「耶和華見他們自卑,耶和華的話就臨到示瑪雅,說:他們既自卑,我必不滅絕他們;必使他們略得拯救,我不藉著示撒的手,將我的怒氣倒在耶路撒冷。然而他們必作示撒的僕人;好叫他們知道服事我,與服事外邦人有何分別。
「於是埃及王示撒上來攻取耶路撒冷,奪了耶和華殿和王宮裡的寶物,盡都帶走;又奪去所羅門製造的金盾牌。羅波安王製造銅盾牌代替那金盾牌;交給守王宮門的護衛長看守。……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代下12:6-12)
然而及至上帝收回祂責罰的手,而國家又再度興盛之後,許多人就忘記了所懼怕的事,竟又轉回去拜偶像了;連羅波安王也在內。他雖曾因所遭受的災難而自卑,但他並沒有讓這次經驗作為他一生的轉折點。他忘記了上帝所力圖給予他的教訓,所以重犯那些曾使通國遭受刑罰的罪。他過了幾年羞恥的生活,在這些年間,他時常「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耶和華,」「羅波安與他列祖同睡,葬在大衛城裡;他兒子亞比雅接續他作王。」(代下12:14;16)
國家在羅波安作王初期分裂之後,以色列的光榮就開始褪色,以後再也不能完全恢復了。在後來的各世紀中,大衛的王位有時傳給一些品德高尚、眼光遠大的人;在這些君王的統治之下,那賜給猶大人的福惠也轉而普及四圍的列國。有時耶和華的聖名被高舉超過一切假神,祂的律法也受到尊重。往往有大能的先知興起,輔助君王並勉勵百姓常保忠信。但那在羅波安登位時已經發芽的惡種,始終未能根絕;有時這一度大蒙恩眷的上帝子民竟墮落到極其卑賤的地步,甚至在列邦中作了笑談。
縱使那些傾向於拜偶像之風的人是如此地邪僻,但上帝仍以憐憫而竭盡祂的能力,拯救這分裂的國家免於完全敗亡。過了多年之後,當祂對以色列所有的旨意,似乎被一些受撒但能力鼓動之人的詭計所完全破壞時,祂便藉著選民的被擄與復興,彰顯祂慈憐的美意。
國家的分裂不過是一段奇妙歷史的開端,其中彰顯了上帝的長久忍耐和溫柔憐憫。上帝所要加以潔淨而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的人,都必因先天和後天的邪惡傾向而經過苦難的火煉,最後也必承認:
「耶和華啊,沒有能比禰的;禰本為大,有大能大力的名。萬國的王啊,誰不敬畏禰?……因為在列國的智慧人中,雖有政權的尊榮,也不能比禰。」「惟耶和華是真上帝,是活上帝,是永遠的王。」(耶10:6,7,10)
敬拜偶像的人終必學得教訓,認明假神並沒有造就人或拯救人的能力。凡「不是那創造天地的神,必從地上從天下被除滅。」(耶10:11)人惟有歸依那創造萬物、統管萬有的永生上帝,才能找到安息和平安。
以色列和猶大兩國中受過管教並真誠悔改的人,終於要萬眾一心地與他們列祖的上帝,萬軍之耶和華重新立約;他們論到他要說:
「耶和華用能力創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聰明鋪張穹蒼。「他一發聲,空中便有多水激動;他使雲霧從地極上騰;他造電隨雨而閃,從他府庫中帶出風來。「各人都成了畜類,毫無知識;各銀匠都因他雕刻的偶像羞愧;他所鑄的偶像,本是虛假的,其中並無氣息。「都是虛無的,是迷惑人的工作;到追討的時候,必被除滅。雅各的分不象這些;「因他是造作萬有的主;以色列也是他產業的支派;萬軍之耶和華是他的名。」(耶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