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體育場,工人體育場承載著北京人的精神和記憶。近日,工人體育場啟動了保護性改造復建。
工體改造後,會變成什麼樣?有哪些功能得到提升?今天,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施衛良接受了北京廣播電視臺專訪。一起來看看未來的工人體育場吧!
工人體育場為什麼要改造?
1955年,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工人體育展覽會的時候,一位工作人員向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同志和全總主席賴若愚同志提出,首都還沒有一個大型體育場,建議建設一個亞洲水平的體育場,當時領導就給予了肯定。
1959年8月底,僅僅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一座可以容納7萬人,觀眾看臺分為上下兩層的工人體育場正式亮相了。在一個月後,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辦1990年亞運會開幕式
2004年,工體舉辦第13屆亞洲足球錦標賽
工人體育場是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築,也是北京市足球運動的主要承載地,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歷程。
這次啟動對工人體育場的改造,主要出於兩個原因:
首先是安全原因,工人體育場建於上世紀50年代,受限於當時的建設條件,建設初期未考慮抗震要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後進行了三次結構加固和一次設施改造。2018年,國家建築工程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工人體育場房屋檢測鑑定的結果為Deu級,即房屋結構安全性和建築抗震能力整體嚴重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
第二個原因就是功能原因。2019年,我國成功申辦亞洲杯足球賽,北京市將承辦開閉幕式、揭幕戰和決賽等重大活動,已承諾工人體育場為上述活動的舉辦場地。但工人體育場安全隱患突出、設施設備陳舊、缺少罩棚、設計標準落後,不符合亞洲杯和世界盃等國際大型專業足球賽事的標準要求,亟需進行升級改造。
工體改造:恢復50年代原有風貌
改造後的效果圖
施衛良介紹,此次工體改造復建按照保護為先的原則,堅持「傳統外觀、現代場館」設計理念,將保持體育場主體建築橢圓形造型、立面形式和比例、特色元素與建設初期相比基本不變,改造完成後的工體外立面將恢復到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建造時的原有風貌,但場館內部功能將更加現代化,將按照國際專業足球場標準,提升看臺坡度,加大座椅間隔,使觀賽體驗更好,觀賽環境更為舒適。
改造後的效果圖
這次改造的一個重點是新增罩棚。現代專業足球場要求必須要有罩棚,罩棚要覆蓋全部觀眾坐席,此次工體改造復建將嚴格控制新增罩棚高度,適度增加主體建築簷口高度,形成對新增罩棚及支撐構件的視線遮擋,使罩棚在距離體育場60米範圍內不可視,這樣可以實現建築物外立面觀感與原立面基本一致,與周邊區域建築環境相協調。
同時,改造復建工程還將保持工體的原有特色元素基本不變,保護並恢復工體建設初期的重要特色元素如旗杆、大門門柱、雕塑、建築裝飾構件等,就是儘量利用原有構件、原有質感、原有樣式,重塑工人體育場莊重典雅的建築風格,保留北京城市記憶。
此外,在實施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的同時,對工體園區也將加大環境整治提升力度,整治園區內的人工湖水系,提升空間環境品質,恢復開闊疏朗的空間形態。同時優化賽時交通流線,加強與周邊軌道交通站點的一體化銜接,減輕區域交通壓力。
此次設計方案中還考慮設置工體博物館,展示工體歷史和北京足球的歷史,留住工體的記憶。
來源:北京新聞廣播、@北京新聞、@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