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理學如何向前突破——新量子革命

2020-12-23 量量度子

量子度量——四、新量子革命

一百二十年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針對當時的物理學現狀,提出了「烏雲說」。烏雲說對後世影響巨大,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郎克提出了量子假設,解釋了第一朵烏雲。猶太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解釋了第二朵烏雲。

歷史總是輪迴的,用開爾文男爵說過的話描述現代物理學現狀,一點都不過時:「有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兩大基礎理論的支撐,現代物理學的大廈已經落成,近幾十年的現代物理學發展,我們做的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完善和驗證兩大理論。」這句話說得有一定道理,現代物理學發展陷入困境,物理學分支越來越細,研究的也越來越通徹,但沒有顛覆性的突破。雖然有弦理論發起革命的號角,但目前還無法推倒舊物理大廈。這一次,不再是物理學上空的小烏雲,有人認為,物理學遇到了屏障,難以突破。很多人都在尋找,現代物理學新革命的火種在哪裡?

回顧量子理論的發展,馬克斯.普郎克1900年底提出了量子假設,解釋了黑體輻射,打開了舊量子理論的大門。隨後,幾位大神相繼出手,1905年,愛因斯坦用光量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礎上運用量子化軌道,建構了氫原子玻爾模型,成功地解釋出氫原子的發射譜線。至此,舊量子論取得了初步勝利。在這其中,玻爾、索末菲、薩特延德拉·玻色和其他物理學家也為發展量子理論做出了很大貢獻。

舊量子論雖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存在一系列問題。此時,幾個年輕人站了出來,發起新革命的衝鋒,先是1925年,海森堡拋棄了電子軌道,用矩陣力學解釋電子運動獲得了成功。一年多後,1927年,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創立了量子論的基本原則。在此前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假說。1926年薛丁格沿著物質波概念成功地找到了電子的波動方程,並由此創建了波動力學。幾乎與薛丁格同時,1925年9月,玻恩與另一位物理學家約丹合作,將海森堡的思想發展成為系統的矩陣力學理論。不久,狄拉克改進了矩陣力學數學形式,使其成為一個概念完整、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1926年薛丁格發現波動力學矩陣力學從數學上是完全等價的,由此統稱為量子力學。1928年狄拉克將相對論運用於量子力學,預言了反物質,又經海森堡泡利等人的發展,形成了量子電動力學

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玻爾的互補原理、波恩的波函數統計詮釋、泡利不相容原理以及相關聯的量子觀念,構成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則。

我們從簡單的量子理論發展中可以看到,有的理論是革命性的突破,有的理論是順著上面思維的延展,思維的進一步延展也很偉大,也不是一般人輕易能夠做到。但推動理論跨越式向前發展的爆破點,關鍵是革命性的觀點。比如普郎克的量子假設,比如德皮羅意的物質波,比如狄拉克的反物質,再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都是顛覆性的觀點,看似違反常識,卻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而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受困,缺的就是一個革命性的爆破口。

其實,很多人已經意識到,時間可能是影響物理學向前發展的關鍵。在牛頓體系中,時間是上帝一般的存在。在相對論中,時間是相對的,但愛因斯坦賦予了時間一個特權,因果律,愛因斯坦至死也不完全接受哥本哈根詮釋,就是不願意放棄以時間為基礎的因果律。然而時間只是一個物理量,他不可能脫離於物質和能量存在。我們要尋找的是可以描述成時間的物理現象,這個現象即滿足物質和能量的運動規律,也要和之前的時間概念沒有太大衝突。而我們驚喜地發現,從量子論出發,物質能量轉換速率就能滿足以上的設定,時間是一種速率。

我們已經大致搞清楚,構成物質的最小或最基本單位的是61種基本粒子(如果算引力子就是62種),其中有一部分粒子是傳遞各種力,力的傳遞我們觀測到就是輻射和吸收各種粒子。如果我們學習一百多年前,物理學家解決熱輻射困難的思路,先易後難,從簡單處入手,我們先考慮只有向外輻射粒子的情況,至於他們為什麼向外輻射,宏觀尺度上,是能量高的向能量低流動的一種追求能量平衡的現象。物質輻射粒子,失去能量,直到最後消亡,物質不存在了,這一過程就是時間的流逝。在微觀尺度,粒子的交換與運動更為複雜,能量轉換躍遷頻繁,表現出一定的隨機性,時間變為不確定值。

我們將物質輻射粒子能量轉換的速率描述為時間,為了敘述方便,借用質能公式的名稱,暫時稱為質能速率。用質能速率定義時間,得到的結論與現代物理現象十分相洽,而且可以解決很多困擾物理學發展的疑問。質能速率定義時間,我們就有了計算和測量的標準,可以看到,因為質能速率的定義,質能速率所定義的時間,就存在一個適用範圍。他適用於物質構成的宇宙,但不包含黑洞內部。適用於部分微觀世界,觀測不到質能轉換的粒子不適用。當人們為超光速、量子糾纏等現象迷茫爭吵的時候,可以換種思路,沒有時間這個物理量,我們可不可以解釋宇宙呢,我想是可以的,因為我們會找到更基本的物理原理,比如能量守恆,或者以後我們能發現質能速率時間定義以外的時間定義,比如比粒子更微觀的結構之間的物理現象,物理學家已經發現,弦理論就具有這個潛力。所以,質能速率還是一個紐帶,連接相對認、量子理論和弦理論的紐帶。

未完待續

獻給八千女神——量量度子

相關焦點

  • 物理學近100年沒有重大突破,這是真的嗎?聽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而從事物理學研究探索的科學家也是最多的,而數百年的科學史上,出現的引領人類科技快速前進的偉大科學家也基本都是物理學家,比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物理學對人類的科技發展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到此行列,可是在科學界一直都有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有人認為物理學在近100年來並沒有重大突破,這是真的嗎?
  • 現代物理學提出質疑
    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牛頓的經典力學也被現代物理學提出了質疑:經典力學存在漏洞。牛頓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任何一個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時(Fnet=0),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 現代物理學未解之謎
    Kneib (LAM)現代物理學有很多值得全人類驕傲的成就:量子理論對三大基本力的詮釋;通過時空彎曲的方式對引力所做的美妙闡述;以及對宇宙膨脹千百年的歷史的理解。物理學家們應該為達到了如此成就感到自豪。這些真不是容易事。
  • 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上帝的構思」有多難?愛因斯坦都沒參透
    「上帝的構思」,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 據悉,愛因斯坦在1925年曾經說過一句話,他對宇宙的研究是為了探尋「上帝的構思」。這其實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理論,在此後的研究中,他也一直將其作為目標不斷努力。
  • 他的靈光一現,重塑了現代物理學
    隨後的故事我們就知道了,對這兩朵「烏雲」的探索帶來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大現代物理的兩大支柱。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其中一位撥開烏雲,帶來光芒的劃時代人物。量子力學理論與顛覆了我們時空觀的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這兩者一起構成了20世紀物理學的基本理論,重塑了一些人類最為珍貴的哲學理論,同時影響了工業、軍事等我們現代生活的領域。
  • SOHO——現代太陽物理學的基石,提供了大量令人驚嘆的太陽圖片
    「SOHO是現代太陽物理學的基石,推進了許多事業,包括我自己的事業,」愛爾蘭都柏林鄧辛克天文臺主任、都柏林高等研究所天體物理學主任彼得·加拉格爾教授說。「25年後,我的研究小組繼續使用SOHO數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使命。」作為證據,近6000篇科學論文是基於SOHO數據發表的。
  • 物理學的「四大神獸」,又兇又萌,還有超能力!
    物理學是一個美麗而又令人著迷的學科,它有著四大神獸為其鎮守邊疆。這四大神獸又兇又萌,還個個擁有超能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當阿喀琉斯追到100米時,烏龜已經又向前爬了10米,於是,一個新的起點產生了;阿喀琉斯必須繼續追,而當他追到烏龜爬的這10米時,烏龜又已經向前爬了1米,阿喀琉斯只能再追向那個1米。就這樣,烏龜會製造出無窮個起點,它總能在起點與自己之間製造出一個距離,不管這個距離有多小,但只要烏龜不停地奮力向前爬,阿喀琉斯就永遠也追不上烏龜!
  • 極限之限:物理學中「突破極限」的幾種途徑|NSR
    物理研究和體育競技一樣,都追求突破極限。如何突破由基本物理原理設下的極限,是研究者的重要目標。每一次「突破極限」,也通常反映了相關領域的重大突破。例如,超分辨光學成像突破了衍射極限,因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那麼,極限的邊界到底在哪裡?怎樣才能突破極限?
  • 楊振寧: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
    他是如何看待哲學與物理學之間的聯繫的呢?楊振寧在他所作的《談談物理學研究與教學》一文中,用了這樣清晰地描繪:物理學影響哲學,但哲學從來沒有影響過物理學。這是一位大思想家、科學偉人對哲學與物理學的精闢判斷。我們縱觀楊振寧70多年的科研工作,恰恰是他一直在用實踐行動推翻哲學。
  • 馮端:漫談物理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的發展,促使物理學家接觸到具體的物性問題,加強了物理學與化學的聯繫,建立了物理化學這一門交叉學科。1.2 轉折與突破(19 世紀至20 世紀初)正是由於經典物理學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給人們印象太深刻了,遂使有些科學家產生了錯覺,認為巨大發現的時代業已過去。這種悲觀的論點在上世紀末相當流行。
  • 開啟了現代物理學的大門—倫琴發現X射線
    為了宣揚和紀念倫琴為人類醫學及物理學做出的巨大貢獻,德國政府專門發行了面值為10馬克的紀念幣。幣的正面印著倫琴像,背面是倫琴用X射線拍攝的他夫人手掌的照片,再現了100年前的歷史奇蹟。12月28日將這篇論文送給了維爾茨堡物理學醫學會。同時又把報告的副本和幾張X射線照片郵寄給他的幾位物理學家朋友。接著,倫琴又分別於1896年3月、1897年3月完成了題為《一種新的射線·續篇》和《關於X射線和第三次報告》兩篇論文,並製成世界上第一個X射線管。真沒有想到,這位教授雖然十二分地小心,嚴加保密,但X射線的消息卻從外國報紙上蹦出來了,並很快傳及全球。
  • 「元層次」的物理學:建構子理論如何解釋生命、宇宙和量子計算
    例如,在當前的物理學範式中,人們試圖根據彗星的初始狀態和廣義相對論的運動方程來預測其運動軌跡。相比之下,建構子理論更為整體,試圖解釋這顆彗星在原則上可能會有哪些軌跡。例如,彗星速度超過光速的軌跡是不可能的,但是速度低於光速的軌跡是可能的,只要它們也符合相對論定律。今天主流的物理學理論可以解釋像兩個黑洞碰撞這樣劇烈的現象,但很難解釋一棵樹如何存在,以及為什麼存在。
  • 《自然》雜誌:當量子物理學遇上了精神病學
    在剛出的這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重要評論文章,題為:「當量子物理學遇上了精神病學」(When quantum physics met psychiatry)。受到新物理學的啟發,著名精神分析專家、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卡爾·榮格(Carl Jung)和諾貝爾獎得主、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共同探索了一種名為「共時性」的概念,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可以將事件無緣無故地聯繫起來的奇怪的現象。
  • 吳有訓:中國近代物理學的開拓者
    近而立之年的吳有訓,經過5年一流大學科學研究的訓練,已經成為一名出色的實驗物理學工作者,這時他有一個最大心願就是報效祖國。1926年10月初,吳有訓打點行裝,婉謝康普頓的極力挽留,踏上了歸途,而康普頓則在1927年因為這項工作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現代物理學史上,康普頓效應佔據了一個極端重要的地位。吳有訓在效應的發現和實驗驗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科學和佛教的認識論的差異,與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困惑
    現代的計算機技術已經可以進行數值或簡單邏輯的非線性分析。佛教的方法論是不建立在邏輯思維上,而建立在「禪定止觀」方法上。禪修是幫助人確立超常覺知的唯一途徑。在整個過程中,觀察者要完全摒棄邏輯思維的習性。因為,正是這種邏輯思維使得人脫離了當下覺知。而當下覺知是建立超常覺知的基礎。維持這種不間斷的當下覺知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對資質好的人,也需要很多年連續不斷的努力。
  • 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
    實際上許多量子物理學的實例就在你身邊!下面僅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其中有的往往並沒有被意識到是量子力學的事例。燒烤很多人喜歡吃燒烤,熊熊的燒烤炭火燃燒,加熱發著紅光而烤熟東西。具體的顏色不取決於是什麼物質,只要是足夠地熱就夠了,也不取決於如何加熱,僅取決於溫度。將一塊玻璃和一塊鐵放在相同的高溫下,儘管它們的物理性質非常不同,但它們發出完全相同的光譜。幾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認知這是為什麼。直到1900年,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普朗克正確地解釋了這一現象。
  • 物理學四大神獸之芝諾的烏龜,芝諾悖論到底存不存在?
    在一向注重嚴密的公式和嚴謹的論證物理學中,上述問題困擾了物理學家2000年,其實單靠物理學的力量,人們無法解釋清楚這一問題,因為根據相關公式的計算結果來看,事實是人類永遠也追不上烏龜,不同的是在現實中,人類不可能追不上烏龜,現今,人類的物理學經過了數千年的發現與發展,物理學界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天才物理學家,在認知整個宇宙的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為了更快更好地解開宇宙中的謎團
  • 物理學到達終點了麼?
    我們的探索已經窮盡物理學的極限了嗎?還是說,物理學的可能性是「小荷才露尖尖角」?01 物理學研究結束了麼物理學的研究結束了嗎?人們常把21世紀叫做「生物學的時代」,或「人工智慧的時代」,或者任何其他新興領域的時代。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物理學基本常識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物理學基本常識,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現代物理學2   現代物理學通常是指20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物理學,包括相對論、量子力學、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學、粒子物理學等,是物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粒子物理學   粒子物理學研究比原子核更深層次的微觀世界,物質的結構性質和在很高的能量下,這些物質相互轉化的現象,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和規律。
  • 進入21世紀,為什麼感覺物理學發展緩慢,是有人在限制嗎?
    進入21世紀,為什麼感覺物理學發展緩慢,是有人在限制嗎?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這樣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在1927年第5屆索爾維會議中所拍攝的,在這張照片當中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偉大科學家,其中包括居裡夫人和愛因斯坦,狄拉克等等多位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