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
1811年,12歲的普希金進人被得堡的費族學校一皇村學校學習學生時代進行了大量的詩歌創作,普希金流傳下來的最早的詩歌是一首情詩《贈娜塔利亞》。1815年,普希金在學校舉行的公開考試中,朗通了《皇村回憶),得到了當時著名詩人傑爾查文的費嘆。傑爾查文慧眼識珠,對普希金期許有加認為普希金將來是要接替自己力主文壇的人選。
1817年,普希金畢業後任職於外交部,但他只熱衷於社交活動,並創作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表現追求自由、民主思想的詩歌,最著名的有《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1817至1820年,普希金根據民間故事和傳說,寫成了一部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這部詩作以當時的人民大眾語言寫成、它的完成標誌著俄國詩歌的轉變。
1823年普希金被調往數德薩。在這裡普希金開始了長詩《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創作。1824年,沙皇當局在普希金的私人信件中搜查出普希金涉及到有無神論的思想。這次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視普希金為大逆不道對他進行了更嚴的嚴厲懲罰一普希金被撤銷公職,並遣送到父母的領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並受當地政府當局和教會監督。普希金在這裡度過了兩年的時光。這期間,普希金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長詩《茨岡》完成,長篇詩體小說、也是他的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主要部分得以完成。普希金在這期間創作的歷史劇《波裡斯戈都諾夫》中還表達了人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一具有歷史感的觀點。
1830年的秋天,普希金來到波爾金諾,普希金在這一段時間內創作達到了一個高潮,首先他完成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全部創作;其次創作出包括《射擊》、《暴風雪》、《棺材匠》、《爭站長》、《村站小姐》5個短篇的《別爾金小說集》.其中的名篇《站長》對後來的俄國作家果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產生重大影響;《音嗇的騎士》、《癌疫流行時的會》等4個小悲劇,以及長詩《何洛姆納的小屋》、童話詩《神父和他的長工巴東達的故事》、小說《戈留興諾村的歷史》等,還有多首抒情詩、評論性文章也在這一時期內完成。
普希金是在各種文學體裁上,如抒情詩、敘事詩、詩劇、小說、童話等方面,都為後人樹立了典範。普希金的代表作《葉甫蓋尼·奧涅金》前後歷時8年方告完成,作品以詩體寫成,全詩現存8章,採用的是普希金特有的「奧溼金體」十四行詩的形式。它描寫貴族知識分子脫離人民,脫離實際生活鬥爭的悲劇,展現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社會現實生活的圖景。由於對貴族人物的刻畫極為成功,它也是俄國第一部現實主義的社會心理小說。普希金這一作品的形象塑造啟發了後來許多俄國作家,如菜蒙託夫、屠格夫、赫爾岑等。
普希金的《別爾金小說集》作為俄國小說的典範,為俄國文學開拓了現實主義的方向。擴大了題材,豐高了內容。《別爾金小說集》最重要的是,在描寫貴族生活之外,還濃墨重彩描繪了平民階層的生活。俄國文學史上所謂的「小人物」由此而作為筆端最後匯為巨流。如短篇名作《爭站長》敘述的就是一位「小人物」站長,他和女兒在苦難中相依為命,但女兒後來不幸被過路的軍官誘拐而去,父親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經歷了莫大的痛苦,最後悽慘地死去。這篇小說感人至深,藝術手法高超,以第三者作為敘述者,意味雋水深長。
希金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的規範。普希金在俄羅斯文學史上享有崇高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俄國著名文藝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裡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在俄國專門有所謂的「普希金學」。普希金的作品廣為流傳,還被編成歌劇、舞劇,有的作品被改編為話劇、兒童、電影等各種藝術形式。普希金的部分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極大地影響了俄羅斯文學和文化的品格。
普希金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俄羅斯帝國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他的創作對俄羅斯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