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國家熱帶病研究中心承辦的第348期東方科技論壇——「全健康」科技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本次東方科技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陳國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上海交通大學—愛丁堡大學全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熱帶病中心主任周曉農共同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趙國屏以及來自國內外40餘名從事「全健康」領域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
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本次論壇圍繞著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嚴重威脅社會經濟發展、引發全球性重大公共危機這一主題,分析回溯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挑戰與機遇,研究探討如何應用「全健康」理念、通過多層面、全方位的實踐與合作,共建「全健康」全球網絡來攻克當前全人類面臨的危機。
進入21世紀,面對因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和愈加複雜化的健康問題,科學家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案和新途徑,「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應運而生,並逐步在越來越多的國際組織和國家的健康治理過程中得以實踐和應用。
與會專家認為,人類的發展史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史,當前人類健康正受到百年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驗。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人口流動增加、國際貿易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等加劇了人類健康問題的複雜性,生態環境的改變同時也給病毒提供了大量的「溢出」機會。
陳國強認為,「全健康」要構建「人類健康衛生共同體」,就是把人的健康、動物的健康、環境的健康三者作為有機的整體加以研究。「全健康」強調多機構跨學科跨地域的協作交流,是積極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
高福認為,面對新發傳染病,人類很難完全百分百準備好。但人類在傳染病面前,也並非完全束手無策。在他看來,科學家要把科學問題和社會需求有效對接。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只有通過加快發展「全健康」學科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全健康」科技創新示範工程,在構建完善的大數據智能信息化系統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我國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我國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我國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只有通過多機構跨學科跨地域的協作交流,提高公共衛生治理的整體效能,加速「健康融入萬策」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只有將人類健康視為與整個星球的健康密不可分,力求將「全健康」方法運用於全球人類健康問題的解決必由途徑,才能實現人類健康方式的重大轉變。只有國家、機構和廣大民眾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進行全方位的實踐與合作,同時積極與國際機構展開協作和溝通,才能使構建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夢想成真。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