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人之死:為幹部健康敲響警鐘

2021-01-08 輿情頻道

  日期:1979年11月22日

  版面:《人民日報》第四版

  作者:陳瑞生、陳洪生

  內容概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領導人之一、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陳正人,1972年4月5日早晨,忽感氣憋胸悶。因當時還在"文革"之中,他在"五七幹校"靠邊站,未能得到及時治療。次日深夜心臟病發作,"捂住胸口,咬緊牙關,掙扎著,掙扎著,終於倒下去了"。

  10天後,陳正人在根據地的老戰友曾山也因心臟病突發而辭世,離他為陳正人致悼詞僅3天。

  這是陳正人的子女懷念父親的文章。

  經典名句

  耽誤了。這是本來不應該發生的事情嘛。

  --周恩來

  要是爸爸在天之靈有知的話,也會為個人的死換來那麼多老同志的生而感到寬慰。

  --陳瑞生、陳洪生

  背景和啟迪

  陳正人的死,為新中國執掌乾坤的老一輩革命家的健康敲響了警鐘。這些從井岡山、雪山草地、延安走出的老戰士,在戰爭年代顛沛流離,艱苦備嘗;解放後生活條件改善,但未能重視養身保健;到"文革"遭遇政治迫害,心情鬱結。1972年的時候,連周恩來總理也已惡疾纏身。

  陳正人和曾山的相繼去世,引起周恩來總理的警覺。他立即指示把當時被驅趕到農村和"五七幹校"的一大批老幹部,不管是否已經"解放",全部接回城市,檢查身體,治療疾病。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地為幹部隊伍體檢,在"文革"動蕩中挽救了一大批黨的優秀幹部,為日後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事業留下了人才。

  今天,幹部團隊的保健問題也很重要。現階段一些官員權責範圍過大,事務性工作繁重,社會應酬過多,飲酒過量,睡眠不足,容易拖垮自己的身體。在明規則戰勝潛規則的博弈中,有的幹部的神經承受能力到了臨界點。近年來幹部隊伍抑鬱症高發,值得警惕和關切。

  社會轉型期公共治理壓力大,幹部隊伍是國家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壓艙石,健康管理和心理調適十分重要。近年來,各地黨校、行政學院都把心理健康作為任前培訓的重要內容。北京市從2005年開始,局處級領導幹部公開選拔工作中,增加了"心理健康與工作壓力測試",是有遠見的。

  1982年,胡喬木同志為英年早逝的知識分子蔣築英、羅健夫寫過《痛惜之餘的願望》,呼籲各級領導為知識分子提供好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必要的休息。"讓我們儘可能地不要等到他們死後才表示我們對他們沒有多加照顧的痛惜吧!"這樣的呼籲,同樣適用於今天的官場。當然,還有幹部任用、考績、獎懲制度公正廉明等深層次問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也是對幹部身體的最好保護。

    人民日報《覆蓋黨旗的時候》全文閱讀

相關焦點

  • 黃河路派出所加強節前教育敲響「廉潔警鐘」
    黃河路派出所加強節前教育敲響「廉潔警鐘」 2020-09-24 19: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安仔說國家安全:敲響生物安全的警鐘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南京市國家安全局自2017年以來陸續推出「安仔說國家安全」之防諜篇、網絡篇、境外篇系列警示短片,今年再次重磅推出生物篇《敲響生物安全的警鐘》。  「安仔說國家安全」系列之生物篇  ——敲響生物安全的警鐘↓↓  當下,全球生物安全形勢嚴峻
  • 浙江綠城絕平為魯能敲響警鐘,盯防2人成關鍵
    然而浙江綠城的比賽給山東魯能敲響了警鐘,也給那些認為魯能在足協杯必定奪冠的樂觀派也敲響了警鐘。而這場比賽卻直接給山東魯能敲響了警鐘但近日關於山東魯能「不用打比賽就直接頒發獎盃」的言論鬧得沸沸揚揚,不少魯能球迷認為中超BIG4有亞冠任務基本放棄足協杯的爭奪,而新晉冠軍江蘇蘇寧5名外援均已離開俱樂部進入休假狀態,這讓魯能在足協杯爭冠前景看似一馬平川,但是今天浙江綠城比賽讓魯能虎軀一震,更給那些樂觀派敲響警鐘。
  • 【案件傳真】我院直播受賄案庭審 衛健系統幹部「雲旁聽」敲警鐘
    【案件傳真】我院直播受賄案庭審 衛健系統幹部「雲旁聽」敲警鐘 2020-03-25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卡達公開賽奪四項冠軍 混雙失守給國乒敲響警鐘
    因為釜山世乒賽已從3月推遲至6月進行,而其間大部分公開賽因在東亞舉行而前景成謎,因此卡達公開賽成為各隊在東京奧運會前為數不多的鍛鍊機會。雖然盡遣主力的國乒最終收穫男單、女單、男雙與女雙四項冠軍,但混雙的失利依然為國乒敲響了警鐘。  因為劉詩雯本站比賽傷退,中國隊頭號混雙組合許昕/劉詩雯無緣參賽,小將組合王楚欽/孫穎莎取而代之。
  • 翼裝飛行女孩,去世一句:為自己而活,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翼裝飛行女孩,去世前說了一句話,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近日,一則北京女大學生在張家界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消息引發關注。小編認為這是每個人都羨慕卻不敢做的事,而她憑自己努力去實現了,劉某去世前說過一句話,也給所有人敲響了警鐘。她說過:「為自己活不後悔。」即使時間重來一次,她也定不會後悔當時的決定,寧願為自己做過的事情後悔,也不為自己沒做過的事後悔。
  • 韓國被日本制裁半導體材料,為我們敲響警鐘
    韓國被日本制裁半導體材料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雖然,對於半導體材料的投入和發展需要很多年的技術積累,道阻且長,但也是我們不得不要走的路。文︱蘇嵐還記得2019年6月,日本宣布對韓國進行制裁,對用於智慧型手機及電視機的半導體等製造過程中需要的三種材料加強對韓國的出口管制。
  • 肺炎未消失,一代籃球巨星科比隕落,2020敲響警鐘
    很多網友都很沉痛哀悼,又對肺炎未消失有著擔憂,2020敲響警鐘,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不容有一絲一毫的忽視。生命是寶貴的又是脆弱的,你所習以為常的一些生活方式和與人交往方式,出行方式都應該非常注意細節,應該每一次都把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為之前是安全的就圖省事兒,想當然以為那就是永遠安全的懈怠思想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取的。
  • 詹姆斯:2011總決賽G2被翻盤的例子永遠為我敲響警鐘
    有一個例子永遠在為我敲響警鐘,那就是2011年總決賽的G2,熱火對陣獨行俠。韋德在他們的替補席前命中一記三分,我記得那讓我們領先了13或17分。
  • 於丹遭到北師大「辭退」,只因做不好這2點,為人們敲響警鐘
    於丹遭到北師大「辭退」,只因做不好這2點,為人們敲響警鐘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簡單二字,當到了社會上之後,可能會經歷很多的事情,也許在工作中也會發生不如意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看每個人的人際關係以及自己的行為處事,是否能夠把困難給安排的妥當。
  • WNBA出現疑似病例比賽延期為NBA敲響警鐘
    而目前和NBA一樣正在封閉環境進行季後賽的WNBA卻在今天傳出了令人感到非常憂心的壞消息,因為原定於今天進行的西雅圖風暴和明尼蘇達山貓隊的半決賽G1比賽,卻因為風暴隊球員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也讓WNBA只能在今天早些時候緊急宣布賽事延期,這無疑是給同樣正在進行中的NBA季後賽敲響了警鐘。
  • WNBA出現疑似病例比賽延期為NBA敲響警鐘
    而目前和NBA一樣正在封閉環境進行季後賽的WNBA卻在今天傳出了令人感到非常憂心的壞消息,因為原定於今天進行的西雅圖風暴和明尼蘇達山貓隊的半決賽G1比賽,卻因為風暴隊球員疑似感染了新冠肺炎,也讓WNBA只能在今天早些時候緊急宣布賽事延期,這無疑是給同樣正在進行中的NBA季後賽敲響了警鐘
  • 地表十二強國乒敲響警鐘,丁寧馬龍表現,為奧運備戰提供重大參考
    導讀:地表十二強國乒敲響警鐘,丁寧馬龍表現,為奧運備戰提供重大參考日前結束的地表十二強直通賽可謂是備受關注,很顯然,關於這場比賽的意義,除了表面上的釜山世乒賽直通資格的爭奪之外,其比賽結果勢必多多少少會影響到國乒教練組關於東京奧運會參賽陣容的挑選考核
  • 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主任:個別雪場發生安全事故再次敲響警鐘
    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主任:個別雪場發生安全事故再次敲響警鐘 葉道/微信公眾號「中國體育報」 2021-01-06 12:28
  • 卓爾「傷病」敲響警鐘 放鬆訓練「水中戲瓜」
    隊員傷病敲響警鐘密集的賽程,讓球隊的傷病情況也敲響了警鐘。
  • 肖戰再發聲,「三個不能」敲響警鐘,這樣的肖戰怎能不愛?
    肖戰表示:職業底「線」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飯圈不能圈一切。肖戰「三個不能」敲響警鐘,這樣的肖戰怎能不愛?正如肖戰所言,職業底線不能破,無論什麼時候,不能觸及底線,教師就應該做教師該有的事情,教書育人、傳道授業,但借教師一職滿足自己追星的私慾,顯然已經破了教師的底線。
  • 孫銘徽受傷休養半個月,浙江廣廈男籃危險,李春江敲響警鐘
    身為球隊主帥的李春江應該要敲響警鐘,否則本賽季浙江廣廈男籃不會走得太遠。好在他受傷是在第一階段賽事的最後,否則對浙江廣廈球隊陣容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這也應該讓當前李春江敲響警鐘。身為球隊主帥的李春江應該敲響警鐘培養起來年輕球員,否則只要這三位大將其中一位受傷,對球隊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 雙線遭遇一輪遊,中國金花名將表現平平,辛辛那提站敲響警鐘
    北京時間8月24日,網球辛辛那提站迎來一場焦點賽事,中國金花單打首輪表現平平,0:2完敗;最終,單打和雙打賽場,雙線遭遇一輪遊,敲響了警鐘;時隔五個半月重回國際賽場,一切都顯得非常陌生,最終導致狀態下滑,失去了掌控比賽的能力;接下來,需要重頭再來,刻苦訓練,找回失去的狀態,真的不簡單。
  • 敲響警鐘!蔡斌一套陣容打到底埋下隱患,為何不提拔吳夢潔?
    敲響警鐘!蔡斌一套陣容打到底埋下隱患,為何不提拔吳夢潔?
  • 為每一位醫生敲響了警鐘
    從越來越多的青年醫生猝死事件來看,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死痛,在健康面前,其實醫務人員並沒有豁免權,患病風險並不比普通人群低。   醫學人才資源寶貴,一位優秀醫務工作者的離開是家庭的不幸、也是患者的不幸,更是國家的損失。 醫生過勞過累看似一定程度緩解了醫療資源捉襟見肘的癥結,長遠而言這種飲鴆止渴的職業生態,不僅戕害了醫生的合法權益,更是公共利益的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