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醫生猝死,一路狂奔的優秀醫生!為每一位醫生敲響了警鐘

2020-12-14 健康界

近日,台州市立醫院台州學院附屬市立醫院的阮建偉教授,在上海出差期間,突發心臟疾病,於2020年5月28日凌晨5時許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8歲!

從公開資料,我們得知: 阮建偉,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浙江省台州市立醫院院長助理、兼骨科中心主任。

浙江省運動醫學委員,國際ISAKOS委員,浙江省台州市立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運動醫學首席醫生。   曾經在國內先進醫院和德國、韓國接受專業培訓,擅長關節鏡微創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對於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脛骨平臺骨折、人工膝關節置換、人工髖關節置換具有豐富的經驗。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個人專業培訓經歷: 從這些常人難以企及的學術高度和行業成就,我們不難猜測他是如何人前背後的努力。花費多時間學習,腦力勞動、體力勞動,這或許也是頻繁發生一些優秀青年醫生猝死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還有去年5月28日清晨,安徽蚌埠市某衛生院的呂前進醫生,突發心肌梗塞猝死,年僅38歲。

據知情人表示,呂醫生手術的一位七十多歲的男性患者,發生了術後感染。本來是一個很常見的併發症,但是,呂醫生卻感到壓力非常大。 在去世前的20多天都沒怎麼睡好覺,每天巨大的壓力,靠抽菸來排解。再加上長期的熬夜,身體終於垮了。這個術後感染的病例,成了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還有下面去年這些新聞,讓人看了心痛不已: 

2019年11月1日上午8時15分,我院麻醉科醫師江金健被發現心臟驟停,醫院立即組織各方力量全力搶救,江金健同志仍不幸離世,終年30歲。 

7月4日,1988年出生的中科院博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青年醫生、副教授肖育眾被發現暈倒在實驗室,送醫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1歲。   

6月30日,1987年出生的北京大學眼科博士,同仁醫院眼科醫生王輝博士不幸離世,年僅32歲。 

6月28日,河南省腫瘤醫院乳腺科醫生張恆偉突發心梗去世,年僅48歲。 ...... 

從越來越多的青年醫生猝死事件來看,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死痛,在健康面前,其實醫務人員並沒有豁免權,患病風險並不比普通人群低。   醫學人才資源寶貴,一位優秀醫務工作者的離開是家庭的不幸、也是患者的不幸,更是國家的損失。 醫生過勞過累看似一定程度緩解了醫療資源捉襟見肘的癥結,長遠而言這種飲鴆止渴的職業生態,不僅戕害了醫生的合法權益,更是公共利益的巨大損失。

導致頻繁發生醫生猝死事件的原因,首先是長期的連續幾小時甚至幾十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且得不到足夠的休息。醫生是晝夜節律最紊亂的職業之一,工作量大,壓力也大,長期處於慢性疲勞及應激狀態下,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並且,醫生每天都要面對死亡和病痛,心理衝擊比普通人多很多,家庭、醫患關係等壓力,也給醫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負擔。

醫患之間多一份體諒,也能減少醫生不必要的顧慮。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死痛,請多點理解和關愛。在健康面前,醫務工作者並沒有豁免權,患病風險並不比普通人群低。

醫學人才資源寶貴,一位優秀醫生的離開是家庭的不幸、也是患者的不幸,更是國家的損失。

因此,人民日報曾發文強烈呼籲:醫生太累了,好好歇歇吧!願社會多點理解、多點感恩、多點關愛,莫讓醫生過勞猝死的悲劇再三重演!

對於醫院而言,醫生是一個人;但是對於家人,卻是他們的整個世界。對於逝去的醫生家人來說,此後經年,日子雖然還在,但生活卻不在了。 因患癌病逝的復旦大學的青年教師于娟曾經在網上發表過一部非常著名的《生命日記》,其中她詳細敘述了她死前的一段生命軌跡: 「回想10年來,基本沒有12點之前睡過,學習、考GT之類現在看來毫無價值的證書,考研是堂而皇之的理由。與此同時,聊天、BBS灌水、蹦迪、K歌、保齡球、吃飯、一個人發呆填充了沒有堂而皇之理由的每個夜晚,厲害的時候通宵熬夜。」

一次又一次的醫務人員猝死事件,一次又一次死亡的代價,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積極採取措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同時也希望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在繁重的工作之餘,重視疲勞信號! 雖然救死扶傷、愛崗敬業、關愛病人是醫生的天職,但是生活和生命是自己的,不要過於玩命的工作犧牲自己的健康,要學會放下,學會張弛有度,請珍重自己的生命! 每一位醫生都應敲響警鐘,在治病救人的同時,也多關注一下自身的健康。

網友評論:

楊焜茗:停停忙碌的腳步,放下手中的活,坐下來喝喝茶,聽聽音樂,全心身放鬆,放鬆,再放鬆!我最親愛的同仁們!

陳:昨天才聽到一個醫學專家的演講,每年查ct看心臟情況,如果冠狀動脈堵塞百分七十五就去做塔橋手術。預防保健診斷治療康復不可缺少,其中預防最重要。

景奕:不要太累,不要太胖。不要奢望,不要貪婪。定期體檢,醫生也是普通人,不要以為自己可以逃脫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

最後一句話:優秀的中青年醫師又少了一個,對社會、醫院來說迅速有人替補,院長助理等職務,也許幹的更出色。對同事來說,幾百塊錢白事禮金而已。對家庭來說,這才是無妄之災。

希望逝者安息,希望生者珍惜!請醫者們警醒,社會警醒,希望天堂不在有過勞逝世的醫者! 

相關焦點

  • |醫生|猝死|於鐵夫|新冠肺炎疫情|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點話題「對接連發生的醫生猝死事件,你怎麼看?」我們在眾多醫生留言中看到醫務人員工作狀態的縮影。從醫生們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強大的工作壓力、精神壓力是他們工作的常態,而這些都可能是猝死發生的誘因。
  • 每一位救人醫生都是耿建明老師老師心中的英雄
    如果說病人是受傷的小草,那麼醫生則是為他們施肥、除害的園丁;如果說病人是遭遇駭浪的船客,那麼醫生則是為他們保駕護航的船夫。故曰:「醫者父母心,杏林天使情」。     最近,耿建明老師有看到一些關於醫生的新聞,既有讓耿建明老師欣慰的,又有讓他痛心的。
  • 北大人民醫院醫生急救猝死男子
    視頻中,一位男士在走下扶梯的一剎那突然倒地發生猝死,正好兩名醫生分別路過,對他實施就地搶救。其中一位女醫生摘下口罩,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這位女醫生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的住院醫師馬瑞,在疫情持續的特殊時期,她的舉動讓無數網友感動和點讚。對於這次急救,馬瑞說得「輕描淡寫」:「作為一名醫生,都會這樣做的。」
  • 建立醫生強制休息制度以防過勞猝死,因為唯醫生健康患者才有福音
    (▲患者太多醫生不夠用!)都過勞了誰為患者治病?文|朱忠保這兩天看到幾則有關醫生過勞的新聞,心裡格外不好受。 2月3日凌晨5時許,陝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胸外科手術室內,一位大出血患者終於止住血,手術基本完成,實施手術的科室副主任解洪濤突然暈倒在地……從早晨9點左右進入手術室,到次日凌晨5點左右,解洪濤一直連續工作了十七八個小時,堅持了十幾個小時的手術(2月7日華商報)。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搶救猝死路人的「最美女醫生」
    視頻中,一名男子在下滾梯落腳的一剎那突然倒地發生猝死,正好兩名醫生分別路過,對他實施就地搶救。其中,一位女醫生摘下口罩,對這位患者實施口對口的人工呼吸……這條視頻發出來10多天之後,她的同事們看到了!「這時候,另外一位在候車室等候的男士也跑過來查看,我倆共同判斷這個病人是猝死,立即對他實施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和口對口呼吸,很快120的急救人員也趕到了,心電圖顯示室顫,在經過兩次電擊轉復了竇性心律,病人被120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治療。」在疫情期間,怎麼還敢摘下口罩做人工呼吸?
  • 醫生急救未用AED被起訴,判了!
    因為,大多數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死因循證結果顯示多為室顫所致,或者是經過CAB後重新出現心電活動後第一時間使用,尤為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發達國家的公共場所,傻瓜式AED幾乎布置的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原因。之所以叫傻瓜式,是因為它有別於醫院裡的那種專業醫務人員才能操作使用的醫用除顫器,而是一種全自動式除顫器。
  • 又一醫生猝死,年僅48歲!
    浙江省運動醫學委員,國際ISAKOS委員,浙江省台州市立醫院關節外科主任,運動醫學首席醫生。曾經在國內先進醫院和德國、韓國接受專業培訓,擅長關節鏡微創手術、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脛骨平臺骨折、人工膝關節置換、人工髖關節置換具有豐富的經驗。
  • 成都男子打籃球後倒地猝死 醫生:鍛鍊應循序漸進
    據網友劉先生報料,28日,一名90後男子在球館打籃球後突然倒地猝死,此事發生在成都雙流區長城路一段187號。目擊者:剛到門口就看見一男子倒地抽搐「28日下午,一男子打球後突然倒地抽搐,現場有人過去急救,沒有了呼吸。
  • 又一位醫生「克裡斯汀娜」告別《實習醫生格蕾》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又一位醫生「克裡斯汀娜」告別《實習醫生格蕾》 2013-08-14 09:49 來源:人人影視 作者:
  • 90後男子打籃球後突然倒地猝死 醫生:鍛鍊應循序漸進
    據網友劉先生報料,28日,一名90後男子在球館打籃球後突然倒地猝死,此事發生在成都雙流區長城路一段187號。目擊者:剛到門口就看見一男子倒地抽搐「28日下午,一男子打球後突然倒地抽搐,現場有人過去急救,沒有了呼吸。
  • 一位醫生的遺憾:在K563火車上搶救的人走了
    尹萬鵬醫生到5車時,發現患者已經失去意識,他摸了摸患者頸動脈,確認了患者情況,立即把患者從臥鋪床上抬到地下,進行胸外按壓。「一開始我自己按,拼了命的按壓,摘下口罩做口對口人工呼吸。」
  • 河南一醫生猝死,年僅41歲!忙到沒跟妻子拍過一張生活照
    12月8日,河南汝陽縣中醫院外科醫生李曉寧,猝死在家中,年僅41歲。李曉寧醫生的愛人宋阿紅,也是汝陽縣中醫院的一名急診科醫生。據她說,早晨自己從急診科下班回家,發現李曉寧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感到不對勁,仔細一看,才發覺已經沒了生命跡象。難過!41歲醫生因勞累過度不幸突發心梗離世,為逝者緬懷!
  • 日本2ch評論:敲響新型肺炎警鐘的中國醫生李文亮去世 祈禱冥福
    合掌��【訃報】在武漢工作的醫生(李文亮)早期提出了「冠狀病毒」的危險性,但是被當地警方當成「危險分子」拘留(註:國內媒體報導為「約談),最終自己因感染冠狀病毒去世。現在和其餘7位被拘留(註:國內媒體報導為「約談)的醫生一同被高度評價為「有勇氣#內部揭發者」。雙手合十。
  • 廣東一小夥猝死,醫生胸外按壓1.5萬次,醒來忘記了1個月的記憶
    幸運的是暨大附一院脊柱外科病區的醫生陽華聽到叫聲,火速趕到李燦身旁,李燦抽搐了幾下便無反應,怎麼呼喊也不應答。陽華進一步診斷發現,小夥子的心臟已經停跳了。他迅速為李燦進行心臟按壓。每分鐘持續100-120次,每次下壓胸廓要達到4-5釐米。在陽華施救的同時,另外兩名護士也在行動。
  • 年輕小夥打球猝死,是怎麼回事?醫生:猝死前信號,要多留意
    可能在生活中,經常加班工作的時候,還會開玩笑的說到猝死的話題。猝死與其他的疾病不同,在很短時間內就可能會發生,它的發生是難以預料的,如果能預料得到也就不屬於猝死了。關於猝死的案例也不在少數,有位年輕小夥打球後竟然猝死了,到底是怎麼回事?
  • 痛心,2個月4位醫護猝死!猝死從來都是「蓄謀已久」!
    知乎上曾有一個熱點話題「對接連發生的醫生猝死事件,你怎麼看?」我們在眾多醫生留言中看到醫務人員工作狀態的縮影。 所有的猝死都是「蓄謀已久」 猝死的定義 WHO定義為6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不能預期的突然死亡。
  • 楊醫生被害事件:為醫生發聲,為人性發聲
    大家應該關注這次楊文醫生的事件了。在此為醫生發聲,為人性發聲!首先,我是一個從小立志當醫生的人,聽慣了別人「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依然決定當醫生的理由也來自方方面面。何為醫?我講醫人,醫德。我所想成為的醫生,是能夠醫德的!可是何為德?是醫鬧嗎?是辱罵嗎?還是你直接兩刀捅死的?
  • 給全體醫生敲響警鐘!
    據北青-北京頭條/東方今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山西朔州應縣,時間軌跡如下: 12月4日,一歲大男童流鼻涕,嗓子幹啞,半夜高燒38.5。
  • 送別楊文醫生!
    早上7時30分,200餘人排隊等候在殯儀館東禮堂外,送遇害的楊文醫生最後一程。 接近上午8時,楊文醫生的遺體告別儀式開始。楊文醫生身著她一生最珍愛的白大衣,安臥在鮮紅叢中。她身蓋黨旗,面容安詳,身旁站著她的家人。每名前來送別她的人排隊入內,向楊文醫生的遺體三鞠躬。
  • 合肥一男子踢球後猝死 醫生:太久沒動不適宜高強度運動
    3月19日晚,合肥市懷寧路綠軸公園一小型足球場上,不少人在此踢球。在此期間,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不起。在呼叫無應答後,有人撥打了120。合肥一男子猝死目擊者提供的視頻顯示,倒地男子身穿球衣,躺在球場邊,昏迷不醒。救護車趕到後,急救人員進入球場內,進行心肺復甦等現場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