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河南汝陽縣中醫院外科醫生李曉寧,猝死在家中,年僅41歲。
李曉寧醫生的愛人宋阿紅,也是汝陽縣中醫院的一名急診科醫生。
據她說,早晨自己從急診科下班回家,發現李曉寧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感到不對勁,仔細一看,才發覺已經沒了生命跡象。
難過!41歲醫生因勞累過度不幸突發心梗離世,為逝者緬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視頻來源:都市頻道·直播
宋阿紅眼中的丈夫和醫院同事眼中的李曉寧,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特別敬業,特別繁忙,特別勞累,經常加班,深夜手術到天明是家常便飯,特別繁忙。
忙到沒跟妻子拍過一張生活照
忙到什麼程度?
從妻子宋阿紅的一句話中可窺見一斑。她說,丈夫去世後整理照片才發現,除了身穿白大褂的工作照外,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合影過一張生活照。
41歲的年紀,正值青壯年,正是為實現人生理想發功發力的時候,然而卻無聲無息地倒下了,令人萬分痛惜!
網友怎麼看
@天墮妖月:保命要緊,這是幾年來工作經驗。
@被命運吊打的任姓鹹魚:我們院長說了,內科加班是因為能力不足,有能力的人是能在班內弄完的,不算加班費。
@A蕊蕊:請求社會關注醫護健康,加班加點的優良傳統適可而止,醫護人員因為職業的特殊性,長期倒夜班,本身生物鐘就不規律,再加上由於上班人力的不足。時不時需要加班加點來完成超負荷的工作,培養一位合格的醫護人員真的不容易,就這樣離開了,真的得不償失,惋惜,痛惜……願安息
@淡然:我的眼眶溼潤!惋惜!你的家人怎麼辦?
@Dr.NHY:作為一名在頂級三甲醫院工作近20年的醫生,提醒年輕人,如果沒有一副鋼筋鐵骨,千萬別乾重症科室和手術科室。平時的鍛鍊和體檢也決不能馬虎。
@康康:同是呼吸科醫生,我夜班最多收治七個病人,一直忙到早上七點,然後躺在椅子上動不了,大口喘氣上不來氣,心率直接掉到了50多,然後一周沒過來勁,間斷呼吸困難差點憋死,做動態心電圖說頻發早搏,我才30歲啊,未婚真怕自己也掛了,請了三天假休息,就是扣錢太多了
青壯年頻發過勞死 醫生到底有多累?
「太多醫生忙於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眼看著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猝然倒下,實在令人心痛。」
不知何時,醫生成為了「過勞死」的高危人群。急診、外科、骨科、神經科、婦產科等重點科室,也成為醫生過勞死的「重災區」。
32小時連續手術,醫生累癱在手術臺邊
連續工作3個日夜,醫生崩潰坐在地上大哭
麻醉科醫師周祥勇在採訪時,一連說出了9個倒下同行的名字,其中5人年齡僅30歲左右
北京積水潭醫院10月份兩位醫療骨幹先後突發心臟疾病去世
11月25日,山西陽泉市第三人民醫院骨科剛40歲的魯醫生,因勞累過度誘發腦幹出血並嚴重昏迷
兩周內北京三甲醫院過勞死三位骨幹醫生
1月9日晚8時40分,杭州一名全科醫師張超忽然倒地,再也沒有醒來
......
來自中國的學者團隊——上海復旦大學浦東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人民醫院——回顧總結了2013-2015年間因過度勞累導致死亡的醫生的案例,探討了造成中國醫生過勞死的原因,以期引發政府和公眾對醫務人員過勞死的關注,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條件。
這項研究在2013-2015年報告的醫生中,確認了46例過勞死病例(3名女性和43例男性):2013年6例,2014年16例,2015年24例。大多數過勞死病例發生在30-59歲的醫生中,尤其是30-39歲的醫生
1.北京醫生過勞死最為常見,佔所有病例的21.7%(10例)
2.其次是江蘇(5例)和河南(4例)。然而,在中國第二大的城市上海,僅報告了3例。在發生猝死之前,超過一半的醫生連續工作了8至12小時,而11名醫生連續工作了≥24小時
3.猝死在麻醉科最為常見,佔所有病例的26.1%,其次是骨科和心血管內科。
4.研究表明,2013-2015年,醫生中的過勞死病例數量有所增加。
上圖為(A)2013-2015年猝死的醫生年齡(B)2013-2015年中國各省的過勞死病例分布情況(C)2013-2015年猝死醫生的連續工作時間(D)2013-2015年按專科分列的過勞死病例在醫生中的分布情況。
是什麼引發了中國醫生的過勞死的日趨嚴重?
研究者總結了以下幾種工作模式,可能引發過勞死猝死。不幸的是,我國的醫生大部分都處於以下情況的工作狀態中
(i)工作時間過長或夜班,幹擾了日常工作
(ii)連續工作,沒有休假或休息
(iii)工作壓力大
(iv)極其繁重的體力勞動
(v)全天候高壓工作
逝者已逝,生者警醒!
讓我們多一份理解與包容,減輕醫護人員的心理社會工作壓力,不要再讓保護我們生命健康的醫護人員被過勞死這一無聲殺手奪去他們寶貴的生命。
———————————————
來源:都市頻道、醫脈通、愛思唯爾研究苑、中國新聞網、中國醫學博士聯絡站等(版權歸原作,侵權請聯繫)
編輯:邱瑾
審核:楊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