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協作插上科技翅膀(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探訪)

2020-12-23 海外網

「看看老高從山東帶來的果苗,得不得行?」77歲的周代芝臉上露出期待。果園裡,去年春天栽下的200多棵秋月梨已近兩米高,長勢正好。

周代芝曾是重慶巫山縣金坪鄉袁都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山裡的袁都村,村民坐車到縣城需要兩個小時,到重慶主城區則要將近8個小時。

「老高是我們煙臺的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叫高飛虎,是一名博士,專門來巫山傳授水果種植技術。」在巫山縣政府掛職擔任黨組成員的煙臺幹部呂進說。

2016年以來,山東省和重慶市進一步加強扶貧協作,山東煙臺在重慶巫山建立博士工作站,推動「攜手奔小康行動」。一批來自煙臺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專家,把論文寫在三峽庫區腹地,讓東西部產業協作插上科技翅膀,助力脫貧攻堅。

引來新技術:「頭一回見這樣種水果」

秋月梨樹上方,鋼絲繩拉起田字形的網架。「這些網架都是老高幫我們立起來的。」周代芝說,「頭一回見這樣種水果。」

「這叫拉網種植技術,是為了讓樹苗枝幹從往上長變成橫著長,多結果子。」在巫山縣掛職的煙臺市農業農村局幹部申俊立解釋道。

葉片掩映下,一株梨樹枝丫上已經結下一個小果子。「去年栽下的,不能這麼早結果子。」申俊立摘下小果,給周代芝算了一筆帳:一棵樹能結果子100斤以上,每斤能賣到3.5元,一棵樹收入就是350元以上。

「那看來我是選對了!」盤算著一年將有近7萬元收入,老周喜笑顏開。

秋月梨果園不遠處,是一個佔地12畝的大棚蔬菜基地,一名皮膚黝黑的男子正在裡頭忙活。

他叫姚建剛,是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專家,來巫山快一年了。大棚原本用來種植烤菸,利用閒置期,姚建剛帶著鄉親們種起了蔬菜。

去年7月,蔬菜基地引進試種煙臺市農科院自主選育的黃瓜等20多個品種,以期篩選出適合當地栽植的品種。「有一次姚專家凌晨4點就從縣裡跑來,手把手教我們栽苗。」在蔬菜基地幹活的翁萬滿對著姚建剛豎起大拇指。

呂進告訴記者,通過試驗示範,希望能把試種的蔬菜品種在巫山全縣推廣,進一步調優巫山縣農業產業結構。

村裡的51戶貧困戶,已經享受到了大棚蔬菜基地帶來的真金白銀。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翁萬滿,在大棚打工每月能掙2000元左右,每年還能拿到兩畝地的流轉費和村集體經濟年底分紅,如今已經脫貧。

培育新模式:「現在我是做電商的」

汽車往山上開,位於山頂的山東煙臺—巫山產業園雙創中心裡,專門銷售巫山本地水果的餘和平正忙著面試應聘者:「活越來越多,人手緊張。」

「90後」餘和平可不簡單,入選「重慶英才技術技能領軍人才」,獲得過重慶市第二屆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這些都要感謝博士工作站的馮教授!」餘和平靦腆一笑。

讓餘和平心存感激的,是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副教授馮鋼銘。兩年前的夏天,馮鋼銘來到巫山縣職業教育中心,負責指導創業孵化工作。

馮鋼銘在巫山定期舉行創業沙龍活動,授課深入淺出、貼近實際,吸引了當地一撥又一撥年輕人。他全程指導的兩個企業,在重慶市創業大賽中斬獲大獎。

點開電腦上的一個系統,餘和平介紹說:「這是在馮教授引導下開發啟用的柑橘交易兌換系統,顧客可以隨時購買兌換卡,進入系統下單,柑橘直接配送到家。」

「馮教授來了之後,我們才懂得不能只是賣臍橙,也要增添附加值。」餘和平說,公司還嘗試把巫山臍橙分為八大主題系列,賦予其十二生肖等傳統元素,實行網絡訂製。

最近兩年,餘和平的公司發展成為巫山縣電商銷售龍頭企業之一,「過去大家都叫我賣臍橙的,現在我是做電商的。」

在餘和平的帶動下,巫山縣官渡鎮、曲尺鄉的1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水果種植、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等方式增收,成功脫貧。

孵化新產業:「青果果將成金果果」

車窗外,陡峭的山路兩邊不時閃現一棵棵脆李樹,飽滿的脆李壓彎了枝頭。巫山有著「中國脆李之鄉」美譽,2019年脆李種植面積20多萬畝,年產量達8.7萬噸,脆李種植帶動2.6萬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

曲尺鄉朝陽村,王祖保夫婦正忙著採摘脆李。王祖保說:「線上線下都能賣,再過一陣子,脆李釀酒的事情辦成了就更好。」

王祖保所說的脆李釀酒,也是煙臺專家出的點子。去年2月,博士工作站組織一批山東專家到巫山實地調研。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副教授閻立江提出,利用研究院食品加工實驗室在果酒加工方面的優勢,開發脆李果酒,提升價值鏈。

去年7月起,閻立江帶著團隊鑽進實驗室,反覆調試原料配比,更改工藝,研究脆李釀酒適應性。兩個月後的重慶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現場推進會上,脆李發酵酒、蒸餾酒、白蘭地等樣品亮相,備受關注。

今年6月,山東煙臺—巫山產業園負責人、企業投資商趕赴煙臺,籤署合作協議。「我們團隊研發技術,巫山政府推進,企業負責運營,今年有望在煙臺完成產品中試,到年底可以出成品。」閻立江說。

「有了釀酒技術加持,脆李產量過剩等問題迎刃而解,青果果將成金果果。」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說。

拉長的不只是脆李產業鏈。校址在煙臺市的魯東大學農學院食用菌研發團隊,幫助巫山食用菌生產企業重新布局廠區,向農民傳授林下栽培技術,助推巫山建立從一級育種到大戶種植再到工廠加工的食用菌全產業鏈。博士工作站的專家針對當地實際,支招巫山在做強水果龍頭產業的基礎上發展精緻特色農業。

在金坪鄉,鄉長趙崗拿出一本全鄉產業規劃:「鄉裡計劃把煙臺幫扶的2000畝秋月梨、200畝大櫻桃、800畝脆李果園串起來,建成一條特色農業帶、採摘體驗帶和打卡觀光旅遊帶。」(記者 侯琳良 崔佳)

《人民日報》(2020年08月05日 第04版)

責編:張婧妍、趙寬

31849536,.產業協作插上科技翅膀(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探訪),.2020-08-05 08:01:04,.204442,.張婧妍、趙寬

相關焦點

  • 東西部扶貧協作氣象新(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探訪)
    4年來,相關省區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完善結對機制,細化幫扶舉措,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攜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共同走向全面小康,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本報記者近期走進接受幫扶的西部省區市,實地探訪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和給當地帶來的喜人變化。今起推出「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線探訪」專欄,陸續刊發前方記者發回的報導。
  • 科技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天水市科技局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中辦、國辦《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及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聚焦天水地區脫貧產業發展,通過主動對接交流、積極引進天津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引進新技術
  • 廣州 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新範式
    謝治菊:近年來,廣州先後圍繞組織領導、人才交流、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攜手奔小康六大方面的內容,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顯著,經驗豐富。然而,受體制機制、政府政策、思想觀念、行為模式等因素的影響,東西部扶貧協作在理念、人才、資金和項目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因此需要激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合力,從教育這一基礎性要素入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正因如此,廣州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高度重視「教育幫扶」。
  • 山海情共譜「東西部扶貧協作曲」——貴州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碩果
    自此,貴州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上迎來了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強大「戰團」,將崇山峻岭的貴州和沿海發達城市緊密相連。2019年,東西部協作再上新臺階。貴州與對口幫扶城市持續專班化、項目化深化協作,聚焦精準、完善結對、深化幫扶,強基礎、扶產業、促旅遊、支教育、助醫療、育人才、接勞務,以東部之優補貴州之短,以先發優勢促後發效應,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新格局。
  • 四川青川:東西部扶貧協作氣象新
    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跨越千裡,與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幹部群眾並肩戰貧,成為奮戰脫貧奔康路上攜手共進的「一家人」。隨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縱深推進,四川廣元青川與浙江湖州吳興交往越來越密切、情誼越來越深厚、成果越來越豐碩。
  • 新聞發布會丨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產業合作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請問甘肅省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我廳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專責組牽頭單位召開產業合作工作協調推進會,組織省直12個成員單位組織本行業、本系統相關企業,積極對接,幫助企業尋找開拓市場和脫貧致富的利益結合點,通過多層次互動對接,進一步完善了產業協作工作機制。二是積極促進東部企業落地帶貧。
  • 趙延慶赴貴州六盤水市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考察調研
    (程景亮)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遼寧省委、省政府部署,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強與貴州省的優勢互補,深化東西部產業合作,激發企業到西部地區投資的積極性,7月29—30日,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趙延慶帶隊
  • 東莞市政府領導到魯甸考察調研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東莞市副市長黎軍12月15日帶隊到魯甸考察調研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並親切慰問東莞派駐魯甸一線各行幫扶工作人員。 在市委常委、副市長、廣東省第五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方燦芬,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洪旗,縣委常委、副縣長鍾雅哲的陪同下,黎軍一行來到卯家灣集中安置區,進社區、聽匯報、看成果,調研社工和教育扶貧工作
  • 青島即墨·甘肅文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共圓小康夢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意見和山東省、甘肅省統一安排部署,從2017年即墨區與文縣建立對口幫扶關係以來,兩地積極主動對接,通過強化組織領導、促進人才交流,高效使用資金、優化產業合作,拓展銷售渠道、推進勞務協作,力推結對關係、深化社會幫扶等工作的高效開展,形成了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立體化的協作合作格局,有力助推文縣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2020
  • 小康夢圓——歷城·保靖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
    聚焦小康目標,突出項目導向2017年2月24日,歷城區和保靖縣籤訂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兩地按照中央要求,堅持「民生為本、教育為先、產業為重、人才為要」的工作方針,以精準脫貧為主攻目標,整合優勢資源合力脫貧攻堅。
  • 王志忠: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江蘇省對口幫扶支援合作工作領導協調小組成員 王志忠「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堅持省內脫貧攻堅和省際對口幫扶兩手抓,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重大成果。堅持以園區共建為突破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產業轉移融合,實現互利共贏。全省累計在對口地區產業合作投資超3000億元,到位資金超1500億元,累計為當地創造稅收超500億元。二是積極推進「蘇才西用」。實施「666」人才支援計劃,每年向對口幫扶地區的每個貧困縣至少選派6名教師、6名醫務人員、6名農技人才。
  • 西崗區代表團到鐘山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11月10日,大連市西崗區委書記王標率代表團到鐘山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並召開西崗區·鐘山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2020年第4次聯席會議。西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於麗豔,西崗區委常委、區政府黨組成員王喜賓參加活動;鐘山區委書記王贇,區委副書記、區長李仕強,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承勇,區委副書記楊兆垠,區委常委、副區長曲楠一同調研或參加聯席會議。
  • 浙江常山、四川古藺紮實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圖片由古藺縣東西部扶貧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  「離開了家鄉,顧不了家人;捨不得家鄉,奔不出好漢!」這是居住在川黔交界烏蒙山腹地的瀘州古藺縣流傳的一句話。  古藺縣居住著漢、苗、彝、回等13個民族,是集「老少邊山窮」於一身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地產業基礎薄弱,農耕生產和外出務工,是這裡的貧困家庭主要的收入渠道。
  •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上走前頭作表率-光明日報-光明網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這一重大戰略舉措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強保證。廈門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服從服務於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傾心傾情傾力、做精做特做優、謀遠謀新謀實,持續推動對口支援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各項工作走在新時代東西部扶貧協作實踐探索的前沿。
  • 天津市北辰區高質量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
    11月24日,天津市北辰區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攜手奔小康」新聞發布會,介紹北辰區高質量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有關情況,北辰區委書記馮衛華圍繞北辰區高質量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有關情況向媒體做介紹。
  • 湖州市公安局來青川考察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攜手開創東西部警務扶貧協作新局面 湖州市公安局來青川 考察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11月30日至12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宏亮帶隊來到廣元市青川縣,考察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 濱江區·建始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產品展在杭舉辦
    湖北日報訊(融媒體記者 黃未)為進一步拓寬建始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推進「硒品入杭」,鞏固脫貧攻堅成效,11月13日,濱江區—建始縣東西部扶貧協作消費扶貧產品展活動在杭州市濱江區舉行。展會上,田真明代表建始縣脫貧攻堅指揮部授予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為「建始縣消費扶貧定點企業」稱號。「建始是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位於鄂西南邊陲,毗鄰重慶巫山、奉節兩縣,自然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宜人,是理想的居住地和休閒度假聖地。」
  • 浙川東西部扶貧協作把項目建設作為工作重點
    10月9日上午,樂山市馬邊縣雪口山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春梅等人,正在鄉扶貧車間內接受服裝加工培訓。今年4月,馬邊縣利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西部扶貧援助資金500萬元,建起該扶貧車間,預計本月中旬正式投產。扶貧車間,是浙川攜手戰貧的成果之一。
  • 甕安:小手套織就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情緣」
    日前,經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黔南組甕安縣工作隊牽線搭橋,貴州弘鑫織造有限公司的勞保手套進入廣東市場,這是該公司產品第一次打入廣東市場。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環衛工人戴著弘鑫手套在保潔作業11月24日,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黔南組甕安縣工作隊到該公司走訪調研,該公司總經理向逸琴介紹,今年9月,通過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黔南組甕安縣工作隊的牽線搭橋,廣州市海珠區琶洲街道辦事處從弘鑫織造有限公司購買了一批勞保手套
  • 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
    守望相助同袍情 津慶同心奔小康——慶陽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紀實(上)  隴東報記者 丁豔 通訊員 李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遠看,東西部扶貧協作要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化區域合作,推進東部產業向西部梯度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