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80%的犧牲,或許就沒有最終昂揚勝利的新天地。
秋天的北京,最為濃鬱的色彩莫過于楓葉耀眼的紅色和銀杏葉奪目的金黃。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全球蔓延、法德等國再次宣布封國、日本政府宣布將囤積近十年的受福島核洩漏汙染的上百萬噸核廢水,直接排入大海。總之,秋日裡的世界依舊喧囂如昨,錯綜複雜。
數月之前,出版社編輯同志按照數年前的約定提醒我,每隔三四年更新一版《20年》 ——距離第二版已經整整過去三年了。
故此,這一篇是《20年》一書第三版的最後一篇,也是整個專欄的第163篇。跨越十三年半,眼看著多少風流雨打風吹去,逝者如斯,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浪花淘盡的英雄們很多已在人們的記憶中漸行漸遠。
猶記十三年前的十月,A股6124點,當年年輕的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十三年後會是腰斬的3200點。猶記當年三位極其聰明的人——馬雲、郭廣昌、潘石屹——乘著股市斷崖前的高峰將自己的公司在港股騎牛上市,躍上人生的新高峰。但即便是都聰明、都勤奮,也是各自發展不一。經過十三年的奮鬥,潘石屹的SOHO中國從600億港元市值幹到了如今還有100億港元,看來奮鬥也要有正確的方向才行。而馬雲從當年01688(上市又退市的阿里巴巴)的1000億港元,幹到了如今的6萬億港元。
在整理回顧資料時,一個神奇現象再次令人震驚地出現。實際上,在四個月前就初露苗頭,當時我對朋友預言:「市場如無重大意外,估計當年的神奇二八現象可能再次發生。」隨著最終數據的出臺,結果正如預期,如果我本人不是當事人,簡直無法相信。
曾經寫過「我所親歷的神奇二八現象」一文,記錄了專欄前126個月所經歷的五次大調整,如今又過了三年,專欄至今的162個月中累計經歷的大調整已達六次,細節如下:
第一次24個月,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
第二次10個月,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
第三次20個月,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
第四次23個月,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
第五次24個月,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
第六次30個月,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
第一版收錄的96個月(八周年),其中經歷了四次大調整,共有77個月不賺錢;
第二版收錄的126個月(十年半),其中經歷了五次大調整,共有101個月不賺錢;
第三版收錄的162個月(十三年半),其中經歷了六次大調整,共有131個月不賺錢。
無論是77除以96、101除以126、還是131除以162,結果都是80%!也就是說,儘管這個專欄的組合從十三年半前的100萬元到今天的1300萬元,年化回報20.92%,但我們的確是80%的時間不賺錢,這到底是一語成讖、還是命中注定?
冷靜四顧,一路走來,投資的道路就像人生道路一樣,絕無可能一路平坦,80%應該就是成長的代價,沒有那80%的犧牲,或許就沒有最終昂揚勝利的新天地。過去如此,未來恐怕也是如此。
今年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出現了不少文藝作品紀念當年那場——無論怎麼計算都不可能打贏、最終卻打贏了的戰爭,因為信仰的力量、犧牲的精神是無法計算的。影片《金剛川》反映的就是第五次戰役中的一個片段,影片的英文名字叫The Sacrifice——犧牲。
偉人有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俱往矣,人生如逆旅,那些犧牲的無怨無悔,那些在新天地中奮鬥著的,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