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看待女排適合圓形戰術打法的球員,網友熱議一針見血:龔翔宇無疑是圓形戰術打法球員的傑出代表,進攻就是那麼回事,逆風不靠譜,面對強隊,下球困難,只回在弱隊刷分。顯然進攻不夠用。一傳好像不錯,數據也不錯。但作為保姆,不僅僅是看數據,而是要看會不會保護其他接一傳的人。保姆必須和自由人一起保護被追發的邊攻,減輕他們的一傳壓力。一傳保護面積必須能夠照顧小半個球場,這樣朱婷或者張常寧才可以溜邊接一傳。顯然,龔翔宇只能夠照顧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使一傳數據非常優秀,還是不夠用,因為別人不發球給她。防守同樣需要保護其他人,這才是合格的保姆。
張常寧出身沙排,技術全面,沒得說,但是,進攻卻不突出,國家隊不用說,關鍵時刻掉鏈子,指望不上。即使在江蘇,也達不到一點攻的能力,關鍵時刻抽風,也是常規操作。一傳雖然不錯,但每場比賽都會波動,當保姆根本就不夠格。高意,王媛媛,楊涵玉,段放,劉晏含,劉曉彤等許多球員,在追求全面,彌補短板的同時,進攻水平明顯下降,即使他們的短板被彌補了,最後無非也是些圓形戰術打法球員,不堪重用。國家隊張常寧、龔翔宇主力都是圓形戰術打法球員,面對強隊,沒有一項技術可靠,只剩下朱婷一點,球將非常難打,連朱婷一點攻也無法打,畢竟張常寧、龔翔宇的一傳並不那麼夠用,問題就出在教練身上。
補短板容易見效,增特長見效慢。急功近利的教練很容易忽視增特長訓練,年輕球員,誰沒有短板,盯著短板不放,甚至把邊攻扔到自由人組訓練,見效當然快,但是,特長卻慢慢被磨掉,最後,訓練處一批圓形戰術打法球員。在不知不覺中球隊的實力慢慢下降,雖然球隊沒有短板。謝天謝地,李盈瑩有陳友泉教練,否則的話,也有可能變成圓形戰術打法球員。彌補短板和增加特長並不衝突,但有先後之分。先後之分,則說明教練的態度,也反應教練的理念。一支球隊如果都是圓形戰術打法球員,球肯定無法打。一支球隊如果沒有圓形戰術打法球員,則很難磨合,也會出問題。因此,因材施教非常重要。還要根據自己球隊特點,有意識地特地培養個別球員的特長,或者有意識地培養全面球員。黃金一代,球員都很全面,身體條件不突出,但邊攻進攻實力不夠。
探討!如何看待女排適合圓形戰術打法的球員,網友熱議一針見血。於是,陳忠和特意讓主攻不接一傳,多練進攻,目的就是增加主攻的調攻實力。這一做法,很值得山東隊借鑑。現在李盈瑩進攻能力沒有丟掉!一傳到位率49%,朱婷保姆完成不錯,相比張常寧25%到位率,4-5輪一傳,不敢相信!這才幾天啊!只要6輪一傳解決好上步銜接的適應,以及心裡的適應過程,6輪1傳加上遠超張常寧的進攻能力,任何人失誤難免,能及時調整是能力表現!這場之所以焦灼,原因:第三局8個發球失誤,這等於白送分,因而沒有防反怎能贏,李盈瑩今年第一次6輪一傳,一傳任務是朱張3倍,加之一傳後的上步進攻只能在比賽中適應,第5局楊藝上場,李盈瑩狀態開始回升。這就對了,慢慢來,進步速度僅見。
對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