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記者袁藝)跟隨「走村直播看脫貧」的大篷車,二十多天裡我去了三個不同省份的城市做了扶貧報導,見證了不同地區不同扶貧方式的脫貧成果。
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小艾草成為脫貧大產業
位於湖北省黃岡市的蘄春縣是我去到的第一個報導地點,走進蘄春,四處散發艾草的清香,蘄艾產品成為當地老百姓生活中必備用品,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蘄艾的歷史和用途是我最大的感受。當時正值酷暑和防汛的關鍵期,黨員幹部要在24小時不間斷在江邊尋堤,當我問到他們日夜堅守身體能否吃得消,夜間守堤壩蚊蟲是不是很多,他們笑著說都是貼著艾灸貼來緩解疲憊,塗著艾草製作的防蚊液去尋堤的,在蘄春,線上線下蘄艾產品交易如火如荼。
可如果將時間倒回2015年之前,那時候蘄春還是個貧困人口大縣。蘄春是李時珍的故鄉,《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其中蘄春就有700餘種,而艾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藥材,在當地就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千門萬戶懸菖艾,出門十裡聞藥香,然而蘄春雖然有種植中藥,卻沒有發展加工產業。近幾年來,蘄春結合當地的艾草優勢,大力發展蘄艾產業完整產業鏈。
為了提高農民種植艾草的積極性,政府實行艾草最低收購價,種植戶江歡告訴我她今年增加了10畝的種植面積,今年的最低價格是每斤11元,這個價格相比其它地方的市場均價格要高出數十倍,並且農閒的時候還能在蘄艾加工廠幹活,在家門口就把錢賺了,家裡人還有去當艾灸師收入也非常可觀,蘄春艾灸療法非遺文化傳承人韓善明在採訪中透露現在艾灸是一人難求,全縣共辦了70多期培訓班,培訓了3000多名艾灸師。現如今,蘄春有3萬農戶種植艾草,艾草企業達1800多家,蘄艾產品有1000多個品種,產值超過百億元,帶動了10萬人就業,幫助了全縣3萬多人脫貧,小艾草成為脫貧的大產業。
有朋友知道我在蘄春出差,給我發她用過的艾草精油圖片,說體驗特別好但因為銷售火爆一直都訂不到貨,讓我幫忙在當地問問能不能買到,正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成員李小雲在節目中點評時所說「扶貧產業一定要有市場的需求,要靠市場競爭的方式來展開,產業扶貧是向貧困地區輸入一種現代化的生產和管理方式,蘄春縣把艾草產業包裝成一個品牌,通過品牌在可持續需求的基礎上能夠形成可持續的供給」。
「富口袋」又「富腦袋」:小畫筆畫出致富夢
無獨有偶,在江西省撫州市的黎川縣通過陶瓷煲以及胭脂柚、食用菌等多種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日子富裕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也很富足。
遠山如黛、近水清漣,白牆灰瓦、花草相依,在宛如一副油畫的三都村文化長廊裡,我看到了有老師正在進行油畫培訓,培訓對象不是外來寫生的油畫愛好者,而是本地村民。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批上海知青開辦油畫培訓班,從此埋下了藝術的種子,帶出一批當地農民畫師,畫油畫成為當地一條很好的就業途徑。通過像這樣的免費培訓,全縣累計有200餘名貧困戶拿起畫筆脫貧致富,目前黎川有3000名油畫師,產品遠銷歐美等20多個國家,油畫年產值達2.6億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油畫之鄉。
三都村的老街上方是五顏六色的油紙傘,在這條小巷裡不僅有油畫展覽室,還有圖書閱覽室、棋牌室、數字影院,村民可以來看看書下下棋,聽聽樂隊演奏陶冶情操、學習最新的農業科學技術增長見識。在這裡我還看到了一間矛盾調解室,村民之間的小摩擦、小問題都有了一個可以坐下來慢慢溝通的地方,大家在當地鄉賢的調解下,化幹戈為玉帛,讓鄰裡關係更加和諧。扶貧先扶智,在這裡處處可以感受到文化扶貧的力量,為經濟發展提供著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旅遊扶貧讓古道煥新生:非遺變脫貧致富成產力
同樣是文化,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變成了脫貧致富的生產力。始建於秦朝的瀟賀古道曾經是南北經濟交流的重要通道,沿途保留了眾多古村,其中有三分之一在富川境內。我去到的岔山村,是瀟賀古道進入廣西第一個村,得交通之便,岔山村一度是瀟賀古道上一個著名的驛站。然而隨著交通中心和交通幹線的轉移,曾經喧囂的岔山村漸漸無人問津。
不過從2016年開始,岔山村結合當地的瑤族文化和特色美食,發展鄉村旅遊業,一項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了一張張靚麗名片,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蝴蝶歌、蘆笙長鼓舞,還有瑤族織錦,是瑤族婦女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一種技藝,織錦是用大山裡天然植物和中草藥材製成各色染料,染好後在泥土中埋三天,這樣就不容易褪色,隨著村裡旅遊的發展,織錦也成為了遊客的搶手貨,還有手工製作的蘆笙和長鼓,不僅是舞蹈的道具,還是工藝品,一個可以蘆笙可以賣到一千多元。
富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炸粿條,是油茶的神仙搭配, 2016年,岔山村成立了油茶合作社,油茶、米豆腐、梭子粑粑這三樣美食,成了岔山打響旅遊經濟的第一槍。
一位油茶店的老闆告訴我,過去她是村裡貧困戶,種植烤菸是主要收入來源,而現在,店裡一年的利潤有60多萬元,不僅脫了貧還買了房買了車,說起未來的規劃,她的眼裡滿是期待,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於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