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海口按下脫貧攻堅「快進鍵」,精準施策「雙線作戰」,通過發展產業、解決就業,讓老百姓有穩定、持續的收入。
01
在美蘭區大致坡鎮金堆村的百畝蓮花塘裡,脫貧戶正在給香水蓮花施肥,自從金堆村在2018年10月成立香水蓮花種植基地後,金堆村鄉村振興工作隊把100畝撂荒地變成24個蓮花池塘,香水蓮花基地成了村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成為不少脫貧戶增收的主要途徑。
唐其良
美蘭區大致坡鎮金堆村駐村第一書記
種苗和產花旺季的時候,我們會請脫貧戶來這裡打零工,兩年以來我們累計為本地村民發放工資將近有20萬元 。
02
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發展機制,相當於由「輸血」變「造血」。瓊山區雲龍鎮雲嶺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7戶213人。為推動脫貧攻堅,雲嶺村以黨員和鄉村振興工作隊、駐村工作隊為骨幹,成立脫貧攻堅中隊,利用海口近郊的區位優勢,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大力發展花卉、淮山等當地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全村已種植淮山2千畝、散尾葵1千多畝、蘿蔔900多畝,幫助貧困戶全部脫貧。
「包加班費一個月的工資有3000塊錢,一年有3萬多,生活現在比以前好過多了。」雲嶺村委會榆林村村民張淑芳一家6口,以前在外打散工勉強過日子。不久前村幹部聯繫她到家門口的雲龍食用菌基地打工,讓她有了一份穩定的經濟收入。
03
如果說做好產業扶貧,可以鞏固脫貧成果、有效防止返貧。那麼合適的就業崗位和穩定的收入來源對貧困群眾來說,就是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脫貧舉措。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龍華區建立就業監測預警機制,對因待業或失業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排查監測,確保脫貧戶以及困難群眾穩定就業不返貧。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坡鎮新坡村委會脫貧戶梁定宮打零工散工的收入受到很大的衝擊,鎮就業辦將其納為就業紅色預警對象,通過精準匹配,幫助他籤約公益性崗位並上崗。」老爸老媽身體不舒服要吃藥,每個月要花掉1000多塊錢。有了這份公益性崗位之後,我父母這一塊的醫藥費就不用愁了,這一點我要非常感謝政府。「新坡鎮新坡村委會脫貧戶梁定宮說。
04
為讓每一個貧困群眾端穩端牢就業的飯碗。海口京玉環衛公司專門成立就業扶貧基地,跟扶貧戶籤約提供就業崗位,讓她們勞動有合同 、權益有保障。目前,京玉公司已安排了96名貧困家庭成員到各鎮街就業。
林海妹
海口京玉環衛公司工人
一個月工資有2100到2200元,可以減輕一點家庭負擔。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市還將進一步創新扶貧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轉變貧困群眾精神面貌,讓貧困群眾的參與度、獲得感得到明顯提升。同時加強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及時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強化精準扶貧措施,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
《熱帶播報》推出「發展產業結碩果 摘掉貧困去窮根」系列節目,旨在通過扶貧龍頭企業紮根鄉村的特色展示開始,讓更多的人了解產業扶貧,了解脫貧攻堅中發展產業這個關鍵,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事例,一張張訂單,一張張笑臉,感受產業扶貧對鄉村帶來的變化,讓更多的企業發現廣大鄉村的商機,投入到鄉村產業發展當動,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繁榮,實現持續穩定。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海口廣播電視臺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打贏脫貧攻堅戰(811期)丨戰鼓再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________ 。》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