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芝罘區)
晚春時節,正是煙臺的綠化旺季,好多地方都有園丁忙碌著種花植木。這些年來,公園和馬路旁邊確實變化挺大,但在這百花未開的春夏之交,從植被綠化上看,雖然品種越來越多,檔次越來越高,但景致色彩卻越來越暗淡和單調了。哪方面的原因造成這種遺憾?留心煙臺自然景觀的人會發現,其實是缺少了迎春花。
煙臺晚春寒意不絕,花草未萌,煙臺人的季節情結是從迎春花開始的:年齡大些的人都有體會,幾場南風颳來,金黃的迎春花首先綻放,路旁、公園、牆根、野外,目光觸及到的幾乎所有土質上,仿佛一夜之間,便會鋪排出成片的雅彩淡黃,不渲不染,不妖不俗,地地道道一種均勻雅致的金黃花色。在灰場土面的暗淡氛圍中現出鮮豔的亮麗,令人眼前一亮的同時,心情隨即豁然開朗。縱然仍處寒風料峭中身著棉衣搓手護臉,也會在內心悄悄喊出一句感慨自然鼓勵自己的話:春天終於來了!
迎春花不僅色澤優雅鮮美,枝形也很有特色,彎拱的如倩麗彩虹,養目而蕩心;枝條舒展的像章魚腿兒,風中搖曳率意無忌。這種色與形顯示春天的活力,擔當漂亮的嚮導,因為它身後就是絢爛多姿的滿眼繁花。
迎春花的開花期長,且先花後葉,大片通透的淡黃一改冬春兩季的蕭條暗淡,然後滿枝葉片的油綠在夏秋百花繁盛中顯得沉穩厚實,一年四季公共綠化的大場合連片成景,是調整景色裝扮市容的有效景觀。此花又耐寒而抗旱,病蟲危害少,不擇土質,易於栽培,在景觀綠化中,具有其它草木花卉無可比擬的優勢。令人遺憾的是,煙臺在拿出大面積綠化的過程中,忽視了迎春花,如今看到的也只是一簇簇的點綴,而不是成片的奪目景觀,在裝扮市容中已經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讓本該鮮亮的煙臺有些乏味了。
迎春花的實際美姿美顏和象徵性的春意先使,都契合了煙臺的底蘊、發展、形象和影響,應該在綠化中大量培育使用,突出它的地位和作用,讓它成為煙臺自然景觀的一張名片,在塑造煙臺宜居城市和科技發展城市的過程中,成為賞心悅目的形象大使。
儘管我們習慣稱呼的迎春花其實多為連翹,但它們的色與形難分甲乙,實際功用和象徵意義也都相同,作為綠化景觀,常被籠統稱之為迎春花,甚至把這種籠統的稱謂命名為煙臺的市花,也是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