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招保萬金」到「誓言前三」,保利在它的編年史裡走過了前傳、步入了後傳。
5月份年度股東會上,面對臺下坐得滿滿當當的大小股東,宋廣菊早已熟知如何應對這一場面。
股東們翻閱著手中的報表,不時拿起手機搜尋著數據比對。對於一些股東而言,他們最關心的並不是「重回前三」,而是保利發展股票的成長性如何。
一位小股東問出了眾人想問的問題:「保利與同行例如萬科相比,是否會趨於保守?」
宋廣菊望向發言的小股東,沒有停頓太久,回應道:「和行業龍頭對標我們是經常做的,我們是學習型的企業。」面對疑問,這位女性掌舵者的神態與語氣十分自信。
十餘年前,宋廣菊一定沒有想到如今保利會與「保守」掛鈎。當時尚未更名的保利地產,在2006年敲響上市鑼聲之後高速擴張、跑馬圈地,通過槓桿撬動了崛起之路,年均複合增長甚至一度超過70%。
彼時外界也常常將保利與萬科相提並論,相較於後者公開聲明「不做地王」,保利更多被貼上激進、擴張的標籤。
正是一路高歌猛進造就了屬於這家房企的榮光時期,並在2012年成為繼萬科之後第二家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進入了第一軍團。
從「激進」到「保守」,從「招保萬金」到「誓言前三」,保利在它的編年史裡走過了前傳、步入了後傳。
起承轉合間,保利地產(SH:600048)又一次站在了整個行業面臨融資難的當口。
槓桿暫停鍵
如今保利4000億規模量級,可以說是曾經高速擴張打下的基礎。
2002年,保利提出十年計劃目標銷售額超過100億元,隨後於2006年銷售超百億提前完成;2010年,保利提出十二五目標,而後提前3年達成銷售破千億、總資產突破2500億。
高速擴張背後需要補充大量糧草彈藥,以2009年為例,保利地產全年投資461元擴儲,新增1464萬平方米土地儲備,增加土儲量同比翻倍;當年,保利地產籤約金額433.8億元,即是說拿地銷售比高達106%。
隨之帶來的是負債上升、現金減少、淨利率走低等等,由於拿地款項基本在隔年上半年支付,2010年上半年,保利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為-233.5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76.7%,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與短期借款之和佔貨幣資金的比重,由2018年末的26%上升至46%。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從那時候起,保利背負起「高槓桿」之名。截至2013年,有息負債從2009年末242億增加到991億,淨負債率從35%升至126%。
但負債的另一面,也反映了保利在資產市場「長袖善舞」,為快速成長期贏得資金保障。與民營企業相比,保利在融資成本上具有天然優勢,長期保持在4%至5%之間。
此外,保利上市後四年間在資產市場完成四次大規模融資,其中2006年首發上市融資20億元,2007年公開增發募集資金70億元,2008年發行公司債43億元,2009年定向增發80億,總融資額超過200億元。
善用資源的保利地產,憑藉高槓桿在拿地端、銷售端一路猛進。用一位投資者的話說,既然能夠拿到便宜的錢、更好的地,為什麼不充分利用好槓桿?
但是接著,保利的規模發展的槓桿之路按下了暫停鍵。
與那兩年採取激進型戰略的民營企業不同,2013年,基於國資委對央企降負債的相關要求,保利開始主動降低槓桿,隨之投資拿地力度、銷售規模增速趨於回調。
在這段時期,從行業排位維度上觀察,保利與第一梯隊的差距在漸漸拉大,2015年已位列第六,與萬科銷售額拉開近千億。
於保利自身而言,2012至2015四年間,銷售增幅不到500億。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但這個期間,負債方面有了明顯改善,在2013年至2016年4年間,保利淨負債比率由2013年的94.48%下降至2016年的55.24%,為2010年以來新低,同時資產負債率逐年下調至74.8%,負債結構向好。
走到2019年,在行業普遍遭遇融資難,面臨融資成本攀升、現金流趨緊張、利潤率走低的連鎖反應時,保利已不再受到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
從2019年半年報和三季報兩個節點看,現在保利仍在積極地優化財務表現。
截至三季度,保利發展資產負債率79.64%,同比下調0.23%,基本維持穩定;通過以無息負債置換有息負債等措施,淨負債率82.2%,同比減少19%。
由於截至三季度保利回款率增長至89.3%,帶動預收款項增長831億達到3829億,這或將促使保利2019年一整年的淨負債率進一步下降。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此外,2019年前三季度,保利在手貨幣資金1125.7億元,現金與短債覆蓋倍數為2.33。值得一提的是淨利方面,三季度末保利實現歸母淨利潤128.3億元,同比增長34.1%,達到近幾年增速新高;淨利率15.7%,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硬幣另一面
在2019年房地產調控收緊、融資通道收窄之時,保利穩健的做法無可厚非,畢竟保證資金安全與企業穩健才是重中之重。
但硬幣有正反面,保利選擇把合理負債、較強盈利能力一面朝上時,也難免掩上名叫規模那一面的失落。
觀點指數發布的2019中國房地產銷售金額TOP100榜單顯示,保利過去一年錄得銷售額為4652億元,位居全行業第五位。相對應的是,第四位融創錄得5562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縱觀這一年表現,保利銷售情況基本以上下半年為分界,上半年整體保持高增速,並在6月衝至637億高位;下半年則明顯回落,單月平均銷售額334億元,低於上半年平均銷售421億元。
銷售表現雖然與推貨節點有關,但在某些節點保利確實沒有抓住時機。如在傳統銷售旺季「金九」,保利單月銷售368億同比下降3.04%,而2018年同期保利達到了全年第二高增速67.7%。
這種表現導致保利在「第四名之爭」裡失意,以及「345」戰略的失信。
在2013年開始著力降槓桿之後,保利管理層也曾在投資者會議上坦誠,因銷售差距變大所帶來的壓力日漸增加。2017年,保利喊出要「重回前三」,以及2017年衝刺3000億,三年內突破5000億的「345」戰略,即未來三年每年業績增幅為1000億元。
明確規模目標的提出,也被外界認為是保利由穩健轉向進取的信號。此後三年中,保利在前兩年如約達成了3092億、4048億銷售,增速達47.2%、30.9%。
尤其在2017,除了銷售增長五成,保利在拿地上更是積極,全年新增容積率面積4520萬平方米,對應拿地金額2765億元,佔當年銷售額近九成,土地儲備由2016年的6344萬平方米增長至9089萬平方米。
也因此,當年保利現金、債務情況有所提升。2017年,保利新增有息負債1261億元,淨增有息負債924億元,期末資產負債率和淨負債率上升至77.28%和86.45%。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呈現三年來首次由正轉負,同比下滑186%至-292.96億元;三費也均有不同幅度上漲,其中管理費用增幅達25%。
但吃過「教訓」的保利沒有讓這一局面持續下去,安全與穩健終究還是在這家企業發展基調裡佔了上風。
之後,保利又開始了小周期的降負債努力,據觀點地產新媒體觀察,保利如今已將財務狀況調整至安全線內,但規模方面的步子也因此邁得小了些。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目前來看,保利在「爭四」這場角逐中的狀態,從上半年穩坐第四,到8月以不到百億的微小優勢守住第四,到如今呈現明顯差距,被融創超出近千億。而離「345」戰略裡的5000億目標,亦再有不小的差距。
同樣,步調的變化也映射到土地投資上。從保利每月披露的獲取房地產項目情況看,前11月保利在拿地上的總權益金額約為805億元,只有四個月份超過百億,而2018年全年保利投資金額則為1186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上述披露數據主要集中在招拍掛方面。不過,保利當前還通過舊村改造等方式增加了不少的土地儲備,如2019年7至9月先後拿下廣州天河柯木塱、漁沙坦村以及增城中新村舊改。
就總土地投資而言,截至前三季度,保利累計新拓展項目84個,新增容積率面積1493萬平方米,總拓展成本996億元,對比2018年分別下降22.2%,39.2%及39.1%。按此計算,同期拿地銷售比為28%,為近年來較低水平。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由此不難看出,保利2019年土地投資強度明顯減小。有分析指出,雖然房企在土地購置和開發投資上受整體融資環境影響有所收縮,但就央企保利而言,這樣的下降幅度反映出其在土地投資上的謹慎。
規模的籌碼
銷售來自於土儲,土儲背後則關聯到籌措資金。
回溯到槓桿與融資上,2019年保利對外披露的籌資動作並不多,最大一筆融資來自於7月份,有一筆150億元公司債獲證監會核准發行。
更早之前,2019年1月,保利發行2019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金額15億元、利率3.6%;3月發行5億美元債券,票面利率為3.875%。
三季報顯示,2019年保利發行公司債券收到的現金總計為48.29億元,而2018年這一籌資額為115.05億元,直接折半。
總體而言,保利前三季度籌資活動總現金流入量為873.32億元,同比回調31.3%,其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佔比最高。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那麼,低槓桿、低融資量以及隨之而來的低投資量、低土儲量……把天平傾向財務利潤的保利,還有望突破規模瓶頸嗎?
對此,保利顯然還是留下了「後門」——在不導致天平大幅擺動的前提下,「輕手輕腳」地放上了押注規模的小籌碼。
加大合作、降低權益是保利的主要籌碼。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近年來保利逐步加大了引入合作方聯合拿地及共同開發的力度,土儲權益比例從2015年76%降至2019年上半年65.3%。
從每月獲取房地產項目的數據可觀察到,保利合作拿地開發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事前已與合作方達成協議共同拿地,如9月以總價42.37億摘得佛山禪城商住地,實際上保利擁有項目50%權益,支付價款21億元。
另一種是在全資拿地之後再尋找合作方,如4月以41.79億摘得的上海楊浦純宅地,雖持有項目100%權益,但在後續公告中表示擬引入合作方共同開發。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地產新媒體整理
增加合作項目比重的一個明顯好處,便是增加企業帳面銷售,這保證了保利在把負債調整到安全線的同時,銷售不至於大幅下挫;但另一面,還是會影響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速及佔比,保利大股東權益佔比從2013年90%左右下降到2019年三季度額的72%。
在2019年10月底的股東會上,股東詢問公司大股東權益佔比近年呈現下降趨勢時,宋廣菊道出原因:在2013年國資委要求降負債之後,公司為了保持整個盤子一定增長,加大了與小股東的合作。
「所以可以看到負債率下降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保持了不錯的市場張力。」但宋廣菊也稱,公司正在有意識地回調大股東權益比。
除了通過合作增加總盤子,在宋廣菊眼裡,實現「彎道超車」的另一方式或是收併購。
保利深知收併購的作用,且一直將併購整合作為資源補充的重要方式之一。如2017年通過與中航地產整合,新增容積率土地面積910萬平方米。
2019年,保利再次談成了一次大型收購:2019年10月,因母公司保利集團參與雲南城投整合混改,保利發展作為集團上市地產平臺受益於此,與雲南城投達成協議順利嫁接後者於雲南昆明、西雙版納以及廣東東莞共四個資產包,總土儲將近2000畝。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產大多是以文旅或康養概念打造的大型綜合體項目,如昆明蔚藍山海、西雙版納雨林瀾山。而過往在外界眼中,保利並不是一家與文旅搭邊的房企。
事實上,在行業天花板即將見頂的擔憂中,不少房企都在思考轉型與多元化發展。2018年,保利更名並提出「不動產生態發展平臺」概念時,便表示除了加快發展物業、代理、建築、商業等四個核心板塊,同時重點培養會展、文旅、康養公寓等與主業相關的潛力板塊。
於2019年8月12日,保利董事會全票通過議案,合資設立保利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截至目前,保利發展旗下涉文旅的公司數量至少有6家,「文旅」這項多元業務,已被提上了日程。
如果說文旅是試水,物業則是保利2019年在多元化業務上達成的重要突破。
11月19日,保利物業在港交所敲鐘上市,成為保利旗下首個上市子平臺,是目前物業股中籌資額最大的一筆IPO,總市值達240億。
行業有天花板,企業也有。或許在宋廣菊看來,如果主基調需要「保守」的話,那保利一定要尋找小而美的籌碼,避免讓曾經一路高歌猛進的企業陷入發展瓶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