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自綠讀書會」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定期有分享。完全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他純真如同孩童,穩重如同老者,智慧無限、悲憫天下;他不是天生的聖者,曾有自己的痛苦和掙扎,曾有妻兒家庭。只是對於真理的執著遠遠過於常人,最終一步一個腳印修成佛果,成為聖人;了解佛陀人性的一面,即是揭開我們每個尋常佛子佛性的一面。
一行禪師沉穩迷人地講述了佛陀80歲的完整一生,佛法的起源與奧妙。就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深刻而不艱深。
這本《佛陀傳》原名《故道白雲》,是著名禪宗僧侶一行禪師的大作。全書用文學傳記的寫法,以佛陀一生行跡為綱,文學創作性地講述了佛陀的完整一生。書中略去了佛學中類似「輪迴」等與當代科學相悖的內容,只專注於解授個人的覺悟之道,娓娓道來中穿插了佛法的起源與奧妙,作為佛學入門書是極好的。
通過佛陀的一生講明白了佛法的要義,淺顯又耐人尋味,讀起來很容易讓人平靜投入。佛法最深的要義是無常和無自主性,無常是說任何事情事物都是變化的,不具有恆常性;無自主性是說事物之間是互相依賴的。一切皆空,則是一切世法皆無自性。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就像說運動的相對性,複雜系統或生態系統。而無生無死,世代輪迴,更接近於能量守恆的概念吧。佛陀一再強調,法理不是月亮本身,而是指向月亮的手,經由察覺之道以自身實踐以達開悟。
和想像中佛陀應有的樣子不同,佛陀也曾經是充滿迷惘,衝動的年輕人,在思考中證得大悟,隨後才逐漸用這種超脫的思想影響這個世界。當他回歸到自己,他發覺自己全然在世法之中,他開始見到解脫之匙在於每一呼吸,每一步伐,道路上的每一塊小石子。 人們只看到生命的苦痛,但其實痛苦並不是宇宙的真性。痛苦只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對生命的錯誤見解所產生的效果。 如果你不曾發現你心中無限的美,你是不能在藝術上登峰造極的。 他再不會被這世界裡的任何事物束縛,而他卻擁有對別人最多的愛心和了解。 一切思想上對真理的揣測和探究,都像圍著圓盆邊沿爬行的螞蟻,永遠到不了任何地方。 你會發覺感受不是恆常的,而你便逐漸不會再被它的起滅所擾動。幾乎所有的感受都是來自對實相的錯誤見解。
不要追逐過去,不要迷失於未來。過去的不再,未來的未來。徹視生命的當下,此時此處,行此道者,安穩自主。我們必須今天精進,明天已太遲。死亡隨時將至,哪有商討之宜?清心寡欲,接受無常。 留心察覺體驗,洞悉真性,擺脫執念糾纏。 活在當下,感受平和喜悅。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是一本能讓人感受平靜與能量的書。最後佛陀圓寂時,所有的娑羅花都落下,多麼震撼的美,讓人讀來熱淚盈眶。釋尊圓寂前對阿難說:「凡人與所愛的,終究必須別離。有生的一切,不能無壞」,瞬間淚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