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展溫室內,遊客紛紛舉起長槍短炮拍下蘭花嬌豔姿容 本報記者 周馨 攝
昨天在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行的第158期新民科學咖啡館,有幾十位蘭展的幸運觀眾參加。儘管本屆蘭展漸近尾聲,但市民愛蘭的熱情不減,有近千名讀者報名新民科學咖啡館在蘭展現場的「自然行走」,在專家的指點下與世界頂級蘭花「親密接觸」。
辰山植物園副園長、高級工程師黃衛昌和被譽為臺灣「天鵝蘭之父」的蘭花專家陳隆輝告訴愛蘭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決定了蘭花並非高不可攀、沒有大家想像中那般難「伺候」。
蘭花不一定非用盆種
蘭科植物是植物界最大而且進化程度最高的「家族」之一。目前,全世界蘭科植物約有800屬,共2.1萬至2.6萬種,佔了世界被子植物的1/10。其種類數量不僅是鳥類種類的2倍多,更是哺乳動物種類的4倍。黃衛昌指出,中國是世界蘭科植物的分布中心之一,蘭科植物約有194屬1388種,其中約2/3分布在熱帶地區。
陳隆輝說,蘭花依據生長環境分為溼地型、地生型、氣根型、巖生型和砂質型。不同種類的蘭花生長環境截然不同,養蘭前先要摸清蘭花的品種、用途、「成長背景」、在大自然裡的「家居」環境。「除寒帶及南北極外,蘭花在世界各地皆可生長,主要集中在南北回歸線內及赤道雨林」。他糾正了養蘭的一大誤區:誰說蘭花非得用盆種,也不是別墅暖房才能安身。蘭花種植可以生活化、簡易化——小小一方陽臺也可以改造為暖房,廢棄的酒瓶都可以變成花器。「家庭養蘭可以創意無限,體會隨處可見的養花樂趣。比如,日照充沛的向陽屋頂上可以長滿石斛蘭;草叢可以成為玉鳳蘭的家園。」
養熱帶蘭花也要「防曬」
陳隆輝說,「和引進的熱帶蘭花相比,上海更易養殖和栽培白及等地生蘭。」如果非要養熱帶蘭花,也要避免幾大「想當然」。比如,總以為熱帶蘭花來自熱帶,就需要大量的熱量和水分,但事實並非如此。以蝴蝶蘭為例,一般20℃至25℃為適宜的養殖和開花氣溫,當氣溫超過28℃,蝴蝶蘭就會「罷工」不願開花。「雖然蘭花需要溫室成長,但當陽光太烈氣溫過高時,它像人打傘一樣需要遮陽防曬。」
陳隆輝說,澆水過多,也是把蘭花養壞的常見原因之一。養蘭初學者總是愛花心切,時刻想著要澆水,生怕蘭花「口渴」乾枯。實際上,蘭花只需要有適度的水,而且有時候它還需要乾燥一陣子。「澆水原則很簡單:幹了再澆。」
「養蘭急不得——不只是養蘭花,更是在養耐心。」陳隆輝說,一株蝴蝶蘭從開花株培育出組織分生苗,隨後變為瓶苗可以出瓶種植,就需要1到2年的時間。「要防止小苗夭折,每一步都要精心呵護。比如,每次剪枝都要對剪刀消毒,還要對傷口噴殺菌劑,否則就容易感染細菌。」
不少蘭花是「詭計高手」
在很多人眼中,蘭花是「優雅」的化身;在生物學家眼中,蘭花別有「韻味」和價值——它是生物多樣性、進化論等研究的「旗艦」和理想模式類群,具有極高的科研和生態價值。黃衛昌說,150多年前,達爾文就發表了經典著作《蘭科植物的受精》,蘭花是達爾文構建進化論的重要素材之一。「人類和蘭花在不斷進化路線上各領風騷,同處生命世界金字塔尖——人類處於動物界進化鏈的頂端,蘭花處於植物界進化鏈的頂端。」
黃衛昌介紹,蘭花花色、花型多樣,同一家族的蘭花大的可長到30多釐米高,小的比一毛錢的硬幣還小,而且不少蘭花還是自然界的「詭計高手」,「擅長」欺騙。蜂蘭不僅唇形花瓣幾乎與雌蜂一模一樣,散發的芳香也酷似雌蜂的「荷爾蒙」,「勾引」雄蜂上當而前來「交配」,以此完成它自己的「傳宗接代」——花粉傳播。據了解,這次蘭展上就有7個品種的蜂蘭亮相。「蜂蘭非常少見,即使是蘭花專家也很少親眼見到它開花。」
黃衛昌表示,除了觀賞價值外,蘭花還有不容小覷的經濟價值,如香草冰淇淋中的香味及護膚品等配香原料都出自「香料皇后」香莢蘭;天麻、鐵皮石斛等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