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中國人也歷來把蘭花當作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把蘭花與「梅、竹、菊」三者並列,合稱為「花中四君子」;文人墨客也通常以「蘭章」比喻詩文之美,以「蘭交」比喻友誼之真。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詩人口中的、筆下的蘭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吧!
《四君子賦》
這樣記載蘭花,「蘭,幽而不病。處深山,厭都市喧囂,不以境寂而色遜;居幽谷,喜明月清風,不因谷空而貌衰。藝蘭之人,跋涉林壑之間,尋採野生之蘭,馴其野性,育其良種,配山石襯其雋秀,置曲房顯其香幽;蘭葉,如挑破凡障睿劍,蘭花,如指點群迷佛手,聞其香,瞻其容,如入禪境矣。蘭香如檀,置蘭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聞其香,故痴迷呆滯者,實難見識蘭之雅趣。」
《古風·孤蘭生幽園 》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古風·孤蘭生幽園》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李白是繼屈原之後中國古代詩史上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曾達到了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這首詩寫於李白被高力士等人污衊陷害、被唐玄宗誤會繼而疏遠之後;詩中明確表達了李白本人才華被埋沒的悲憤痛苦之情。它覺得雖然當今乃聖明之朝,卻恐時光之易逝,才未見用,而身已衰老,是以望有德高望重者提攜。
《題楊次公春蘭》 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題楊次公春蘭》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題春蘭之作,前面四句寫的是蘭的非凡風姿,後面四句則寫的是人對蘭花的傾慕之情,通過對蘭花的描寫刻畫,表現了詩人對蘭花的讚美喜愛之意和崇敬之情。
清代紀昀的《紀評蘇詩》曾評之為:「常意,而寫來深遠。」清代趙克宜在《角山樓蘇詩評註匯鈔》也曾評之為:「次聯入微。」
詠幽蘭 康熙(愛新覺羅·玄燁)
婀娜花姿碧葉長,
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
縱使無人亦自芳。
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他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
康熙皇帝的這首詩,先是以描寫蘭花的體態入手,贊它體態婀娜,色淡香清,讚美了它的外在形象;接著後面兩句直接表揚蘭花的高貴精神和冰清玉潔的高雅氣質。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他吟詠的似乎不是蘭花的孤高隱逸,而是在推崇蘭花的謙和踏實,不爭虛華的高貴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