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海觀竹,別樣意境

2021-03-04 山花爛漫

作者簡介:顧達年,別名:楓石多家網絡媒體平臺籤約詩人、作家,河北滄州市紀曉嵐研究會副會長。崇尚緣情寫景、詩出意境立體寫作方向,獲第三屆孔子文學獎,世界感恩節金獎,文化部鄉土文化藝術大賽二等獎,「記住鄉愁·詩意周莊」全球華語詩歌大賽優秀獎,著有詩集《無言的風景》,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和各大網媒平臺。


雪海竹語

作者:木風(楓石)

冷風,嗖嗖的刮著,雪,一場接一場無休止的飄著,竹海,再不是碧翠滴綠,那一片片翠綠的屏障,已是雪海茫茫,一片冰封。

走進被雪覆蓋的竹林深處,耳畔似乎聽到竹,在凜冽的北風中訴說著自己的堅毅與勇敢。

你看,長青不敗的竹,任風吹雪欺,卻毅然的挺立在山林,用「風來笑有聲,雨過淨如洗」的風貌,為山巒重疊起心的海洋。此刻,它是如此的潔白,如此的剛毅,如此的柔美。

它在這萬千變幻的塵世中,搖曳著自己那翠生生、雪皚皚的光景,在寒風中群舞,用生命的張力眺望著心裡的遠方。他要在這場風雪的洗禮中,還清高純樸的氣質於山嵐,還清麗脫俗的風韻於塵世,還清幽雅致的意境於窗外。

你聽,那片雪海中的竹隨狂舞的風雪在歌唱:「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無私、奉獻、團結、堅強的竹子精神之歌;這是一首無一絲畏懼的神情之語;這是一首瀟灑自然的俊逸之詩。是啊,風在搖曳,雪在肆瘧,暴風雪你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們的竹之歌將唱響堅毅不拔的主旋律。是啊,不經歷凜冽的寒風與厚重的白雪,不會有青松的挺直,不會有梅花的怒放,不會有翠竹的堅韌,不會有春暖花開的季節。

走出那片雪海竹林,我儼然是一隻振翅欲飛的鷹,在這滄海桑田的風雨途中,勇敢去面對,勇敢的擊翅,勇敢的去戰勝自己的心魔,把千棵竹栽在心裡,把隱忍系在腳上,把承受裝在懷裡,任生命的逆旅如何艱難,用風寒陰霾的苦鬥,去迎接新的暴風雪,在喧囂的塵世中立定腳跟,泰然自若。

 「最愛返窗臥,秋風枝有聲。」雪原、竹語,我仿佛在這場雪中彩影裡,聽到了一個頑強者的心音,那就是一一堅強。


投稿郵箱:1002627421@qq.com  商務合作:qfnl88(風之語)


相關焦點

  • 意境恬淡畫面清靜,蒲華的畫,猶如其怡然心境
    意境恬淡畫面清靜,蒲華的畫,猶如其怡然心境文/文涓畫風往往和心境有關,在歲月磨礪與技法變化中,都會讓畫家本身的畫作有著很大不同。蒲華的畫,意境恬淡畫面清靜,猶如其怡然心境。01善用溼筆,光彩照人在蒲華的畫作中,對於色彩的描述不乏新穎之作,紅竹墨花,在色彩的搭配上非常濃烈。
  • 倪雲林畫竹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為何鄭板橋最有名?
    五代後唐李夫人首創臨摹窗上竹影的墨圖,繼之詩書畫三絕蘇軾創作《枯木竹石圖》,元代四大家之一的倪雲林筆下之竹更是意境蕭疏,明代徐渭首創畫雪竹之法。 到清朝時風格更為多樣化,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淳樸而拙厚,現代黃賓虹、齊白石等皆為一代畫竹大師。
  • 十首唯美的荷花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宋·楊萬裡《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詩句描寫連片無際的荷葉碧綠青翠、荷花映日分外紅豔的景象。前句寫荷葉,突出的是其無邊無際的壯闊景象;後句寫荷花之紅,以紅日為襯託,目的是突顯其分外嬌豔之色。3、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出自宋·楊萬裡《秋雨嘆》。
  • 知竹,知足
    刻疏竹,瀟瀟兩三竿,垂梢舒展;  刻密竹,疊葉如排戟,左右顧盼;  刻嫩竹,帶雨披風;  刻老竹,傲霜擎雪。
  • 湘妃竹拐子紋香幾,中式家具
    湘妃竹製器 | 拐子紋香幾此香幾精選淡紫紅斑湘妃竹製作,體態輕盈,光潔沉穩,架構穩固,座面以四面拼出花色,束腰及牙板部位做精緻拐子回紋,四足兩根拼,線條美觀,底部做冰裂紋底託,美觀實用,此湘妃竹香幾典雅精緻
  • 當瓷與竹相遇:「瓷心有節」呈現生活中的竹文化
    在展覽現場,既有關於竹繪畫,還有與竹結合的瓷器、紫砂、家具等,讓人體味竹文化與日常生活的結合。展覽現場「竹意念展」不囿於傳統定義的紙上作畫,而是試圖著眼於瓷器、紫砂、絲綢、文房,再結合明式黃花梨、紫檀家具、香道、花藝、音樂視頻等,將「竹精神」與「竹文化」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來,進而詮釋藝術源於生活的本質。
  • 詩詞攝影:如何拍攝「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自南宋詩人楊萬裡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兩句詩詞描繪出來一幅大紅大綠的華麗景象,「無窮碧」是在寫荷葉,「別樣紅」是在寫荷花。一紅一綠,相得益彰。拍攝思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意境竹子水墨畫圖片欣賞
  • 天地之心 · 竹丨竹韻風骨與歷代竹畫經典賞讀
    其後,因文人們對竹的喜愛之故,不僅吟竹、詠竹、賞竹、玩竹、種竹、食竹,還將人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把竹文學化、擬人化,遂漸造就了別具特色、在中國古典文學乃至世界文學中獨樹一幟的中國竹文學。竹韻風骨竹文化的萌芽始於殷商,形成於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
  • 竹木牙角,竹在先——竹香筒
    朱守城墓中出土的明代朱纓雕"劉阮入天台竹香筒",口徑3.7釐米,高16.5釐米;此件竹刻香筒描繪了劉晨、阮肇入天台後與仙女弈棋的情景,有明晚期嘉定竹刻名家"三松"之一的朱小松款,其蓋、底皆以紫檀製成,浮雕圖螭紋,下刀薄而爽利,螭紋形象生動;劉阮入天台的典故出自《太平御覽》卷四十一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傳說劉晨、阮肇入天台山,迷路不得歸,後遇見兩位仙女,遂成就一段美好姻緣
  • 甘肅觀賞竹園藝栽培技術
    且竹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四季長青、瀟灑多姿等諸多特點,往往被人們賦予高風亮節的象徵。觀賞竹作為我國園林景觀綠化的主要元素之一,對我國園林藝術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為了使觀賞竹更好地應用於園林景觀的建設中,園藝工作者對觀賞竹栽培技術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如何更好地對觀賞竹進行栽養培育是園藝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問題 。
  • 王建民個人藝術展開展 50幅寒梅圖展現別樣人生
    12月12日下午,著名花鳥畫家王建民個人藝術展在長沙美廬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中的50幅寒梅圖,不僅獲得觀眾的熱捧,也展現了一個老藝術家的別樣人生。    王建民是湖南長沙人,自幼愛好畫畫,但從未受過專業訓練,步入社會後一直在企業從事技術和管理工作。直至退休,才重拾畫筆作為生活之樂,專攻國粹中國畫,作品內容以花鳥為精,20餘年筆耕不輟,創作的作品不計其數,被國內外收藏家廣為收藏。
  • 門外千竿竹短命
    解縉看到竹樁心中有數,便將上下聯各添上一個字,變成: 門外千竿竹短;屋內萬卷書長。    財主見狀,更是怒從心頭起,這回索性叫人把整座竹林子連根刨盡。解縉望著空蕩蕩的竹林子,又將春聯添上兩個字:    門外千竿竹短命;屋內萬卷書長存。
  • 居有竹食有竹,日常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竹子
    中國詠竹的詩最早出於《詩經》,「籊籊竹竿,以釣於淇」,顯示人們自古以來就以畫竹詠竹表達心聲。與竹有關的故事,則屬晉朝初年的「竹林七賢」最為著名。七賢由於輕視當時的朝廷與禮法,時常聚於竹林之間飲酒高歌,縱情清談,暢抒已懷。
  • 胸中有風雨——鄭板橋詩詞的意境與審美
    他的詩詞及道情的創作,豐富複雜,個性鮮明,口語中顯高貴,通俗中見澄澈,或關注社會現實、生活厚度,或顯示藝術純粹、意境超越,不同精神需求的讀者,都能從板橋詩詞中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世界——這些正是一個大詩人的標誌。
  • 送友人,一片竹箋,聊表心意
    可是我認為一個人是不是君子,配不配以竹相喻,是不局限年齡和性別的。翠竹圖「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詩是用以詠竹的,表達的是竹之堅韌,我的那位好友在學習中不算拔尖的,但也還算不錯,但這種人的壓力往往是最大的,想上不能上,想下不能下。
  • 一竹,一世界
    嘉定竹刻有兩種型式,一是以竹筒刻人物山水、花卉走獸,就竹之圍圓而成,儼然名畫;若筆鬥、酒杯、香筒諸器是。一是以老竹根,就其高、卑、曲、折、淺、深之宜,刻為人物、山水、果蔬,花卉之類,即目今之立體雕刻,當時稱之為「陽文」。
  • 新中式設計,把古詩詞中的意境帶進家
    清明時節,那些潛藏在古老文化基因和古詩詞中的優美意境,仿佛一瞬間又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也是割不斷的文化記憶。在文化認同與身份認同中,在親近傳統中,清明讓我們回望了過去,亦找回了自己。新中式,為品味非凡的你,打造突破傳統、傳承經典的居室空間,擁有別樣的人生。
  • 竹下品茗,茶竹結緣,風雅至極,是雙重高雅的邂逅!
    中國也是最早利用竹的國家,從女媧補天以竹為笙簧和后羿以竹箭射日的神話開始,到殷商時以竹簡記載文字。 對於文人來說,竹子是一種高風亮節的象徵,「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家居之所有竹,高雅之姿立馬就有了。因此,文人總是愛茶及竹,使茶竹結緣。
  •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 中國文人與竹
    仿佛天生就與文人有一段不解之緣,自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以竹為題留下了大量的經典和故事。我國最早的書籍不是以紙為介質,而是用竹子製成的。古人將文字用竹子製成的毛筆書寫或雕刻在削好的一條條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捆綁起來,這些捆綁起來的一捆捆竹片,就是早期的書。可見,竹子與我國歷史文化的淵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