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教育裡因果的一些淺見

2021-01-19 子矣

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後,向人間傳授了佛教的內容。人們便知道了緣起、性空、業力、因果、輪迴、修行、般若、開悟、圓滿等許多高層次的生命內容。也知道了人可以通過修行而脫離輪迴苦害、跳出三界、到達彼岸的宇宙密碼。

在人世間,因果萌動在波函數坍縮之前,發生在超炫緣起之時,以肉身的形式,不斷重複著業力論報,在低維時空中消業修心,而後便有解脫的希望。

比如人世間的夫妻之緣,積澱前世的因緣,於是,這世的戀人的相戀的感覺,便與其它的異性的感覺不同。高層對於人世間的低維時空的人所設定的一些感覺,人的感受體會就那麼的強烈而不同。

因果不空,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那些假的、虛妄的當成了真實的。

芸芸眾生迷惑顛倒,分別執著,妄想紛飛,違背了自性走錯了路,把想的、說的、做的這個能起作用、起現行、能種種子的心都用錯了,搞貪嗔痴造了諸多惡業,種了很多惡因,因果惡也不空,果報就是在六道輪迴裡面受罪受難,苦不堪言。

佛學教育目的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明信三世因果,明白自己的根本、真如本性(自性)是什麼!

答:明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果相續不空這個永恆不變的定律與真理。

「因果報應」的相生、相續性, 使得【生物】被因果鏈條所捆綁,因果網,錯綜複雜,是一張無法找到根源的爛網。

——摘自《瑜伽經》

種種子:就是前面講的種因得果,這種結果並非由【作為工具的原因】所導致,而是由【不同選擇所具有的性質】所導致。

因此,就像農夫選擇播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就會有不同的收獲一樣。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

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摘自《百丈清規》

相關焦點

  • 「佛學·拾柒」-「萬般皆空,因果不空」與「四狂」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解的主題,歡迎關注「王庶文講壇」的「佛學」內容。01萬般皆空,因果不空「因果」在佛學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暫時先不定論這世界是否有「因果」的存在佛陀還說:意業、口業的報應相對較輕一些,如果犯下身業那麼報應就很重了。你父親現在這一世得到了善果,卻也遭到了惡果,這一切都是因果的顯現而已。你殺死了你的父親,其實也離不開因果,為什麼你就一定認為自己會下地獄呢?
  • 論網絡賺錢的一些淺見
    電商火的時候,所有創業者都扎堆做電商,無論2B、2C還是圖開心,感覺沒有做電商就不好意思說創業,而今年剛開始一個多月裡就被撒幣大戰的戰火包圍,又吸引著大批年輕人湧入直播答題行業,為了搶佔下一波位置紅利而爭的你死我活……而這些你都有關注到嗎?賺錢是一種習慣,富有是一種習慣,勝利也是一種習慣。網際網路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項目,都會有人在賺錢,找一個有實力的資訊平臺讓你賺錢是不簡單的。
  • 關於讀書的一些淺見
    我也一樣,所以最近嘗試著「擠出"一些時間來,讓自己讀幾本書,在這個過程中,我慶幸自己做到了,於是對於讀書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淺見,希望能夠得到朋友們的批評和指正。首先是關於內容的記憶。在讀書過程中,每讀完一本,我都會去回憶一下,從這本書中獲得了哪些知識,但很多時候都是一頭霧水,為此我深感鬱悶,後來開始通過書籍和網絡學習一些讀書方法並將這些方法運用到讀書的過程中,讓我驚奇的是,在嘗試了這些方法之後,的確令我收穫頗豐!
  • 對中華武術的一些淺見
    對中華武術的一些淺見 清風明月 轉載▼ 分類:原創自著 究竟什麼才是中華武術呢?這個看似極其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廣大武術練習者和愛好者,外行人更是眾說紛紜。
  • 佛教:學佛學什麼?
    對於許多普通信眾來說,也許學了一輩子佛都不知學佛學些什麼,久而久之,見燒香拜佛得不到福報,便對佛教產生了懷疑,甚至以為佛教是在搞「迷信」。那麼,學佛學什麼呢?《增一阿含經》裡有偈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明明白白指出了學佛的宗旨。
  • 寶吉祥上師談佛法入世的因果觀(上)
    佛法的世界觀,分成「出世的世界觀」和「入世的世界觀」。出世的世界觀,教我們如何成佛;入世的世界觀,教我們如何在現實生活中活得更好、更吉祥。所以在佛法入世的世界觀中,我們先談談「佛法的因果觀」 :其中又有狹義因果觀、廣義因果觀和生命因果觀。
  • 從邏輯理論的方面來看,緣生的道理自然推演到因果的觀念
    主要的道理,是再三說明,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法逃不出這個因果律。在現象界來講,是逃不出因果律;而在形而上的本體上講,是因果平等,寂然不動的。但不能說它無因無果,如同我們再三提出來的《易經》道理一樣,這宇宙萬有的本體是寂然不動的,但感而遂通,一動就有因果,而因果是同時的。這個道理是佛學、哲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弘揚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也是興建大利!「大利」是教育
    當然這個建設有有形的,比方造橋鋪路,比方建設一些機構供人使用,利益、方便他,這是有形的;無形的比方弘揚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也是興建大利。「興」可以是復興、建設、重建。「大」它影響的面愈大受益的人就愈多。   我們想到師父講的,現在可以救這個世界的是兩種人。一個是國家、地方的領導者。
  • 佛教:「太虛」與近代佛學教育
    學院宗旨是「召集有志學佛之人,不分緇素,授以佛學,俾使行解相應,能弘法利生為宗旨」,出家在家兼收。培養目標是,僧人學員畢業後,能勝任寺院的住持,組織現代化僧團;居士學員畢業後,能推廣佛法,成立佛教正信會。在戰亂頻仍的動蕩歲月,武昌佛學院艱難地堅持了二十多年,直到1949年因種種原因而停辦。
  • 【佛學殿堂】初學佛,應讀的經書
    點擊佛學之家關注我喲☀定期推送,佛學文化 ,佛教活動,禪茶素食 ,經典佛學,佛學微信平臺!
  • 胡說淺見:不是年輕人不敢生小孩,是因為教育投資太大,負擔不起
    1.貧窮家庭不會送孩子去讀書,沒有教育支出的負擔。沒有教育,就意味著孩子在三四歲時可以幫家裡幹活。而且,在只求溫飽的年代,靠的是體力、人口多,家庭才會慢慢富裕起來;對富裕家庭來說,只相信血緣關係,子孫開枝散葉才能發展家族,壯大家族。
  •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科學的盡頭是佛學
    但是單靠這粒種子也不會長成一顆蘋果樹,比如把種子放在倉庫裡,無論放多久也不會長出樹來。所以單有因是結不出果的。一定要將種子放在土壤中,並且要有適當的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的配合, 種子才會發芽長大, 最後長成一顆蘋果樹,結出蘋果來。這裡的土壤、水分、陽光、溫度、肥料等等就是「緣」。所以「因」一定要配合適當的「緣」,在因緣和合之下,才能生出果來。
  • 【佛學殿堂】初學佛應讀的五部經
    點擊佛學之家關注我喲☀定期推送,佛學文化 ,佛教活動,禪茶素食 ,經典佛學,佛學微信平臺!
  • 一代紅樓千年夢,盛席華筵終散場,品味《紅樓夢》中的佛學思想
    近年來,關於紅樓夢的佛學思想研究,是個熱點,佛學也是中國哲學的一部分。《紅樓夢》中的思想,一直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這個探討,是個無窮無盡的課題。曹雪芹受到各種思想的影想,其中佛學思想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他用佛學的思想去理解世界,思考人生。這個理想世界,主要在賈寶玉,甄隱士等的悟道出家體現出來。
  • 7.與佛學報館書(節錄)
    佛學叢報一書,直使佛法流通中外,含識盡證一乘。但以世俗讀書,絕無敬畏。晨起則不加盥漱,登廁則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頭。夜臥而觀,則與褻(xiè)衣同聚。對案而讀,則與雜物亂堆。《佛學叢報》這本刊物,能使佛法流通到中國海外,眾生都證得一佛乘。但是因為世俗人讀書,絕對沒有恭敬敬畏之心。早晨起來還沒有洗臉漱口,上完廁所還沒有洗手,(就隨便的翻看書籍)。
  • 算命前,你必須知道的致命因果!
    有個村子裡的老太太,一輩子含辛茹苦養育了幾個子女,人很本份,在村裡幾乎沒人說她什麼壞話的,可以說是一個平常意義上的好人。她後來得了老年痴呆症,非常嚴重。經常莫名其妙地變著法兒虐待自己,最後在公路上被車撞死。在當地,因果觀念還是比較普遍的。  兒女們想不通,老媽這麼好一個人,為何受此惡報?去問通靈的人,那人說她一生殺生無數,但具體殺什麼就說不出來。
  • 淺解佛學「四法印」「常見」、「斷見」、「無常」、「涅槃」
    兩個思考題阿能訶鼓在《雜阿含經》裡有這樣一個哲學思考:從前有一個叫阿能訶鼓的鼓,這個鼓的聲音非常好聽,於是人們就喜歡不停敲打它,慢慢的這個鼓發生了破損,人們又對它進行修補,久而久之,直到這個鼓的全部材料都被更換過一邊之後
  • 對於家庭教育的一些淺見
    最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心情一度低落到極點。初為人母,在過去的時間裡,在孩子的教育上耗盡心力,最近卻感到極度的無助和絕望。旨在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下,對於家庭教育我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首先,家庭教育應該先從家長出發。
  • 佛教講的因果,真的存在嗎?
    想了解更多佛學內容與因果故事,請關注 淨慧梵行。在佛門中,有這樣一個眾人熟知的觀點,那就是因緣果報。因果是佛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也是整個佛法最基本的價值觀。而聖賢們也都留下了諸多的文字和故事來教育我們因果的重要性:「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行善如春園之草,雖不見其長,卻日有所增;作惡如磨刀之石,雖不見其損,卻日有所消。」既然因果是存在的,可為什麼還會出現"好人沒有好報"的現象呢?只因為我們忽略了這關鍵的一點。
  • 由網傳36號文展開的一些淺見(上)
    劉軍寧1998年出版的《保守主義》將「保守主義」定義為「保守自由的主義」,儘管學界認為劉軍寧的「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界限不清,但依個人淺見,這體現了中式思維的中庸之道,用這種中庸的視角去理解當前的金融政策,會比單純用「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二元論思想更務實。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