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意見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校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今後,體育科目將被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同時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
意見提出,到2022年,配齊配強體育教師,開齊開足體育課,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體育體系基本形成。
今後,學校將不斷深化體育教育改革。
根據意見,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鼓勵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高等教育階段學校要將體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學生體質健康達標、修滿體育學分方可畢業。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將體育課程納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課程體系。
學校還應加強體育課程和教材體系建設。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健康觀。高中階段體育課程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
學校還要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
在體育競賽上,意見提出,加強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優化拓展項目布局,深化招生、培養、競賽、管理制度改革,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與中小學體育競賽相銜接,納入國家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體系。深化高水平運動員註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體育運動水平等級標準,打通教育和體育系統高水平賽事互認通道。
為了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各地應完善學校和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互促共進機制,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公共體育場館向學生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提高體育場館開放程度和利用效率。鼓勵學校和社會體育場館合作開設體育課程;城市和社區建設規劃要統籌學生體育鍛鍊需要,新建項目優先建在學校或其周邊。綜合利用公共體育設施,將開展體育活動作為解決中小學課後「三點半」問題的有效途徑和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重要載體。
意見規定,推進學校體育評價改革,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將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中小學校要客觀記錄學生日常體育參與情況和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定期向家長反饋;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改進中考體育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積極推進高校在招生測試中增設體育項目。啟動在高校招生中使用體育素養評價結果的研究。加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使用,高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學習需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
在教育督導評價方面,學校體育將被納入地方發展規劃,明確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職責。各地要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素質測評情況和支持學校開展體育工作情況等納入教育督導評估範圍;把體育工作及其效果作為高校辦學評價的重要指標,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和「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
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和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依法予以問責。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任敏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