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鼓勵中小學每天開設一節體育課並探索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此外在今天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目前全國僅有一家,雲南省已經做到了從今年開始,體育中考分數和語數外等主課分值一樣都是100分,而且我們將在此基礎上立即啟動體育在高考計分中的研究。
也就是這項政策全面實施後,我們多年喊得「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將會變成現實,以後的孩子將會成為既有文化又有智慧,身體強健又帶美育氣息的新時代青少年,不知道我們是該羨慕呢還是慶幸我們畢業的早呢?
不過我們國家一直很重視體育強國戰略,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當然這個強是要全方面的強,不過現在我們的教育在體育課開展方面確實有所欠缺,不受重視,有些學校甚至都沒怎麼開展體育課,新一代在身體鍛鍊方面也確實比較匱乏,不少人沒跑幾步,就氣喘籲籲,怎樣怎麼當好社會主義未來接班人呢?
在發達國家,他們的體育課是必修課,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從事體育鍛鍊且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科學的鍛鍊體系,內容形式豐富度也遠超我們像足球、攀巖、遊泳、棒球、壘球等樣樣俱全,而我們更多還是停留在跑步打球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現在體育課的地位上,是否受到重視,所以我們現在也將通過各種辦法就改變這種局面。
目前我們各學校體育課效果比較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學校開展相關體育課時間不足,容易被佔用
據相關統計機構的專項調研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全國僅有42.7%的小學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能上3節體育課,接近75%的高中生難以保證每周3節體育課。由於文化課佔比更重,為了更好的成績和升學率或學校條件過於簡陋無法提供相應的體育資源,導致各學校的體育運動量沒有得到充足的保障,鍛鍊時間不足不連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形式,自然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體育課鍛鍊內容針對性不強
很多學校體育課老師,對於學生的一個體育教學沒有一個很完善的流程,一般都是運動操做一下後,跑步一下,然後教一些球類運動或者讓學生們自由運動,一般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鍛鍊方案,每種運動都比較淺嘗輒止。我們是否能像語數英等科室一樣,有一套體系完善,內容明確,目標具體的的教學內容,最好能根據不同地區實際發展水平,修建相應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場所,實現科學化的體育鍛鍊指導。
三、體育課在應試教育中佔比過小,地位較低
體育課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就是一個玩的課,可上可不上的課,也沒有比較良好的評價考核機制,不能夠引起家長和學校的重視,所以要重視平時體育教育成果的一個評價,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體育課時鍛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自發去完成。
最後當把體育作為一種成績當做評價時,肯定會包含一些特殊因素,比如有些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由於某些先天性健康問題,導致體育成績不佳,豈不是很虧?這個不會的,相信實施的相應機構會研究制定好對應的措施,以確保公平,所以大家應該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