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氏家族簡介

2021-02-10 百家姓總公會

關於庹姓起源,一說出自熊姓,一說出自度氏,一說源于田氏。大多分布於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河南、陝西等省。庹姓名人古有明將領庹守珍、庹守珠、庹五常等,近當代有庹文升、庹震、庹純雙、庹宗華、庹宗康、庹通等。

庹氏起源

  關於庹(讀tuǒ)姓起源,一直眾說紛紜,疑雲莫辯。一說庹姓出自熊姓,為顓頊高陽氏的後裔;一說古代有掌度量衡的官員,其後以官為姓,為度氏,後部分因故改庹氏;四川庹氏族人認為庹姓發源於古巴蜀,原為度姓,由古巴人(賨人)七姓之一,於宋元之交改姓而來;湖南庹氏族認為庹姓源于田氏,明洪武三年大庸土家族土司田虎作亂,事敗後其長子田宗朝避亂由田改庹。

  但綜合各地傳說,庹姓族屬為土家族無疑。由於歷史上土家族長期隱瞞民族成份,庹姓散至各地後,大部分已定為漢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區的庹姓被界定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

  庹,分布於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河南、陝西等省。

  庹姓來源說法不一,四川省傳說是庹姓原為度姓,為古巴人(賨人)七姓之一改姓而來;

  庹姓名人有貴州省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庹文升(湖北鄖西人);中宣部副部長庹震(河南方城人);重慶庹氏書畫館館長、書法家庹純雙(重慶銅梁人);臺灣影視演員庹宗華、庹宗康(祖籍湖北松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保險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庹國柱(陝西南鄭人),

遷徙分布

  庹姓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但現代研究者一般認為庹姓族屬為土家族(古巴人後嗣)無疑。由於歷史上土家族長期隱瞞民族成份,庹姓散至各地後,大部分已定為漢族,只有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區的庹姓被界定為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如今庹姓分布於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河南、陝西等省,據考證,大都遷徙自四川。如庹守珍、庹守珠於明洪武二年奉朝廷之命自四川來湘西北徵蠻,後定居於湘西並散居各縣,成為慈利、澧縣等地庹姓始祖;湖北松滋、保康,河南南陽,雲南大關等地庹姓為庹五常直系後裔;湖北鄖陽庹姓為四川重慶府某支庹氏來鄂後落業入籍等。目前庹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300位。

  庹姓,分布於四川、重慶、湖南、湖北、貴州、雲南、河南、陝西等省。

  湖北松滋、河南南陽、湖北保康、雲南大關等地庹姓是庹五常的後裔。


郡望堂號

  庹姓全國統譜認為庹姓「宗本慈州」,以洛陽、南陽為堂號,當為郡族望地。

庹氏合譜字輩

  中和肇位育,孝友達治平,品澤經書韻,勤聯雅頌聲,吉慶昭令緒,仁壽兆佳徵,祚業宜同懋,君恩定久承,才高超聖傑,忠勇耀常倫,紫陽熙本固,松剛篤佩青,懷浩科延舉,勳厚思源珍,精武崇關嶽,樂善福隆鼎。

湖北南漳庹氏字輩

  之元均啟。世仕志明先,寬于正昌前,家修善齊計,德澤永萬年。

重慶某支庹氏字輩

  勝天文英孔,先師道四遠,國正平安順,富貴榮華全。

四川蓬安庹氏字輩

  國人正有萬,順昌顯家庭,世代榮華慶,永文朝邦定。

  四川宣漢清溪庹氏字輩

  直中傳心永,萬世成吉罡

庹姓名人

  庹姓名人古有明將領庹守珍、庹守珠、庹五常等。近當代庹姓名人有政治活動家貴州省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庹文升(湖北鄖西人),經濟學家庹國柱,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庹震(河南方城人),重慶庹氏書畫館館長、書法家庹純雙(重慶銅梁人),臺灣影視演員庹宗華、庹宗康(祖籍湖北松滋),擊劍 運動員 庹通等。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關注後查看您的姓氏起源

相關焦點

  • 曲氏家族簡介
    從那時開始到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鞠譚的後人從西平到金城始終沿湟水兩岸發展,乃至發展成為一度曾影響西北地區歷史的赫赫有名的龐大的麴氏家族集團。《晉書》記載古西州民彥說「麴與遊,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足見其富貴和權勢。
  • 查氏頭條:查氏家族簡介
    查氏家族簡介姓氏查拼音chá、zhā人口約 100 多萬〔 常見姓氏 〕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郭爾羅斯氏多改漢姓為郭氏、高氏,亦有以世居地「查木拉」的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查氏,世代相傳至今。⑵.蒙古族查禮特氏,亦稱扎哩特氏、扎勒楚特氏,世居烏喇特(今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滿語為Jarit Hala,所冠漢姓為查氏、陶氏、秦氏、扎氏等。
  • 花氏家族簡介
    訂閱簡介:姓氏起源查詢  名人軼事  家族聚會  家族群查詢  花氏家族         花姓,花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18萬人 ,雖說族人比較多,可還是比較「稀有」。在史籍《隋書·婆利國傳》中,就記載有:「官曰獨訶邪拏,次曰獨訶氏拏。」婆利婆利國,就是今天的汶萊達魯薩蘭國,簡稱汶萊。獨訶邪拏,就是其時國中宰相;而獨訶氏拏,則是一般大臣的統稱。在隋煬帝楊廣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國曾遣使朝貢,以後遂絕,但臣子國人常有往來通商者,留居東南沿海地區者,按漢俗以官名為姓氏,世代相傳,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後裔子孫,稱訶氏、花氏,讀音作hē(ㄏㄜ)。
  • 姬氏家族簡介
    姬氏家族       姬姓是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共祖軒轅黃帝。《說文》記載黃帝因居住在姬水,故姓「姬」。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03位,人口約五十四萬餘,由姬姓直接演支出411個姓,佔《百家姓》總姓504姓的82%。
  • 祝氏家族簡介
    祝氏家族簡介          祝姓,在《第百家姓》中排名126位。
  • 段氏家族簡介
    姓氏家譜一、概述:譜牒是記述姓氏家族發展歷史的重要文獻,有「族譜」、「宗譜」、「家譜」、「家乘」等名稱。譜牒起源很早,在周朝時期,已經有了中國最早的譜牒。修譜在唐宋時已很盛行。修譜的目的在於敬宗收族,將家族的源起、遷徙、繁衍、發展的情況錄於譜系,使子孫了解家族發展的歷史,祖先創業的艱難,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二、段氏族譜,反映了段氏家族發展的歷史和思想文化而族譜的內容,則又集中體現在歷屆修譜時所撰的譜序之中。每屆修譜,按例撰寫譜序,歷屆修譜所撰譜序均收存在族譜的首卷。
  • 向氏家族簡介
    子戌就是以祖父向父之字為姓氏的第一人,因此又稱向戎、向子戌,其後裔子孫沿續相傳,皆稱向父氏、向氏,後向父氏亦省文簡改為單姓向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向氏正宗。  向氏族人大多尊奉向父為得姓始祖。第二個淵源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姜姓後裔,屬於以國名為氏。
  • 容氏家族簡介
    5、出自春秋南容氏的後裔,以父字為氏。據《萬姓統譜》記載,春秋時期有一個以南容作為字的人,他的孫子以祖父的字作為姓,稱容氏,於是相傳成為容姓。  得姓始祖:鍾容。容氏家族的歷史十分悠久,是容成公或虞舜時「八愷」之一仲容的後裔。舜有八個孩子,個個精明賢慧,他們都有姓氏傳下來姓氏傳下來。像商均,被禹帝封於虞,建立了虞國,他的後人便以國名虞為姓了。
  • 方氏家族簡介
    生7子,其中6子皆仕,時稱"六桂聯芳",尊方廷範為"六桂之父",後裔稱"金紫六桂方氏"。該支方氏的一些外遷支派以"六桂堂"為堂號.宋明時期,莆田方氏科舉盛況空前,科甲人物競達360(進士和舉人)多人.兩宋方氏有28對父子、26對兄弟中進士,進士多達132人.居莆田諸姓之冠. 《莆田縣誌》載,從唐到清,莆田方氏考中進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歷史上6大藏書中有3座是方氏所建的.
  • 堵氏家族簡介
    源流二源於 姬姓,出自 西周時期樂官堵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堵人,氏西周初期樂官中的一種,專職演奏編鐘或編磬。源流三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上大夫堵汝父,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堵汝氏,曾在歷史上訛稱「堵師氏」,還因此衍派出堵氏和師氏兩支族人。源流四源於 羋姓,出自春秋時期 楚國堵敖,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 莊氏家族簡介
    漢武帝時,始歸順漢朝,時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省成都)。這就說明,莊姓在先秦時代已經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傳播。秦漢之際,莊姓依舊以湖北、河南為其繁衍中心,此際莊姓有莊青翟入朝為相,另有吳(今江蘇省蘇州)人莊忌,為莊姓傑出代表。東漢明帝時,因明帝名劉莊,避諱改莊為嚴,自莊光(後改嚴光)開始,莊姓長時間為嚴姓所掠美。魏晉以後,有嚴姓複本姓,從此莊、嚴二姓並行全國。
  • 頓氏家族簡介
    而亡國後的南頓國(頓子國)王室子孫和國民們,多有以故國名稱為姓氏者,即稱頓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頓氏正宗。該支頓氏正確讀音作dùn(ㄉㄨㄣˋ)。第二個淵源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不過,回族頓氏起源於何時、何地,史無記載。有人聲稱是匈奴的分支高車族的後裔,唐、宋、元時期歸附伊斯蘭教,將以其先祖冒頓單于之名漢化的頓氏帶入後來的回族。
  • 卓氏家族簡介
    後多冠漢姓為卓氏。⑷.蒙古族卓巴魯特氏,亦稱卓巴魯忒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balut Hala。蒙古族卓巴魯特氏在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卓氏,滿族卓巴魯特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冠漢姓為卓氏。⑸.蒙古族卓爾古特氏,亦稱朱勒豁得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rgut Hala。
  • 單氏家族簡介
    春秋時期,魯國有大夫羽父單,其支庶後裔子孫一分位二,一支稱羽父氏,一支稱單氏。源流四源於姬姓,出自東周時期卿大夫單伯之後,屬於以先祖諡號為氏。 單伯,全名姬朝,是著名的具有「先見之明」的單襄公之孫、單頃公之子,是姬姓單國的第三位君主。單國,是東周王朝京畿內的一個特殊地名,只有單伯家族,因以為「國」,伯爵。
  • 石氏家族簡介
    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石氏。⑵.滿族洪羅氏,亦稱洪駱氏、候勒氏、霍羅氏、洪克羅氏,滿語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石氏、何氏等。⑶.滿族瑚錫喀氏,亦稱呼依特氏,滿語為Husika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石氏、胡氏。⑷.滿族石富察氏,滿語為Sifuca Hala,世居倭濟(今黑龍江寧安),後多冠漢姓為石氏。
  • 巫氏家族簡介
    根據歷史記載:《春秋元命苞,循蜚紀》云:人皇氏有巫常氏,《參廬紀》有列氏、麗氏、巫氏,為 巫姓的起始。關於 巫姓的來源,歷來的姓氏文獻已有確鑿的證據可憑,據《 姓氏考略》和《姓苑》、《姓纂》、《通志氏族略》記載:巫彭。據《姓氏考略》載:「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殷有巫鹹,巫賢,漢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養性經》也。」從上看出,巫氏的始祖,是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世家。開族始祖是巫彭。
  • 【卓氏頭條】 卓氏家族簡介
    後多冠漢姓為卓氏。⑷.蒙古族卓巴魯特氏,亦稱卓巴魯忒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balut Hala。蒙古族卓巴魯特氏在明朝時期即冠漢姓為卓氏,滿族卓巴魯特氏在清朝中葉以後亦冠漢姓為卓氏。⑸.蒙古族卓爾古特氏,亦稱朱勒豁得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Jorgut Hala。
  • 北氏家族簡介
    其一源於蚩尤之姜姓;其二由北郭等漢族複姓簡化而來;其三源於古癸北部落,出自虞帝第三妃癸北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姓。其四源於古玄菟郡,出自高句麗民族,屬於因地為姓且漢化改姓為氏。其五出自張姓,避禍,改為北姓。其六源於古邶國,出自上古商朝大夫北伯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
  • 郇氏家族簡介
    春秋時被晉國所滅,其後裔遂以國名郇為姓,稱為郇氏。得姓始祖郇侯。西周初期,周文王將自己的十七子姬葡分封於古郇國,稱為郇侯,古郇國定都於新絳西。山西省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東,原來屬於古郇國的疆土。歷史上的古郇國最終被晉武公所滅。到後來,韓、趙、魏三家分晉。
  • 湛氏家族簡介
    上古夏朝時,有個斟灌氏國,是大禹的氏族中的一支建立的諸侯國,其地在今山東省壽光縣東北四十裡斟灌店。太康失國後,東夷族人寒浞又代羿稱王。派遣澆率兵攻滅斟灌氏國。原斟灌氏族人為避害,便約定把原國姓斟灌二字合併,各取一半,合成一個湛字,即去鬥去雚為姓,遂成湛氏。子孫沿襲,傳延至今,已有四千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