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妨害民事訴訟,會面臨怎樣的後果?

2020-12-11 澎湃新聞

【普法】妨害民事訴訟,會面臨怎樣的後果?

2020-10-17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6日,保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妨害民事訴訟的當事人李某某作出拘留十五日、罰款2000元的處罰,並將李某某移送公安機關拘留所執行拘留。

該案是今年以來

保山中院首例

因妨害民事訴訟

被處以拘留和罰款的案件

案情回顧

10月15日上午9時,保山中院二審開庭審理上訴人李某某與被上訴人杜某某、段某某、董某,原審第三人趙某某、李某某合夥糾紛一案。

庭審結束後,上訴人李某某公然在審判法庭門口對被上訴人杜某某、段某某、董某共同委託的訴訟代理人律師胡某進行毆打,造成胡某面部、頸部不同程度受傷。

保山中院經過調查取證,認為李某某的行為嚴重妨害了本案訴訟,應依法予以懲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相關規定,對李某某作出上述懲處決定。

近年來,法官、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在法庭內外受到辱罵、攻擊、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此次李某某因毆打對方律師受到懲處的案例,對訴訟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提出警醒:在參加訴訟活動時,一定要遵守法庭秩序、服從法官勸導、尊重對方當事人和代理律師、保障審判活動正常有序開展。同時,在參與訴訟活動時,也要注意增強自身安全防範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法律法規連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損毀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證人、翻譯人員、鑑定人員、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五條:對個人的罰款,為人民幣十萬元以下。對單位的罰款,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上一百萬以下。

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

被拘留的人,由人民法院交公安機關看管。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承認並改正錯誤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解除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八十三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至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的罰款、拘留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併適用。

來源:保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編輯:飛雲

原標題:《【普法】妨害民事訴訟,會面臨怎樣的後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聽案知法】敢妨害民事訴訟,趕緊圍觀,該漲漲「見識」了
    西區法院對王某偽造證據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作出了罰款2000元的決定。上述兩個案例中的黃某、王某在收到法院的罰款決定書後均當場表示服從法院的罰款決定並繳納了罰款,還深刻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違法性保證今後將引以為戒,誠信訴訟普法小課堂什麼是妨害民事訴訟行為
  • 懲治虛假訴訟,維護公平正義——淮安中院召開懲治妨害民事訴訟行為...
    為進一步維護司法權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引導社會樹立良好的誠信體系,4月28日,淮安中院召開懲治妨害民事訴訟行為新聞發布會,審監庭庭長張雨通報2019年該庭懲治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工作情況並解讀典型案例,新聞宣傳處負責人趙德剛主持。
  • 【普法課堂】如何在民事起訴狀中把握訴訟請求的表達精準性
    【普法課堂】如何在民事起訴狀中把握訴訟請求的表達精準性 2020-09-17 13: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高法民三庭負責人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
    《知產證據規定》的制定,遵循民事訴訟證據基本規則,立足智慧財產權審判實際,以訴訟誠信為指引,以妨害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為保障,進一步完善了證據提交、證明妨礙、證據保全和司法鑑定等重要制度,適當減輕權利人舉證負擔,推動構建激勵、引導當事人積極、主動舉證的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制度。
  • 關於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裁判規則
    本文旨在通過歸納介紹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相關規定與理論,主要圍繞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案例,歸納提煉民事訴訟舉證責任的司法裁判規則。一般而言,即使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未形成盈餘分配的決議,對希望分配利潤股東的利益也不會發生根本損害。因此,盈餘分配問題原則上屬於公司自治範疇,是否進行分配及分配多少,應當由股東會作出公司盈餘分配的具體方案;除非部分股東變相分配利潤、隱瞞或轉移公司利潤,損害其他股東實體利益,司法才加以適度幹預,允許其他股東在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未形成盈餘分配決議時提起訴訟,以制止權利濫用。
  • 如皋:撕毀筆錄妨害訴訟,一律師被罰款5000元
    2020年11月11日上午,如皋法院受理的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開庭,劉某擔任原告胡某的訴訟代理人。(承辦法官發現,兩份材料中的原告籤名不一致)庭前準備階段,承辦法官發現起訴書與授權委託書中原告胡某的兩個籤名明顯不一致,即與原告胡某的代理人劉某談話,詢問其委託書及起訴書籤名是否系胡某本人所籤,劉某均回答「不清楚」,書記員如實記錄劉某的回答。
  • 民事裁判智慧監督系統讓虛假訴訟無處遁形
    編者按 虛假訴訟方式隱蔽多樣,發現查處難度大,必須加大檢察監督力度,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針對線索發現難問題,最高檢部署各地檢察機關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大數據在發現虛假訴訟線索方面的研發應用,浙江省紹興市檢察院自主研發的民事裁判智慧監督系統在監督虛假訴訟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 逾期舉證妨害訴訟 法院開出罰單
    東北網12月24日訊(記者 佘雨桐)近日,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向逾期舉證的由某作出罰款決定,對其妨害訴訟活動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由某因勞務合同糾紛一案,不服牡丹江市東安區人民法院民事判決,向中院提起上訴。
  • 逾期舉證雖被採納 妨害訴訟予以罰款
    (河南法制報記者 李傑 通訊員 胡雨祺)近日,鶴壁市中級法院對劉某上訴與魏某合同糾紛一案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依法予以採納,對案件進行了改判,並對劉某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進行了制裁。  一審時,劉某因持有魏某出具的欠據,認為必定能夠勝訴。開庭後,魏某提出抗辯,稱劉某的債權已超過訴訟時效。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下的民事訴訟證據操作指南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19條規定,起訴條件包括:(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範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2.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準備階段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下稱《智慧財產權證據規定》),該司法解釋於2020年11月18日施行。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若干問題的意見》,要求「建立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要求「制定智慧財產權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司法解釋」。
  • 【普法小課堂】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
    【普法小課堂】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 2020-10-20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普法|三張借條搭上十多年好友 虛假訴訟被判刑
    王兆清因為害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事情敗露後,會有很多人上門要錢,就想在這之前把自己的出租-車和運營手續過戶到石宏強名下,考慮著怎樣才能讓彼此的「交易」更加合理,並且有一定的說服力和強制性,不會被其他人「搶」了去,遂提議走「法律程序」。這時的王兆清已經動起了歪腦子,給石宏強打了三張欠條,金額累計50萬元。石宏強本就是愛面子的人,拿著欠條,去法院打起了「假官司」。
  • 六大專題 | 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研讀會要點來襲
    原創 上海青浦法院 上海青浦法院2020年6月28日、7月3日下午,上海青浦法院分兩場舉辦「青法微課堂」之新《民事訴訟證據規定》研讀會。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富泉,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各部門幹警代表參加研讀會。兩場活動分別由青藍法研社理事長陳強,副理事長陳畑畑主持。
  • 淺談我國民事訴訟中的自認
    本人的自認是指在訴訟過程中,本人對對方當事人提出的於己不利的事實表示認可。代理人的自認可以分為法定代理人的自認和委託代理人的自認,其中法定代理人的自認學界稱為擬制自認,與本人的自認具有同等效力。委託代理人作出的自認,只有在授權委託書中特別排除自認的,才不發生自認的法律效果,否則應當將自認的後果歸於委託人,因此自認無須特別授權,一般授權的委託代理人的自認也產生自認之效果。
  • 民事再審案件庭審增設「監督機關」席位
    強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工作銜接、全流程規範民事訴訟監督、建立健全濫訴甄別規制機制、明確檢察長列席審委會會議要求、建立案件共享信息平臺……今年3月初,浙江省高級法院、浙江省檢察院聯合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著力構建共贏式法律監督新格局。
  • 庭審研究|同案犯在逃的附帶民事訴訟賠償問題探究
    這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司法公信力,同時也不利於實現司法公正。因此,對同案犯在逃的附帶民事訴訟模式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筆者主要從維護司法公信力、保障原告人訴權、提高訴訟效率、堅持訴訟經濟原則等角度入手,尋求針對此問題的解決方式。
  • 【普法宣傳】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普法宣傳】新《民事證據規定》:關於「自認」6個法律要點 2020-11-27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普通民事訴訟有何區別?
    大家都知道殺人要負刑事責任,可能會坐牢,但是去坐牢了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很多人以為負了刑事責任就不用承擔民事賠償了,其實不是,受害人及其家屬仍然可以對犯罪嫌疑人主張民事賠償責任,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而進行的訴訟活動。
  • 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怎麼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一、什麼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指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解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由遭受物質損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檢察院所提起的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引起的物質損失的賠償而進行的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