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頂尖藝術家陶醉於麗江古城忘我創作 藝術之花將綻放寫生藝術雙...

2021-01-07 騰訊網

國內頂尖藝術家陶醉於麗江古城忘我創作 藝術之花將綻放寫生藝術雙年展

首屆麗江「名城·名家·名畫」寫生藝術雙年展活動7月22日已經啟動,活動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帶隊的三十餘位國內頂尖藝術家親臨麗江古城進行為期一周的寫生創作,各位藝術大咖的作品將於本月31號在麗江古城展出。

目前,這三十餘位藝術家他們在麗江古城的創作進展如何?疫情後他們來到麗江古城感覺怎麼樣?有什麼創作靈感?這次活動,在他們看來,對麗江文化旅遊發展有何意義?7月25號,同城君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麗江古城,來到藝術家們創作的中心泊心雲舍一探究竟。

位於獅子山下木府旁邊的泊心雲舍,完整的保留了納西建築藝術和風格,既融合了漢、白、彝、藏的民族精華,又有納西文化的獨特風採。總面積有3000多平米,卻只做成32間主臥!每間主臥的面積都大於50平米,最大的達160多平米,公共區域之多,不言而喻,敞亮的大堂、自助廚房、休閒區、觀景臺……應有盡有。站在觀景臺上,能遠眺玉龍雪山,近觀獅子山、象山,還將整個大研古鎮、特別是木府盡收眼底,可以說,這個地方,對於藝術家們的創作來說,無疑是絕佳的位置。

出生在河南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主任王穎生老師,被麗江古城深深的吸引,短短的兩天,已經創作了四幅作品,據王老師介紹,自己出生在北方,創作一直在北方地區,西部大開發的時候來過雲南,去過西雙版納,但是沒有來過麗江,麗江一直是自己非常嚮往的地方,這次在麗江採風感觸很深,感受到古城人民的熱情,包括這裡的建築、民族風俗,他們的日常生活,都是我特別感興趣的,王老師是畫人物畫的,已經畫了九個志願者了,看到他們的形象特別興奮,特別有感受,和北方人的形象,包括服飾特點都不一樣,這次來到這裡,相信三十多個藝術家,每個人都會從自己不同的視角畫出不同的作品。

來自山東牟平的孫景波老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在邊疆民族地區生活多年。48年前就曾來過麗江,當時他來麗江是見麗江知名學者周霖先生,孫老師還記得當時去看白沙壁畫,壁畫被大字報覆蓋,很多都已經破損,但是殘留的壁畫依然非常震撼。他第一次在雲南的創作就是臨摹一個小號的菩薩,那個色彩太棒了,那次麗江之行最為難忘。

第二次來麗江已經是三十年後了,那時的麗江沒有像現在這樣繁榮和繁華,孫老師第二次來麗江畫了兩幅作品,分別是玉龍雪山和萬子橋,作品還收錄在《回望雲之南》這本書裡。對於這次畫展活動意義,孫老師告訴同城君,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引起一個反思,就是他還是我們原來的麗江嗎?還有我們原來麗江的那個文化嗎?還有我們原來的那個歷史的那種更深的讓我們關注的那些內容嗎?和古城管理局的局長交流,就是說當旅遊業繁榮和發展起來之後,我們接著要考慮的就是以什麼東西引領,那就是以文化與藝術,更加凸顯當地的歷史文明的這種傳承意識,往前推動旅遊旅遊業的發展。

現任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老師,這次是第四次來麗江了,對他而言,麗江又是另一種不同感受,張老師說這次來是非常好的一次體驗。藝術表現生活,藝術為人民服務,就是藝術工作者應該做的事。從個人角度講,到生活中去尋找素材還是情感,是長期做的一件事情。麗江這麼好的地方,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非常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在這地方寫生,應該說是很多藝術家選擇的一個經常來的地方。

在老城轉了一圈,人山人海,完全出乎他的想像,因為這個疫情剛過,他以為這個地方這個遊客不會太多,但是沒想到還是這麼多遊客,所以他感覺那麼遊客的數量已經完全超出他的想像,可想麗江古城的魅力是巨大的。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馬佳偉老師,來麗江一直很嚮往,因為疫情大家都被關了半年,這次來到麗江打開自己,和自然接觸,和來自不同地方的畫家一起創作,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我覺得麗江它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個地方,這個意思其實是分好幾層。從古代到現在,就像第一天畫那個獅子山,在獅子山遠眺古城的時候,我我當時看到那幾顆四五百年的古柏。有的古柏已經被雷給劈了,但是他依然還是在哪兒,看到那個景的時候,我就感覺到,透過這樣一種自然的一個幾百年的這樣一種積累。然後又看到下面是一個古城,灰灰的一些房頂,其實它本身就是一些歷史的一些遺蹟。然後再遠處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些白色的樓房,它又是新城,然後,在遠處又是大山環抱著。其實這樣一層一層我們能夠看到從古代到現代,然後從自然到人文。我覺得這樣一層一層的這些積累,其實他真的是非常豐富、非常厚重,這些讓我覺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作為孫景波的學生,李丹在2010年參與了繪製山西大同華嚴寺壁畫,這次來麗江,感覺滿眼都是景,特別適合寫生,古城的任何地方,目不暇接,都不知道畫什麼了!我昨天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很多在北上廣的人,賣了房子來這種地方來安居,那些小客棧,他們布置的非常的溫馨。我就想這樣一群人是什麼樣的動力,他們願意放棄北京上海這種忙碌的生活。到這兒願意過一種安逸的這種比較舒心的生活,一定要有精神上的他們的一種追求在這兒。這和我們畫畫一樣的,希望來這兒安靜的創作。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老師,一直在酒店三樓陶醉於他的作品創作,同城君很想聽他聊聊藝術、古城,還有麗江感情,但是,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靈感會壓倒一切,忘記一切,很遺憾沒有採訪到範老師,只有31號去觀摩他的作品了,希望通過作品和他對話麗江古城。

麗江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魅力為藝術寫生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表現對象,吸引著藝術家們紛至沓來。本屆寫生藝術雙年展活動三十餘位國內知名藝術家齊聚麗江,進行有針對性的寫生採風,深挖麗江的自然美、景觀美以及人文美,讓麗江秀美的自然風光、濃鬱的民俗風情走向世界,讓更多遊客了解麗江、走進麗江、愛上麗江。同時,也拉近了本地群眾與高級繪畫藝術之間的距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寫生活動結束後,7月31日將在麗江古城四方街舉辦麗江「名城·名家·名畫」寫生藝術展開幕式。參展藝術家在麗江實地寫生採風完成的作品將在王家莊展館(原麗江地區醫院門診樓,王家莊教堂旁)展出,展出時間為7月31日至8月30日,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採寫/麗江洛洛)

weibolj.com

相關焦點

  • 「為奧運喝彩」 藝術寫生團走進日本
    「為奧運喝彩」藝術寫生團日本行的最後一天來到了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競技場剛剛於寫生團到達之前的11月30日宣布竣工,這裡將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以及帕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舉辦地,此外一些田徑和足球賽事也將在這裡舉行。
  • 「百花」綻放麗江,800年古城再添一縷書香
    今天,「百花」與麗江古城進行了一次親密的握手——《小說月報》創刊四十周年系列活動之麗江古城論壇暨百花作家創作基地掛牌儀式在麗江古城王丕震紀念館舉行。和麗軍表示,百花文藝出版社與麗江古城結緣,設立「百花作家麗江古城創作基地」,是麗江與文學藝術的一次碰撞,是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新舉措、新起點。
  • 眾多知名藝術家現場寫生創作《愛上北外灘》
    《愛上北外灘》首次名家寫生活動邀請了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楊正新、江西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蔡超、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張松,《愛上北外灘》項目藝術顧問、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琪,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研究員劉建,南方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羅衛民參加,活動過程中還邀請了虹口區的藝術家代表們一起寫生創作並與名家互動交流。
  • 美學欣賞:論油畫從寫生到創作的藝術特色. 賞世界名畫裡傾國
    ,因而在哲學觀念、藝術觀念的變革中趨於解體.油畫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現自然為藝術創造原則,藝術家自由構造的油畫藝術形象被視為新的真實.而油畫中人物的繪畫也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在畫家進行創作之前,都會通過寫生來打下自己的基本功,而從寫生到創作這一個過程,看似簡單,實際上就是破繭成蝶的過程.現在,我們就來談談在油畫中,從人物寫生到創作這個過程中的藝術特色.
  • 出山入山,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家,賈海泉的藝術創作之路
    ……,同時又回到自然生活中去體驗去寫生創作。同時又回到自然生活中去體驗,去寫生創作。海泉在中央美術學院門前留影其藝術作品關注當代人文的精神訴求和現代藝術的形式語言,不同於點線面的抽象,也不同於純粹的形式主義,將中國水墨藝術賦於了新的生長精神,闢出了新的自由疆域。作為國內知名藝術家,賈海泉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員,在該領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將藝術進行到底——疫情時期的藝術家與藝術
    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能從新聞媒體上看到戰鬥於前線的醫護人員、忙於制定應對政策的政治家、奔走在各個疫區以還原事實的記者……各行各業都試圖於忙亂中搭建起「有序」的抗「疫」陣線,而那些因疫情被迫暫停展覽、寫生等藝術活動的藝術家們呢?在這特殊時期,他們是如何與藝術共進退的?
  • 藝術創作與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從生活採擷創作,豐富藝術的對象
    以「感悟生活」為主題進行的寫生、創作、展覽、出版活動,是江蘇省美術館自2006年開創的藝術品牌活動,堅持現實主義創作道路,旨在弘揚「新金陵畫派」的藝術創新精神。20世紀在江蘇崛起了一個享譽全國的地方畫派——「新金陵畫派」,該畫派形成的契機在於聞名畫壇的二萬三千裡寫生壯舉。當年在省委領導的批准與支持下,一批畫家在旅行寫生的基礎上,創作出一批反映山河新貌的現實主義優秀作品。
  • 萬恆藝術大理寫生基地之鳳羽鎮
    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二日萬恆藝術大理寫生基地負責人鄧國輝在大理州美協主席楊躍樂的邀請下去往洱源縣鳳羽鎮,進行實地採風,為藝術家的寫生活動做準備。
  • 古城採風寫生季
    、生態文化和華夏古文化,使藝術家走進現實,立體深入生活,創作出符合當地人文情懷接地氣的藝術作品,同時也是為進一步推動神木文化+旅遊的發展,弘揚「大美神木古城」精神做現實、有效、精準的文化對接。陝北的9天之行,朋友們不但加深了友誼,也都收穫滿滿。我也在走走停停之間,完成了一個寫生長卷,以資紀念並作為今後的創作素材。
  • 「為奧運喝彩」藝術寫生團再度走進首鋼園區參觀創作
    張敏霞 攝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在第12個「全民健身日」即將來臨之際,「為奧運喝彩」藝術寫生團的藝術家們時隔近兩年後再度走進首鋼園區,參觀了冬奧滑雪大跳臺等冬奧場館,並進行了現場創作。「為奧運喝彩」藝術總顧問範揚和「為奧運喝彩」藝術寫生團團長何加林現場參觀。 張敏霞 攝北京冬奧組委會文化活動部部長趙衛向藝術家們介紹了園區和冬奧場館改建情況,讓他們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了首鋼對「北京雙奧」的貢獻。
  • 「藝術中國」——王安民庚子秋季美麗鄉村寫生展
    前 言2020年9月一10月,美麗的金秋季節,隨李小可工作室團隊,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北京畫院、榮寶齋畫院部分師生先後在北京十渡、河北承德興隆縣、山西陽城王屋山中條山等進行了一個多月的寫生創作
  • 威海市環翠區:從草原到大海,藝術在這裡邂逅
    7月16日,「草原與海——鄂爾多斯、威海學術互訪交流及油畫作品展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油畫小鎮黨群服務中心舉行,兩地相關領導和藝術家出席了啟動儀式。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與威海市因油畫結緣,為藝術攜手。為推動藝術交流與文化發展的深度合作,兩地圍繞海洋文化和草原民俗文化兩個主題,聯合開展此次油畫寫生創作、展覽交流學術互訪活動。
  • 國際藝術大賽中的中國藝術家——翟延奇
    ——莎瑪冠蒂俱樂部,美國,紐約西班牙國際寫生周獲三等獎,蘇州藝術中關村-2019年聯展——壹美美術館,中國,北京藝術中關村-全國青年寫實油畫展——海澱美術館,中國,北京西班牙薩拉戈薩是畫廊國際繪畫邀請展——薩拉戈薩巴蒂艾拉宮,西班牙第14屆ARC國際沙龍大獎賽獲獎作品展覽——莎瑪冠蒂俱樂部,美國,紐約第106屆美國藝術家聯合會年度展與大獎賽獲獎作品展覽
  • 京海墨韻|「寫生」是滋養藝術永恆的主題
    中國的山水畫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因為這種藝術在抒發主觀感情的同時,永遠以生活作為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不是拋棄現實,憑空想像,閉門造車,而是在視覺上能引發人們的與具體描繪對象有關的聯想,給人們以美的享受。
  • 浸淫生活、醉心寫生,賦藝術於具象到無形的精神寄託
    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不是通過寫生獲得創作源泉的,寫生是藝術創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敏銳感覺,掌握和研究繪畫創作的基本規律,是生動鮮活的,既不可逆也不能重複。郭熙說「身即山川而取之」,杜甫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古人把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自己的理想結合起來,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講傳神和情感,要求自然界的精神與創作者的主觀意志合二為一,通過真意、樸實和謙遜來獲得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做到自我修正和錘鍊,將大自然中體驗和感悟的種種視覺和心性幻化成筆下撼人心魄的藝術作品。
  • 創作於避世:探索古今藝術家與世隔絕之下的藝術創作
    接下來將與藝術家和泰特交換(Tate Exchange,社會與藝術交融問題交流地)成員,共同探索作品收於泰特美術館的藝術家們對隔離之下藝術創作的應對之策。也許這就是孤立這個詞之於我的意義。而獨處是一種我可以做出的決定,是一種可以將我的靈與肉與外界脫離的方式。」法利在英國因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強制隔離期間承認道,強制隔離也是有益處的:「我利用這段時間開發了一個進行藝術創作的地方。與此同時,我也在探索一段健康的工作關係對於作為藝術家的我的意義。
  • 畫家譚先智: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必須有"感"而發
    畫家譚先智: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時必須有"感"而發 2014-11-20 09:03: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 當巴黎遇上溫州——中法藝術家寫生與展覽活動在法啟動
    凡爾賽市長德馬依爾(Français De Mazières)、市政府秘書長巴爾蒙吉(Parmentier),法國藝術家之家協會主席雷米·艾融(Rémy Aron),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老師周建朋,法國浙江商會名譽會長吳志平,巴黎藝尚軒策展人周蕙以及10位法國藝術家蒞臨現場。
  • 鳳凰藝術 | 「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告訴你「鋼鐵藝術是怎樣煉成的」
    中國的鋼產能為全球第一,而唐山鋼鐵產量佔中國鋼鐵總量的一半以上。
  • 德藝雙磬的國際藝術家黃建南用藝術推動中外友好交流
    「通過與法國同行的交流與合作,我不僅獲得了創作上的靈感,更感受到了來自他們的友誼。我認為中國畫家應該多接觸歐洲藝術市場,開闊視野,了解西方藝術創作的技術和思維,同時堅持大國文化自信,在五千年文化積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黃建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