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嫦娥登月 人類探月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2020-12-14 騰訊網

我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月器升空,在月球著陸採樣,將在本月中返回的消息,再次讓中國的航天工程舉世關注。自2013年12月2日至今,中國在七年時間內已經三次發射「嫦娥」登月。其中嫦娥四號在月亮背面登陸,成為世界第一。

嫦娥五號如果順利返回,中國將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月球土壤和巖石,將是繼美國、蘇聯之後,全世界第三個有能力到月球採樣的國家,也將是44年以來第一個到月球「挖土」的國家。

除了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歐洲太空署、日本、以色列和印度都在進行探月工程。不過,美國仍然是地球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讓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

對一個國家而言,有探索月球的能力標誌雄厚的技術實力,而且要成為探月精英俱樂部的成員,除了技術「超凡脫俗」,還必須有相當的財力和人力。

中國嫦娥奔月

2004年,中國批准月球探測,並命名為「嫦娥工程」。根據中國的計劃,嫦娥工程分為三個階段:

無人月球探測

載人登月

建立月球基地

自2007年10月中國成功發射「嫦娥一號」,已經先後發射了二號、三號和四號及現在的五號「嫦娥」探測器。「嫦娥三號」2013年12月2日登上月球後,「嫦娥四號」2019年1月在月球背面著陸,開創了世界第一。

實際上,本世紀以來的三次探測器登月行動,全都是中國的「嫦娥」。

中國自2003年將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送入太空後,至今「神舟」飛船已經將十多名太空人送入太空。中國還在2020年7月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太空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相關焦點

  • 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兩會訪談)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探月四期·月球基地·載人登月——趙小津委員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兩會期間,記者採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解碼中國探月時間表。 探月四期還有3次任務 按照規劃,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此前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探測器,完成了「繞」「落」兩步。
  • 英媒:中國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 國際探月實踐或再次盛行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帶月壤返回地球,在全球激起一陣驚嘆。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距離美國「阿波羅」號和蘇聯月球探測器系列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已經過去40多年了。之前由美蘇分別帶回的月球巖石和土壤距今大約有30億年的歷史,而這一次中國帶回的土壤標本來自月球的火山高地,歷史也許不超過12億年至13億年。嫦娥五號帶回的新樣本可以為人類了解地球衛星——月球的地質和早期歷史帶來新見解。嫦娥五號的成功實踐可以證明中國的太空能力正不斷增強。報導也引用歐空局的官方推文,介紹了歐洲航天部門與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合作。
  • 倒計時開啟,嫦娥五號待發,為何說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預演?
    因此在設計上,嫦娥五號包括上升器、著陸器、再入器和軌道器四個部分,是目前嫦娥系列登陸器中設計最複雜的一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認為,此次嫦娥五號發射還有一個很特別之處,那就是為將來中國載人登月做一次預演,為何要這樣說呢?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主席發來賀電,讚揚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世界多國航天機構和專家都為中國航天成就點讚,並期待與中國合作。
  • 探月工程進入深水區,正在論證載人登月,新一代重型火箭提上日程
    登上月球,從古至今一直是全人類的夢想,中國月球探測器被命名為嫦娥,本身就包含著巨大的期望。截至目前,僅有美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從月球帶回大量重要的標本,為人類了解月球,奠定了基礎。由於過高的成本,美國載人登月項目最終被叫停,這也使得全球月球探測一度陷入低潮,直到中國推出探月工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後,全球範圍內再度掀起了一股探月熱潮,尤其是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後,美俄先後推出月球基地項目,計劃開發月球資源。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圓滿完成:功在中國,更令人類受益
    嫦娥五號半彈道跳躍式再入返回 | 圖片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中國的探月路線圖中,這些關鍵步驟是一步步實現的: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實現了「地球發射」、「月球捕獲」,是為探月三步走中的嫦娥五號T1探測器 |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因此,當嫦娥五號成功實現了「月面上升」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一切就顯得那麼水到渠成。
  • 五星紅旗月球升起,美國國旗再次遭質疑,嫦娥之父道出登月真相
    這次難度極大的探月之行,除了留下探測器行跡外,一抹鮮豔的中國紅也將久久飄蕩在月球上。中國登月再引發美國"陰謀論"據北京青年報報導,五星紅旗月球升起。回想上世紀60年代,那時美國"阿波羅"號載人飛船第一次把人類送往外太空,並成功在月球著落,在月壤表面留下了一道影響深遠的"腳印"。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12月25日,「嫦娥之父」帶你解密中國探月工程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12月19日,重1731克的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正式交接,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成功著陸,美國氣得眼都紅了,「要挾」公開探月數據
    登月採樣技術到目前為止,也只有蘇聯和美國兩個國家掌握,因為它實在太複雜了;對世界來說,這次嫦娥五號降落的地方,形成年代較短,對研究月球的演變過程有更大貢獻。各國紛紛獻出祝賀,美國的「祝賀」卻陰陽怪氣,讓人十分不適。
  • 「嫦娥五號」攜帶2千克月壤回來了,登月競賽重演,哪國更緊張?
    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使用了中國傳統神話中的嫦娥為名,三年後「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經歷了二號,三號,四號陸續升空,到現在「嫦娥五號」再次出發。不同於前面四次的單程飛行,這次除了完成必要的科研任務外「嫦娥五號」還將從月球上拿點東西,挖2千克土回來,這是中國航天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但也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航天技術,距離上一次人類從月球上帶東西回來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了。
  • 嫦娥五號登月「採礦」,未來清潔能源可用萬年,中國邁出了第一步
    11月24日凌晨4:30,中國的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此次嫦娥五號奔赴月球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到月球的表面採集兩公斤的月球樣本,並且送回地球。這是人類時隔44年後,再次實施採樣返回式的探月工程。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管劉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對接,包括之前的著陸起飛,後續的降落返回,都是基本勾勒載人登月的主要環節,也是為後續的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奠定了技術基礎。吳偉仁院士,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在嫦娥五號發射後也透露,「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
  • 中國嫦娥五號:40年後再探月與美蘇太空競賽有何異同
    中國官方媒體播放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點現場 BBC 12月17日報導,17日凌晨,中國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表面土石樣本,返回地球,成功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爭霸延燒到太空領域,兩國競相登陸和探測月球,每一次領先都稱為各自語境中意識形態勝利的標誌。
  • 國新辦發布會解讀中國探月熱點問題
    12月17日,在23個日夜的等待之後,嫦娥五號終於平安回家。隨之而來的,還有公眾一個又一個的疑問:嫦娥五號任務究竟有何意義,從月球帶回的樣品長什麼樣,公眾能否看到,中國是否會與世界共享,此次任務之後,中國什麼時候開展載人登月計劃?國新辦今天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解答有關問題。
  • 「嫦娥」四飛天,中國探月能力科普解析:今夜我為你「守歲」
    近期,中國國防科工局報導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於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消息。本團隊分析這一消息之後決定,團隊所有人以除夕「守歲」的方式,靜候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太空飛行器成功的消息。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對你們的卓越功勳,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
  • 為何嫦娥五號是噩夢難度?無人探月近41%失敗,但這次中國有把握
    所以登月可謂是科技挑戰噩夢級的難度。人類上次最近的無人取樣月球探測器是1976年蘇聯發射的月球24號,距離現在已有44年,在時隔如此長的時間前提下,中國重新開啟新一輪的登月計劃,對於整個航天事業和人類探索而言,是很有價值的。
  • 嫦娥五號今日啟程!紫金山天文臺專家揭秘我國探月史
    交匯點訊 這必將是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一天。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探月三期收官之旅。交匯點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為大家介紹本次探月計劃和我國探月史。
  • 中國宣布嫦娥五號計劃,讓人想到美國登月,阿波羅計劃是真的嗎?
    嫦娥四號9月18日至21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在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透露,我國將在今年底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並將實現四個「首次」。也就是說,中國將完成從月球返回的高難度任務。要知道,人類上次實現太空飛行器從月球返回是1976年8月,已經是44年前了。當時,前蘇聯的「月球24號」自動採集了170克的月土,並且帶回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