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藥,由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藥學教研室華碧春教授,為大家系列介紹常用中藥200味的基本知識。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清熱藥·清熱瀉火藥——知母。
Zhimu
ANEMARRHENAE RHIZOMA
生於向陽乾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沙丘上。分布於東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等地。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為毛知母;除去外皮,曬乾,為知母肉。味微甘、略苦,嚼之帶黏性。藥材以肥大、堅硬、斷面黃白色者為佳。切片入藥,生用或鹽水炙用。
苦、甘、寒
① 清熱瀉火:治熱病煩渴、肺熱咳嗽。
② 滋陰潤燥:治骨蒸潮熱、消渴、腸燥便秘。
6~12克,水煎服。清熱瀉火宜生用,滋陰降火宜炙用。脾虛便溏不宜用。
▲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① 咳嗽、肺熱痰黃黏稠:知母12克,黃芩9克,魚腥草、瓜蔞各15克,水煎服。
② 骨蒸勞熱、五心煩熱:知母、熟地黃各12克,鱉甲、銀柴胡各10克,水煎服。
③ 血淋澀痛:知母、黃柏、川木通、滑石各6克,水煎服。
④ 糖尿病口乾:知母12克,生地黃、天花粉各15克,水煎服。
⑤ 腸燥便秘:知母、何首烏各12克,火麻仁、肉蓯蓉各15克,水煎服。
文章提供驗方僅供參考,診斷使用請遵醫囑。
先後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俞慎初教授及杜建教授。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藥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福建省中醫藥學會中藥藥膳分會副主任委員、福建省膏方研究會副會長。曾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普著作獎一等獎。主要研究工作:中藥臨床安全與合理用藥,中醫食療藥膳、膏方養生保健,客家醫藥文化,客家、畲族、閩南地區等民間草藥、食療藥膳收集整理、研究開發等。
【擅長】
咳嗽、慢性咽喉炎、鼻炎、口腔潰瘍、胃脘痛、便秘、婦科月經不調、絕經前後症候群,以及代謝症候群、慢性疲勞症候群、腫瘤、各種慢性病的膏方和食療藥膳調養等。
國醫堂坐診時間 :
周二上午(08:00—12:00)
周五上午(08:00—12:00)
地址: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282號福建中醫藥大學屏山校區
聯繫電話:0591—83570254
圖文編輯 | 菟絲子
諮詢電話:0591-83570254/83570702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五四路282號(福建中醫藥大學屏山校區)
網 址:http://fjgyt.cn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福建中醫藥大學「國家級教學團隊」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博士點」
福建中醫藥大學「實踐教學基地」
福建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實踐基地」
福建省總工會「五一先鋒崗」
福建省教科文衛體工會工作委員會「五一先鋒崗」
福建省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福州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醫保定點醫療機構
圖文來源:華碧春、陳小峰、莊朝安編著《常用中草藥彩色圖集(第二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