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暉:十月的預言與危機——為紀念1917年俄國革命100周年而作

2021-01-14 觀察者網

如何思考革命及其「失敗」?+

如果說19世紀是由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所界定的,那麼,20世紀則是由俄國革命與中國革命所界定的。這兩場革命不僅試圖在自己的國家創造一個新社會,而且也將各自的革命道路理解為全世界探索未來的偉大嘗試,從而激發起全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們對俄國與中國的讚揚與詛咒、支持與遏制、熱愛與敵視。

從1917至2017,天地玄黃,在兩場偉大革命的誕生地,革命的面貌早已模糊。1990年代,伴隨蘇東的解體,中國知識領域盛行的是「告別革命」的口號,這是美國版的「歷史終結」命題的亞洲版表述。在俄國以及西方知識界,「十月革命」常常被視為預伏在蘇東解體過程中的「原罪」,有關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討論已經轉化為社會主義為什麼失敗、共產主義為什麼不可能的討論。

1994年11月5日,俄羅斯聯邦總統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亞歷山德羅夫·菲拉託夫就斷言:「從形式上說,1917年10月俄國發生了一次政變,其結果是政權為人數不多但很團結的左翼激進政黨所篡奪……1917年的十月是對俄國社會進行最嚴重的革命破壞的開始。」「由19世紀的偉大改良的俄國向工業化民主社會的逐步轉變過程中斷了。1917年的二月成了國家民主發展路線的終點,二月革命後經過八個月俄國就確立了集權主義的鎮壓體制。」[2]

在蘇聯解體前,各種反對的和修正的觀點已經復甦,而在後冷戰的氛圍中,甚至修正的觀點也已過時,盛行一時的是通過「解密檔案」,將早已被批駁的故事重新編造(如列寧是德國間諜的故事),通過西方(如德國《明鏡》周刊)和俄國媒體,廣為流布,不脛而走。

在這一對於革命的反動大潮中,也存在著一些值得討論的、對於正統敘述進行修正的觀點。例如資深的十月革命專家亞·葉·拉比諾維奇一方面承認革命發生的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認為存在著為十月革命所錯失的其他可能選擇,即「建立多黨制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以蘇維埃為基礎,它必須實現刻不容緩的深刻變革和爭取實現和平。」[3]

探討1917年另一種可能的結果實際上提出的是兩個相關的問題,一個是具體的歷史判斷,即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關係問題。例如,阿·伊·福明通過對列寧的《四月提綱》的解讀,重申了立憲民主黨人米留可夫的觀點,即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繼續,但他不是站在布爾什維剋死敵的立場,而是站在拯救一個革命傳統的立場,認為「十月革命不是開創人類歷史上共產主義紀元的第一次社會主義革命,但有理由認為,十月革命是本世紀最後一次大革命,它鞏固了工業化社會的勝利,有助於確立後工業化社會文明的基礎。」[4]

換句話說,十月革命是一個將政權轉移到無產階級和農民手中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一個不同於無產階級專政的、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的專政。[5]從經濟的角度說,這一專政就是列寧曾經說過的那個「真正民主革命國家中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6]。這一詮釋實際上是用列寧在1905-1907年間形成的對於俄國革命的闡釋否定列寧在1917年二月革命之後對於革命的社會主義性質的重新界定。

與這一判斷直接相關的,便是重新探討革命的性質:十月革命是一場社會主義革命還是「亞細亞式的社會革命」,它所開創的蘇維埃國家是國家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這一問題已經隱伏在有關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關係的討論之中了。

早在蘇聯解體前夕,E.T.博羅金就論定:「俄國1917年革命的目標,是反對完全衰老的亞洲封建主義,同時反對業已發展起來的私有制資本主義。它的使命是為農民同生產資料徹底分離和在國有制統治基礎上建立社會化生產創造條件。如果我們不理解革命的這一特殊性,就不能理解革命的進程及其後果,就不能理解它客觀上可能成為而且已經成為導致確立國家資本主義的使命。」[7]

為了將十月革命的使命界定為確立「國家資本主義」,作者從經濟的角度將這一進程解釋為類似於歐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農民與生產資料的徹底分離,從而完全否定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讓勞動者(農民與工人)與生產資料重新結合的各種嘗試。

普京時代的到來讓種種修正觀點找到了彌合其衝突的契機。十月革命在戰爭中拯救了俄國,曾經遭到布爾什維克的敵人們長期指責的布列斯特和約也因為德國戰敗而被蘇俄政府宣布廢除。[8]十月革命後,即便在流亡的白俄分子中也發生了有關十月革命的爭論,其起因是部分白俄歐亞主義者認為十月革命是俄國在面對西方列強壓力下的一個曲折的、保留自身力量的步驟,從而不能完全否定。十月革命主張的民族自決最終通過聯盟形式,最大程度地保留甚至擴展了沙俄帝國的領土、人口和權力。

相關焦點

  •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俄國十月革命
    【簡介】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曆)1917年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故稱為「十月革命」。
  • 歷史上的今天,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儒略曆2月23日),俄國首都彼得格勒爆發「二月革命」,拉開了俄國革命的序幕。3月15日 (儒略曆3月2日) ,沙皇宣布與他的兒子退位,並提名其弟米哈伊爾大公繼承帝位。但是,由於彼得格勒內的所有軍隊站在示威者的一方,大公在3月17日拒絕登基,俄羅斯帝國就此滅亡。
  • 汪暉︱潛流——從蔡國強的「十月計劃」說起
    這個在懸崖上染色的鏡頭讓我想起以《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聞名世界的大導演愛森斯坦的實驗:1925年,為紀念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二十周年,他拍攝了影片《戰艦波將金號》。1999年的《威尼斯收租院》、2002年中央美院的馬克西莫夫展、2017年「蔡國強:十月」和紀錄片《十月:未實現的世紀》正是這一潛流在時代拐角處激蕩而出的瞬間。潛流與作為事件的世紀水乳交融,相比之下,《黑焰火:為廣島作的計劃》(2008)、金門的《金飛彈》(1998),只是這個未完成的世紀在激蕩中騰起的浪花。
  • 百年「十月革命」┃影像中的「俄國大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記憶
    1917年,一百年前的今天,俄國十月革命爆發。
  • 汪暉:20世紀中國的歷史位置|直播預告
    作為異物的「 20世紀」 文 | 汪暉 如果說空間革命為置換的政治提供條件,那麼時間革命則在新思想及其指導下的運動內部產生了自反的或自我否定的政治。 章太炎講學紀念照,劉半農攝影,錢玄同題字 1907年,辛亥革命的風暴尚在太平洋和長江流域的環流中升沉孕育,剛剛棄醫從文、從仙臺來到東京的魯迅年僅
  • 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
    談到俄國的十月革命,許多人慣性思維便直接認為是在十月份發起的革命運動。可事實是,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當時武裝部隊以底層的勞動工人為主的無產政黨,包圍了臨時政府,並於凌晨佔領,最終以資本主義所組成的臨時政府潰敗而告終。
  • 1917年的俄羅斯革命是怎樣成功的?
    1917年的俄羅斯革命,由史達林,託洛茨基和列寧領導,推翻了一個無效的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並建立了剛剛起步的布爾什維克黨,殺死了數百萬人並永遠改變了世界。它後來被描述為「人民的意志」 。但俄羅斯是如何真正的革命?首先,三位領導人都不是俄羅斯人。
  • 激流網召開紀念馬克思200周年誕辰研討會
    2018年5月5日,是人類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200周年誕辰,這個日子我們應永遠銘記,為此,激流網於2018年5月6日召開研討會,以紀念這位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會議開始前,年輕同志們合唱了一首《華沙工人歌》。《華沙工人歌》是流傳於俄國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一首戰鬥歌曲。
  • 從俄國和波斯的四百年恩怨,看伊斯蘭革命後,蘇聯同伊朗的和解
    1651~1653年,俄國在北高加索的達吉斯坦地區擴張,最終被強大的波斯重甲騎兵擊敗。  1722~1723年,俄國趁波斯中衰之際,出兵攫取了波斯北方的吉蘭等地,但納迪爾沙隨後領導波斯軍壓制了俄國,1732年《拉什特條約》籤署後,波斯收復失地。  1796年,俄國和波斯愷加王朝發生戰爭,最終雙方平局。
  • 甘肅紀念習仲勳誕辰100周年 習遠平回顧父親往事
    甘肅省舉行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  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   10月9日,甘肅省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與會代表參觀兩當兵變紀念館。高檣 張子恆 攝   10月9日,甘肅省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暨兩當兵變歷史地位座談會在隴南市兩當縣舉行。
  • 薦書| 汪暉《世紀的誕生》(「20世紀的中國」第一部)
    在這個意義上,將世紀或20世紀本身作為對象,既是將這一時勢觀建構為一種能動的力量,同時也是將其從普遍的和客觀的位置上解放出來的努力。——汪暉汪暉,1959年生,江蘇揚州人。曾就學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現為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中國現代文學和社會理論等。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歷史常識俄國十月革命
    由於各方面的因素交織,一場革命已經不可避免。當然革命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都要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具體的鬥爭歷程。(一)「二月革命」1、過程:1917年3月,革命爆發,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魯曼諾夫王朝(1613—1917)。這次革命爆發在俄歷二月,所以被稱為「二月革命」。
  • 「十月革命」50周年紀念版澤尼特Zenit 3M單反照相機!前蘇聯製造!
    今天向各位介紹的就是一款前蘇聯為紀念「十月革命」50周年而推出的Zenit 3M單反照相機。這臺紀念版相機相對於普通版的Zenit 3M而言,主要是相機頂部為一個軍艦形狀的特殊標誌。雖然稍微暗淡了些,不過可以很輕鬆的看到1917-1967的字樣。這應該就是那艘拉開「十月革命」幕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身影。
  • 《諸世紀》神秘的預言詩集,預言幾度應驗
    努斯特拉達木斯於1503年生於法國普羅旺斯的聖雷梅,曾在醫學院求學。他可以說是近代醫學的始祖。他第一個發現了血清。他醫生的身份,可能已經被人們忘記,但他預言家的身份,知道現在給人們以神秘。他的預言奇書《諸世紀》在1781年曾經遭到羅馬教廷禁書目錄的譴責,然而兩百多年後,這部預言書卻傳遍整個西方世界。《諸世紀》這部奇書用押韻的詩體寫成:每四行一小節,每100小節預言一個世紀。
  • 紀念彭湃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海豐舉行
    新華網廣州10月22日電 為深切緬懷彭湃同志的光輝業績和革命風範,進一步弘揚彭湃同志革命精神,經廣東省委報中央有關部門批准,10月22日,汕尾市委、市政府和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在海豐舉辦紀念彭湃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 「世界史·俄國卷」俄國農奴制改革、一戰、列寧與俄國十月革命
    1853到1856年,克裡米亞戰爭,俄國與土耳其之間的戰爭,變成了俄國與英法土的戰爭,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英國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的工業國,法國19世紀中期基本完成工業化,克裡米亞戰爭中,俄國這個封建小農經濟為主體的國家,它面對的是兩個世界級排名第一第二的工業國,1853到1855年英法打敗俄國,轉過頭來1856到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 從1861到1917,俄國經歷了什麼?
    如果說俄國在現代化歷史發展進程中在政治領域的進展是十分有限的,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國總的來說仍是一個封建專制的國家,沒有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那麼在經濟領域的現代化還是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實現了由封建農奴制經濟向現代化工業經濟的轉變。
  • 隆重紀念華國鋒同志誕辰100周年
    16日,逝世於2008年8月20日,近日華國鋒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華新語注意到今天的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紀念大會的新聞。華國鋒同志在70年的革命生涯中,對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和偉大事業堅貞不渝,對黨和人民無限熱愛,始終以黨的事業為重,為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華新語2019年在山西昔陽縣的大寨紀念館注意到那裡有許許多多華國鋒同志的介紹材料。
  • 【紀念一戰100周年】斐迪南大公遇刺始末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的紀念日,世界各地都在舉行活動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性時刻,而提到一戰就不能不提費迪南大公,他的遇刺成為了一戰導火索
  • 一場革命讓俄國損失近600萬平方千米土地,出現了十幾個獨立國家
    說起俄國,我們知道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國的國土面積為1709萬平方千米。俄國的國土面積幾乎是第二名加拿大和第三名我國的國土面積之和。不過這並不是俄國面積巔峰時期,歷史上的俄國面積比現在大得多,後來因為很多事情面積不斷減少。其中讓俄國面積減少最快的一件事就是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