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個「竹」一旦!

2021-02-18 城市觀察者

自古以來,竹子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竹,外直中通,襟懷若谷,玉竹臨風,載文傳世,亦是風雅的象徵。

在雨水充沛的成都平原,竹子更是從未離開過巴蜀人的日常生活。成都平原竹資源豐富,它既是院落內觀賞價值極高的植物,在農耕時代更是實用性極強的生活用具,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竹編藝人為竹子賦予了更高的藝術價值,不僅實用更追求一定的觀賞性。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

實用性和美學兼具的竹編

竹編工藝品分為

細絲工藝品和

粗絲竹編工藝品

其中瓷胎竹編

是成都傳統手工藝四大名旦之一

瓷器是中國十大國粹之一,竹編則被譽為「指尖上的國粹」,兩者完美融合的產物稱為「瓷胎竹編」。瓷胎竹編,又稱「竹絲瓷胎」「竹絲扣瓷」,於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傳名錄。

瓷胎竹編是成都地區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以瓷器器皿為胎,以纖細如髮的竹絲和柔軟如綢的竹蔑為材料,從制絲到編織全部是手工操作,起源於清代中葉,當時主要用做貢品。五十年代經重新發掘、恢復生產。

晚清道光年間,成都的一位民間手藝人張國正想要製作更精緻的竹編器具,他將竹篾、竹絲劈得越來越細,以至於沒有了骨力難以成型,於是乾脆用瓷器、漆器作為底胎,將竹編依附在底胎上。他的創新讓竹編技藝從無胎成型進入有胎依附的新階段,讓原本實用為先的竹器開始追求美觀和觀賞性,「竹編」也從一門民間手藝,步入了工藝美術的行列。張國正的作品很快得到各界重視,不僅被作為貢品送入宮中,還在1916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得了銀獎。光緒年間,成都勸業局設立細蔑科,聘請張國正傳授有胎竹編技藝,這就是瓷胎竹編的雛形。

瓷胎竹編,是竹編手工的藝術升華與傳承,以其精美絕倫的編制工藝,與銀、漆、繡一起,作為成都傳統手工藝四大名旦,成為成都乃至中國的一張文化藝術名片。

瓷胎竹編製作工藝非常嚴苛。

選材上嚴格選擇三年無斑的慈竹,這種竹子柔軟纖細、質地緊湊、長寬比較大、含水率高,是非常適合劈蔑 、最適合編織的竹種。

經過繁瑣的竹條剝皮和抽絲等環節,嚴選出上等竹絲,素有「百斤竹子,抽絲八兩」之說,可見選材嚴苛的程度。經過刮青絲、通心、破篾、蒸煮、炭烤、染色等工序使竹編原材成型。

加工製成的竹絲,也稱「緯絲」。製成的竹絲斷面全為矩形,在厚薄粗細上都有嚴格要求。厚度僅為一兩根頭髮絲厚,寬度也只有四五根髮絲寬,細之又細,根根竹絲都通過勻刀,達到厚薄均勻、粗細一致的要求。

成都瓷胎竹編除需要竹絲外,還需要稱作「經」的竹蔑。「經」是細長薄片條,做內部骨架。「絲」繞「經」織,經緯交錯。

瓷胎竹編工藝品的編織技藝要求高、難度大,在製作過程中匠人全憑雙手和一把刀(鑷子)進行手工編織。

在編織過程中,從起底、翻底、翻頂、鎖口的全部工序都要求不出現竹絲接頭,不出現絞絲、疊絲等技術差錯,始終保持經蔑緯絲比例勻稱,給人以一氣呵成之感 , 所有接頭之處都做到藏而不露,不藉助膠水或別的工具,讓竹編緊貼瓷胎,細密緊實、渾然天成的編織方法名為傳統的「細密編」。

成都瓷胎竹編的竹編工藝也在不斷改進。在編織技藝上,除了保持傳統的細密編之外 ,竹編藝人又創造了特細編、疏編、疏密結合編、元心起花、弧形鎖花,以及條花、格花、鏈花、浪 花、別花、穿花、貼花、漏花等10多種新工藝。

按工藝不同瓷胎竹編產品分為普通編織和特殊編織。

普通編織以古銅色的烤絲為主,配以簡單的幾何圖案。特殊編織則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技藝,使用各種不同的色彩製作出千變萬化的圖案效果,主要有疏編、疏密結合編、破經編、換經編、浸色編、浮雕編、立體編等2 0多種。

採用特殊編織方法可製作出山水花鳥、飛禽走獸、人物故事等惟妙惟肖的圖案等成千上萬的精編圖案。竹編藝人的編織絕技與智慧在此一覽無遺。比如,竹編畫!

竹編畫優選竹節長度為 60 ~ 80 cm、竹絲柔軟的優質竹材( 多為慈竹) 為原料,經過: 選竹→砍竹→ 剔竹→鋸竹→刮青→齊口→開塊→分篾→刮篾→蒸 煮→染色→分絲等工序,製成寬度為 0.2~2mm 的竹絲,再將竹絲經緯按圖稿進行交織,形成特定組織規律構成的圖案,是富有四川特色的傳統手工藝 品。由於竹絲的長度有限,大幅作品通常採用經緯均傾斜 45°角斜向編織。

為了增強藝術效果,瓷胎竹編使用一些特殊的著色工藝,把竹絲製成橙、 黑 、紅、綠和青藍或紫色,採用這幾種顏色以及竹本色絲來編織圖案。其中最具特色的著色工藝有烤色技藝五彩繽紛的染色工藝,這些都是成都瓷胎竹編所獨有的。成都瓷胎竹編使用五彩絲編織出了眾多圖案,簡單的有俗稱「城牆垛垛」 的簡單花邊,複雜的有多變的幾何圖案、提花圖案、隱花圖案和山水花鳥等自然圖案。

由於歷史悠久,獨有的著色工藝和編織技藝多樣化,使成都瓷胎竹編的品種眾多,並隨著時代變遷不斷進行調整。從清代編織漆器飯盒、水煙壺等貢品,到當今注重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瓶、壇、罐、具等,兼具遠觀大方與近賞雅致風格,既可作生活用品,又可作為欣賞用的工藝品,常成為出口工藝品、展品禮品、旅遊紀念品。

現如今,成都的寬窄巷子等文化地標也有瓷胎竹編的藝術品展覽、售賣。

無瓷胎竹編從字面不難理解,即脫離瓷體獨立編成。

它是用竹條篾片編成的生活用具和觀賞陳設品的竹編工藝,這也是我國較早的竹編工藝。製作過程是先將竹子剖削成粗細勻淨的篾絲,經過切絲、刮紋、打光和劈細等工序,編結成各種精巧的竹類用品。常見的粗絲竹編工藝品比較多的分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中以竹籃、竹簍、竹筐比較普遍。

生活類的竹編雖然以服務日常生活為主,但是選材、編織要求也非常嚴苛。

成都竹編在前期的選材和後期的編制過程中都必須精益求精。選材上,精心選擇生長三年左右的慈竹,採用中間一段顏色一致,節長質細的部分。

精選的竹杆要先經過第一道刮青工序,竹表面的青絲被刮去,露出的部分易造型、上色;

刮青以後,就要經過第二道通心工序,用長長的鋼筋戳入竹筒內部,來來回回將竹杆內部掏空。接下來是晾曬、打磨、造型……。竹編工藝品製作成型後,還要用藥水一一浸泡過,預防害蟲的侵蝕,最後才上市銷售。

成都茶館常見的竹桌、竹椅,還有現如今日常生活中的簸箕、菜籃等都是粗絲竹編,竹椅的整體架構都是整竹做成,用竹做成的生活用具,讓生活與自然更近了一步。

除了生活用具,藝術家總會在自然的東西中找到美的歸處。

將傳統工藝和現代時尚設計相結合,從而製作出新穎精緻的各類燈具、茶具、花器、杯盤盞碗等美麗實用的家居用品裝點家室,讓竹子的美在生活的點滴中延續。

道明竹編是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據《華陽國志》介紹,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道明人就已經開始種竹和使用竹了。穿越2000年時光,歲月更替,光陰流轉,道明人在自己的天地裡始終如一靠著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傳承,讓竹編成為川西乃至成都平原不可取代的獨特文化藝術符號。

道明鎮的竹編技藝以經緯紡織法為主,再貫以穿、 插、鎖、纏、套等多種技巧,能生產出多種多樣的生活用品。除了竹編生活用品,道明竹編還涉及到瓷胎竹編、產品包裝、竹編工藝品,還有一系列的平面竹編。

傳統工藝要想走得更長遠,應該和當下的流行文化結合,而道明竹藝村便是典型的例子。

道明竹藝村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後,基於鄉村發展模式推動傳統手工藝向現代化轉型,村內的自然生態、產業業態、文化形態三態互生的理念在此「呼之欲出」。

先後打造出竹編手工藝品展覽館、竹編手工體驗館、竹編個人工作室、竹裡民宿、見外美術館、來去酒館等,進一步將竹藝村打造成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並存的產業地。

如今的道明竹藝村已是成都的網紅地,不僅是市民周末出遊的熱選之地,也是研學教育的場所。在這裡,暫別城市喧囂,漫步田園,遊走在一座座風格各異的林盤院落之間,是難得的享受。

▲《蜀·竹—道明竹編》

小時候很多人家裡都有一兩個竹編容器,裡面裝滿了果子、豆子、糕餅小零嘴兒,這樣一個小小的容器,承載了歲月的美好和溫暖。

如今,竹編品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樂趣。

編輯:母曉嵐

資料參考: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崇慶縣委員會編.崇慶文史資料選輯第 5輯[M],1987.

[2]席晴琴,李永春.崇州市道明竹編現狀及發展趨勢.

相關焦點

  • 成都大熊貓基地景觀竹被刻字 景觀竹被刻劃得傷痕累累
    成都大熊貓基地景觀竹被刻字 景觀竹被刻劃得傷痕累累時間:2020-10-21 12: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都大熊貓基地景觀竹被刻字 景觀竹被刻劃得傷痕累累 近日,有網友發現,在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道路兩旁種植的各類景觀竹遭遊人惡意刻劃,很多竹子上寫滿了字跡
  • 成都繪製美麗竹林風景線 除了清幽風景還要打造百億竹產業
    根據《實施意見》,到2022年,成都市竹林面積達到110萬畝;建成現代竹產業園區4個;創建省級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縣2個;規劃建設竹景觀元素的公園和街區100個、竹特色鎮10個、竹產業特色村示範點10個;保護與修復川西林盤1000個,著力打造竹主題川西林盤100個;建設竹元素天府綠道500公裡、翠竹長廊5條;以竹為載體的生態旅遊達3000萬人次/年,成都市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 成都有座低調公園,以竹而聞名,曾是地標性建築,如今卻遊人罕見
    說起近幾年中國熱門旅遊城市,成都,重慶,西安一定榜上有名,而且這三個地方的交通都比較便利,一天就可以往返這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到處都是美景和美食。無論你去哪個城市,旅程都是完整的。這三個城市成為網紅城市後,也一直在不斷發展,現在景點也越來越多。
  • 成都最大竹主題公園多處景觀竹遭刻字
    成都最大竹主題公園多處景觀竹遭刻字 (1/10) "← →"翻頁
  • 成都大熊貓幼仔上演鑽竹筐 調皮可愛萌翻遊人
    成都大熊貓幼仔上演鑽竹筐 調皮可愛萌翻遊人 2019-10-12 19:19:55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1/5
  • 四個方面立「竹」 四川青神成為全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
    會議宣讀了第一批四川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現代竹產業園區、竹林小鎮名單。眉山市青神縣獲四川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青神縣瑞峰鎮被評為四川省竹林小鎮。作為首批竹產業質量發展縣,全省僅有4個縣獲此殊榮,青神為何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全省竹產業發展的一個樣板?
  • 成都大熊貓基地景觀竹被刻字​,網友熱議:文明出遊已經講了多年...
    虎撲10月21日訊 近日,有網友發現,在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道路兩旁種植的各類景觀竹遭遊人惡意刻劃。新聞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近日,有網友發現,在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道路兩旁種植的各類景觀竹遭遊人惡意刻劃,很多竹子上寫滿了字跡,一些情侶還在竹子上刻著名字。景觀竹被刻劃得傷痕累累,路過遊客也看不下去,紛紛呼籲愛護環境、文明出行。
  • 25個竹構花園在桂溪生態公園亮相,先睹為快→
    來自全國20個高校的25支團隊在成都高新區桂溪生態公園搭建了25個各具特色的竹構花園,今天起至11月24日,全部作品將面向公眾開放展覽。 25個竹構花園在桂溪生態公園亮相25個花園將建造在成都桂溪生態公園東園草坪區的「花園奇想」板塊內部的展覽區,分為竹構花園區和邀請賽區2個片區。每個花園建造基地面積16m⊃2;。
  • 成都有個世外桃源景點,又稱竹子公園,女性遊客感到欣喜十足!
    文物區有三大特色景點,一是薛濤紀念館和薛濤井等文物遺蹟,二是以望江樓為主的清代建築群,三是竹陳列館。開放區則是以竹、茶、餐飲為主的園林景觀休閒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什麼說這個景點女性遊客更會感到欣喜十足呢?主要原因就是這個公園和一個女詩人有關,薛濤!
  • 唐朝文化界對竹的另類態度:杜甫罵惡竹,李白說野竹,王維稱幽篁
    插圖:《明皇幸蜀圖》局部 李昭道(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杜甫罵竹,其原因在這首詩《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注1】最後兩句道明: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老杜說的「三年」,其實是有些誇張。
  • 視頻 | 25個美麗的「竹構花園」 這個周末就去桂溪探秘
    四川在線記者 韋唯 攝10月23日,成都桂溪生態公園東區草坪上,25個別具造型的竹構花園競相「綻放」,引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當日,「2020年成都公園城市國際花園節暨第三屆北林國際花園建造節據介紹,在本次建造節活動中,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7個已經篩選出的獲獎方案和8個川渝本土高校邀請團隊方案,共25個團隊通過搭建竹構花園的方式進行作品展示,每個花園作品建造面積16平方米。
  • 望江樓公園,為紀念唐代女詩人而建起,也因為竹而被稱為竹的公園
    成都,又稱錦城,也是天府之國。在成都的天氣中,最多的是雲霧蒙蒙,而且,日照時間也短。這樣,也總是給人一種很仙兒的感覺。當然,要是在有竹林的情況下,整體感覺會更好。恰巧,在成都,有一個地方就是這樣,而且,人們稱這個地方為「竹的公園」,可想而知,這裡的竹子是有多少。
  • 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公園城市美麗竹林...
    規劃建設竹景觀元素的公園和街區100個、竹特色鎮10個、竹產業特色村示範點10個。保護與修復川西林盤1000個,著力打造竹主題川西林盤100個。建設竹元素天府綠道500公裡、翠竹長廊5條。以竹為載體的生態旅遊達3000萬人次/年,全市竹產業年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二、保護竹資源,提升竹質量(四)強化竹林資源保護。
  • 揚州竹譜又添6個新成員!揚州古代究竟栽的什麼竹?
    這也意味著,揚州「竹家族」多了6成員。竹是揚州城鄉的常見植物 「現在,揚州各景區、公園、綠化帶、苗圃等地方的竹子種類有130多種。揚州大禹風景竹園培育的6個「新竹」分別是羅漢紫竹(新變型)、大禹早竹(新變型)、揚州紅竹(新變型)、黃條花哺雞竹(新變型)、黃槽甜筍竹(新變型)、花杆白葉灰竹(新變型)。
  • 成都有個漂亮的竹子公園,老人能夠免票入園,卻有大媽悄悄挖竹筍
    在空閒的時候喜歡各地走一走、旅旅遊,成都就是很多人比較喜歡去的城市之一。成都位於四川省,是四川省的省會,在成都平原的腹地,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自古以來,成都都是一個富饒的地方,文化歷史悠久,各種名勝古蹟也是數不勝數,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成都的生活相對於其他大城市來說是比較慢的,人們可以在這裡享受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喝喝茶,聊聊天,感受一下自然美景。
  • 四川下「竹」功夫建竹林風景 做大做強「竹產業」
    劉忠俊 攝   四川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至2019年,該省通過調整支出結構,統籌中央、省級相關專項資金2.2億元人民幣(下同),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支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2019年,四川啟動建設19個竹產業重點培育縣和5個現代竹產業園區,推動建成翠竹長廊、竹林大道17條、370公裡,認定竹林小鎮6個。
  • 我們該如何區分米竹和鳳尾竹,米竹的如何養護,下面就來看看吧
    有些喜歡養竹子的人,而米竹因為矮小而更受花兒的歡迎,所以有很多的人都想知道如何種植盆栽,在養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的事情,下面我們我們就看看米竹的盆景的養護吧?米竹不必每年更換花盆,通常每兩年換一次盆,盆栽土壤有一份腐葉土、05份花園土,少量的河沙和糠枇組成。針對這個問題,應該在盛夏的陽光下遮蔽米竹,並想周末環境噴水,主要是避免竹葉幹,竹子的施肥量比較薄的多,一旦過多就是致命的。春秋兩季施肥,只要是幫助發芽和生根,很多買米竹的朋友被一些商家引推薦為鳳尾竹的所有的微型竹,但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米竹和鳳尾竹的區別在哪裡。
  • 李智綱:文人與竹
    對於竹的讚美、偏愛,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現象,它遠遠超出竹子本身的價值。竹富有各種感情,她虛心、有節、挺拔、正直、四時如一,即"有君子之風。"世人皆知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並稱"四君子"。其實,大自然中,草木本無情,而是文人之情賦予山川草木,借物抒情而已。
  • 知見詩社|《成都竹風景》
    成都竹風景作者:楊虎「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好像是氣候使然,其實乃精神相投,自古以來,成都平原上的人們便喜歡栽竹。翻開唐詩,首先映入眼裡的,是浣花溪畔草堂裡一代詩聖吟詠春筍的詩句: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那時春色旖旎,草堂四周風骨清奇的竹引來俗客蜂擁。
  • 居有竹食有竹,日常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竹子
    竹在實際生活上也是與人類生活關係最密切的植物,幾乎全身都可利用。除了可以作圍籬,葉子也可以包粽子,鮮嫩的竹筍可食用,也可以就地剝葉,蒸煮與發酵,再曝曬後做成筍乾。「新筍已成堂下竹」之後,所有的竹子都可作建築、工藝品、家具的材料。臺灣鄉下以前有很多「竹管厝」,就是隨地取材竹子蓋的。家裡的桌子、椅子、床鋪、嬰兒車,童玩、竹編籃、紙張也都可以用竹子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