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3期:《大秦賦》傳詔為何用泥封起來?

2020-12-26 西部網

《大秦賦》中的官職和地名有何依據?劇中傳達詔命為何要用泥塊封起來?

12月17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邀請秦封泥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瑞作為主講嘉賓,作了一次關於秦封泥的實地探訪和揭秘,185.7萬人次網友觀看了本次視頻直播。

直播不僅解答了網友對劇情的一些疑問,更是直觀展現了秦代實行「三公九卿」官制和「郡縣制」的真實歷史和文物證據。

劇中使用封泥的形式 專家稱尚未發現

《大秦賦》劇中,嫪毐在鹹陽發動叛亂,消息傳到雍城,正在準備加冠親政儀式的嬴政問生母趙太后該如何處置?因嫪毐坐大是太后趙姬一手造成的。在這種情勢下,趙姬不得不發話:如果造反就是死罪,該當剿滅。

於是嬴政讓人當眾宣讀了他親手書寫的兩道剿殺叛賊的詔命。之後,帛書被裝進一個筒狀器物,用繩子綁紮後又用泥塊封了起來,在泥塊上面分別蓋上了秦王印和太后印。詔命傳到鹹陽時,相府已被嫪毐叛軍包圍。為把詔命傳進相府,昌平君羋啟把裝著詔命、帶著封泥的筒狀器物隔牆扔進了呂不韋的相府。

劉瑞表示,劇中形象展示了封泥的使用過程,「但是我們看到的都是用於簡牘的封泥,帛書類的這種形式的封泥,我們還沒有發現。簡牘是用線串起來的,使用封泥時是捲成一捲兒用繩子綁紮,在繩頭處用封泥裹起來蓋印,這種形式是最多的。還有一種是把簡牘放在囊裡頭,然後用繩子把口紮好再用封泥。但像劇中這樣使用器物裝起來,並在外面用了兩個封泥的形式,我們還沒見過,另外也沒見過這麼大的封泥。」

封泥用來做什麼?是如何發現的?

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工作人員喬亮、何全喜介紹,博物館藏有秦封泥781枚,館內展陳的有245枚。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枚,國家二級文物15枚。這些秦封泥都來自於西安城西相家巷村出土的秦封泥。這批秦封泥的發現,是繼秦兵馬俑、秦簡牘之後的又一重大的秦地下文物的發現,對研究秦代的歷史、地理、官制、璽印等方面有重大的價值。

那麼秦封泥究竟是如何發現的,使用時期在什麼年代?

劉瑞介紹,1822年在四川,有人挖山藥窖時出了一批,當時人們都不認識,拿到北京後,大家還以為是印範子。清代金石學家、藏書家劉喜海的《長安獲古編》裡頭收入了關中出土的封泥,他據《續漢書·百官志》始定為封泥。劉喜海是1852年去世的,那時《長安獲古編》尚未出版,但已編好了。所以,關中出封泥的時間和四川出封泥的時間差不多,能稍微晚一點。之後山東臨淄又陸續出土了大量的漢封泥,這時大家已基本認識了,但名稱還沒確定,有人叫封泥,有人叫泥封,後來才確定為封泥。

▲博物館工作人員何全喜演示封泥使用

封泥主要是用來封緘,起保密作用。更早期的封泥沒有太多發現,戰國時期的比較多,漢代是使用高峰。再往後隨著紙張的發明使用,封泥的數量越來越少。到了唐代,在大明宮遺址還發現有陶罐子上的大封泥,但作為封緘簡牘的封泥已基本上不存在了。總的來說,封泥使用的年代主要是秦漢,基本可分為封器物的、封簡牘文書的兩種。今天去郵局有時還能看到一堆信件被放到一個大白布袋子,然後用鋼絲扎口並使用鉛封,鉛封其實沿用的就是封泥的形式。

▲博物館內模擬用封泥封緘的陶罐

封泥發現少,原因有幾方面。就像今天對文書的銷毀和管理一樣,古代對文書也有集中銷毀和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挖坑集中掩埋。如果在官署區沒有發現,自然是不會發現的。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官署遺址裡都有,只在官署區極少的地方有。極少的情況下才會在其他地方有零星發現,比如說湖南長沙軑(dài)侯墓(即馬王堆漢墓)裡發現有封器物、封箱子的封泥,上面蓋有「軑侯之印」。

為何相家巷出土大量秦封泥?秦在那裡應有大量建設

劉瑞介紹,博物館展陳的秦封泥是在西安城西北六村堡街道的相家巷村附近出土的。這批秦封泥最早是1995年春夏老百姓在農田裡幹農活時發現的。後來進行了多次考古發掘,迄今統計可能已發現了兩萬多枚秦封泥。

為何會在這裡發現秦封泥?秦人從櫟陽遷都鹹陽後沒多久,就開始向渭河以南發展了,當時渭河以南還沒有漢長安城。漢代的長樂宮,原來是秦的興樂宮。包括章臺宮在內,秦在渭河以南有一系列宮殿。相家巷村發現秦封泥的地點,在漢代桂宮的東北角,從現在的發現來看,秦代在這個地方應該有大量建設。

「相家巷村出土的這批秦封泥,是非常重大的發現。在相家巷村發現大量秦封泥之前,孫慰祖先生在出版《古封泥集成》時,把之前出土的所有封泥進行了整理,能夠明確的是屬於秦代的很少,只有一二十件。然而從相家巷發現秦封泥到現在為止,據我統計已有兩萬多枚秦封泥。而漢代400年裡出土的封泥也僅有兩萬枚左右。短時間裡能有這麼大量的秦封泥發現,有賴於相家巷。這些秦封泥的發現,既印證了秦人的文書管理制度,也印證了一個說法,說是秦始皇非常勤政,每天晚上批公文是以多少斤、多少擔來算的。他有大量的文書閱讀,自然會有大量的封泥遺存。」

「右丞相印」為國家一級文物 始皇帝信璽封泥在日本

博物館對直播給予了大力支持,允許拿出國家一級文物「右丞相印」的秦封泥仔細近看。劉瑞老師帶著手套,把這塊秦封泥小心翼翼地放在手心裡。

▲國家一級文物「右丞相印」放在手裡的大小

▲國家一級文物:「右丞相印」秦封泥

這是一塊近正方形的薄泥塊,正面是秦小篆的「右丞相印」印痕,後面不平,有明顯的使用痕跡。何全喜介紹,秦封泥尺寸普遍為邊長2.4釐米的近正方形。這件「右丞相印」封泥和旁邊的「左丞相印」封泥都是單獨展陳的,「右丞相印」封泥為國家一級文物,「左丞相印」封泥為國家二級文物。

劉瑞介紹,左右丞相的秦封泥還並非已發現的地位最高的封泥。之前還發現過蓋有「皇帝信璽」的可能是始皇帝印璽的秦封泥,現藏於日本,出土地不詳。

▲蓋有「皇帝信璽」的秦封泥,如今藏在日本(劉瑞老師提供)

在《大秦賦》中,呂不韋被稱為「相邦」。呂不韋下臺後,嬴政用羋啟、隗壯為左右丞相。劉瑞介紹,從秦代開始設丞相,丞相主要是輔佐皇帝。分設的左右丞相應該基本上平級,也可能會略有高低。

但「相邦」和「丞相」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否「相邦」為口頭稱呼,「丞相」為正式官職?劉瑞表示,文獻記載確有「相邦」,但還沒見過相關的秦封泥,這確是一個問題,到現在還沒解決。「我覺得應該有相邦之印,但這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問題,希望以後能有所發現。到了西漢早期因為要避劉邦的諱,相邦改稱相國,原有屬邦也改稱屬國。」

李斯、王綰等人做過的官,在這兒能看到封泥

劉瑞表示,秦代實行「三公九卿」官制,這個制度的核心實際上就是從丞相令,用職官來處理政事。

在「三公」中,丞相是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後來的國家總理。秦國出任丞相的人均要封侯爵,如呂不韋被封「文信侯」。《大秦賦》中,在呂不韋之後當過秦國丞相的還有隗壯、羋啟、王綰、李斯。秦二世時的丞相是趙高,因是閹人,被稱「中丞相」。

御史大夫監察百官。秦創設的御史大夫,是中國古代專門監察制度的開端。御史大夫為副丞相。下設的兩個屬官是:御史中丞、御史丞。其中,御史中丞領導侍御史和諸郡監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照官員日常行為規範彈劾朝廷百官。做過御史大夫的馮劫,曾在秦滅六國平天下後,和丞相王綰、廷尉李斯等人,為秦始皇商議稱號。

太尉(國尉)是掌管軍務的最高長官。在《大秦賦》劇中,擔任秦國國尉的是魏繚,又稱尉繚。王翦也擔任過國尉。

「九卿」則遵從丞相的政令,處理國家事務。九卿一詞是概說,實際職官數不止九個,是分門別類負責具體的事情。

奉常是掌管國家宗廟祭祀禮儀的。館內封泥有「奉常丞印」,屬官封泥有「泰醫丞印」、「泰醫左府」、「泰醫右府」等。

郎中令相當於秦王的秘書處和警衛處。下設屬官中,大夫負責議論,如諫議大夫;謁者負責賓客迎送、接受百官奏事,王綰曾擔任此職;郎多為待選官員,李斯初入秦國官場時身份就是郎。趙高曾當過郎中令,他的身份是太監,形成了很大的權力,後來成為秦代二世而亡的關鍵人物。展陳的封泥有郎中令屬官「中謁者」、「謁者丞印」、「中謁者府」、「西方謁者」等。

▲郎中令屬官「中謁者」封泥,王綰曾任「謁者」

衛尉掌王宮諸門屯兵,一般是皇帝信任的武將擔任。衛尉下設屬官有:公車司馬令,掌管國家公共車馬,安排朝廷用車;衛士令,統領諸宮門衛兵,安排宮門守衛。《大秦賦》劇中,秦莊襄王嬴異人病重,華陽太后幽禁秦王,這時的衛尉為羋氏族人擔任,阻擋呂不韋等人入宮。展陳的封泥中有「公車司馬丞」。

▲衛尉屬官「公車司馬丞」封泥

太僕掌管皇家車馬,趙高曾擔任此職。秦人以給周王養馬起家,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很重視養馬,在秦封泥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和車、馬有關的職官。比如:「中車府丞」、「騎馬丞印」、「泰廄丞印」、「章廄丞印」、「御廄丞印」、「宮廄丞印」、「中廄丞印」、「小廄丞印」等。

▲左上角起:「小廄丞印」、「宮廄丞印」、「右廄丞印」、「中廄馬府」

廷尉是國家最高司法長官,掌刑獄,下設屬官廷尉丞。在《大秦賦》劇中,隗壯、李斯曾先後擔任過廷尉。展陳的封泥中就有「廷尉之印」。

▲「廷尉之印」封泥,劇中李斯曾擔任廷尉

典客是掌管外交的,在漢代稱鴻臚寺,負責重要外交事宜。

宗正掌管皇家親屬及登記宗室譜牒,展陳的封泥中就有「宗正」。秦國還設有專門法令來處理宗室犯罪之人。在《大秦賦》劇中,嬴政讓公子贏傒擔任「駟車庶長」掌管宗室事務。

▲「宗正」封泥

治粟內史掌管國家各種穀物糧食、金銀玉器的貯存,相當於國家司庫。

少府是給皇帝服務的,掌管君王的私產,負責秦王的日常生活起居,下設各種官吏,各司其職。秦封泥中,和少府相關的職官,種類和數量是最多的。展陳的封泥中有:「少府」、「少府幹丞」、「少府工丞」,此外還有負責具體事務的屬官封泥,比如給皇帝洗浴提供服務的「尚浴」、「尚浴府印」,負責膳食的「御羞丞印」、「中羞丞印」、「中羞府印」,負責服飾的「尚衣府印」、「尚冠府印」、「尚佩府印」等。

▲左為「尚衣府印」封泥(殘),右為「尚浴」封泥(殘)

秦人「九都八遷」的腳步,秦封泥也有體現

在《大秦賦》中,經常出現嬴政處理朝政的章臺宮。博物館內就展陳有印著清晰的「章臺」二字的秦封泥。劉瑞介紹,漢代未央宮的前殿一帶有可能就是秦代的章臺宮。

而秦人發展壯大的過程,在地名上亦有體現。秦人自西向東曾先後以九個地方為都,它們分別是:秦邑、西犬丘、汧邑、汧渭之會、平陽、雍城、涇陽、櫟陽、鹹陽。

▲「櫟陽丞印」封泥

在博物館展陳的封泥裡,就有與雍城、櫟陽、鹹陽三個地方相關的封泥,比如:「雍丞之印」、「雍工室丞」、「櫟陽丞印」、「櫟陽右工室丞」、「鹹陽丞印」等。

▲「鹹陽丞印」封泥

「鹹陽丞」相當於什麼?劉瑞介紹,相當於首都的副市長。主官應是鹹陽令,但在出土的秦封泥中,令的封泥極少,丞的封泥比較多。

▲「雍丞之印」封泥

在《大秦賦》中,嬴政需要離開鹹陽要到雍城去舉行加冠親政儀式,而嫪毐則趁機在鹹陽發動叛亂。嬴政為何非要到雍城去?劉瑞介紹,這是因為雍城有秦人的宗廟和「皇家祭天台」,雍城為都的時間也最長,所以舉行加冠親政這樣的大事,嬴政必須要到雍城去告訴他的祖宗。

▲「廢丘丞印」封泥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廢丘」的秦封泥。劉瑞介紹,秦末項羽自立西楚霸王,都彭城。背約「先入關中者王」,立劉邦為漢王,都南鄭。繼而三分關中,立秦三將: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轄鹹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轄鹹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轄陝北。這便是「三秦」的由來。在這裡,「三秦」中的「二秦」都邑廢丘和櫟陽,都有相關秦封泥。和櫟陽有關的秦封泥上文已列舉,和廢丘有關的封泥除了「廢丘」、「廢丘丞印」等還有很多,「我統計了一萬多枚秦封泥,其中和廢丘有關的有幾十個。」

由於鹹陽是秦的都城,和鹹陽相關的秦封泥是最多的。劉瑞說:「我統計了一萬多枚秦封泥,和鹹陽有關的封泥有140多件,而且以後隨著西安市相家巷村出土的那批秦封泥的發表,估計還會有大量增加。」展陳的秦封泥中有,除了「鹹陽丞印」,還有「鹹陽工室丞」、「鹹陽亭印」、「鹹陽亭丞」等等。

六國都城相關的封泥,邯鄲找到了三枚

在《大秦賦》中,除了秦都鹹陽之外,其他六國的都邑分別是:齊國的臨淄、楚國的郢都、燕國的薊城、韓國的新鄭、趙國的邯鄲、魏國的大梁。何全喜介紹,在館內展陳的秦封泥中,和其他六國都城相關的秦封泥,目前只有趙國邯鄲的三枚,分別是:「邯鄲之丞」、「邯鄲造工」、「邯鄲工丞」。

▲「邯鄲之丞」封泥

劉瑞介紹,邯鄲這個地名直到今天一直未改,在戰國時是非常重要的城市。秦始皇嬴政是在邯鄲出生長大的,建立了大一統的秦王朝之後,還曾回到邯鄲故地重遊。呂不韋也正是在趙國邯鄲做生意時發現了在趙為質的嬴異人,覺得奇貨可居,在嬴異人身上做了大量投資,這便有了後來的歷史故事。

劇中,嬴政念念不忘東出之志。何為東出?劉瑞介紹,在今陝西和河南之間有崤山和函谷關,崤山以東的地方被稱為「山東」或「關東」。當時,秦國相對於其他六國的優勢,主要是軍事發達,制度優越,經濟上其實並不發達,比如鹹陽的經濟就比不上臨淄。所以到了漢代,統治者開始把山東大量的人口遷到關中修陵邑,以達到「強幹弱枝」的目的,此舉使關中經濟在很短時間便有了很大發展。

展陳的關東諸郡的封泥中,有多枚現屬河南的地名,比如「新蔡丞印」、「穎陽丞印」等。何全喜介紹,館內還有「慎丞之印」,可能是秦汝南郡慎縣副職的印,在今安徽省穎上縣西北部。還有「堂邑丞印」,是東海郡堂邑縣副職的印。

劉瑞介紹,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設了36郡,後來隨著疆域的擴展又設了很多新郡,比如在嶺南設置的「象郡」等。在秦簡裡頭還發現了「洞庭郡」的名字,這也是原來沒有發現過的,所以有共48郡之說。館內展陳的關東諸郡地名的秦封泥,是秦人一步步向東發展留下的印記,也是秦統一後有效治理當地的實物證據。許多地名到現在為止可能只有一枚封泥,證明了當時確實有這個地方,是非常重要的歷史見證。

秦朝疆域有多大?劉瑞介紹,現在普遍認為是北邊到長城,南邊和東邊到大海,西邊到巴蜀的西部邊緣,相當於現在中國版圖的中心部分。今天的版圖基本上是清代最強盛的時候奠定的。

郡縣制奠定了我國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

劉瑞介紹,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廷議時討論採用分封制還是郡縣制。李斯力排眾議,最終決定採用郡縣制。之前的分封制,時間長了可能造成地方割據甚至反叛,實行郡縣制後這個問題就弱化了。

秦代實行的郡縣制,是由中央直接設郡一級職官,並在郡下設縣,分兩級進行管理。具體來說,就是在郡設郡守、郡尉、監察史,由郡守管理下屬各縣;在縣設縣令、縣尉、縣丞,由縣令管下屬各鄉;在鄉一級下設三老管理下屬各亭,三老分別是嗇夫、遊徼、有秩。亭設亭長,亭長管理下屬各裡,裡設裡長。秦末時,劉邦就曾在徐州沛縣擔任過「泗水亭長」。

秦開創郡縣制,對龐大的國家由中央實行集中管理,能夠直接調控各個地方的發展。郡縣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框架。不管後來怎麼變化,郡縣制都是主流。雖說漢代有分封,但皇帝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儘可能削弱諸侯國的力量,最後的主體還是郡縣制。明代西安有秦王府,這些王雖然封了,但還是由中央直接治理。所以在我國,從秦始皇統一開始,大一統始終是主流。

記者 馬虎振/文 張杰/圖(文物資料照片由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提供)

編輯:韓睿

相關焦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4期:追《大秦賦》訪櫟陽城
    在《大秦賦》小說原著中,第六章標題就是「櫟陽潮生」,講的主要事情就是衛鞅到櫟陽見秦孝公面陳長策。12月21日(周一)上午10時,「陝西文物探探探」與您相約一直播app,帶您實地探訪曾經的秦都櫟陽城。本期主講嘉賓仍將是劉瑞老師。劉瑞老師不僅著有《秦封泥集存》,是秦封泥研究專家,還曾參與或主持了秦漢櫟陽城考古。【主講嘉賓簡介】劉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漢唐研究室副主任,阿房宮與上林苑考古隊、華南二隊隊長。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2期:《大秦賦》中的章臺宮在哪裡?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最近正在熱播。兩千多年前的秦都鹹陽是什麼樣的?章臺宮、甘泉宮到底在哪裡?12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到秦都鹹陽城遺址進行了實地探訪。  230.5萬人次網友跟著「陝西文物探探」的直播鏡頭經歷了一次「穿越秦朝」。  一、秦都鹹陽城覆蓋範圍有多大?  跨渭河南北,許多重要宮殿兩岸都有分布  直播第一站來到了西鹹新區秦漢新城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站。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5期:秦人為何能一統天下?秘密可能就在這些...
    歷史劇《大秦賦》服化道很細緻,引發公眾對秦人髮型服飾、兵器甲冑、乘車戰車的高度興趣。但劇中展現的生活戰鬥細節,在考古上能得到證實嗎?  2020年12月28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邀請該博物院三位研究員作為主講嘉賓,結合這裡的出土文物圖片展和銅車馬等文物實物,為網友們講解了秦人髮型服飾、兵器軍械、戰車乘車的特點。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6期直播預告:本周三上午,約您看音樂文物,聽...
    陝西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一,也是樂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那麼古代中國有哪些樂器?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有什麼?它們是什麼樣子的,還能否演奏?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本周三(1月6日)上午9時30分,「陝西文物探探探」將走進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為您實地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21期直播預告:史前遺址石峁,會是誰的城?
    考古發掘這麼多年,考古人員在石峁遺址究竟發現了哪些文物?它們會帶給人們怎樣的驚奇?石峁遺址所在區域,會是誰的國?石峁遺址,又會是誰的城?  11月18日,「陝西文物探探探」將走進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陳列室,邀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石峁遺址考古隊副隊長邵晶,現場講解石峁遺址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以及由此對中國史前歷史的思考和感悟。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8期
    7月9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蒲城清代考院。隨著我們的鏡頭,有75萬網友一起參觀了這個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童生考試場所。現在是一座集研究科舉制度、展示科舉文物、宣傳傳統文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2019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院坐北朝南,現存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有大門廳、二門、甬道、東西號舍、官廳、倫秀堂、浴室院、東西廂房、內室、耳房等。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3期:古人如何認證汗血寶馬?
    西安文物資源豐富,在校園內挖掘到文物很平常,有人因此戲稱西安的高校屬於「古墓派」。那麼你知道在陝西高校中歷史最為悠久、考古專業和北大一樣有名的西北大學,在校園考古中發現了哪些寶貝?9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了西北大學博物館歷史館。
  • 【陝西文物探探探】陝西出土樂舞文物有多豐富?古代人如何記錄音樂...
    中國被稱為「禮樂之邦」,陝西是樂舞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那麼古代中國有哪些樂器?在陝西這片區域出土的音樂文物都有哪些?它們的聲音還能否穿越時空觸動現代人的心靈?1月6日,「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西安音樂學院藝術博物館,聚焦這裡的「唯寄歌舞寓長安——陝西古代音樂文物展」。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18期:大唐詩人在大明宮如何上班?
    10月28日下午,「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大明宮,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言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宮官署遺址考古領隊李春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講解員陳聰,作為穿越時空的「導遊」,實地探訪了一千多年前大唐詩人們的「上班地」。
  • ...22期直播預告:看《大秦賦》訪秦都鹹陽城 本周四邀您「穿越」秦朝
    最近,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正在電視和網絡平臺熱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秦人東出滅六國平天下的宏大歷史背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場面,甚至妝容髮型、建築居所等具體細節,都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再比如,《大秦賦》中嬴異人從趙國逃回秦國途中曾遭偷襲,呂不韋看了箭之後很快判斷想要傷害他們的是秦國人,因為只有秦國的箭簇、箭杆等是標準件,一部分壞了可直接更換。那麼考古發現的秦人弓箭和武器是怎樣的?12月10日(本周四),「陝西文物探探探」將赴秦都鹹陽城遺址,實地為網友探尋兩千多年前秦人留下的歷史遺蹟和實物。
  • 古墓豈能「想探就探」
    古墓豈能「想探就探」  ■何勇海  「探墓短視頻」滿足了大眾對古墓的好奇,有一定的文化普及意義,也有利於喚醒人們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但不可否認,這類短視頻的負面影響更大。  從文物安全上說,沒有專業的考古人員在旁引導與監督,一般人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很可能破壞墓葬本體和墓葬內文物。
  • 「陝西文物探探探」第9期:大唐進士白居易在大明宮的「職場生涯」
    7月15日,華商報文物報導融媒體傳播欄目「陝西文物探探探」來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官署遺址,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大明宮官署遺址考古領隊李春林、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講解員陳聰,以「大唐進士白居易在大明宮的職業生涯」為視角,探尋了古代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宮廷為官的日常上班情境,以及白居易工作過的地方曾經發生的令人驚悚的歷史事件。
  • 探探和陌陌哪個靠譜 探探和陌陌哪個更好用
    探探是一個基於大數據智能推薦、全新互動模式的社交App。那麼探探和陌陌哪個靠譜?探探和陌陌哪個好用?一起來看看吧。 而探探根據用戶的個人資料、位置、興趣愛好等信息,計算並推送身邊與你匹配的人,幫助用戶結識互有好感的新朋友。 陌陌:為約會而生的聊天軟體 使用人群:懷春女生都會用,不用管他們籤名寫的什麼,上這個軟體就是約會用的。 女生質量:高顏值女生、渣女、各種牛鬼神蛇鬼妹等等。
  • 【陝西文物探探探】漢代王陵陪葬有多豪?「父子家國」背後有著怎樣...
    他們死後的葬儀是怎樣的,為何要「穿」著玉衣到另一個世界?習慣了以帝國古都視角看天下的西安,近日迎來了一場特別的展覽:「父子家國——漢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陝西文物探探探」走進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邀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副院長畢勝,和參與本次展覽策劃的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助理館員田厚嘉,為42萬網友進行了一場「看文物、聽故事、長知識」的現場直播。
  • 探探直播平臺前景人氣怎麼樣?探探好播嗎?
    探探直播平臺前景人氣怎麼樣?探探好播嗎?2020年上半年度,新起直播服務平臺連續出現,探探是最受業界關心的一個。從探探內側直播作用、徵募幫會迄今,早已快以往4個月的時間了。第一批入場開拓者的幫會和主播們,也已相繼取得了經營成績表。想做主播的可以關注我或百度搜:海星公會。
  • 探探如何用配樂音質好 探探主播直播用什麼軟體放伴奏好
    探探如何用配樂音質好?主播直播時用什麼軟體放伴奏?下面給大家介紹探探唱歌的軟體用什麼軟體好的揭秘,一起來看看吧。
  • 「探墓短視頻」走紅,文物保護在自媒體時代如何升級
    近年來,驚險刺激的探墓類短視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有網民說看這類短視頻「漲知識」,也有人擔心探墓類短視頻倘引發效仿,有損毀文物的風險。更深層的問題則是:文物保護,有無可能在自媒體時代乘勢升級?在手機上看「野墓」「這裡這麼嚇人啊……大龍也不太敢往裡走,就在這兒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墓葬群的三號墓出土了1900件文物。
  • 探探新人主播直播要不要加公會 探探加直播公會有什麼用
    探探推出直播,作為陌生人社交起家的探探,天生就有著用戶打賞的意願和習慣,非常適合做秀場。有多人在問,探探新人主播直播要不要加公會?加直播公會有什麼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探探推出直播,作為陌生人社交起家的探探,天生就有著用戶打賞的意願和習慣,非常適合做秀場。有多人在問,探探新人主播直播要不要加公會?
  • 陝西西鄉午子山(觀)|探圖網攝影師洋相王
    探圖攝影師|洋相王午子山(觀)位於漢中市東部,陝西西鄉縣堰口鎮內,距縣城12公裡,地處210國道旁邊,是海內外遊客前來遊覽、觀光、朝拜的聖地。其山勢險峻,壑幽林密,二水環流,奇峰獨秀。保存立腳點原始生態的世界珍稀純白皮松2500餘畝,同時存有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遺產。據碑、碣、志書記載,午子觀古建築群始建於西漢,漢高祖劉邦愛姬戚姬進香焚輪之處。上、中、下三觀為陝南道教中心。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大舜謀士善卷,明代建文帝均來午子山隱居,道教重要人物張道陵、張魯、張三丰來此講經傳教。現存三國蜀將張飛書"飛鳳山"等多處摩崖石刻明清碑碣及造像。
  • 探探直播的探探幣是什麼意思 探探的探探幣怎麼獲得
    探探直播的探探幣是什麼意思?探探推出直播,作為陌生人社交起家的探探,天生就有著用戶打賞的意願和習慣,非常適合顏值才藝聊天主播來開播。有多人感興趣,就在問,探探的探探幣怎麼獲得?一起來看看和小編來看看吧。